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关系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在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的基础上,社会公众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在增强。同时,在当前全面展开素质教育的背景下,美术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关于美术教育理念、理论、方法、途径等改革呼声也越来越大。美术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尤其对小学生而言,具有形象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强化和想象力丰富的作用,相关教育实践也证明,小学阶段也是开展美术教育的"黄金时期",积极探究这一阶段美术教学的科学策略,对我国小学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将产生有效的推动作用。本文分析了小学美术分层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美术;分层教学;能力差异;策略探究
以往的美术教学采用“一刀切,齐步走”的方法,达不到关注全体学生美术发展的教学目的。根据差异性原则提出的分层教学,是解决因材施教的个体性与班级授课制的集体性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教学,尊重和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处于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各有所得。
1小学美术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第一,符合我国美术教育的基本需求。整体上说,我国在人才的艺术层面培养都存在很大的缺失,绝大多数传统艺术特色都是“重意而不重形”,在漫长的中国美术教育发展史中,“技”和“艺”存在很大的不平衡性,具体来说,传统美术教育中注重“艺”,即表现为个人的美术修养,而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美术教育注重“技”,即实现美术生产的相关手段和能力。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这种“技艺”分离的现状还十分严重。随着我国美术教育理论的不断完善,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内容不断渗透融合,形成了对美术教育的全方位认识,也逐渐改变了落后的美术教学方法;但同时,“技艺”的平衡又是相对的,根据小学生个体的特点,具体侧重某一方面的培养,正是开展分层教学的基本逻辑。
第二,实现我国美术教育的体系重构。结合现状来说,尽管美术教育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从观念认识上也有很大的提升,但应试教育形成的教育功利性依然存在。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过度重视基础教育,忽视教育对人作用的本质,甚至轻视个人价值。(2)针对教育对象的态度存在重视知识理论、忽视实践应用的问题。(3)重视教育结果,忽视教育过程,缺乏德育和智育的平衡性。(4)重视教育结果的统一性,否定教育的多元性,造成教育过程中存在严重的天性压抑。(5)在管理层面强调“教师权威”,忽视对学生的尊重,导致师生关系的严重不和谐局面。以上情况在小学教育体系中十分明显,尤其反映在美术课堂教学工作中——美术教学没有形成符合自身学科规律的课堂模式,统一性、大班级制度的前提下,学生被强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为标准”,严重地压抑了学生的艺术天性发挥。因此,有必要针对这一情况进行彻底的改革,实现我国美术教育体系的重构。换而言之,美术教育应该符合其自身的学科特点,不能局限于有限的时间、空间和资源,尤其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要加强互动、交流,强调学生的自主意识发挥。
2小学美术分层教学策略的实践探究
2.1以学生作业分层
无论课堂作业或课后作业,其目的都是加深学生对美术基础能力的掌握、技能的固化,同时也有利于启发学生的自主思维,培养创造力、想象力,有效地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结合分层教学策略的要求,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要符合学生的美术水平,并保留一定的自我提升空间,让学生在阶段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成功、培养自信。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第八课《我的同学》中,其教学目标是了解人体基本结构、特征,学会线描的人物写生方法,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对人物画兴趣。在展开作业分层的过程中,“基础层”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简单地画出人体结构,并适当地表达出细节部分。“中等层”可以要求加入一定的色彩元素,如对衣服、鞋子等进行一定的细化。“高级层”的要求可以灵活定位,比如要求基本形似、神似,或者进行其他方面的创新,如连贯性动作、以漫画形式配文字等。
2.2以学生自身分层
以学生自身为参考展开分层教学,本质上是利用现代教育理论对“因材施教”进行诠释。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很早就意识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的重要性,“知人”的本质含义就是充分了解教育对象,包括性格、品质、资质等。对于小学美术教学工作而言,小学生就是不同的“材”,如何“教”应该立足于小学生本身,而不是其他的外在力量及教育因素。现代教育学理论中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也具有同样的内涵,现实中,不同人在不同领域的天赋是很明显,如数学天赋、语言天赋、音乐天赋等,美术自然也是其中之一。换而言之,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和不擅长的方面,在这一基础上展开“分层”,有利于区分不同的能力优势,并展开合理的利用。结合我国以学生自身分层的教育模式来说,存在很大的弊端,如一些学校设置的“好坏班”、“快慢班”等,是按照学习成绩进行的区分,这很容易导致学生在教学环境中形成惰性,甚至严重地不自信,本质上说,也是对分层教学的一种误解。分层教学应该是针对对象而不是成绩,结合小学美术教学而言,考试成绩高的学生未必就有美术天赋,这一现象并不少见。因此,在以学生自身分层的过程中,应该强调一定的“柔性”,例如,可以通过一段时间的美术学习、实践之后,再进行班级内部的有效分层。
2.3以教学目标分层
以教学目标分层的方式需要前期测试,即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双向教学活动来确定不同的目标层次,例如基础层、中等层、高级层等。传统小学美术教育中确立教学目标依赖教学大纲,并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这一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能力,显然不具备合理性。小学美术教学目标分层模式的开展,要打破对教学大纲的依赖,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差异性,并参考教学要求进行细分,执行依据则是学生在美术课堂中的具体表现。例如,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的第一课《水墨游戏》中,可以设计三个教学目标分层,对于“基础层”的学生要求了解水墨绘画工具、能够掌握焦、浓、重、淡、清不同的画法;对于“中等层”的学生要求临摹课本上的画作,或教师自备的水墨画作品,达到基本相似的水平;而对于“高级层”的学生提出自我创作要求,给出一首唐诗或一段描述,让学生进行自主尝试。不同层面的教学目标实现即可,并不需要强调绘画水平的高低强弱。
2.4以教学环节分层
小学课堂教学主要以提问方式进行交流互动,小学美术教学环节中如果采取分层教学策略,则要注意提问的方式、难度以及与教學内容的相关性。如果教师在不区分层次的情况下提问,会忽视一大部分层次较低的学生的感受,并不能在美术方面发挥启发、推动作用。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提出难度相当的问题,一般规则是层次越低的问题越简单、层次越高越有难度,但对于学生而言均能够与教师产生互动,进一步刺激学生和教师交流的积极性,由此提高美术学习兴趣。
3结语
以上是筆者初步探索的分层教学策略。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够真正认识到每名学生都有各自的潜能,在指导学生学习时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灵活机动地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就能不断提高学生的美术能力。
参考文献:
[1] 夏铁军.小学美术分层教学策略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4.
[2] 侯永伟.小学美术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5.
[3] 陈聪.浅谈小学美术分层教学的几点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16.
[4] 刘敬秋.小学美术分层教学策略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5.
关键词:小学美术;分层教学;能力差异;策略探究
以往的美术教学采用“一刀切,齐步走”的方法,达不到关注全体学生美术发展的教学目的。根据差异性原则提出的分层教学,是解决因材施教的个体性与班级授课制的集体性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教学,尊重和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处于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各有所得。
1小学美术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第一,符合我国美术教育的基本需求。整体上说,我国在人才的艺术层面培养都存在很大的缺失,绝大多数传统艺术特色都是“重意而不重形”,在漫长的中国美术教育发展史中,“技”和“艺”存在很大的不平衡性,具体来说,传统美术教育中注重“艺”,即表现为个人的美术修养,而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美术教育注重“技”,即实现美术生产的相关手段和能力。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这种“技艺”分离的现状还十分严重。随着我国美术教育理论的不断完善,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内容不断渗透融合,形成了对美术教育的全方位认识,也逐渐改变了落后的美术教学方法;但同时,“技艺”的平衡又是相对的,根据小学生个体的特点,具体侧重某一方面的培养,正是开展分层教学的基本逻辑。
第二,实现我国美术教育的体系重构。结合现状来说,尽管美术教育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从观念认识上也有很大的提升,但应试教育形成的教育功利性依然存在。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过度重视基础教育,忽视教育对人作用的本质,甚至轻视个人价值。(2)针对教育对象的态度存在重视知识理论、忽视实践应用的问题。(3)重视教育结果,忽视教育过程,缺乏德育和智育的平衡性。(4)重视教育结果的统一性,否定教育的多元性,造成教育过程中存在严重的天性压抑。(5)在管理层面强调“教师权威”,忽视对学生的尊重,导致师生关系的严重不和谐局面。以上情况在小学教育体系中十分明显,尤其反映在美术课堂教学工作中——美术教学没有形成符合自身学科规律的课堂模式,统一性、大班级制度的前提下,学生被强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为标准”,严重地压抑了学生的艺术天性发挥。因此,有必要针对这一情况进行彻底的改革,实现我国美术教育体系的重构。换而言之,美术教育应该符合其自身的学科特点,不能局限于有限的时间、空间和资源,尤其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要加强互动、交流,强调学生的自主意识发挥。
2小学美术分层教学策略的实践探究
2.1以学生作业分层
无论课堂作业或课后作业,其目的都是加深学生对美术基础能力的掌握、技能的固化,同时也有利于启发学生的自主思维,培养创造力、想象力,有效地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结合分层教学策略的要求,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要符合学生的美术水平,并保留一定的自我提升空间,让学生在阶段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成功、培养自信。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第八课《我的同学》中,其教学目标是了解人体基本结构、特征,学会线描的人物写生方法,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对人物画兴趣。在展开作业分层的过程中,“基础层”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简单地画出人体结构,并适当地表达出细节部分。“中等层”可以要求加入一定的色彩元素,如对衣服、鞋子等进行一定的细化。“高级层”的要求可以灵活定位,比如要求基本形似、神似,或者进行其他方面的创新,如连贯性动作、以漫画形式配文字等。
2.2以学生自身分层
以学生自身为参考展开分层教学,本质上是利用现代教育理论对“因材施教”进行诠释。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很早就意识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的重要性,“知人”的本质含义就是充分了解教育对象,包括性格、品质、资质等。对于小学美术教学工作而言,小学生就是不同的“材”,如何“教”应该立足于小学生本身,而不是其他的外在力量及教育因素。现代教育学理论中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也具有同样的内涵,现实中,不同人在不同领域的天赋是很明显,如数学天赋、语言天赋、音乐天赋等,美术自然也是其中之一。换而言之,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和不擅长的方面,在这一基础上展开“分层”,有利于区分不同的能力优势,并展开合理的利用。结合我国以学生自身分层的教育模式来说,存在很大的弊端,如一些学校设置的“好坏班”、“快慢班”等,是按照学习成绩进行的区分,这很容易导致学生在教学环境中形成惰性,甚至严重地不自信,本质上说,也是对分层教学的一种误解。分层教学应该是针对对象而不是成绩,结合小学美术教学而言,考试成绩高的学生未必就有美术天赋,这一现象并不少见。因此,在以学生自身分层的过程中,应该强调一定的“柔性”,例如,可以通过一段时间的美术学习、实践之后,再进行班级内部的有效分层。
2.3以教学目标分层
以教学目标分层的方式需要前期测试,即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双向教学活动来确定不同的目标层次,例如基础层、中等层、高级层等。传统小学美术教育中确立教学目标依赖教学大纲,并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这一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能力,显然不具备合理性。小学美术教学目标分层模式的开展,要打破对教学大纲的依赖,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差异性,并参考教学要求进行细分,执行依据则是学生在美术课堂中的具体表现。例如,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的第一课《水墨游戏》中,可以设计三个教学目标分层,对于“基础层”的学生要求了解水墨绘画工具、能够掌握焦、浓、重、淡、清不同的画法;对于“中等层”的学生要求临摹课本上的画作,或教师自备的水墨画作品,达到基本相似的水平;而对于“高级层”的学生提出自我创作要求,给出一首唐诗或一段描述,让学生进行自主尝试。不同层面的教学目标实现即可,并不需要强调绘画水平的高低强弱。
2.4以教学环节分层
小学课堂教学主要以提问方式进行交流互动,小学美术教学环节中如果采取分层教学策略,则要注意提问的方式、难度以及与教學内容的相关性。如果教师在不区分层次的情况下提问,会忽视一大部分层次较低的学生的感受,并不能在美术方面发挥启发、推动作用。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提出难度相当的问题,一般规则是层次越低的问题越简单、层次越高越有难度,但对于学生而言均能够与教师产生互动,进一步刺激学生和教师交流的积极性,由此提高美术学习兴趣。
3结语
以上是筆者初步探索的分层教学策略。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够真正认识到每名学生都有各自的潜能,在指导学生学习时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灵活机动地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就能不断提高学生的美术能力。
参考文献:
[1] 夏铁军.小学美术分层教学策略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4.
[2] 侯永伟.小学美术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5.
[3] 陈聪.浅谈小学美术分层教学的几点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16.
[4] 刘敬秋.小学美术分层教学策略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