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然出版了第一本书,但张小厚并不认为自己多了一个“作家”的身份,“我只是一个真诚的文字记录者,一个尝试着用文字写下生活感悟的人。”
灵感是惯性写作激起的浪花
“如果此刻眼前有一片叶子凋落,你会被勾起怎样的思绪?是对落叶飘零的悲伤,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还是其他更特别的想法?”关于创作中灵感的来源,张小厚曾经同好友钟立风产生过这样的探讨。讨论的最后,他们得出了一个完全一致的结论:只有善于以不同的角度观察生活中点滴细节的人,才能从微小的瞬间引发思考,获得作品的灵感。
张小厚认为,灵感就像日常的点滴积累汇聚在一起后偶然激起的浪花,灵感绝不可能主动“走”进创作者的脑袋。倘若没有积累,一片叶子的凋落无法在我们心中荡漾开任何情绪,甚至都无法让我们的脚步产生片刻短暂的停留。
“ 这也突显出了保持写作习惯的重要性。”在张小厚看来,将写作固定成了一种惯性的人,往往拥有极其敏锐的洞察力。唯有如此,一个他人眼中平常的场景,才会被他的感觉不断放大,成为一篇足够打动人的作品,呈现给那些每天在经历,却未曾注意到的读者,让他们在一瞬间激起情感共鸣。
“创作的灵感就好比一份珍贵的礼物。我有一句歌词‘若大雾散去,有青山一片;等四处相见,在下个明天’,它的灵感,其实就来源于我在重庆仙女山上看到太阳初升的画面以后,随手记下的感想。”张小厚在有所感悟时,总习惯打开手机备忘录,写下当时的感受。
在创作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瓶颈期,这个时候张小厚喜欢放空一下,找几本书读一读,寻找状态。“这个方法其实是自由极光教给我的,我发现很适用,从阅读中可以找到语言的表述方式、语感、节奏。”张小厚说,在写《然后》写不下去的时候,自由极光特意送了几本三毛的书,让他品一品“为什么三毛能将那些琐碎的小事讲述得无比生动,看完确实感触很大”。
张小厚表示,这种方法让他受到启发,转而去更多地涉猎不同作家的不同作品,触摸不同文体的质感,其中李娟的《我的阿勒泰》和班宇的《冬泳》中的描述也对他的帮助很大。“再回到创作中,我就重新找回了目标和方向。”张小厚如是说。
对张小厚而言,坚持积累、得到灵感、做出尝试、诞生作品的创作过程,同样也是他不断对照和反思自己的过程。“我从未想过要在销量上成为一个多么成功的作家,比这些外在更重要的是,我通过这个过程达到了一种自我的认可,发现了自己全新的一面,让我更加清晰自己的长处和短板分别在哪,并且下功夫去发扬和弥补。”他说,这就好比萃取,我在其中完成了一次对自我认知的升华。
张小厚鼓励年轻人去创作,希望年轻人广泛涉猎,形成一份与个人风格完全契合的私人书单,让书中的养分对我们的写作提供针对性的帮助;同时不妨从写日记开始,注重养成写作的习惯。
从寻找共鸣到剖析自己
经历过跨界的尝试以后再谈音乐和文字,张小厚认为它们之间存在很多相似之处。音乐和文字都蕴含着隽永的力量,就像一台时光机器,無论你隔多少年以后回头看,它们都能在一瞬间让你空降到特定的时刻,而无需任何过渡。“这也是为什么这两种表达形式都极具魅力的原因。” 张小厚也直言,虽然两者看起来好像都是生活的分享方式,但唯有体验过后,方可深刻体会到其间存在着的巨大差别。“写歌时我写的是自己,而听歌的人听的也是自己,我和听者在不断寻找情感共鸣的过程中建立起一丝一缕的联系,这种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是隐约而抽象的。”
而寫在纸上的文字却大有不同。“尤其对于随笔而言,每一个文字都是对自我的剖析,我是谁,从哪来,有着怎样的品性……所有藏在皮囊背后的细节都会被一一具体地刻画出来,最后被读者直观地接收和体会。”
张小厚认为,两者具有截然不同的力量,音乐是自由的,因为一首歌仅仅只有躺在硬盘里时才属于作者,一旦发表,它就属于每一个听到的人;但文字却显得沉重几分,因为写作是直白的、赤裸的,它毫无保留地将作者的内心世界如数暴露在阳光下。
察觉到这样的差异后,张小厚在写作时会有意识地寻找更合适的表达方式。“如果说在音乐上我注重多为听众留出一些想象空间,让他们足够从中找寻自己。那么在写作时,我就会要求自己对文字的把握更加精准和直接,来呈现出我所期望传达的内容。”
至于为什么将写成的这本随笔集取名为《然后》,张小厚谈到这也与他“剖析自己”的初心有关。“除了想要借此契机将赤诚之心传递给他人以外,我也希望通过这一个完整的剖析,与更多相同磁场的、温暖的人相遇。”正如我们在表达的过程中常常会不经意地用“然后”连接前后语句,《然后》就像一个缓冲、像片刻的短暂思考,让他积攒足够的勇气,对未来做出试探。
从寻找共鸣到剖析自己,其实张小厚对于自我与外界的关系还存在着许多想象。就像曾经去肯尼亚观察动物迁徙,去墨西哥探寻蝴蝶谷一般,张小厚期望往后的自己能依然持续地去感受、记录,探索世界的边界,由此产生更多笔下的灵感。
张小厚表示,出于这份对自然的由衷热爱,以及他所观察到的人们对自然体验的缺失,也许在下一次,他就将会尝试扮演号召者和呼吁者的角色,谈谈他浏览各地植物园的见闻和感悟,创作一本“中国植物园攻略”,让读者的目光能够更多地落在城市里那些极少被注意到的美好中,转而更加深刻地思考自己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