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问题”模式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探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cys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陶行知先生是我国非常伟大的教育学家,其指出一个好的教师除了教书之外,更应该教学生如何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新课程改革的提出和深入,使得各个学校加快了对新课程的研究,也开始落实新课改中所倡导的“确立生本位,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等核心素养”的相关要求。核心问题是一种以问题为引导,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学习和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所需要教学的内容,同时获得技能,养成较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文章就核心问题的概念以及其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的作用进行阐述,分析核心问题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存在的问题,提出应用的策略以及相应的注意点。
  关键词:“核心问题”;小学数学;作用;问题;策略
  一、 引言
  数学是小学阶段非常基础的一门学科,该门学科和学生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对数学这类抽象性的学科理解起来较为困难。这就需要教师融入创新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以及学习的能力。核心问题模式主张学生在课堂或者是课后独立进行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学习和探究。然而核心问题模式能否发挥其作用,需要教师合理地设置问题,并能够组织好课堂的纪律。这样才能提升问题的趣味性,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继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以及自主学习的意识。但是在核心问题融入小学数学课堂环节时,仍然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需要加强对核心问题和小学数学学科结合的研究。
  二、 核心问题的概述
  核心问题是以问题为核心,引导学生对问题发现、剖析和解决。在该教学模式中其确立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无论是问题的设置,还是教学活动的安排,均是以学生为主,整个课堂学生的思维会被调动,教学的质量会提升。核心问题模式是在现代教学理论,即构建主义知识理论的指导之下完成的,其强调四点内容:第一,所谓的学习是学生在自主活动环节,对知识自主构建的过程。第二,要从传统的重视“教”的理念,转变为对学生学习活动设计的重视。第三,要重视学习者主动参与的过程,在开展教学设计时,其重点在于对学生的认知策略研究并设计,启动并激励学生的积极性。第四,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注重师生互动,包含行为、语言、情感等方面的交互。由此可见,核心问题是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以及教育的目标的。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 核心问题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的作用
  (一)核心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核心问题模式就是以问题为核心,对学习的知识进行导入。在该模式中学生需要对教师所设置的问题进行思考、探究,这相比于传统的学生跟着教师的思想走,教师将自己所知道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是完全不同的过程。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但是在核心问题模式之下,学生会根据问题的引领不断地进行思考,继而得出相应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学会了自主对问题进行思考,同时也提升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为将来学习更高阶的数学奠定了基础。
  (二)核心问题有利于增强课堂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课堂之间的有效互动是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氛围的,每一门学科在学习时都有其难度。尤其是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可能在学习到一部分知识时会出现走神,或者是学习情绪不佳等情况,这均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而通过核心问题的模式,则可以实现学生和教师的有效互动,在互动中实现教学相长。通过一个个问题,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连接,这不仅对师生的情感进行了促进,同时对课堂的氛围也起到了一个活跃的作用。
  (三)核心问题有利于落实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当下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仅仅是能够掌握基础的知识,同时还要能够具备各项能力,比如创新力、思维力、想象力等。就数学这门课程而言,教师在课堂中除了要完成每一门学科所指定的教学内容之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力、探究力、学习力、抽象思维能力等。通过以问题作为导线,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探究,确立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学生通过对问题不断地思考、分析,便逐步提高了學生的探究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等数学核心素养,也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 核心问题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并未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小学数学课堂中融入核心问题,需要教师能够明确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均属于应试教育的背景,很多教师为了维持课堂纪律,过于限制学生的行为,同时也以教师自身为主导,让学生跟随教师的步伐进行学习。很明显,在课堂中并未真正地明确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这也导致核心问题模式难以真正地发挥出效果,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二)教师设置问题时缺乏合理性
  核心问题的核心则是教师所设置的问题是否合理和科学,会影响学生探究的兴趣以及探究的结果。很多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并没有注重趣味性、层次性以及引导性。只根据教学的目标将一些内容进行分解,设置的问题千篇一律,学生对其探究的兴趣不高。同时有时候所设置的问题过难,也使得大部分学生无法参与其中,核心问题模式的质量大打折扣。
  (三)教师未注重核心问题和多种模式相结合
  核心问题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想要发挥出作用,就必须要求教师能够将核心问题和多种模式相结合。比如通过问题设置小组合作,通过问题为学生创设情境,逐步吸引学生对问题的参与,帮助学生对问题进行分解。但是在大多数数学教师的课堂中,均可以发现教师在采用核心问题时,通常都是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回答,并没有将其和多种模式进行结合,这也使得课堂核心问题氛围不浓厚。
  (四)核心问题和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结合不密切
  之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融入核心问题,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对小学数学的知识进行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以及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但是就当下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在融入核心问题时,忽略了导学的过程,一味地强调问题的解决,这也使得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各项数学学习的能力难以提升。   五、 核心问题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一)设置核心问题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融入核心问题可以设置在各个环节,比如课堂前、课堂中。通常在每一节课开始之前,教师都会要求学生将下一节课所需要学习的新内容提前根据教材上的内容进行预习,并尝试对相关的问题进行解决。但是就传统的运行模式来看,教师缺乏一定的引导,也导致学生自主预习环节的认真度不够,效果不明显。通过将核心问题融入课前预习中,则可以较好地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引导,提升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就需要对课前预习的核心问题案合理地进行编写,提升课前预习的质量。比如《四则运算》这一内容,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三个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四则运算,第一个问题:戏曲在举办黄梅戏,有22个人在看戏,中途走了8个,后来又来了10个人,求现在有多少人看黄梅戏,给出提示,第一步先求:22-8=14,第二步再求14 10=24,综合列算式:22-8 10=24。第二道题目,根据数据统计,每个人每月需要产生37千克的垃圾,3个人每一年需要产生多少垃圾呢?按照上述的思维思考计算的方式。第三个问题:一个青蛙需要4天能够吃害虫608只,请问他2天吃多少害虫?第一道题目的设置实际上就是在教会学生要对问题进行分解,然后再综合列式,这也为下面的第二道以及第三道题目提供了思考的影子。通过第一道题目的相关思考方式,学生在完成第二道题目时就需要思考每个人一个月产生37克垃圾,每个人一年需要产生多少垃圾,先计算37×12。接着需要计算三个人一年产生的垃圾量,则是37×12×3。当然,这道题目也会有其他的思路,比如学生可以先算三个人每月产生的垃圾数,然后再算三个人每年产生的垃圾数。通过对比发现一些四则运算的规律,在问题循序渐进的引导之下,让学生在课前能够自主地对知识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
  数学是一门复杂且抽象的学科,学生在学习该门课程时要保持充足的好奇心,要能够鼓励学生在课堂中提出质疑。学生学会提问的同时,大脑就开始运转,不断思考,同时也会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解决。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要给予学生时间以及空间,提出问题,并营造一个良好解决问题的氛围。比如《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在开展该节课程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地对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一节课程的内容提出问题。比如学生一提问:什么是小数?学生二提问:小數和整数有什么区别?学生三:小数和小数之间有没有加法和减法之间的运算?学生四:生活中存不存在少数。从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可以看出,皆是该节课程学习的重点。当然也有一些学生会提出一些不是很重要的问题,对于该部分学生,教师还是要积极地鼓励,让其勇敢地在课堂中发言,这样才能够达到提升学生提问的自信心,以及启发学生数学思维的目的。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创设情境,比如在情境中展示超市中各个物品的价格,让学生根据情境提出问题,逐步引出学生的中心内容。
  (三)核心问题和小组合作结合,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以及探究精神
  核心问题和多种模式进行结合是核心问题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除了要以问题为核心之外,更应该调动课堂活跃的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问题的互动中。小组合作是在新课程改革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其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比较普遍,通过将核心问题和小组合作进行结合,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对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也具有一定的意义。比如《三角形》这一节课程的内容,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部开展合作,针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第一个问题,请同学们介绍生活中的三角形。第二个问题,根据生活中的三角形探究三角形的特征。第三个问题,三角形和三角形之间可以按照角的大小分种类吗?三个问题的提问是由浅入深的,且学生通过小组内部成员的共同力量以及相关书籍的介绍,是可以对这些问题进行解答的。比如说出生活中的三角形,在小组内部就需要小组各个学生先自己总结生活中的三角形,再在小组内部探讨,汇总成小组共同的答案。在探究三角形的特征时,依旧可以按照该步骤进行合作,得出答案。在这样的小组合作以及核心问题模式中,学生的合作能力逐步提升,探究精神也能够被落实。
  (四)核心问题和实践活动的结合,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数学是一门以生活为载体逐步发展的学科,尤其是小学数学课程,其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还是非常紧密的。很多数学教学的目标均是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解决实际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将核心问题和实践活动进行结合,让学生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对问题进行解决。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学生手、脑等各项感官,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比如《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这一节课程,其学习的重点就是了解平均数的意义,能够看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图中的信息并进行分析和判断。在该节课程结束之后,教师可以设置一个核心问题和实践活动结合的策略,通过调查了解班级男生的平均身高。这个问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平均数的理解以及实际的调查能力。比如学生需要对班级每一名学生的身高进行解,并记录,随后再根据平均数的计算方式进行计算,通过实际的内容和问题进行结合,对学生数学综合能力起到了一定的培养和促进作用。
  六、 核心问题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注意点
  (一)要注意营造一个和谐的数学课堂氛围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想要发挥出核心问题的作用,需要教师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数学课堂氛围。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愿意参与到问题的思考中,才敢于在课堂中提出问题,和教师以及学生之间进行互动。而和谐的数学课堂氛围的营造和教师有密切的关系,需要教师能够从传统的严师身份转变为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促进者,能够用平等的语气和学生进行对话,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可以亲近的。其次还需要注重合理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切勿因为学生的成绩好而区别对待,这样会导致一些差学生不敢参与课堂的互动,也会影响整个数学课堂的活跃度。
  (二)要注意问题引导和启发作用
  问题的引导和启发作用,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能够考虑班级不同学生的年龄、学习的能力、学习的思维状况,合理地设置问题,注重问题的层次性、启发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参与其中,继而发挥出在小学数学课堂中问题的引导以及启发目的。
  (三)要注意合理的对学生进行评价
  在核心问题模式之下,数学教师和学生之间会进行良好的互动,在这种互动中,学生可能会没有达到教师所期盼的标准。但是教师仍然要合理地利用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既要达到对学生激励的目的,又要让学生能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比如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过于肤浅,那么教师就可以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帮助学生提升问题提问的高度,同时也要对这类学生适当地进行表扬,这样才能够增强其在课堂中提问的积极性。如“你很厉害,但是如果下次提问可以从这个角度出发就会更棒”。
  七、 结语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融入核心问题模式,符合了新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也确立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实现了课堂中师生以及生生的有效互动。具体在融入核心问题时,需要教师能够合理地设置问题,并将核心问题和多种模式相结合,发挥出核心问题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促进作用,落实小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赵波.试论核心问题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2):280-281.
  [2]曾小舞.浅谈运用导学活动促进数学问题解决的策略[J].考试周刊,2020(53):1-2.
  [3]胡灵兰.核心问题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小学教学参考,2020(17):88-89.
  [4]于晓华.小学数学“大核心问题”中学生思维的发展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4):113.
  [5]田廷益.教师导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分析[J].新校园:阅读,2018(12):47.
  作者简介:
  李梦婷,福建省厦门市,厦门海沧延奎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质量。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的基础以及思维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效果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造成了优等生和学困生的存在。在对初中数学学困生进行转化的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改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  随着教学不断的改革,
摘 要:文章在解读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分析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存在的问题、解决对策及基本原则,从应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应用信息技术加强师生互动、应用信息技术构建翻转课堂、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写作能力四个方面探讨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
摘 要:随着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农村幼儿园的园本资源开发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了解农村幼儿园园本资源的开发情况,目的在于提高学校自身的适应性和创新性,为幼儿园的发展提供合适的教育环境。在文化资源较为匮乏的农村,很多的幼儿园抱怨无资源、缺乏资源等,事实情况是否真的这样?农村难道就没有优势吗?农村幼儿园是否可以借助农村现有的资源,充分提高教师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积极性进行园本资源开发?同时,加强家园合作,让
摘 要:新时期的教育教学创新与改革发展对初中数学教学有着更高的要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深度学习,能深化数学教学意义,在初中阶段培养与发展学生的综合数学学习能力,为其长远发展奠定基础。本课题的研究结合深度学习的内涵和特点,分析当下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探索初中数学教学中深度学习渗透策略,以期能够创新初中数学教学方式:从教师的角度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发展教师的综合数学教学水平,深化数学教学内容,
摘 要:开展绘本游戏阅读对幼儿们的全面发展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它是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教学方式。通过多样化、有趣的活动,帮助幼儿理解作品的内容和意义,应该激发幼儿们对阅读活动的兴趣。作为文教并举的优秀少儿读物之一,它符合以发展幼儿语言为目的的对少儿文学作品的要求,为此,要实现为幼儿提供一定数量的具有年龄特点的有趣画册,我们应该与幼儿一起学习、聊天,丰富幼儿的语言表达,激发幼儿的兴趣,培养阅读习惯,进
摘 要:文章对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导数应用方面的教学策略进行分析。通过本次的分析,可以为高中导数应用教学效果的提升和高中生数学这一学科的良好学习与发展提供相应参考。  关键词:高中数学;导数应用;问题教学法  一、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导数应用教学中的主要目标  在通过问题教学法进行高中数学导数应用教学的过程中,其主要的目标有三个:第一是知识方面:其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导数的概念,并对其计算
新课标以及社会大众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教学活动设计以及综合性的数学教学活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本质上来讲,概念就是只有相同特点的事物的总和,这在数学中是
摘 要:音乐和舞蹈是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两者互为补充、互相作用。将舞蹈融于小学音乐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全面感知音乐节奏,训练学生形体,进而提升学生气质。文章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以小学音乐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舞蹈在小学音乐教学应用的作用,简述了舞蹈在音乐教学中应用要注意的问题,并对舞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以希望在有效教学策略的推动下深化学生对音乐的认知,提升学生的表现力和感知力,
摘 要:在当前小学美术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需要教师及时结合本土的悠久且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而为学生开展因地制宜地学习与探究本土资源美术学习活动,以培养他们美术探究的能力与自主学习精神。教师在小学美术的教学内容当中添加本土文化元素,能够进一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来感受现实生活中美术的发现美、表现美以及创造美,从而培养他们实践创新能力,并确立参与保护本土文化的意识。对此,文章通过论述文章文化的特征,
摘 要:互联网环境下,以多媒体工具、新媒体应用等为代表的网络教学和线上教学发展迅速,并被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和教师接受,可以更好地实现教育现代化,在疫情期间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真正实现了“停课不停学”。网络环境下,高中生物学教学也应当积极寻求改变,需要明确网络环境对传统教学相关影响,基于网络环境打造混合教学模式,基于网络环境开展生物教学思考,混合教学模式主要是将线上线下有机融合,从提供课前预习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