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各位朋友:
下午好!岁末是一个盘点的时候,人到岁末心情就特别复杂,一方面对过去有很多眷恋,另一方面也有很多遗憾;一方面对未来有很多憧憬,另一方面也有很多困惑。何况接下来的这个年头是著名的2012年。
我们相聚在此有一个理由,就是让2012年因为我们而更好一点,因为文化而多一点信任的力量。每一个年头都有一些人远离,让我们思虑文化对于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到底会起着怎样的支撑作用。
在今天这个时代,我们大概都不会对高调捐款的企业家陌生,但是杨绛先生却将他们全家人累积起来的72万元全部捐给清华大学,建立了“好读书奖学金”,她捐出的哪里是钱那么简单,她捐出的是他们全家的心血。捐款现场,杨绛先生还鞠了一个躬,并以深深的谦恭和感恩说道:“谢谢你们成全了我们仨的心愿。”
作为一个女人,她的独生女和她的先生都先她而去,是什么样的力量让她不是痛心疾首、不堪回顾,而是用一种平和温暖的笔触写下了《我们仨》,她还能够把他们的经历晾晒在她的记忆里,然后让它定格在光阴中,让三个人永远在一起。又是什么力量让这样一个孑然独行的老人,让一个那么瘦小的她,走过了百岁年华,到今天脸上还有那种安详的光彩。看到她这次捐助的时候,我忽然明白了,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或许我们不能像郎朗那样辉煌地去跟世界各大乐队演奏,把那些名曲送到太空之上;我们不能像徐静蕾那样既可以演,又可以导,留下那么多隽永的作品;我们也不会像张军那样以一个昆曲小生的身份去跨界合作。也许我们没有他们的艺术才华,但是我们可以从杨绛先生身上看到一点,那就是文化可以让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不朽,可以让我们以一种真正艺术的方式活在这样一个喧嚣、嘈杂的世相之中,让我们的心因为文化而拥有一种宁静、柔软、辽阔和永不妥协的梦想。
我们今天在享受着高科技和丰富物质文明的同时,为什么我们的疾病越来越多,我们的心情越来越焦虑?科技使我们自信的同时,也使我们狂妄;物质发达使我们享受的同时,也使我们担忧。我们今天究竟迷失在了哪里?文化在这个岁末,能够给我们的生命以什么样的救赎力量?
在我的理解中,文化是“文而化之”,也就是说我自己更愿意做一个动词“文化”而活着,而不是名词。我们中国从来不缺少“文”,有文字记载的文明就有五千多年,在那卷帙浩繁的文字里面,有多少熠熠生辉的遗产跟我们今天的生活、跟我们内心的幸福真的相关呢?我们只需要做一件事,叫做“化”。就是要用一种“化”的力量,让每位艺术家手中独特的、不可复制的艺术形式,迸射出精神的光芒,从而照耀进我们的内心。
我们到底从什么地方获得那种生命的光芒呢?我们每个人其实都很脆弱,寻觅梦想,不是因为我们坚强,而是因为脆弱;寻觅梦想,不是因为我们脱离现实,而是因为现实的残酷。我们需要梦想在现实中妥协、放弃、磨砺了很多次之后,还有一种力量温暖我们的心,文化就是这种力量。
我想,苏东坡当年一定曾经一步一步走,所以他会看一座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再走几步,“远近高低各不同”,后来他从山中走到山顶,明白“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一点禅悟他要是不变换不同角度,一步一步从容走来,索道要是直接把他放在山顶上,能有这份感受吗?
我也想,陆游要经历多少次的绝望、饥饿、疲惫、幻灭,一次次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才会在豁然之间“柳暗花明又一村”,那份生命的惊喜,那份蓦然相逢,他不亲身丈量,能获得吗?孔夫子当年“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人到达什么样的山峦高度,就会有什么样的视角。
我一直很喜欢泰山上的一副对联,叫做“海到尽头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我们总说,比大海更辽阔的是人心,但是大海到了尽头怎么办?你在山边会看见,苍天才是海的岸,苍天的绵延没有尽头,而终于登顶一座山峦的时候,中国的古人不习惯于用“人类征服了多少多少高度”这样的表述,他们往往是感恩自然、接纳生命,通过一步步的托举和成全,最终让生命融入山峦。“山登绝顶我为峰”,我自己成为千山万壑之中的一块石头,这就是文化,这就是文化的成全。
我们都在追求生命的确定性,还有多少不确定性等在前方呢?文化首先让我们善待自己,对自己的生命有份信任,然后我们才对世界笃信不疑。今天有很多人说,这个世界变得让人越来越不相信了,其实我想说,那么你相信自己吗?如果你相信自己,你可以把握自己与这个世界相逢的那种方式,那么你还是可以信任世界的,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2012年要来了,前一段时间很多媒体问我,2012年你觉得最可怕的事情是什么。于我而言,最可怕的事情就是我们这个社会再出现比“小悦悦事件”更恶劣的事件,我希望小悦悦这个事件让我们已经“探底”了,探底之后就可以反弹了。关于光阴年华,什么都不可怕了。人生磊落光明,抱着信念和梦想,我们去穿越一个一个年头,让这些岁月和我们的生命相逢。内心有这份文化的力量,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在2012年做一个真正的艺术家。谢谢大家!
(本文为于丹在2011年12月6日在解放日报报业集团的演讲,有删改)
编辑 乔丽平
下午好!岁末是一个盘点的时候,人到岁末心情就特别复杂,一方面对过去有很多眷恋,另一方面也有很多遗憾;一方面对未来有很多憧憬,另一方面也有很多困惑。何况接下来的这个年头是著名的2012年。
我们相聚在此有一个理由,就是让2012年因为我们而更好一点,因为文化而多一点信任的力量。每一个年头都有一些人远离,让我们思虑文化对于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到底会起着怎样的支撑作用。
在今天这个时代,我们大概都不会对高调捐款的企业家陌生,但是杨绛先生却将他们全家人累积起来的72万元全部捐给清华大学,建立了“好读书奖学金”,她捐出的哪里是钱那么简单,她捐出的是他们全家的心血。捐款现场,杨绛先生还鞠了一个躬,并以深深的谦恭和感恩说道:“谢谢你们成全了我们仨的心愿。”
作为一个女人,她的独生女和她的先生都先她而去,是什么样的力量让她不是痛心疾首、不堪回顾,而是用一种平和温暖的笔触写下了《我们仨》,她还能够把他们的经历晾晒在她的记忆里,然后让它定格在光阴中,让三个人永远在一起。又是什么力量让这样一个孑然独行的老人,让一个那么瘦小的她,走过了百岁年华,到今天脸上还有那种安详的光彩。看到她这次捐助的时候,我忽然明白了,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或许我们不能像郎朗那样辉煌地去跟世界各大乐队演奏,把那些名曲送到太空之上;我们不能像徐静蕾那样既可以演,又可以导,留下那么多隽永的作品;我们也不会像张军那样以一个昆曲小生的身份去跨界合作。也许我们没有他们的艺术才华,但是我们可以从杨绛先生身上看到一点,那就是文化可以让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不朽,可以让我们以一种真正艺术的方式活在这样一个喧嚣、嘈杂的世相之中,让我们的心因为文化而拥有一种宁静、柔软、辽阔和永不妥协的梦想。
我们今天在享受着高科技和丰富物质文明的同时,为什么我们的疾病越来越多,我们的心情越来越焦虑?科技使我们自信的同时,也使我们狂妄;物质发达使我们享受的同时,也使我们担忧。我们今天究竟迷失在了哪里?文化在这个岁末,能够给我们的生命以什么样的救赎力量?
在我的理解中,文化是“文而化之”,也就是说我自己更愿意做一个动词“文化”而活着,而不是名词。我们中国从来不缺少“文”,有文字记载的文明就有五千多年,在那卷帙浩繁的文字里面,有多少熠熠生辉的遗产跟我们今天的生活、跟我们内心的幸福真的相关呢?我们只需要做一件事,叫做“化”。就是要用一种“化”的力量,让每位艺术家手中独特的、不可复制的艺术形式,迸射出精神的光芒,从而照耀进我们的内心。
我们到底从什么地方获得那种生命的光芒呢?我们每个人其实都很脆弱,寻觅梦想,不是因为我们坚强,而是因为脆弱;寻觅梦想,不是因为我们脱离现实,而是因为现实的残酷。我们需要梦想在现实中妥协、放弃、磨砺了很多次之后,还有一种力量温暖我们的心,文化就是这种力量。
我想,苏东坡当年一定曾经一步一步走,所以他会看一座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再走几步,“远近高低各不同”,后来他从山中走到山顶,明白“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一点禅悟他要是不变换不同角度,一步一步从容走来,索道要是直接把他放在山顶上,能有这份感受吗?
我也想,陆游要经历多少次的绝望、饥饿、疲惫、幻灭,一次次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才会在豁然之间“柳暗花明又一村”,那份生命的惊喜,那份蓦然相逢,他不亲身丈量,能获得吗?孔夫子当年“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人到达什么样的山峦高度,就会有什么样的视角。
我一直很喜欢泰山上的一副对联,叫做“海到尽头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我们总说,比大海更辽阔的是人心,但是大海到了尽头怎么办?你在山边会看见,苍天才是海的岸,苍天的绵延没有尽头,而终于登顶一座山峦的时候,中国的古人不习惯于用“人类征服了多少多少高度”这样的表述,他们往往是感恩自然、接纳生命,通过一步步的托举和成全,最终让生命融入山峦。“山登绝顶我为峰”,我自己成为千山万壑之中的一块石头,这就是文化,这就是文化的成全。
我们都在追求生命的确定性,还有多少不确定性等在前方呢?文化首先让我们善待自己,对自己的生命有份信任,然后我们才对世界笃信不疑。今天有很多人说,这个世界变得让人越来越不相信了,其实我想说,那么你相信自己吗?如果你相信自己,你可以把握自己与这个世界相逢的那种方式,那么你还是可以信任世界的,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2012年要来了,前一段时间很多媒体问我,2012年你觉得最可怕的事情是什么。于我而言,最可怕的事情就是我们这个社会再出现比“小悦悦事件”更恶劣的事件,我希望小悦悦这个事件让我们已经“探底”了,探底之后就可以反弹了。关于光阴年华,什么都不可怕了。人生磊落光明,抱着信念和梦想,我们去穿越一个一个年头,让这些岁月和我们的生命相逢。内心有这份文化的力量,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在2012年做一个真正的艺术家。谢谢大家!
(本文为于丹在2011年12月6日在解放日报报业集团的演讲,有删改)
编辑 乔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