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数学建模教学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tianaim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数学建模教学的论述,分析出两者的相通之处:二者强调的重点都不是知识本身,而是对学生如何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怎样利用情境中的信息,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鉴于此,认识与掌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数学建模教学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 建构主义 学习理论 数学建模教学 指导作用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前后的美国。10多年来,倍受诸多学者研究之青睐。对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介绍、评价等问题,相关的研究论文已经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如何与数学学科做到有机整合,与此相关的研究还比较欠缺。与此同时,数学建模竞赛近几年在全国各大高校如火如荼地开展,以数学建模相关课程为主体的教学改革也取得了明显成效。通过分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数学建模的特点,我认为,认识与掌握建构主义理论对数学建模教学有着重要意义。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简介
  早在五十年代,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明确地提出了人的认识并不是对外在的被动的、简单的反映,而是一种以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活动。随后出现了六种不同倾向的建构主义:激进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社会文化认知观点、信息加工建构主义、社会建构论和控制论系统观。概括起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有以下观点:第一,知识是认知个体主动的建构,不是被动地接受或吸收;第二,知识是个人经验的合理化,而不是说明世界的真理;第三,建构知识的过程中必须与他人协商并达成一致,来不断加以调整和修正,在此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当时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第四,学习者的建构是多元的。由于事物存在的复杂多样性,以及个人的先前经验存在的独特性,每个学习者对事物意义的建构也是不同的。[1]由于建构主义所要求的学习环境同时得到了当代最新信息技术成果的强有力支持,这就使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日益与广大教师的教学实践普遍地结合起来,从而成为国内外学校深化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二、数学建模的基本思想
  数学建模教学是针对传统数学教学中过于重视运算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的考查,重视运用数学知识去分析和处理日常生活及生产实际问题而提出来的。数学建模教育旨在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关心周围世界、关心未来,改变习题演练的现状,让学生贴近现实生活,从而使学生在进行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双向建构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享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体验到充满生命活力的数学学习过程。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数学建模教学的契合
  通过以上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数学建模教学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两者有一些相通之处。
  (一)强调意义建构,与数学建模教学关注创新异曲同工。
  建构主义认为“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因此,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要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强调学习过程应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等,本质上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自主的、能动的、富于创造的。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更加关注的,是如何在意义建构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在教学原则及各种教学方法中,非常强调对学生探究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与意义建构一样,数学建模教学,就是要打破长期以来既不能保证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数学建模的过程中,因为没有标准的模式,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层次探索解决的方法,从而获得综合运用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发展创新意识。数学建模的题目都是来源于工程技术和管理科学等方面经过简化加工的实际问题,有较大的灵活性供参赛者发挥创造能力。
  (二)全新的学习理念,与数学建模教学倡导学生自主、合作与研究性学习合拍。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在学校里的许多学习是无效的。主要原因是学习的有关假设是错误的。其主要的假设有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者是“白板”、“白纸”和“空桶”。(2)学习者是知识灌输的“容器”。(3)学习就是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过程。(4)学习是独立的行为。
  建构主义学习观切中了传统学习假设的要害,提出了更符合人的学习规律和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建构主义认为真正的学习发生在主体遇到“适应困难”的时候,只有在这时,学习动机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只有当主体已有的知识无法解决新问题时,他才会尽最大努力去寻找用于解决新问题的新知识,也只有这时,他才能最有效地同化新知识。而数学建模教学是以学生为主,教师利用一些事先设计好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查阅文献资料和学习新知识,鼓励学生积极开展讨论和辩论,重点是诱导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他们主动探索,努力进取的作风,增强他们的应用意识,提高他们的数学素质,强调的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是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知识与结果。
  此外,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数学建模教学的相通之处还有:两者都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两者都强调情境对学习的支持作用。
  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数学建模教学的指导作用
  建构主义学习是学习主体对客体进行思维构造的过程,是主体在以客体作为对象的自主活动中,由于自身的智力参与而产生个人体验的过程。客体意义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建立起来,“自主活动”、“情境创设”、“意义建构”、“合作学习”恰是建构主义学习的主要特征。
  (一)“意义建构”对数学建模教学的指导作用。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个体建构自己认知结构的过程。“建构”是一种主动、自觉、自我组织的认识方式,是主客体之间的“交互作用”,是“主体客观化”与“客体主观化”的辩证统一。知识的学习过程即知识的建构过程,这一过程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间双向的、反复的相互作用而完成的。单纯的外部刺激本身没有意义,学习者要在自己已有经验背景下,对它进行编码、加工,建构自己的理解,同时,已有认知结构又会因新信息的进入而发生不同程度的调整和改变,变得更加完善。数学建模教学正是体现了建构主义学习的这一要求。为了使每一位学生在数学建模过程中更好地实现“意义建构”,我认为,在数学建模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在建模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基础、能力、创造意识的差异,从每个学生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难度的数学建模材料,提供多层次、多层面的辅导和帮助,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要求,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情境创设”对数学建模教学的指导作用。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情境创设一般可以分两种情况[2]:一种是学科内容具有严谨结构的情况,要求创设有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包括许多不同情境的应用实例和有关的信息资料,以便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兴趣去主动发现、主动探索;另一种是学科内容不具有严谨结构的情况,要求创设接近真实情境的学习环境,该环境主要是仿真实际情境,从而激发学习者参与交互式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数学建模教学中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并努力解决问题。美国教育家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育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学生在数学建模过程中会产生许多想法,成功的数学建模必须有学生的主动思考。教师要精心、科学地设计问题,保护学生提出问题表达思想的积极性,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或表达的思路是明显错误的,也不要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尽量为学生学习建模创造一种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宽松气氛。
  (三)“自主活动”对数学建模教学的指导作用。
  传统教学观点认为学习是一种“反映”,强调学习作为一种认识所具有的客体性;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则强调主体性,指出学习作为一种认识是主体能动选择、主动建构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积极、主动的,离开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任何学习都是无效的。学习的主体性意味着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从学习者个体出发,重视学生经验背景的丰富性和差异性。
  建构观下的数学建模过程强调建模活动是第一位的,学生只有积极参与数学建模活动才能真正学好数学建模。我认为,教师在数学建模过程中要让学生自主活动,适度指导学生分析问题的特征、差异和隐含关系,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数学建模思路,突破思维定势,寻求最佳的建模途径,不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
  (四)“合作学习”对数学建模的指导作用。
  社会性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仅是个体在与物理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建构起来的,社会性的相互作用也同样重要,甚至更加重要。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是社会性相互作用内化的结果。另外,每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不同的学习者可以对某种问题形成不同的假设和推论,而学习者可以通过相互沟通和交流,相互争辩和讨论,合作完成一定的任务,共同解决问题,从而形成更丰富、更灵活的理解。同时,学习者可以与教师、学科专家等展开充分的沟通。这种社会性相互作用可以为知识建构创设一个广泛的学习共同体,从而为知识建构提供丰富的资源和积极的支持。[3]
  合作学习的关键在于小组成员在完成小组任务的过程中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共同负责,从而达到共同的目标。在合作学习中学习者之间交流、争议、意见综合等有助于学习者建构起新的、更深层的理解;在讨论中,学习者之间观点的对立可以更好地引发学习者的认知冲突;在学习者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的交流中,他们要达成对问题的共同的理解。合作学习可以将整个任务分布到各个成员身上,从而可以使学习者完成单个学习者难以完成的复杂任务。此外,合作学习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可以提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投入程度,尤其是可以促进后进生的学习;最后,学生通过合作与交流也必然会促进自我反省与自我意识的发展。
  实践证明,建构主义理论比其他的学习理论更深刻、更真实地揭示了学习活动的本质,更科学地处理了教与学的关系。实施建构主义下的教学策略,有助于数学建模教学的开展,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能力和成绩,适应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
  [2]周国萍.建构主义教学观评析[J]. 集美大学学报,2003,(4).
  [3]张建伟.从传统教学观到建构性教学观[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9).
  
  基金项目:河南省科技厅2009年度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092400450015)。
其他文献
摘 要: 只有准确把握了九年一贯制教育的各个教学阶段的课程标准,准确把握好教材、处理好教材,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中小学语文的成功衔接。衔接的关键是老师,但社会、教材、教育管理者、学校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必须一齐发力,做到低耗高效,才能让有效衔接成为可能。  关键词: 中小学语文教学 衔接 教学质量    小学阶段考量学生语文学习成果时,通常为九十多分,九十分以下则较少见;而一进入初中,则很少一部分才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日益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然而却存在严重的随波逐流现象,在文学课上媒体形象泛滥的现象更是令人堪忧,造成学生运用语言能力和
摘 要: 本文揭示了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陈旧的教学方式扼杀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展,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氛围营造的不足,以及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味”的缺失等弊端。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学 教学方式 学习氛围 “语文味”缺失    一、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的陈旧,扼杀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展  学生学习的根本动力在于“我要学”而不是“要我学”。对于中学语文教师而言,其教学方法的关键在于指导学
摘 要: 多媒体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变抽象的知识为具体,能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是修改作文的有效阵地。  关键词: 多媒体 学习兴趣 语文课堂    我是一名长期从事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教师,阅读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积累、运用,最终达到会表达、写作的目的。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是每一个语文老师的最大愿望。随着语文教学的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也紧随其变。近年来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组
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在促进人的发展,提高人的素质方面,担负着独特的任务。而阅读是学习语文的重中之重。提高孩子的语文能力,旨在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鉴于低年
一、语文学习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rn英国哲学家培根说:“人们的行动,多半取决于习惯.一切天性和诺言,都不如习惯有力.”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也说过:语文教学的任务就
摘 要: 初中语文教师要让作业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既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习效率,又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能力,开放式作业的实施就变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初中语文开放式作业 自主求知 交往合作 创新思维 探究能力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延伸,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的质量关系到学生素养的提升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当前,在新课程思想的指导下,课堂教学已经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面
2010年,我国经济运行已基本摆脱国际金融危机的负面冲击,开始进入良性发展格局,但通货膨胀高企给经济增长带来一定不确定性。我国政府及时调整货币政策,遏制房价、物价水平的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王显政在 1月 9日召开的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上通过了2 0 0 2年全国安全生产情况。他说 ,2 0 0 2年 ,各地区、各行业、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
摘 要: 语文课是一门基础工具课,如何让学生学好这门课程,作者从三方面作了阐述:培养学生自学语言的兴趣;教给学生自学语文的方法;培养自学语文的习惯。从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抓起,持之以恒,培养学生自学语文的能力,以达到“用不着教”的理想境界。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自学能力 培养方法    在整个基础教育中,小学语文是具有工具性的一门重要学科,学生掌握了这个工具,不仅可以应用于日常交际,而且有利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