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文本阅读课堂教学讨论模式初探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lphia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倡导多文本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能力,当务之急就是转变教学观念。在多文本阅读教学中,要致力于改变长期以来单纯灌输的教学观念和模式,在课堂上积极贯彻探究式合作的阅读教学理念,为学生搭建探究合作学习的平台。
   多文本阅读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建立多向平等交流的探究合作平台。
   为避免多文本阅读的群龙无首、杂乱无章的情形,多文本阅读的选文要有明确的主题,有主题才能体现教师明确的教学意图。其主要途径有:
   1.以教材为主,强调单元整合,以“单元整合”阅读为代表,确定一个单元阅读主题。
   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的第一单元散文为例,要对它进行多文本阅读,可确定“感悟散文的特点和散文的美”这个主题,纵横联系,合作探究。这一单元有三篇课文《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囚绿记》,我们完全可以打破单篇的阅读教学模式,教师可以《荷塘月色》一篇为例,列出阅读提纲,让学生依据提纲进行充分的诵读,然后老师在对它进行详讲精讲。讲它的形散特点,讲它的神聚特点,讲它的选材,讲它的情感,讲它的文眼,讲它的线索。待每位学生充分掌握了《荷塘月色》之后,再让学生以此为蓝本进行《故都的秋》《囚绿记》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分为几个小组进行探究学习,以此达到利用教材进行多文本阅读的目的,学生在阅读合作中也发展了自己阅读散文的能力。
   2.突破教材,强调课内文本为主,带动课外阅读,一篇带多篇。
   学习了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篇演讲稿,对演讲稿的格式、内容、情感有了一定的把握,对演讲稿的特点有了一定认知。据此可以让学生收集几篇历史上比较著名的演讲稿,比如:亚伯拉罕·林肯的《葛底斯堡的演说》、纳尔逊·曼德拉的《我是第一个被指控的人》、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以及蔡元培的《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放手让学生充分的阅读,再经过合作讨论交流,归纳出演讲稿的特点:①针对性。②可讲性。③鼓动性。④口语性。⑤临场性。如此通过多文本阅读,通过一篇带多篇,学生对演讲稿的特质有了一定把握,以后学生在读演讲稿和写演讲稿的时候,就能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了。
   3.以作者为线索确定某一阅读主题,进行多文本阅读。
   我们以前学过老舍的多篇散文《济南的冬天》《大明湖之春》《趵突泉》,我们可以把这一组文章放在一起阅读,三篇文章所描写的都是济南的景色,且描写角度各有不同。这样通过多文本阅读,可以较为全面的观照老舍的散文,可以让学生对老舍的散文文风有更深刻的体验:平易朴实,活泼生动;幽默风趣;自然率真,深入浅出。当然,我们以作者为线索确定一个主题时,尽量选择语文教材中已经出现过的作者,在教材学习的基础上对作家作品进行补充,能够使学生对该作家有更多的了解。
   当然,多文本阅读课堂教学讨论模式远不止于此。总之,多文本阅读教学,问题是学生思维的起点,是教师教学的手段。设计问题是关键,問题驱动是根本。根据不同文本的特点,设计出合理的问题,在这项任务的驱动下,进行合作阅读并指导学生在多篇文章阅读中提取信息,整合信息,学有所得。
其他文献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进行教学改革时首要考虑的是提高教学效率,使教学活动在有限的时间中发挥最大化的作用,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真正的高效语文课堂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在探究过程中降低学习压力,通过深入思考完成学习内容。因此,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要充分运用教学艺术,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的语文综合情况进行设计,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打造高效的小学语文智慧课堂。   一
期刊
周三讲语文公开课,是初中名篇——莫怀戚的《散步》。这是一篇隽永、饱含浓浓亲情的散文,学习这篇经典散文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语言感悟中体味浓浓亲情,培养尊老爱幼的优良品质。   所以我设计了三个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感知亲情;2.品读课文,感悟亲情;3.拓展延伸,拥抱亲情。这节课就在《我爱我的家》歌曲中,慢慢拉开了序幕。   首先美文要美读,学生读过文章几遍后我设计另外两个小环节:扩展对话,训练学生
期刊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听”始终排在第一位,没有听,就不可能有说,而听的能力是各项能力中最难掌握的,它需要听者对信息在瞬间反应,并做出判断。在小学阶段,“听说领先,读写跟上”,是学习英语一条基本原则,因为没有听,就没有说,用英语交流也就无从谈起。因此,提高英语听的能力是学好英语必不可少的环节。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英语的听力技能呢?筆者
期刊
童年是一本日記,日记里记录着我们的喜怒哀乐;童年是一个盒子,盒子里装载着我们天真无邪的回忆;童年是一盏灯笼,明亮的灯光照亮了我们对未来的无限向往;童年是一包调料,酸甜苦辣,应有尽有,童年的生活多姿多彩。   在回忆童年的时候,孩提时的天真令我哭笑不得,还记得那是在二年级的时候,爸爸送给我一个蓝色的书皮,上面刻着活泼可爱的蓝精灵和气急败坏的格格巫。我把它供为“至宝”整天爱不释手。久而久之原本干净整
期刊
【摘要】新课改背景之下,教师们重视挖掘和利用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空间、讨论的余地、交流的平台。本文整理了教学过程中将讨论交流的形式充分发挥的语文教学案例,为学生创新灵性的言行而喝彩。   【关键词】课堂交流;创新思维;讨论问题;灵性   一、背景分析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除了坚持融目标教学于课堂始终,我还努力探究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把问题带进课堂,让讨论与合作走
期刊
一、 解放身心,投入生活  丰富生活有两条途径:一条是直接的途径,学生亲自参与,耳闻目睹,让学生感受大自然中奇妙无穷的美及投身其间的乐趣,感受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真情;一条是间接的途径,通过阅读书籍、听广播、看电视等来感受作品的意境,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为了使学生投入生活落到实处,我组织学生进行了查字典比赛、吹鸡毛比赛、拔河比赛等;带领学生看展览、听广播,到郊外、工厂、农村参观、访问等;鼓励学生
期刊
首先,要认识何为非连续性文本?   “非连续性文本”是一种相对于传统以句子和段落等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它是间以表单构成的综合文本,图表类型一般有清单、表格、图标、示意图、广告、目录等,它具有直观简明、概括性强的特点,与社会密切相关,在生活中广泛使用。   其次,要明了“非连续性文本”的命题特点。   以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为例,三套卷都考查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分别是Ⅰ卷的《国家
期刊
阅读是人类特有的普遍而持久的学习方式。在现代社会中,要使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正常运转,离不开阅读活动。为了更好地使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得到健康的发展,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兴趣,激发动机,乐于阅读   在近几年的教学中我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着力对学生的思品阅读能力进行培养。首先是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思品的重要意义及其
期刊
面对“优化课堂教学,进行新课程改革”的提法,我再次研读了《语文新课程标准》,分析了近几年来的中高考趋势,根据自己对新课程的理解,从以下几方面做出了努力。   一、利用课程资料,师生互动抓基础,两种做法   1.作为课堂教学引领者的教师,我尝试以下做法:(1)完善個性,向专业化教师进发。教师要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使自己拥有热情、真诚、宽容、负责等优秀品质,这是优化教师情感关系的重要保证。(2)促
期刊
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背景下,初中语文的教学目标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这其中有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通过阅读名著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对于语文的兴趣爱好,名著中蕴含着丰富宝贵的资源,我们要大力开发利用,充分发挥其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提升的作用,让学生们通过名著爱上语文教学。   一、突出推介作用,激发名著阅读兴趣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我们首先可以利用名著进行导学的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