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打造红色影视精品的策略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wang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如何让我国红色文化适应这一发展大背景,让红色文化正能量得以传播,让红色文化爆发力量,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这已成为新的时代课题,需要予以深思和探讨。本文就以《千里雷声万里闪》为实例,分析其拍摄、呈现等创新方式,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通过打造红色影视精品的方式,实现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远大目标。
  关键词:《千里雷声万里闪》;红色影视;创新;红色基因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8)05-0117-02
  我国特殊的历史时期造就了宝贵的红色文化,它让人们感受到了革命先烈忠党爱国、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1]。《千里雷声万里闪》中以发扬红色文化为主题,且采用全景式对陕甘红军创建及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的艰辛历程予以展现,将这一伟大的历史进程生动地展现给了观众。这不仅让观众能够感受到革命时期先辈们艰苦时期,同时向观众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审美观,更体现了革命先辈们的艰辛与伟大。因此,本文以《千里雷声万里闪》为实例,就如何通过打造红色影视精品,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课题展开研究、讨论。
  一、红色影视精品《千里雷声万里闪》的创新性分析
  1.全景式展現陕甘红军及陕甘边根据地创建的过程。陕甘红军的创建和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在我国现代革命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为了弘扬革命精神,我国不是红色文化影视剧也将其作为拍摄题材予以大力宣传。但是,陕甘红军的创建和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往往以局部、片断的形式出现在影视剧中,成为影视剧中的“陪衬”,服务于革命历史人物或者重大历史事件。这就导致人们往往难以对陕甘红军的创建和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建立这一历史过程形成一个全面、系统的认知。
  《千里雷声万里闪》首次以全景方式向观众呈现陕甘红军的创建和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展现了陕甘红军和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总体的艰难历程,并就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成为我国革命“落脚点”和“出发点”的前因后果进行详细地阐述。同时,《千里雷声万里闪》剧中还采用艺术手法对当时所面临的各种困难进行还原,实现了真实性、历史性和艺术性的深度融合,这既满足了一般观众的基本观影需求,也受到了专家学者的好评。
  2.正确处理历史真实性与影视作品艺术性的关系。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少影视作品脱离了历史真实性,导致雷人剧不时出现。这不仅不利于观众正确的认知历史,而且发挥不了红色文化给观众带来的正能量作用。《千里雷声万里闪》显然意识到了这一点,它没有完全按照革命历史事实来呈现,也没有进行盲目地虚构,而是在陕甘红军的创建和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建立这一真实的历史背景基础上,对我国革命时期革命先辈奋斗历程进行艺术化呈现。比如廖惊北、刘仲然等人,虽然这些剧中人物没有原原本本还原历史上的真实革命人物,但是他们的言行举止、理想信念、思想境界等都是对真实历史人物的再现。同时,该剧充分发挥了影视作品中的艺术性这一属性,在整个剧情中以感人的故事情节和井然有序的故事架构,充分体现该作品的艺术性,做到了正确处理历史真实性与影视作品艺术性的关系。可以说,在电视剧《千里雷声万里闪》中,所塑造的个性鲜明的共产党党员任务形象,对那段革命历史进行了生动地再现,让观众正确认知历史的同时,也传递了正能量。
  3.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生动地表现出革命精神的真正内涵。任何影视作品真正吸引观众的,是其呈现出的内在的、有价值的东西。当前,一些影视作品服务于“快餐文化”,追求“眼球效应”而创作“雷人”剧,严重影响了观众对于历史的正确认知。另一些作品则按主题先行的方式机械地呈现内容,这又降低了影视作品的艺术内涵。要避免以上两个红色影视“瓶颈”,就要注重将历史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创新呈现方式,生动地表现出革命精神的真正内涵,《千里雷声万里闪》就做到了这一点。
  4.对革命历史中真善美的特别关注。任何影视作品都应该弘扬真善美,对大众的价值观进行一个正面地引导,《千里雷声万里闪》在这一点上做得尤为突出[2]。仅剧中的台词就十分地“接地气”,这让历史人物更加鲜活生动,也充分地表现出革命者的伟大精神,做到了形式与内容深度融合。如“大,娃给你击鼓骂曹—你给共产党批八字,牛!共产党,一共就三个字,有血、有肉、有骨头!别说你铁鞭打不动,你就是一千刀把我剐成个骨架子,三个字,一个你也搬不走!”这段人物在面临生死考验时的对话,反映了红军革命者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另外,剧中对陕甘红军为了革命取得胜利,甘愿牺牲自我的精神,以及战友之间不离不弃甚至军民之间所体现出来的鱼水之情等进行了深度地刻画,让观众真切地感受到革命先辈们的艰辛、勇敢、无畏以及的真善美。
  《千里雷声万里闪》还汲取了陕甘大地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充分地表现了陕甘地域文化内涵和人文底蕴,包括陕甘地域特殊的地貌气候、民风民俗等。比如民歌、方言、婚俗、秦腔等,剧中都通过不同故事情节予以展现,给观众带来了丰富的审美体验。
  二、如何通过打造红色影视精品实现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目的
  根据上文部分,结合笔者所从事的职业,下面就简要地谈谈如何真正地打造红色影视精神,从而实现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宏远目标。
  1.政府相关部门加强重视。传递红色文化,发扬革命精神,是各地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使命[3]。但是从总体上来看,不少地区对于红色文化影视的创作还没有给予高度重视,要真正地让红色基因实现代代相传,相关政府部门就要强化、重视视觉艺术的表达,弘扬红色文化。《千里雷声万里闪》在此方面也为我们做了表率,该剧由中共西安市委宣传部、西安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中央电视台、西安广播电视台、西安广播电视台艺术中心有限公司出品。它让我们看到,政府相关部门对红色文化影视剧作的重视,对红色影视的制作与传播具有重要意义。另外,各地可以配套成立相关红色文化协会等,定时召开红色文化研讨会,加强红色文化交流,组织相关红色文化活动,比如重走长征路等,促进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挖掘,大力宣传地域红色文化。   2.深挖红色文化精神内涵,创新影视作品呈现方式。
  (1)挖掘创新性红色文化影视题材。要打造红色影视精品,充分地挖掘创新性红色文化题材是关键。一味反反复复向观众呈现相同的历史事件,久而久之很容易让观众失去观看兴趣,也不利于红色文化的传播。因此,红色影视题材的选择、剧本创作都要跟随时代的发展而创新。其中的题材的创新尤为重要,一方面要注重题材的多样性、故事的传奇性、剧作的艺术性,另一方面还要创新对典型英雄人物的呈现方式,全面地将红色文化一点一滴地渗入到影视作品中,从而进一步丰富了我国当前影视行业在打造影视作品的层次,体现出更多的精神内涵。
  (2)提高影视作品的制作技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地不断提高,我国影视作品发展也十分迅速,取得的成效显著。但是影响影视作品效果的短板仍然存在。另一方面,随着观众欣赏水平和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对影视剧的各方面要求也在不斷提升。因此,紧跟时代发展要求,进一步提高红色影视的制作技术是十分重要且必须的。要提高红色影视作品的制作水平,就要根据作品的实际情况和观众的喜好,将红色影视中的人物形象塑造、音响画面的真实性以及后期剪辑的戏剧性进行有机结合,确保剧作具有视觉观赏性的同时,进一步升华红色影视作品的主题。这里建议在红色影视作品制作时,可以适当使用招商引资或者与影视集团建立合作关系,打造、包装红色文化商业品牌,集中区域红色文化资源,优化红色文化传播内容,制作与时代步伐相一致的红色影视精品,并积极探索红色影视市场化道路。
  (3)应该注意充分挖掘新鲜题材。目前来看,我国红色影视剧主要取材于延安、井冈山、沂蒙三大革命老区,观众对此三地及围绕这些地区创作的影视剧也相对熟悉,而对于其他地区的红色文化及相关红色影视作品了解较少。这不利于人们全面性认知、掌握我国红色历史文化。因此,要进一步打造红色影视精品,还应该注意充分挖掘题材背后的故事及内涵,包括同一题材同一时期、同一题材不同时期,以及不同题材同一历史背景下等多方面的融合。以《千里雷声万里闪》[4]为例,其虽然也取材于延安发生的故事,但它首次采用全景呈现的方式,以小视角展现了大的社会背景和时代变迁,表现了陕甘红军的创建和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的历史进程,为观众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野。当然,对于红色影视精品的打造,还应该注重整合相关红色资源,可以与红色旅游资源相结合等形式,让红色文化的教育意义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3.注重宣传,扩大传播途径。要实现打造红色影视精品的目标,还应该强化宣传,扩大传播途径。这就要求红色影视作品的宣发也要与时俱进,将传统媒介与新媒体有效结合起来,形成立体、多元的传播渠道,并配合相关活动,进行深入推介。在这一过程中,尤其应注重新媒体宣传。因为随着网络传媒的迅速崛起,其已经拥有巨大的受众基数,这其中,年轻受众又占据绝对比例,而这也是红色文化传播的最为重要的目标群体。由此可见,新媒体已经成为红色文化重要的宣传平台,对于宣传我特色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营造良好分为,对于红色影视作品的宣传,应该充分地整个宣传渠道,比如将传统媒体(广播、电视、报纸、书刊等)与新媒体(互联网、数字媒体、微博微信、手机终端等)结合,形成合力,实现宣传全覆盖,增加传播速度,扩大宣传面,使爱党爱国、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观念深入人心。
  三、结 语
  电视剧《千里雷声万里闪》中,创新采用全景方式再现和表达陕甘红军创建和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建立这一重要历史时刻,进一步推动我国影视业的发展,可以说成为我国影视作品创新之举。要打造红色影视精品,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就要做实红色经典剧作和新世纪红色影视作品的创作,对红色情怀进行凝练与升华,对仁人志士的精神品质、价值境界、思想内涵和理想追求等的赞扬与传承。
  参考文献:
  [1]王戈华.《千里雷声万里闪》央视圆满收官—尊重历史和艺术创造的高度统一[J].陕西日报,2016(11).
  [2]王绍林.川东北红色文化的影视传播初探[J].中华文化,2017(7).
  [3]吴武洲.让理想与激情在红色影视中延伸[J].传承视野,2017(12).
  [4]李昂,伊天威.新内容 新风 新表达——电视剧《千里雷声万里闪》的创新[J].当代文化,2017(9).
  [责任编辑:传馨]
  作者简介:田军,女,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项目部责任编辑,编辑,主要从事电视剧收视数据探究选剧策略研究。]
其他文献
生活,是自己过出来的。同样的路,有人漫步,有人奔跑,有人驾车…方式不同,结果就会不同。同样的命运,有人笑着抗争,有人哭着哀求,有人静默地承受…态度不同,结果就会相异。没有谁能规定你的生活模式,一切都是你自己的选择。动心,入心,随心……  作者简介:传馨,女,今传媒杂志社编辑,主要从事传媒理论与实践研究。]  编者按:目前,我国有1.2亿人存在听力障碍,其中听力语言残疾者达2780万人。7岁以下聋儿
期刊
摘 要:作为功利主义的代表性原则“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盛起于边沁,然而边沁的功利主义将计算出来的最大快乐总量作为评判标准而忽视了幸福的质以及公共利益,随后密尔在边沁功利主义的基础上进行修正和发展,将快乐的量放在次要的位置上,更注重的是质的比较,主张个人幸福要与社会幸福相统一,并将美德渗入其中,强调一种美德幸福。近来“小学家委会竞选,家长狂晒履历”一事引发热议,从各类报道标题和记者的行文倾向可看出
期刊
文与心共飞,人间有了诗。  声与情齐发,天空有了歌。  一座有故事的城,总在等待着一个人,给它作诗,为它唱歌。  2011年世园会已成西安往事。一首歌,却与这座城市的无数过往一样,无法随风而逝。它愈沉愈重,潜入这块灵动的土地。它愈飘愈浓,融入四方城的空气。不要说剧院舞台,就连寻常巷陌,酒楼雅座间,时不时就飘出了一声秦味儿十足的“送你一个长安”。尤其是那句“一城文化,半城神仙” ,常引得满座唏嘘:我
期刊
摘 要:文学和电影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媒介所建构的表意系统,较于文学通过文字来表达思想情感与内容,电影则通过声音和影像来使得观众获得一种更为直接的艺术感觉体验。以电影《山楂树之恋》为例,张艺谋导演通过镜头、声音、色彩等电影独特的叙事策略,使根据文学改编的电影得到了“诗意”的升华。  关键词:《山楂树之恋》;蒙太奇;声音叙事;色彩叙事  中图分类号:I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
期刊
摘 要:本文以网络游戏是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为基础,分析了韩国网络游戏《剑灵》对中国武术文化、服饰文化、建筑文化、方言文化、儒家文化等传统文化的运用,认为《剑灵》在表现中国传统文化时存在以“暴露和夸张”的形式娱乐化、设计完全脱离现实、对神话故事和经典文本设計简单应付等问题,进而指出外国网络游戏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启示:构建积极向上的世界观、正确诠释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灵活运用中国传统文化;不能将中国传
期刊
摘 要:2017年12月底,一部云集国内9家顶级博物馆和27件镇馆之宝的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在央视综艺频道播出。开播前两期,移动端播放超过2000万次[1],豆瓣评分高达9.4。《国家宝藏》将厚重悠远的历史背景进行个性化解构。采用舞台剧的形式展现文物的历史故事和人文价值,节奏轻快、视角新颖。让一个个束之高阁的文物走下神坛。不单有历史故事和人文侧面的展现,更有文物工作者的坚持与情怀,以浓厚的
期刊
摘 要:“后真相”时代下,人们被情绪所支配靠既有经验对事件进行主观评价,事实反而变得不再重要。然而,情绪化的受众在网络上打破区域限制,迅速聚集联合而实现快速便捷的交流,容易使非理性化的倾向走向极端,导致群体极化。文章根据“榆林产妇坠楼”事件,从传统媒体、社交媒体和受众所发生的变化三个角度,浅析“后真相”时代下网络群体极化的发生机制并提出反思。  关键词:“后真相”;网络群体极化;“榆林产妇坠楼”事
期刊
摘 要:近年来,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体给新闻传播领域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革。新媒体在传播主体、传播理念、传播路径上具有崭新的特点。面对新媒体的强势来袭,传统媒体拥抱新媒体已成大势所趋。作为知名地市级传媒集团,黄石日报传媒集团在当今的媒体转型发展中,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和历史发展经验,结合新闻传播新环境,积极拥抱互联网,在新环境中寻求新的媒体融合方式,形成全新发展格局,为地市级传统媒体提供了参考经验。
期刊
摘 要:近年来,党和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激励文件与政策,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局面。本文分析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现状,找出了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新路径:转变观念,提高哲学社会科学在学校发展中的地位;因人制宜,培养高水平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发挥自身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优势和特色;拓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平台,提
期刊
摘 要: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影像传播已成为塑造国家形象的重要方式。西藏形象作为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塑造和传播良好的西藏形象,是一个值得深思和探究的问题。本文试图从视听符号角度出发,分析2008年以来涉藏纪录片关于西藏形象的视听文本中所塑造的西藏“視听形象”,并挖掘其能够代表“西藏形象”的视听符号,进而探讨“西藏形象”外部建构者的主观性。  关键词:影像;视听符号;涉藏纪录片;西藏形象  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