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思维导向,智慧生成”型数学课堂

来源 :新校园(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clh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改虽然实施多年,但当前我们的初中数学课堂仍然存在着不少看似充满了新课程理念,实质上却是“新瓶装老酒”的形式,表面华丽、热闹的数学课堂的背后,却凸显着低效和粗糙。本文拟就如何构建有效的初中数学课堂做出了一些理性思考和尝试,以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数学思维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步入轨道,教师都在积极地对数学课堂进行改革。他们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理念、教学行为,使数学课堂教学朝着可喜的方向变化。但当前初中数学课堂仍然存在不少看似充满了新课程理念,实质上却是“新瓶装老酒”的形式。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根本无法真正发挥,教师津津乐道于教学过程的精雕细刻,课堂成了教师表演、出彩的舞台,这种“披着新课程理念的外衣,粉饰与作秀、形式与表面”在课堂上正在被泛化,且愈演愈烈。这与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轻负担、高效益”的目标无疑是背道而驰的,所以构建一种“思维导向,智慧生成”的数学课堂,让课堂理性回归,实现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使课堂事半功倍,是我们每个教师的不懈追求。本文就如何构建有效数学课堂作出了一些理性思考,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以求抛砖引玉,为推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真正得以实现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一、以学为本,精心设疑,点燃学生思维火花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哈佛大学也流传着这样一句名言:“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学生思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终身学习的基础。教师要培养学生自己设疑的能力,有了疑问才会有求知的欲望,有了求知的欲望才愿意去思考,要让学生通过思考实现主动学习,培养他们的解题思维与应用能力。
  1.预习设疑——因疑而思,由思导学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记忆,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从而使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对于初中生,他们已初步学会独立思考和探索的能力,并能在探索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观点,能在倾听别人的意见中完善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使他们从学会到会学,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设疑的能力。
  为了让学生的预习真正有效,教师精心设计预习题,预习题的设置应符合两个条件,一是能促使学生认真去看书;二是能引发学生去思考。因此预习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让学生通过预习题中碰到的疑问,迫使自己去思考,从而促进学习的有效性。久而久之,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2.导学设疑——疑而起问,问而入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由疑而生问,因问而入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导学案让学生“先学后教”。先学后教的“教”字,不是教师简单的讲授,而是教师帮助学生解答疑难问题。教师的重点是“导”,引导学生去想办法,如何思考问题,怎样形成解题思路,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教学的过程主要是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由讲授者变为组织者、指导者与引导者。
  “一石激起千层浪”,通过课堂上有意的提问引导学生自己设疑,从而真正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以往的課堂教学教师讲得很细,学生听起来容易,可课堂效率不高,就像钻山洞一样,教师领着学生钻比学生自己摸索可能更快一些。但这样会使学生养成不动脑筋的习惯,只是被动地听课,思维仅限于书本和教师讲解,而不会主动地学习。利用导学案,通过学生的主动预习、教师的提问与引导,让学生学会自己设疑,激发求知欲,简单问题自己解决或者相互讨论,享受成功的喜悦。课堂上通过教师答疑、讲解、练习、反思,这个不断反馈的过程,学生眼、心、手、脑并用,让他们的自学积极性得到调动,上课效率自然提高。
  二、课堂导学,智慧生成
  教师的教学设计应以教学内容为依据,悉心捕捉所学知识的各种信息,并加以艺术化,突出核心知识,展开联想,培养学生求异创新的思维能力。
  1.以导促学——启迪学生思维迁移
  利用导学案进行教学,知识点学生已经知晓,教师让学生更多关注的是:这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会这样?从而逐步帮助学生学会对知识进行内化。托尔斯泰曾说过:“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思维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
  如我在讲“2.2二次函数的图象”第二课时,当提问:“函数y=2x2怎样平移才能得到y=2(x+2)2呢?”学生能很快回答。我又问:“函数y=(x-1)2如何平移才能得到y=x2呢?”大部分学生不能马上回答,究其原因是学生还没把所学知识进行内化。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进入了课堂,借助多媒体,用描点法,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x2,y=(x+2)2,y=(x-2)2的图象。通过观察、小组讨论以及师生的共同探讨,最后得到对于a相同的函数,可以通过平移得到,而怎么平移的只需看它们的顶点坐标就可以了。这样学生就把书本所学的知识进行了提升,真正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培养和迁移。
  2.因导求变——启发学生思维创新
  教师的“导”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不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在学习。优化认知结构认为,要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并指引一个正确的方向。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注意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结构的构建过程,让学生改变轻过程,重结论的想法。课堂上,教师应重在引导,而不是满堂灌,要给学生思考的余地,因导激发学生去思考,去创造。
  如导学案中安排了这样一道预习题: 已知A(-1,y1)、B(1,y2),C(3,y3)是抛物线y=x2-x+c上的点,则y1、y2、y3的大小关系是 。
  这道题大部分学生是把-1,1,3直接代入函数式分别求出y1、y2、y3的值,然后进行比较大小。有学生问:“有没有其它方法解答此题?”教育心理研究表明:思维的动力来源于学生认知结构与学习内容之间的不协调,学生思维是否活跃主要取决于教师有没有解决问题的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探索和求知欲望。课堂上,我用投影片给出y=x2-2x-3以及y=-x2+4的图像,然后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引导他们观察图像,小组讨论,把发现的结论用笔记录下来,然后请小组代表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不仅得到了书本上的性质,还有了另外一个发现:离对称轴距离相等的点它们的函数值相等,而当a>0时,离对称轴越远的地方,函数值越大;当a<0时,离对称轴越远的地方,函数值越小。师生共同验证了这个结论的正确性,这样一来,学生课前提的问题就可以用另外的方法解了,学生的思维不断创新,思路得到拓展。
  当然“教无定法”,不同的知识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学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导”是不同的,“导”要有时效性和实用性,要促进学生主动的去学习,去创新,去提升。
  三、梳理思维方法,养成思维习惯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说,学习需要思考,思考促进学习。以导促学课堂教学中“思”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做题时要学会思考,二是做题后要学会反思。要让学生通过思考形成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技巧,促进思维形成:通过反思进一步了解问题的本质,从而对此类问题的知识达成技能,得到思维拓展。
  及时反思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好多学生没有领悟数学的特点,为了完成作业,只追求做题的数量,其实一道题做错了,不管是教师批改的,还是自己对答案对出来的,都应该立即反思,这题错哪儿?这样的反思不会耽误多长时间,但从此以后,遇到类似的错误就可以避免,数学会逐步学好。著名的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过:“数学问题的解决仅仅只是一半,更重要的是解题之后的回顾。”
  偶尔的“思”并不困难,如何让学生能够持续、经常地对错题进行反思,对解题思路进行思考、拓展,那就需要将“思”渗透到我们的课堂。利用“导学案”,学生对基本的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的“思”多花一些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思”,从而真正掌握数学的解题技巧与解题方法。
  总之,现代课堂教学不仅强调教师的教,更强调学生的学;不仅要让学生获取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数学课堂教学中,没有教师独具匠心的思维活动的设计,就不可能有学生认知的冲突、思维的碰撞、智慧的火花。作为现代的教育工作者,应扎根于课堂,心系学生,潜心构建“思维导向,智慧生成”的课堂,着力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培育新课程下的思辨课堂,精心演绎数学课堂本质,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彰显教师的智慧。
  参考文献:
  孟捷.有效备课:为数学生成智慧奠基[J].中学数学教与学,2013(2).
其他文献
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全体学生主动而积极的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高效课堂是以学生为本的课堂,学生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构建高效课堂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课堂是否高效,要通过学生来体现。因此,转变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终生受益的学习习惯,是走向高效课堂的必经之路。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
期刊
摘 要:VB是一种由Microsoft公司开发的结构化的、模块化的、面向对象的、包含协助开发环境的事件驱动为机制的可视化程序设计语言。由于其规则多、使用灵活,学生对VB语言不容易理解和掌握。同时,由于职业学校学生基础较差,学习主动性不强,积极性不高。教师应进行换位思考,从教学准备工作、教学方法选择、教学过程各方面,深入了解学生,分层进行,逐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换位思
期刊
摘 要:新课标明确规定“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将“探究”列为高中语文课程必须重点培养的三大能力之一,指出“促使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这是新课程语文教学的一个突出的重点,也是语文教师必须追求的教学目标。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些目标,语文教师就要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本文在教学设计和教学模式上进行了一些探讨
期刊
摘 要:启发式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启发式教学形式多样,需要灵活运用、互相配合,并始终重视学生的主体性。  关键词:启发式;会计教学;教学方法  一、启发式教学的灵活运用  1.示范启发式。学生的感性知觉是抽象思维的基础,在接受一种新知识的时候,学生总是从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的。尤其在会计专业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思维,让学生正
期刊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近几年在课间操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学校体育组织形式。与课间操相比,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长,活动内容多,组织形式活,练习强度适宜,它不仅能反映学校的校风,还可以对学生紧张的学习起到调节作用,尤其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有明显的实效。近几年来,我校根据本土区域特点,对大课间体育活动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  2006年,“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正式启动,
期刊
摘 要:当前,小学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呈现出班级规模小型化、空间安排多样化、注重个别化教学以及多样化、综合化发展等重要特点。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现实环节与落脚点,教学组织形式改革应注重从实际出发,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小学教学;教学组织形式;改革趋势  教学组织形式改革是现代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科学的教学组织形式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还有利发挥师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当前,我国
期刊
摘 要: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更是一个合作的社会。因此现代教育提倡竞争,更追求合作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重点之一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分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了语文教
期刊
由于师资匮乏和学校对美术课的轻视,农村中学的学生在小学时大多没有得到系统的美术教育。农村中学美术课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摸清底子,找到着力点,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因材施教,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对美术产生兴趣,从而喜欢上这门课。从教十几年来,我逐步找到了一些引导农村学生学习美术课的方法。下面就谈谈一些具体做法。  一、结合农村学生实际,巧妙设计教学内容  针对农村学生美术基础差、底子薄的现状,在
期刊
摘 要:统计学教学面临诸多挑战,应当顺应统计学教学的发展趋势,将统计学和计算機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EXCEL的有关功能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方法进行改革。  关键词:统计学;教学模式;计算机技术  一、统计学教学的发展趋势  1.统计学从数学技巧转向数据分析的训练  在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非常普及的今天,统计计算技术不再是统计学教学的重点了。统计思想、统计应用才应该是重点。现代统计方法的实际
期刊
摘 要: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而这一切的前提是切实做好备课工作。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提高  教学质量是教学过程的生命线。学生的学习就是在自身原有的知识结构体系上建构新的内容,这本身就是充满变数的复杂过程。语文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学习语言也有规律。只有把握语文教学的规律,掌握它的特殊性,才能为提高教学质量找到正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