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线下融合式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模式研究

来源 :科技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线上实验资源共享和信息交互方面的特有优势,可以有效弥补现有线下实验教学过程管控评价不合理和实操受实验室时空限制的短板.本文以电子技术类课程为例,开展线上线下融合式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其他文献
在“职教20条”中,将1+X证书制度纳入高职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应用措施.这种证书制度强化在专业人才培养中,将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和职业标准相对接,不断促进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标准提升.在专业教学中强化1+X证书下的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对接,能够有效改变传统单一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真正体现专业教学和实际岗位需要相对应,提升专业人才未来岗位竞争力.本文以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卫生与保育》课程为例,探究这一课程的课证融通教学对策.
不同产地的琥珀因其科研价值和经济价值具有较大差异,故对琥珀产地特征的鉴别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意义.运用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对波罗的海和缅甸两大产地的琥珀样品进行测试,获得了不同产地琥珀的光谱学特征.红外光谱在1800cm-1~1700cm-1和1350cm-1~1100cm-1两波段存在吸收峰形态差异,在887cm-1、1645cm-1附近存在吸收位置及形态差异,这些差异特征可作为二者产地鉴别依据.拉曼光谱在500cm-1~1500cm-1区间内,缅甸样品曲线的基线漂移程度强于波罗的海样品,并据拉曼光谱的峰强
本文以邵东市黄家坝水库管理所为实例,依照相关设计规范,对黄家坝水库进行防雷工程设计,通过清理、统计以往雷击损坏的水库工程设施及设备,并对雷电破坏较为严重的工程部位进行了仔细的现场勘验排查,制定了直击雷、感应雷防护和接地系统设计方案,保障了水库建筑物安全.针对改造处理的重点、难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分析,对关键部位防雷系统进行了改造处理,大大降低了雷电灾害对水库工程设施带来的破坏损失,为水库工程设施正常运行提供了安全保障.
大数据产业蓬勃发展,政府在城市管理工作方向逐步数字化转型,在强化综合集成、高效协同、数字赋能等方面已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后,继续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工作部署,紧紧围绕以数字化改革撬动各方面改革,数字赋能现代化先行这一工作主线,在社会治理、城市建设方面取得新突破.城市管理需要牢牢抓住跨部门的多业务协同流程再造和数字化平台化应用集成两大关键,持续迭代,谋划一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多业务协同数字化应用,推动各部门整体协同解决问题,加快打造“整体智治”现代政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起好步、开好局打下坚
为了更好地培养满足临港新片区企业的人才需求,基于近几年审批的本科院校新培养模式“中本贯通”,分别对临港新片区企业和中本贯通生源进行问卷调查,提炼企业对应聘人员关注的因素,分析中本贯通生源具备的优势和劣势,有针对性地提出优化培养对策建议.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培养目标随之发生改变.为优化医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策略,提高医学生综合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基于医学生岗位胜任力要求,对我校临床医学专业3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医学生在综合能力培养过程中的不足,优化医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策略,以期为提高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供借鉴.
结构力学是传统工科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而随着新工科建设的提出,传统结构力学的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专业发展的需求.本文根据结构力学课程内容的特点,对比结构力学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各自的优势.进一步通过结合学校特色与定位,对结构力学课程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实践与探索研究,以期在新工科建设的背景下为结构力学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提升本科人才的培养质量这项工作永无止境.为激发学生参与学术科研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营造浓厚的校园学术氛围,在高校举办学科竞赛,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式.开展学科竞赛能够以赛促教,鼓励更多教师参与本科生的竞赛指导,能够以赛促学,以第二课堂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本文梳理本校的学科竞赛经验,总结学科竞赛对我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成果,为高校同行们提供类似借鉴的经验.
实验室的安全平稳运行是教学科研工作的基本保障.随着文科实验室的规模不断扩大,文科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也成了高校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文科实验室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以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实验教学中心为实证,探讨了文科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办法.
TRIZ理论是关于发明创造的理论,其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具有借鉴意义.基于TRIZ理论的高校大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培养需要从重视大学生TRIZ理论教育、重视学科交叉融合教育、重视教研协同育人和重视校企协同育人等方面着手,将TRIZ理念融入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从而助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