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曲麻莱县通天河古滑坡成因机理分析及稳定性评价研究

来源 :地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00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玉树"4.14"地震造成了玉树及其周边地区地质环境条件发生重大改变,并引发了大量的崩、滑、流等地质灾害,严重威胁交通及人生安全。在收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通过現场调绘及工程勘查,查明了该滑坡的形态及结构特征,分析了滑坡的形成机理。采用GeoStudio软件进行了稳定性分析,通过瑞典法、Bishop法及Janbu法比较分析,得出自重条件下古滑坡基本稳定,次生滑坡稳定;地震或强降雨作用下古滑坡失稳,次生滑坡基本稳定。最后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古滑坡 GeoStudio 稳定性分析 成因机理
  [中图分类号] P642.2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7-293-2
  1前言
  玉树“4.14”7.1级地震造成了玉树及其周边地区地质环境条件发生重大改变,并引发了大量的崩、滑、流等地质灾害[1],严重威胁交通及个干线人生安全。通天河古滑坡位于曲麻莱县约改镇长江村,地处通天河左岸,紧邻S308省道(如图1所示),过往车辆、行人频繁,如果发生滑动,将对过往的车辆及行人安全造成严重的危害,故研究通天河古滑坡的复活机制及稳定性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
  2滑坡基本条件概况
  2.1工程地质条件概述
  通天河滑坡史来已久,为一古滑坡体,由深层古滑坡及浅层的次生滑坡组成。海拔大于4000m,山体相对高差350m左右,山坡原始坡度45°。地貌单元[2]为侵蚀构造河谷区,岩性由第四系(Q4)坡积碎石土及古近系(E)泥岩组成,泥岩呈红褐色、中厚层块状构造、细粒结构,产状246°∠23°。该区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地震基本烈度为Ⅷ度。区内降雨频繁,多年平均降水量450.3mm,年最大降水量518.0mm,50年一遇最大24小时降雨量36mm,无地下水发育。
  2.2滑坡基本特征
  滑坡周界在平面上形似“簸箕形”,下宽上略窄,中间厚且突出,两侧稍低,滑坡坡向240°,倾向西南。滑坡两侧以冲沟为界,断面呈“V”字型,沟内地形破碎。滑体在剖面上为凸形,表面呈阶形、波纹状,上缓下陡,滑坡原始坡度50°—60°。滑坡后壁呈“围椅”状,高45m,倾角5°,呈陡崖;中部地段平缓,倾角1—5°;前缘陡,倾角60°-70°。坡体多有横向裂隙发育,主要见3组:J1 240°∠68°, J2 315°∠75°,J3 325°∠70°。滑坡详细特征值见表1。
  2.3滑体物质结构特征
  根据现场勘查结果及室内试验结果综合分析可知,通天河滑坡滑体物质结构为滑坡堆积层和基岩。表层滑坡堆积层主要为含砾粉土与滑坡堆积碎石土,土黄色,稍湿,稍密,粉感强,刀切面粗糙,可捏成团,局部还有角砾、碎石,该层顶面埋深0.5-0.8m ,厚0.6-3.5m,上部0.5-0.8m为草皮土。据钻孔揭露,可见明显滑动带两层,第一层顶面埋深8.5-14.3m,层厚0.9-4.5m;第二层顶面埋深26.7-34.1m,层厚2.2-5.3m;滑坡面岩体破碎,泥化现象明显。基岩为古近系(E)泥岩,砖红色、红褐色,泥质结构,中厚层构造,该层顶面埋深29.0-39.4m,层厚3.0-6.0m。图2为工程地质剖面。
  3模型的建立及稳定性计算
  3.1模型参数的选取
  根据室内试验,滑动面岩土体的类型特征,确定滑体内各种岩性的参数,见表2。
  3.2建立模型及计算安全系数
  本文用边坡治理中最常用的GeoStudio软件[3]来计算通天河滑坡的稳定性系数。结合滑坡实际情况分别建立模型进行分析,分自然、自然+地震、自然+降雨三种工况进行稳定性分析,建立的模型图如图3所示。
  在计算稳定性系数时,结合滑坡体特征,考虑自重、自重+地震、自重+降雨三种工况,采用了瑞典法、Bishop法和Janbu法进行对比分析。通过计算可得滑坡的稳定性系数(K):
  工况1:①古滑坡,1.179  工况2:①古滑坡,0.876  工况3:①古滑坡,0.912  4结论
  (1)坡体较陡,岩土体分化严重,节理裂隙发育、破碎、结构松散等因素为滑坡滑塌的先决条件;地震、强降雨及人工开挖坡脚等外部因素会加剧滑坡滑塌。
  (2)GeoStudio软件分析结果表明:现状(自重)情况下古滑坡基本稳定,次生滑坡稳定;在地震及强降雨的影响下古滑坡失稳,次生滑坡稳定性亦大大降低。
  (3)通天河滑坡具有复活再次滑动的可能性,为了避免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参考文献
  [1] 徐峻龄,马惠民,郑静等.滑坡的规律研究与防治[J],铁道工程学报,2005,12: 333-339.
  [2] 白刚刚等.青海省曲麻莱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1:10万)[R],西宁,2008年.
  [3] 李玉起,黄金仝,王凤群.Geostudio软件在提防边坡稳定计算中的应用[J].东北水利水电,2007,25(2):3-5.
其他文献
[摘要]从1979年提出的环境影响评价原则到2003年9月颁布的《环境影响评价法》,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已经有35年的历史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实施使我国日益严峻的环境形势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是,在某些方面,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还是有不足之处的。本文就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现状及应对策略进行研究,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环境影响 评价制度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 X3 [文献码] C [文章编
期刊
[摘要]煤中汞含量由于在样品数量、所选煤种、分析方法等方面的选择存在差异,不同研究结果给出的煤中汞含量差异较大。本文基于江苏省9家燃煤电厂入炉煤相关实测的数据,得出了江苏省燃煤电厂入炉煤中汞含量在0.0545~0.297mg/kg,并对影响煤中汞含量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燃煤电厂 入炉煤 汞  [中图分类号] TQ533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7-
期刊
[摘要]现阶段,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建设对于周边环境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城市的河道生态系统作为城市生态系统中重要一部分,是决定城市景观水平的重要基础。粗放式的发展和规划,对于河道生态系统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和影响。本文对于现代城市河道综合治理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应的生态恢复思路。  [关键词]河道综合治理 生态恢复 城市建设  [中图分类号] TV85 [文獻码] B [文章编
期刊
[摘要]物化探技术是地质找矿工作中常用技术之一,在利用物化探技术进行地质矿床勘探时,受地质环境复杂性等情况影响,必须以科学、合理的态度和方法对物化探技术收集到的资料信息进行解释,并综合多方因素,最大程度降低解释的多解性,更加合理的消除异常现象,提高找矿工作效率。  [关键词]地质找矿 物化探技术 异常地质情况 多解性  [中图分类号] P57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
期刊
[摘要]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对建设用地需求的持续增加,沿海滩涂开发成为沿海各地破解保护耕地和保障发展难题的主要途径。本文对上海市浦东新区目前的滩涂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现状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其利用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结合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滩涂 开发利用 上海 浦东新区  [中图分类号] S967.5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7-277-1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在工业经济猛发展的今天,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推动下,环境经济也已提到日程上来。生态城市建设就进入到了大众的视野当中。而在生态城市建设中水景观的建设是一道难题。本文旨在浅析水景观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我们如何处理水景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希望通过此文,能为生态城市中水景观的建设提供可行性的发展思路,更好地利用我们所拥有的资源。  [关键词]生态城市 水景观 可持续发展 对
期刊
[摘要]近年来,在陕北地区黄土滑坡的发生越来越多,造成了很大程度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所以研究黄土滑坡的失稳机理对防治黄土滑坡能起到很好帮助。自2013年7月初以来,陕北地区遭遇多次、大强度的连续强降雨影响,导致陕北地区发生不同规模的滑坡数次。本文通过对滑坡体进行资料收集等手段,探讨了黄土型滑坡的失稳机理,且总结了陕北地区黄土滑坡失稳的主要影响因素。  [关键词]滑坡 地形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
期刊
[摘要]通过对吉林市城郊气象局新、旧两站对比观测期间的温度、湿度、风向风速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两站存在一定差异。结果表明:新站比旧站的年平均气温高,湿度持平,风速大。  [关键词]迁站 对比观测 资料分析  [中图分类号] P40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7-291-1  1引言  吉林市城郊气象局旧址位于吉林市江南乡永庆村(乡村),因城市规划迁至吉林市昌
期刊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测绘技术也得到了极为迅速的发展,其全球定位技术以及遥感技术得到了良好的应用,在土地测绘方面占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对土地测绘技术的变迁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结合实际情况对土地测绘技术中质量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探究,针对其质量控制要点提出几点参考意见。  [关键词]土地测绘技术 测绘质量 控制  [中图分类号] P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
期刊
[摘要]测绘是一项基础性与前期性工作,测绘新技术在我国国民生产多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现今在土地规划与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测绘新技术中涵盖了诸多科技技术,这些技术各有其功能性,在土地规划与管理中的作用也有所区别。本文以测绘新技术基本概述为出发点,阐述了测绘新技术应用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测绘新技术 意义 土地规划管理 应用  [中图分类号] P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