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中国共产党创造辉煌成就的两大原因
记者:甄教授,您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的历程中,党的角色和地位发生了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重大转换。纵观这历程不难发现,我们党可谓是历经艰难曲折而经久不衰,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作为全世界最大的执政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了震撼世界的辉煌,其深刻的原因何在?
甄小英:邓小平在总结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时,曾强调了两大根本原因:一是中国共产党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开创适合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道路。正如他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所指出的:“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二是中国共产党重视自身建设,建设了一个始终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拥护的党。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在中国,“除了中国共产党,根本不存在另外一个像列宁所说的联系广大劳动群众的党。”这两条基本经验是密不可分的。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是与对党的建设规律探索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中国共产党在90年的探索、奋斗中,领导了两次伟大革命,同时也实施了两个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第一个党建伟大工程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提出的,它的实施为党领导的第一次伟大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提供了坚强领导核心和组织保证。第二个伟大工程,我们称之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伴随着党领导的第二次革命即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而提出、展开的,为改革开放提供了坚强的政治领导和组织保证。正如遵义会议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走上胜利道路的标志,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转折一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走上胜利道路的标志,实现了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转折。邓小平理论是实现这一伟大历史性转折的指针,邓小平党建理论则开启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开启了执政党建设的新篇章。
二、邓小平执政党理论的具体内涵
记者:邓小平的执政党建设理论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甄小英:邓小平是继毛泽东之后,对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在中国的发展作出最伟大贡献的理论家、政治家。邓小平党建理论具有清晰的总体思路,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比较系统的具有内在逻辑的理论体系。
其一,回答了执政党是干什么的问题。即通过拨乱反正,结束“对外封闭、对内以阶级斗争为纲、忽视发展生产力而制定的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左”的路线,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科学规定了执政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任务,使全党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发展了党的政治建设理论,提出政治建设包括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政治纲领、政治策略及政党制度等。
其二,回答了为完成执政党的任务、实现党的政治路线,执政党应该建设成一个什么样的党的问题,也就是确立执政党建设的目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进行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同时也着手进行党建目标上的拨乱反正。在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上,邓小平提出要大家思考“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的问题。在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了执政党建设的目标:“把我们党建设成为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强核心”。为执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条件下坚持党的领导,保持党的先进性注入了时代的新内容,并找到了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正确途径,为执政党建设指明了方向。
其三,要解决为实现党建目标“如何建设党”的问题。首先,就是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领导水平,把党建设成为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核心。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丰富和发展了关于党的领导的理论。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由共产党来领导。但是,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不仅要改善党的组织状况,党的领导工作状况,改进党的领导方式、方法问题,而且要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特别是要解决党政不分、以党代政和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党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不能主要靠政策、靠人治来领导。
其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执政主体的素质。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丰富和发展了关于党自身建设的理论,主要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理论。
其五,为了完成执政党的政治任务,除了做好国内的事情外,还要处理好党际关系和国际关系,为实现党的政治任务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他提出:“各国的事情,一定要尊重各国的党、各国的人民,由他们自己去寻找道路,去探索,去解决问题,不能由别的党充当老子党,去发号施令。”这是处理党际关系的“一条重要原则”。他指出:我们认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没有中心,不可能有中心。我们也不赞成搞什么“大家庭”,独立自主才真正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他还明确地提出:民主集中制适用于各国党内,不适用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理国与国的关系,不能用少数服从多数的办法解决。他提出: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与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关系,按照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原则下,与各国各党发展友好关系,不以意识形态划线,不去计较历史的恩怨,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处理国际关系和党际关系应该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着眼于自身长远的战略利益,同时也尊重对方的利益。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下,他提出“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埋头实干”做好自己的事的正确方针。所有这些,不仅使我们站稳了脚跟,而且党际关系、国际关系有了很大发展。
三、邓小平党建理论的显著特点
记者:邓小平党建理论具有什么样的显著特点?
甄小英:邓小平党建理论有新的特点,既体现出在继承基础上的变革与发展,也体现出对时代特征和党的历史方位变化的正确把握。具体来说:
其一,根据时代特征和党的历史方位的变化,确定执政党的任务,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加强党的建设,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一是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深刻认识到,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没有中国在世界上应有的地位。二是深刻认识到党虽然执政近30年了,在党的思想观念、工作重点、党建目标、活动方式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还没有完成由领导革命、夺取政权的党向执政党的转变,不实现这一转变,党就难以保持先进性。三是敏锐地把握了“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时代特征和中国面临的难得发展机遇,强调要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实现“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在正确判断中国实际、时代特征、党的历史方位基础上,果断地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他指出,我们讲拨乱反正,“这是最根本的拨乱反正”。紧紧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加强党的建设,为党的建设注入时代的新内容,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也使党重新站在时代前列,保持了自己的先进性。
其二,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具有创造性和开拓性。邓小平曾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主要是做了两件事,一件是拨乱反正,一件是改革。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是全面的改革。领导全面改革的党,自身建设也必须改革。邓小平党建思想充满改革创新精神,他提出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改革完善党内的民主生活、改革党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改革靠政治运动进行党建的方式,探索执政党建设的新路子等等。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是实现党的自我更新、自我完善、保持党的生机活力的有效途径,对中国共产党这样长期执政的大党来说格外重要。
其三,重视党的制度建设,具有科学性和现代性。邓小平党建理论把毛泽东党建思想的“三大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发展为包括制度建设在内的“四大建设”,着眼于改革完善党和国家的各项制度,特别注重完善党的领导制度、党代表大会制度和党内选举制度、民主决策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基层组织制度、党内监督制度、纪律检查制度,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等等,逐步建立健全执政党运行的体制机制,走出了一条不靠政治运动加强党的建设的新路子。
责任编辑:袁志平
记者:甄教授,您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的历程中,党的角色和地位发生了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重大转换。纵观这历程不难发现,我们党可谓是历经艰难曲折而经久不衰,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作为全世界最大的执政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了震撼世界的辉煌,其深刻的原因何在?
甄小英:邓小平在总结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时,曾强调了两大根本原因:一是中国共产党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开创适合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道路。正如他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所指出的:“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二是中国共产党重视自身建设,建设了一个始终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拥护的党。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在中国,“除了中国共产党,根本不存在另外一个像列宁所说的联系广大劳动群众的党。”这两条基本经验是密不可分的。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是与对党的建设规律探索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中国共产党在90年的探索、奋斗中,领导了两次伟大革命,同时也实施了两个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第一个党建伟大工程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提出的,它的实施为党领导的第一次伟大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提供了坚强领导核心和组织保证。第二个伟大工程,我们称之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伴随着党领导的第二次革命即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而提出、展开的,为改革开放提供了坚强的政治领导和组织保证。正如遵义会议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走上胜利道路的标志,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转折一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走上胜利道路的标志,实现了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转折。邓小平理论是实现这一伟大历史性转折的指针,邓小平党建理论则开启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开启了执政党建设的新篇章。
二、邓小平执政党理论的具体内涵
记者:邓小平的执政党建设理论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甄小英:邓小平是继毛泽东之后,对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在中国的发展作出最伟大贡献的理论家、政治家。邓小平党建理论具有清晰的总体思路,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比较系统的具有内在逻辑的理论体系。
其一,回答了执政党是干什么的问题。即通过拨乱反正,结束“对外封闭、对内以阶级斗争为纲、忽视发展生产力而制定的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左”的路线,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科学规定了执政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任务,使全党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发展了党的政治建设理论,提出政治建设包括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政治纲领、政治策略及政党制度等。
其二,回答了为完成执政党的任务、实现党的政治路线,执政党应该建设成一个什么样的党的问题,也就是确立执政党建设的目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进行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同时也着手进行党建目标上的拨乱反正。在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上,邓小平提出要大家思考“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的问题。在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了执政党建设的目标:“把我们党建设成为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强核心”。为执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条件下坚持党的领导,保持党的先进性注入了时代的新内容,并找到了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正确途径,为执政党建设指明了方向。
其三,要解决为实现党建目标“如何建设党”的问题。首先,就是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领导水平,把党建设成为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核心。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丰富和发展了关于党的领导的理论。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由共产党来领导。但是,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不仅要改善党的组织状况,党的领导工作状况,改进党的领导方式、方法问题,而且要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特别是要解决党政不分、以党代政和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党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不能主要靠政策、靠人治来领导。
其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执政主体的素质。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丰富和发展了关于党自身建设的理论,主要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理论。
其五,为了完成执政党的政治任务,除了做好国内的事情外,还要处理好党际关系和国际关系,为实现党的政治任务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他提出:“各国的事情,一定要尊重各国的党、各国的人民,由他们自己去寻找道路,去探索,去解决问题,不能由别的党充当老子党,去发号施令。”这是处理党际关系的“一条重要原则”。他指出:我们认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没有中心,不可能有中心。我们也不赞成搞什么“大家庭”,独立自主才真正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他还明确地提出:民主集中制适用于各国党内,不适用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理国与国的关系,不能用少数服从多数的办法解决。他提出: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与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关系,按照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原则下,与各国各党发展友好关系,不以意识形态划线,不去计较历史的恩怨,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处理国际关系和党际关系应该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着眼于自身长远的战略利益,同时也尊重对方的利益。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下,他提出“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埋头实干”做好自己的事的正确方针。所有这些,不仅使我们站稳了脚跟,而且党际关系、国际关系有了很大发展。
三、邓小平党建理论的显著特点
记者:邓小平党建理论具有什么样的显著特点?
甄小英:邓小平党建理论有新的特点,既体现出在继承基础上的变革与发展,也体现出对时代特征和党的历史方位变化的正确把握。具体来说:
其一,根据时代特征和党的历史方位的变化,确定执政党的任务,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加强党的建设,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一是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深刻认识到,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没有中国在世界上应有的地位。二是深刻认识到党虽然执政近30年了,在党的思想观念、工作重点、党建目标、活动方式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还没有完成由领导革命、夺取政权的党向执政党的转变,不实现这一转变,党就难以保持先进性。三是敏锐地把握了“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时代特征和中国面临的难得发展机遇,强调要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实现“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在正确判断中国实际、时代特征、党的历史方位基础上,果断地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他指出,我们讲拨乱反正,“这是最根本的拨乱反正”。紧紧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加强党的建设,为党的建设注入时代的新内容,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也使党重新站在时代前列,保持了自己的先进性。
其二,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具有创造性和开拓性。邓小平曾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主要是做了两件事,一件是拨乱反正,一件是改革。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是全面的改革。领导全面改革的党,自身建设也必须改革。邓小平党建思想充满改革创新精神,他提出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改革完善党内的民主生活、改革党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改革靠政治运动进行党建的方式,探索执政党建设的新路子等等。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是实现党的自我更新、自我完善、保持党的生机活力的有效途径,对中国共产党这样长期执政的大党来说格外重要。
其三,重视党的制度建设,具有科学性和现代性。邓小平党建理论把毛泽东党建思想的“三大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发展为包括制度建设在内的“四大建设”,着眼于改革完善党和国家的各项制度,特别注重完善党的领导制度、党代表大会制度和党内选举制度、民主决策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基层组织制度、党内监督制度、纪律检查制度,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等等,逐步建立健全执政党运行的体制机制,走出了一条不靠政治运动加强党的建设的新路子。
责任编辑:袁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