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3-0193-01
新课程标准强调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尤其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的分析与反思。美国学者波斯纳也提出:一个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有效反思的目的是解决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以提高教师自身业务能力。教学反思不是简单地回顾教学情况,而是教师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的理性思考,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活动,积极主动的吸取新的信息,制订新的实施方案,持续改进课堂教学实践。就教学中的自我反思,我觉得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记下巧妙的开头、过渡与衔接、结尾
把这些积累下来,有利于今后教学过程中借鉴和运用。教学程序是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包括教学中阶段顺序、教学步骤的设计、问题的提出等方面。反思这些过程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否使教学效果最大化,是否还可以通过调节,会有更好的效果等。我在拼音教学时创设语境,让学生在语境中学习拼音,既培养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又结合每一课都有很漂亮的情景图,孩子们充分地利用这些图自主发现拼音字母的发音和形态。例如在对基础知识的复习时,一般是采用问题来激发互动,以问题为导线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整合知识体系。又如在教学《亲人》时,为了结合现实社会,跨越时代,跨越国籍,便于在课堂中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探讨对亲人的理解,体会亲人的重要,设计新颖别致实效的课件:“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国内外现代战争中饱受苦难的镜头、《英雄儿女》片段,同时还要求学生课外阅读描写亲情的作品,教学中还设计课堂语言训练,设计一些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使课堂活力发挥到极致。
2 写下教学过程中的灵感和巧妙做法
这些东西日积月累,就会使我们逐渐地实现从教书匠到教育家的转变。要想上一堂成功的课,要学生超越教师,就要把思考、发现和批判权交给学生。在讲《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学生们讨论了之后,大都沉浸在对英雄的敬佩之中。突然,一位学生站起来说:“我觉得有问题,火多大呀,他身上又带了子弹、手榴弹,怎么没有爆炸呢?”我备课时却从没有想这个问题,当时不知道该怎样回答。我随即来了灵感,肯定了学生敢于向教材、向老师挑战的思考,并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讨论,课堂一时静了下来。这个富有冲击力的问题促使每一个学生再思考,再感悟。最后,这个问题还是发问者解决的。他说“邱少云为了不影响整个战斗,不让战友受伤,一定是把子弹或手榴弹埋在泥土下面,最后用身子死死压住泥土,直到生命最后一刻!”就这样,这个课文没有交待清楚的问题,被学生创造性地解决了。
3 写下教学过程中师生配合默契情感交融的环节
因为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双方配合默契,说明我们在备课过程中对学生了解的透彻,起码摸得清楚。记下这些,有利于今后在备课和讲课过程中继续发扬。在课堂上教师应运用多种激励方式点燃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并讓它成为一个人可终身受用的能力、品格、素养。换句话说自信心可以用爱来唤醒。教师可以通过深情的眼神、自然的笑貌、甜美的嗓音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唤醒了他们的信心,点燃了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更加自爱自强,一股幸福、欢乐、奋发的激流在孩子们的心中荡漾!这种是教师的期待和热爱而产生的影响。在朗读中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充满了生活的色彩。只有老师的活力以及多姿的生活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才会全身心投入,才会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
4 写下教学过程中的缺陷与不足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今后在教学上吸取教训,更上一层楼。
比如课堂的引入是否达到理想的效果,是否引起了学生的注意;教学过程的过渡是否自然,学生的思路能否跟上过程的变化;教学的结尾是否草率,或者是前紧后松,不能留下回味;教学内容是否完整,有无遗漏的问题;通过学生的表情看出有哪些问题还没有解决,通过巩固练习发现哪些问题还要进一步深化和充实,提问是否过多、过碎,有效提问的多少,教师的评价、引导与点拨的话语是否过多等等。关键是我们要发现它、认识它、改变它。我们的教学能力就是在弥补缺陷和纠正失误的过程中不断提高的。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反思、提高、再反思、再提高的过程,会让我们受益非浅,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在教学中及时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它会使我们逐渐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
5 思考一下课堂是否还给学生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呼唤“把课堂还给学生!”毫无疑问,课堂应该是学生的。教师和学生之间,本身是有差异的,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尤其在知识水平上,差异更加明显,教师更容易对学生的忽视,发挥不了学生的主体性,这是作为教师应该好好反思的问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补充今后教学的丰富材料养分。
总而言之,写课后教学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时写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写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收获。在今后的教学中,根据自己的教学反思深入地进行修正,必然会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新课程标准强调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尤其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的分析与反思。美国学者波斯纳也提出:一个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有效反思的目的是解决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以提高教师自身业务能力。教学反思不是简单地回顾教学情况,而是教师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的理性思考,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活动,积极主动的吸取新的信息,制订新的实施方案,持续改进课堂教学实践。就教学中的自我反思,我觉得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记下巧妙的开头、过渡与衔接、结尾
把这些积累下来,有利于今后教学过程中借鉴和运用。教学程序是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包括教学中阶段顺序、教学步骤的设计、问题的提出等方面。反思这些过程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否使教学效果最大化,是否还可以通过调节,会有更好的效果等。我在拼音教学时创设语境,让学生在语境中学习拼音,既培养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又结合每一课都有很漂亮的情景图,孩子们充分地利用这些图自主发现拼音字母的发音和形态。例如在对基础知识的复习时,一般是采用问题来激发互动,以问题为导线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整合知识体系。又如在教学《亲人》时,为了结合现实社会,跨越时代,跨越国籍,便于在课堂中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探讨对亲人的理解,体会亲人的重要,设计新颖别致实效的课件:“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国内外现代战争中饱受苦难的镜头、《英雄儿女》片段,同时还要求学生课外阅读描写亲情的作品,教学中还设计课堂语言训练,设计一些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使课堂活力发挥到极致。
2 写下教学过程中的灵感和巧妙做法
这些东西日积月累,就会使我们逐渐地实现从教书匠到教育家的转变。要想上一堂成功的课,要学生超越教师,就要把思考、发现和批判权交给学生。在讲《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学生们讨论了之后,大都沉浸在对英雄的敬佩之中。突然,一位学生站起来说:“我觉得有问题,火多大呀,他身上又带了子弹、手榴弹,怎么没有爆炸呢?”我备课时却从没有想这个问题,当时不知道该怎样回答。我随即来了灵感,肯定了学生敢于向教材、向老师挑战的思考,并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讨论,课堂一时静了下来。这个富有冲击力的问题促使每一个学生再思考,再感悟。最后,这个问题还是发问者解决的。他说“邱少云为了不影响整个战斗,不让战友受伤,一定是把子弹或手榴弹埋在泥土下面,最后用身子死死压住泥土,直到生命最后一刻!”就这样,这个课文没有交待清楚的问题,被学生创造性地解决了。
3 写下教学过程中师生配合默契情感交融的环节
因为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双方配合默契,说明我们在备课过程中对学生了解的透彻,起码摸得清楚。记下这些,有利于今后在备课和讲课过程中继续发扬。在课堂上教师应运用多种激励方式点燃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并讓它成为一个人可终身受用的能力、品格、素养。换句话说自信心可以用爱来唤醒。教师可以通过深情的眼神、自然的笑貌、甜美的嗓音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唤醒了他们的信心,点燃了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更加自爱自强,一股幸福、欢乐、奋发的激流在孩子们的心中荡漾!这种是教师的期待和热爱而产生的影响。在朗读中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充满了生活的色彩。只有老师的活力以及多姿的生活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才会全身心投入,才会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
4 写下教学过程中的缺陷与不足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今后在教学上吸取教训,更上一层楼。
比如课堂的引入是否达到理想的效果,是否引起了学生的注意;教学过程的过渡是否自然,学生的思路能否跟上过程的变化;教学的结尾是否草率,或者是前紧后松,不能留下回味;教学内容是否完整,有无遗漏的问题;通过学生的表情看出有哪些问题还没有解决,通过巩固练习发现哪些问题还要进一步深化和充实,提问是否过多、过碎,有效提问的多少,教师的评价、引导与点拨的话语是否过多等等。关键是我们要发现它、认识它、改变它。我们的教学能力就是在弥补缺陷和纠正失误的过程中不断提高的。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反思、提高、再反思、再提高的过程,会让我们受益非浅,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在教学中及时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它会使我们逐渐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
5 思考一下课堂是否还给学生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呼唤“把课堂还给学生!”毫无疑问,课堂应该是学生的。教师和学生之间,本身是有差异的,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尤其在知识水平上,差异更加明显,教师更容易对学生的忽视,发挥不了学生的主体性,这是作为教师应该好好反思的问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补充今后教学的丰富材料养分。
总而言之,写课后教学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时写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写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收获。在今后的教学中,根据自己的教学反思深入地进行修正,必然会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