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研究

来源 :科技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liuwei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深入理解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思想、领悟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基础上,以我校建设成为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契机,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对其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和研究。本文从专业培养目标、毕业基本要求、专业课程体系及课程与毕业要求的对应矩阵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制定,对其他新建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
  
  通过研究指出,部分地方性的本科院校于人才建设体系中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和其办学理念相悖,典型的表现即人才培养定位方面不明确、培养宗旨和行业诉求存在差距,实际培养和培养目标不吻合,毕业诉求和项目实际关联性不高等等。究其本质原因即此类院校过度关注学术理念的建设,忽略了实践应用方面的深入发展。但就学科制度建设专业课程体制,而非结合项目能力诉求加强课程方面的建设,教学实际和行业之间存在偏差,和社会经济建设无法形成契合,解决这些问题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要求院校综合国家给出的双万规划,全部的本科专业围绕项目教育认证规范为基础,对之前的人才培养体制予以完善,结合源头切实把控专业人员的建设和品质。
  一、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内涵
  该认证主要表示专业认定单位结合高等教育单位设立的工程方面的专业教育践行的专业性的认证,为相关职业以及协会、学会等联合该方面的专业人员以及行业经验丰富人士共同开展的,目的为有关工程专业人员涉足工业领域设立的预备教育品质保障。
  (一)认证标准
  项目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主要包含通用标准和专业补充标准两部分,即实现普遍性与专业性的结合与统一。常规标准主要涵盖七个层面,依次是专业诉求、课程系统、师资配套、支持基础、学生素养、管控体制以及质量评估等。该要求也为权衡项目教育专业品质的基础诉求,同时也为专业申办是不是达标的基础条件。基本要求达成后,专业补充标准根据专业特色实现通用标准进一步的细化,依据院校和专业诉求可以拓展建设,包括理论方向和应用方向等针对性地完善人才建设。
  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过程中将着力体现专业目标和课程体系两大指标,即专业培养目标、学生毕业要求、课程体系,以及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对应矩阵、毕业要求与课程对应矩阵等。
  (二)认证理念
  工程教育认证坚持OBE的教育理念,即以学生为中心,评价的标准核心就是对学生的表现和素质能力进行尺度衡量,特别是必须考虑学生本科四年毕业时的素质能力要求以及毕业三到五年后所具备的职业能力;为了学生达到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支持条件需要发挥有利的导向作用,同时为了推进专业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高,各种质量保障制度也需要相应提供有利的维护和保障。
  (三)认证意义
  (1)稳步推进工程教育改革。我国是工程教育大国,近些年,基于工科建设越来越快,该方面的院校在国内普通院校规模超过八成,工业专业人才也同比占据普通院校总人数的34個百分点左右。各个区域的院校工程教育行业发展存在一定的不平衡度,存在如投入严重不足、师资队伍匮乏等问题,此刻亟待建立工程教育质量的保障体系。
  (2)提高工程教育质量。很多高校工程教育发展目标定准不够清晰,实验实践教育、毕设和实际工业存在脱轨情况,工科方面有关课程依旧较为滞后、老套,大多存在和国内高速增长的产业架构调节不匹配等情况,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期间,缺乏业内专业人员的支持。基于构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能够较好地推动以及提升工程教育在产业建设方面的适应度。
  (3)提升全球竞争力,基于经济全球化建设不断深入,各个国家彼此的工程教育以及工程人员彼此的交互也越为多元,我国已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申请加入《华盛顿组织》之后,快速在国内工科学校实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使我国工程教育与国际接轨,实现国际互认,提升国内工程教育在国际的影响力与竞争力。
  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制定的过程中,着重考虑四个方面:首先,需要明确当前国家以及社会的建设和人才诉求;其次,诉求清理院校办学定位以及行业特质;再次,诉求掌握专业的办学特质;最后,诉求预估毕业五年之后的职业发展情况。
  作为一所吉林省东南部区域性较强的普通本科高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提升内涵、培育特色为主线,以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和科技研发水平、增强文化创新能力为引擎。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培养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较高人文素养和一定创新精神、创业能力、朴实敬业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学校专业发展定位是做精做强教师教育专业,做特做优非教师教育专业,适度拓展工科专业,形成结构优化、布局合理、富有活力、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专业体系,专业特色日趋凸显,一批优势专业竞争力居省内同类高校前列。学校坚定“质朴的教育”原则,推崇“靖宇精神建校育人、服务长白山区”的办学特点,坚定“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研兴校、特色活校”的治学方针。为了满足社会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根据我校办学定位、办学条件和办学特色,围绕吉林省东南部基础教育、国家医药城、长白山旅游文化产业、智慧城市建设发展需求,不断地将计算机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更加精准化、培养方案更加明确化。
  本专业毕业生毕业5年左右的职业发展预期目标是:(1)政治思想坚定,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工程实践中能够综合考虑环境、经济、法律与可持续发展等因素。(2)能够胜任计算机应用领域复杂工程问题方案的制订、算法设计、系统实现、测试及管理等工作。(3)能够跟踪计算机相关领域的前沿技术,具备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4)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品质,书面陈述以及交互联合素养。有着独资以及团结研究处理问题的素养。(5)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能够通过自主学习等途径获取知识、提升技能。   三、计算机专业毕业基本要求
  计算机专业毕业要求涵盖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十二条标准,并结合学校和专业的定位和特色对毕业要求的十二条通用标准进行细化分解,从而以体现所设计的毕业要求具备可衡量性和可操作性。我校计算机专业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制定了26条毕业要求,即26个指标点,涵盖了十二条标准,主要以知识、素质、能力三个模块进行阐述。其中知识方面涵盖了工程理论、问题探究、假定以及制定解决策略、分析、应用前沿手段等几个层面,共计12个指标点。素质模块包括工程与社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职业规范三个方面,共计6个指标点。能力模块个人以及团队、交互、项目管控以及终身学习等几个层面,总计八个关键点。
  计算机专业毕业要求在制定过程中需要阶段式的研究、咨询、商讨和专家认定。前期专业负责人进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培训和学习,走访兄弟院校调研情况,参考和借鉴相同专业的毕业诉求设计机制,同时综合自我院校的办学理念以及培养诉求,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规范完善毕业诉求和二级关键点。毕业诉求初稿明确之后,交于院校,由院校专业人员或是行业人士评估。结合反馈以及探讨情况,转交有关责任人与专任教师进行反复地修改,才能确定毕业要求最终版。
  四、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
  该课程的设定不单单需要考量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有关诉求,还应当综合分析专业目标以及毕业诉求的实现,和有关部门以及院校的文件要求,同时也要兼顾学校和专业的办学特色等方面因素。因此,专业课程体系要依据特定的流程以及规章等予以重构和联系,为相对烦琐以及多元的教育方面的问题。
  我校计算机专业课程體系的设置,遵循以下几方面因素进行展开实施。
  (一)专业课程体系设置要符合专业的办学规范
  每个专业需要遵循每个专业的办学规范和规律开设课程,包括应该开设哪些课、先开哪些课程等。就工科方面而言,务必设立通识教学、学科基础、专业、实践等方面的课程。
  教学模块,就计算机专业而言,务必设立高数、数据结构、模数电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等多个主要专业课程,此外该方面的课程还应当确保其前后协同联系,设定周期应当秉持特定的流程诉求,切忌出现逻辑紊乱。
  (二)专业课程体系设置要支撑全部毕业要求
  专业课程开设除了专业特色化需求之外,还要对每条毕业要求有所支持,此外部分毕业诉求的相关课程基础更多,典型的毕业诉求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中指标点3.1“能够运用合理的方法、理念和工具针对计算机相关项目进行软硬件系统初步设计的能力”包含的大部分的学科基础和专业课程,但是部分毕业诉求则要求课程并不多,例毕业诉求11“项目管理”中指标点11.2“掌握项目管理工具、配置管理工具和持续集成工具的使用方法,并能够将项目管理知识应用于计算机项目的设计与开发”,此时就需要增设实践教学环节或专题实践作为支撑,从而保证该项指标点教学目标能够达成。
  (三)专业课程体系设置要遵守教育主管部门政策和学校相关文件规定
  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部等前后颁布了包括《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等通知,我校计算机专业相应地做出课程安排,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军事理论与军事训练”分别为3学分、5学分、3学分、3学分、2学分以及2学分。
  结合院校等办学目标和理念颁布的有关专业建设的发展理念、课程架构、学分学时等方面的指导性意见,计算机课程总的学分不高于170分,课程学时则不高于2400个课时,此外诉求考量院校办学的理念,设立《中华传统文化》课程2学分、《非遗技能培训》课程1学分。为了培养应用技能型创新人才,课程体系还增设了第二课堂,包括创新工程实践、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与方法、创新创业实践、创新创业竞赛等,学生可以从中选修2学分。
  (四)专业课程体系设置要满足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
  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已经做出明确规定,即各个专业所开设的各类课程和学分按比例要求进行严格实施。如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至少占总学分的15%;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目和选修科目最低达到总的三成,专题实践以及毕设等则最低达到总的两成;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课程则最低达到总学分的15个百分点。此之外,计算机方面的补充规范内还就设立的课程以及实践流程予以明确,例计算机专业必须开设软件框架技术应用、UML建模技术及应用、网络管理技术、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等课程,以及必须开设专业实践、专题实践、见习实习以及产学合作项目等实践环节。
  五、计算机专业课程与毕业要求的对应矩阵
  毕业要求的达成是通过多个科目等的支持,课程内容关系到毕业水和关键点的支撑情况,反之,一门课程也会支撑多项毕业要求及指标点,二者相互之间的支撑关系就构成了对应矩阵。为了设计好该对应矩阵,专业责任人、教研主任以及任课老师务必系统性的掌握以及认识毕业诉求的关键点内涵以及课程教学实质,此外基于多元化的探讨和研究得以明确。
  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通常一个毕业要求指标点需要有3~6门课程支撑,支撑强弱程度可以用符号用“H(高)、M(中)、L(弱)”表示课程对该毕业要求指标贡献度的大小,同时一门课程至少要支撑2~3个指标点,如果支撑个数少于2个且支撑强度为“L”,需研究决定是否有开设该门课程的必要。下表为计算机专业课程与毕业要求的对应矩阵的部分截图。
  计算机专业课程与毕业要求的对应矩阵表
  
  六、结语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是国际上通行的确保各院校教学体制的统筹性,也为国际彼此工程师资质认证的前提。基于调研,国内得到该方面认证的工科专业大多认可该项考核在提升学生专业素养以及提高院校名誉度和影响性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我校在借鉴兄弟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经验的基础上,结合OBE有关规范,综合院校发展方向以及治学观念,明确了专业的建设宗旨以及毕业诉求,构建课程体系并设置课程与毕业要求之间的关系矩阵等,切实彰显了“以结果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不断持续改进”的理念,切实保障该专业新一辈的人才培养机制能够稳步落地,达到工程教育专业审核的标准。
  参考文献:
  [1]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秘书处.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解读及使用指南[EB/OL].https://www.ccf.org.cn/c/20181105/654410.shtml,20181205.
  [2]方贵盛,王红梅.面向工程教育认证的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J].高教学刊,2020(02):8588.
  [3]张娟.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的思考——以武汉商学院为例[J].武汉商学院学报,2015,29(04):6971.
  [4]魏朝晖,杜鹃,仲博学.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新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J].教育教学论坛,2020(52):120122.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的地方高校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GH20305)
  作者简介:郭丹(1978— ),女,汉族,吉林通化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
其他文献
摘要:病理学对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而言具有桥梁的连接作用,而在病理学的课程教学中课上授课是其主要模式。而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探索顺应时代的高校教学模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而随着网络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线上与线下相融合的教学模式为病理学课程改革创造了契机。为此在文章当中首先对病理学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进行简要的介绍,重点凸显教学中所采用的线上、线下教学两大板块;并对其实际应用效
摘要:针对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缺乏的现状问题,查阅相关文献,总结并分析了当前各大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现状和趋势。以现状分析为基础,本文提出了以学校为基础、导师为引导、充分发挥研究生主体作用的三者联动式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理念,以适应新时代的创新人才培养要求。根据新的培养理念,对相关的具体培养机制与方法进行了初步地实践与探索。本文的研究将对我校研究生培养具有实践指导作用,同时为其他各大高校研
[摘要] 《科学素质纲要(2021—2035年)》根据当前中国发展语境和2035年初步建成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定位,提出并系统布局了“全民科学素质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这一核心命题,其要义包括:“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是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新起点、新方向;“科技必须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基本出发点;更平衡、更充分是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基本精神,中国人民作为整体的科學素质建设
摘要:在模拟法庭教学中引入“线上线下+对分课堂”模式,能够突破原有法律实践教学的瓶颈,拓展教学平台,实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教学目标,也是响应新时代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新举措。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法治素养,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模拟法庭;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法治素养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了“八个相统
《科学素质纲要(2021—2035年)》按照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知识的顺序赋予四者不同的位置,并把公民的基本科学能力表达为分析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以此界定
摘要:“智慧职教云”平台是信息化教学理念和方式在职业教学中应用的体现,本文通过采用“智慧职教云+腾讯”双平台的在线教育模式应用于线上药理学教学过程中,将传统教学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进行有机结合,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板块对药理学教学模式进行探索,同时阐明线上教学的优势及发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为推进“互联网+”的教学模式的转变提供参考。  关键词:智慧职教云;腾讯;线上教学;药理学  Appli
摘要:研究显示现阶段我国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心理危机事件时有发生,成为影响学生成长和学校安稳的重要因素。通过分析当前我国所处社会背景、大学生心理危机根源和表现、兼职班主任在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中的地位、优势和策略措施等,提出了一系列科学有效的建议,为新时期兼职班主任如何在工作中有效地塑造健康积极向上的大学生心理稳态提供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兼职班主任;大学生;心理危机;危机预防干预  
教师领导力已成为国内外教育学者讨论的重点问题,因此培养教师领导力无疑成为新时代教育改革的一项重点目标.本文立足于江苏理工学院师范院系的问卷调查结果,通过对教师领导
河北医科大学科学技术处河北石家庄050000  摘要:近几年,国家相继出台了多项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政策,针对高校推进“放管服”政策改革的落实落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建议和举措。要求高校完善科研经费管理机制,简化科研项目管理流程,充分释放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本文在此背景下,遵循国家及河北省“放管服”改革相关文件的要求,结合河北高校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实际情况,从科研经费预算调剂权改革的现状、
涡虫是扁形动物门的代表动物,也是动物实验教学中必观察的动物之一.对涡虫活体、整体玻片标本的观察,有助于了解扁形动物两侧对称、三胚层、无体腔、焰细胞和神经系统等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