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要写好供材料议论文,首先得读懂材料,看清要求,然后依材立意,按式成文。这是写好供材料作文应该遵循的基本规律。
【关键字】 读 看 想 写
供材料作文,顾名思义,就是根据材料,确定论文的论点、论据,然后选择恰当的论证方法,写出既能够反映现实生活,又符合要求的文章。那么怎样才能写好供材料议论文呢?
供材料议论文的写作是有序可循的,循其序操作,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供材料议论文的写作程序有如下四点:
一、读懂材料
阅读材料是供材料议论文写作的第一步。在考查写作能力之前,先考查阅读能力,这是供材料作文的特点之一。读材料是写文章的基础,只有读懂才能写好。要读懂先读细,一丝不苟地读,读出材料中对作文提出的种种限制条件。如1992年高考作文“候车亭前发生的故事”的续写,就连那些登在报刊上的考生优秀作文,都忽略了材料中的“雨停了,我回家拿了扫帚和铲子,又回到原地一看:碎玻璃已经打扫得干干净净,不留意连那滩黑糊糊的痕迹也看不出来了”这一细节,把清理碎玻璃的时间放在了“雨中”。由此可见,读材料不可不细,稍一粗心就会出现纰漏。
要读懂,更要读透,用心去理解,悟出材料中潜在的思想内涵。如1979年高考作文材料“画蛋”,只有认识到这则名人轶事旨在说明“基础与提高”的辩证关系,才能算是读懂了材料。没有基础不能提高,提高可以加强基础,这就是反复画蛋所蕴含的哲理。就画蛋说画蛋,是写不出好文章的。
二、看清要求
作文要求有明、暗之分。材料后面以“作文要求”或“注意”的形式提出的对作文的限制是显性要求,题干中表述的对作文的限制是隐性要求,后者易被忽略。它们涉及命题意图,对写作内容和形式所作的提示,对题目、文体、结构、表达方式、字数等提出的具体限制。这些是写好文章的前提,必须按要求作文,不能有任何的随意性。可以这样说,“要求”就是分数,一个要求就是一个给分点,对“要求”重视程度的高低就是分数意识的强弱。如1993年的高考作文,题干上的要求是“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作文要求提出:1.对环境和气氛加以具体描写。2.写出女儿、儿子的具体话语和父亲未说完的话,写出人物的神态。
综合上面的要求,可以看出对作文提出了五点限制:a.文体必须是记叙文;b.题目,要求自己拟定;c.内容,续写人物对话;d.表达方式,环境描写和人物神态描写;e.字数,不少于500字。在这五点要求中,对体裁的限定是较为重要的,舍此就会满盘皆输;对字数的限定虽不关系全局,但也明文规定每少50字扣一分,或模糊规定“酌扣”。
三、依材立意
文以意为主,意高则文胜。立意好坏决定文章的成败。那么,供材料议论文如何立意呢?供材料议论文的“意”要从所提供的材料中立出。材料之于立意有着客观的、不可更改的限制性,决不能置材料于不顾,随心所欲地乱贴标签。一个材料由于审视材料角度和联想焦点的不同,立意就会是多种多样的,正所谓“一树梅花万朵诗”。如1990年高考作文,提供的材料是“母女游玫瑰园”,其意要立在这个寓言故事所蕴含的思想上,联系社会制度可以引出“不要因社会主义制度不完善就否定它”,联系改革开放可以引出“不要因改革有失误就走回头路”,联系当前形势可以引出“不要因社会上有阴暗面就否定大好形势”,联系传统文化可以引出“不要因传统文化有弊端就抛弃它”,联系对人才的使用可以引出“不要求全责备”等。
四、按式成文
奕师有谱,曲工有节,为文不可无法。一般的说,供料议论文有八个写话点,即“引材开篇”、“亮出论点”、“摆出论据”、“分析论据”、“议联过渡”、“联系现实”、“议论联系”、“点材收篇”。从章法的角度可以把八个写话点组合成这样的一个基本公式:引材开篇 (亮出论点 摆出论据 分析论据) (议联过渡 联系现实 议论联系) 点材收篇。从公式中可见,可合成四段,即引材开篇,立论明理,联系现实,点材收篇。“四段八点”这个写作公式是全方位的。“四段”打破老三段的僵化格局,体现了结构的完整性;“八点”摆脱了无话可说的困境,保证了内容的充实性。它的最大优点是可操作性强,易记易写。它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写话点如同积木,可以重新组合,从而出现各种变式。
总之,读懂材料是基础,看清要求是前提,依材立意是关键,按式成文是捷径。
(责编 李 晔)
【关键字】 读 看 想 写
供材料作文,顾名思义,就是根据材料,确定论文的论点、论据,然后选择恰当的论证方法,写出既能够反映现实生活,又符合要求的文章。那么怎样才能写好供材料议论文呢?
供材料议论文的写作是有序可循的,循其序操作,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供材料议论文的写作程序有如下四点:
一、读懂材料
阅读材料是供材料议论文写作的第一步。在考查写作能力之前,先考查阅读能力,这是供材料作文的特点之一。读材料是写文章的基础,只有读懂才能写好。要读懂先读细,一丝不苟地读,读出材料中对作文提出的种种限制条件。如1992年高考作文“候车亭前发生的故事”的续写,就连那些登在报刊上的考生优秀作文,都忽略了材料中的“雨停了,我回家拿了扫帚和铲子,又回到原地一看:碎玻璃已经打扫得干干净净,不留意连那滩黑糊糊的痕迹也看不出来了”这一细节,把清理碎玻璃的时间放在了“雨中”。由此可见,读材料不可不细,稍一粗心就会出现纰漏。
要读懂,更要读透,用心去理解,悟出材料中潜在的思想内涵。如1979年高考作文材料“画蛋”,只有认识到这则名人轶事旨在说明“基础与提高”的辩证关系,才能算是读懂了材料。没有基础不能提高,提高可以加强基础,这就是反复画蛋所蕴含的哲理。就画蛋说画蛋,是写不出好文章的。
二、看清要求
作文要求有明、暗之分。材料后面以“作文要求”或“注意”的形式提出的对作文的限制是显性要求,题干中表述的对作文的限制是隐性要求,后者易被忽略。它们涉及命题意图,对写作内容和形式所作的提示,对题目、文体、结构、表达方式、字数等提出的具体限制。这些是写好文章的前提,必须按要求作文,不能有任何的随意性。可以这样说,“要求”就是分数,一个要求就是一个给分点,对“要求”重视程度的高低就是分数意识的强弱。如1993年的高考作文,题干上的要求是“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作文要求提出:1.对环境和气氛加以具体描写。2.写出女儿、儿子的具体话语和父亲未说完的话,写出人物的神态。
综合上面的要求,可以看出对作文提出了五点限制:a.文体必须是记叙文;b.题目,要求自己拟定;c.内容,续写人物对话;d.表达方式,环境描写和人物神态描写;e.字数,不少于500字。在这五点要求中,对体裁的限定是较为重要的,舍此就会满盘皆输;对字数的限定虽不关系全局,但也明文规定每少50字扣一分,或模糊规定“酌扣”。
三、依材立意
文以意为主,意高则文胜。立意好坏决定文章的成败。那么,供材料议论文如何立意呢?供材料议论文的“意”要从所提供的材料中立出。材料之于立意有着客观的、不可更改的限制性,决不能置材料于不顾,随心所欲地乱贴标签。一个材料由于审视材料角度和联想焦点的不同,立意就会是多种多样的,正所谓“一树梅花万朵诗”。如1990年高考作文,提供的材料是“母女游玫瑰园”,其意要立在这个寓言故事所蕴含的思想上,联系社会制度可以引出“不要因社会主义制度不完善就否定它”,联系改革开放可以引出“不要因改革有失误就走回头路”,联系当前形势可以引出“不要因社会上有阴暗面就否定大好形势”,联系传统文化可以引出“不要因传统文化有弊端就抛弃它”,联系对人才的使用可以引出“不要求全责备”等。
四、按式成文
奕师有谱,曲工有节,为文不可无法。一般的说,供料议论文有八个写话点,即“引材开篇”、“亮出论点”、“摆出论据”、“分析论据”、“议联过渡”、“联系现实”、“议论联系”、“点材收篇”。从章法的角度可以把八个写话点组合成这样的一个基本公式:引材开篇 (亮出论点 摆出论据 分析论据) (议联过渡 联系现实 议论联系) 点材收篇。从公式中可见,可合成四段,即引材开篇,立论明理,联系现实,点材收篇。“四段八点”这个写作公式是全方位的。“四段”打破老三段的僵化格局,体现了结构的完整性;“八点”摆脱了无话可说的困境,保证了内容的充实性。它的最大优点是可操作性强,易记易写。它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写话点如同积木,可以重新组合,从而出现各种变式。
总之,读懂材料是基础,看清要求是前提,依材立意是关键,按式成文是捷径。
(责编 李 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