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消磨我的光阴在城市中生长

来源 :鹿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zai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这是一座冬天的城市。
  关于一座城市,词条中的介绍都很规范,人们被限制在地理位置、政治经济、历史人文、交通旅游这几个简单明了的词语之间,感觉到,好像一座城市只有概况,而在各种概况的下面不给城市一点喘息的空闲,也不给人们留出一点想象的空间。幸运的是,眼前的这座城市之于我,不是各种乏味的解说,而是声情并茂地演绎和细枝末节地渗透。
  在一个雪花飘飞的日子,我走在这座城市的街上,不是乘车,只是走,是散步,是触摸,是溶解。我来到了一条马蹄石与鹅卵石铺成的百年老街上,我跟随着涌动的人流缓缓前行,我站在防洪纪念塔的前面,我看到了滚滚东逝的松花江水,我在传说中的老江桥上小心翼翼地迈着每一步。
  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铁路桥,自110年前的欧亚大陆穿越而来,它见证了中东铁路的通车,也见证了这座城市由几个村镇迅速发展为远东文化经济贸易中心的过程,见证了这座城市在清末、民国、日伪时期和新中国的城市历史。
  走在铁桥上,我仿佛看见他在读桥栏杆上的留言就彻底读完、读尽、读灭。这个寒风吹走太阳的时候,我蓦然间看见他走在我的身后,他的身体裹在羽绒服中很沉重,但他依然在对我笑,他喜欢笑。我好多次问他一个人漂泊真的有那么舒心自在吗?他仍然笑着说,你没有漂泊过,就不知道笑的幸福。他伸手抚摸着那些挂在桥栏杆上的锁,也抚摸着那些被写在这里的名字,我仿佛听见他说,时间每一天都在把我们带往疾病、喜悦和命运,那么,幸福就应该是一支烟,一杯酒,一个问候,一种微笑吧。
  我想起了那个温馨的午后,我坐在阳光里,他的笑声从手机里弥漫到我的四周,升腾起淡蓝色的雾,生长出五颜六色的花。他从晶莹寒冷的冰城流浪到北京、到南京、到吴侬软语的水乡、到木棉朵朵的广州,今后还会流浪到他没有去过的一些城市,一些邻邦。他说,他不喜欢流浪,却也乐在其中。有人说,生命中的人是一个永远轮回的故事。那么,站在铁桥上的他,微微一笑望出去的就应该是这座城市初春的绵绵细雨吧。
  当我撑开雨伞的时候,雨丝正浓密地穿过夏日午后的教堂广场。雨越下越大,我看到广场上的人们在四处躲避着。他却将目光停留在一对年迈的老夫妇那里,但是可以看得出来他的目光并没有在洞察什么,他正在穿过重重的隧洞,在记忆的仓库中搜寻着从铁黑的烟囱中散发出来的毫无新鲜感的像树叶被烧焦的那种味道。他找不到了,他知道的,就在那个漆黑的夜晚,家不存在了,父母的疼爱不存在了,兄弟的关怀也随着父母的离去而消散殆尽了。一切真的都不存在了吗?一个声音在夜晚的广场上回荡着。一阵教堂的钟声响起,圣洁的火焰,灵魂的祈祷,如同词语般推动着他的孤独和黑暗中的声音。他说,他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喜欢上这个广场的。
  这个有着巨型的洋葱头式大穹顶的教堂,是远东地区最大的东正教堂,典型的拜占庭式建筑宏伟壮观,古朴典雅,充溢着迷人的色彩。高耸入云的金色十字架与红砖绿顶相辉映,显示出教堂主体巍峨壮美的气势。洁白的鸽群经年累月地盘旋在教堂周围,纯真的孩子们快乐地蹲在地上给鸽子喂食。不远处的长椅上,一些人在寻找着与他人沟通的一丝可能,一些人则沉浸在一种近乎痛苦的孤独里。陶吧、影吧、旱冰场和啤酒广场、冷饮广场不时地传来迥异的说笑声。偶尔也会传来一两声宠物狗的叫声,很快的,高贵优雅的妇人就会迈着悠闲的步子从这里缓缓走过,目不斜视,心无旁骛,她们仿佛生来就是为了过着这样的日子,一种近乎宁静的烦忧,一种空无一物的生活。
  很多时候,我们原谅或责备我们的耽搁,我们无法抵抗一路上的魔力,那温馨的晨露,那馥郁的香气,那令人着迷的寂静和独单。很多时候,我们在路上笃信的前景,持续到最后一刻,必定是变幻无穷、神奇瑰丽的,这是生命的融洽,也是谜一样无影无踪的到达。就像现在,我静静地坐在教堂广场的一隅,每一阵微风吹来,每一阵细雨到来,仿佛都在告诉我,世界上的大多数经验都倾向于变化无常和稍纵即逝。所以,从这一刻开始,我更加坚信,来到他的身边,是我必须的选择,而这座城市,就是我必须来的一个地方。
  2
  来到这座城市,并且居住下来,是因为,他在这里。
  就这样,我在一个之前对它一无所知的城市里生活着。每天,我都要沿着熟悉的街道穿过城市的心脏部位,我经过一栋栋楼房,灰色的门面给人一种迷失在天空的印象,巨大的楼梯旋转着仿佛通向了虚空。远处,依稀是倒映着江畔小区华丽外表的松花江,太阳照耀,江边上人影攒动。我小心地走在属于我的街道上,我不愿意轻易就迈出我的边界,尽管街区很大,大得可以容下我无法想象到的所有空间。我走在原本就陌生得开始有些熟悉的街道上,我一直向前走着,我希望道路的尽头是一个寂静而无休止的仙境,而我却在到达终点的时候才发现,竟然找不到回家的路。某些时候,在这座城市漫游了很久之后,我在一条街上停下来,突然发现,随意的脚步竟然把我带回到了自己的家门前。我推开沉重的楼门,在昏暗的灯光下爬上一级级楼梯,最后停在那扇崭新得与整栋楼房有些格格不入的防盗门前。我掏出钥匙打开房门,钥匙与锁孔摩擦产生的回声,那么悠长,那么深邃,让人忍不住去想,门的另一边是否存在着一个荒凉的世界?
  打开门的瞬间,他,笑意盈盈地看着我,接过我手里的东西,温暖地说:累了吧?在他身影的后面,我看到了狭长的走廊,之后是两个面面相觑的房间,我走进其中的一个房间,透过窗子,昏黄的阳光照进来,天空和天空下面的城市,一片黯淡。就在刚才,在打开门的瞬间,我多么害怕看到一种残酷的、惊讶的眼神啊,以至于已经忘记了我的轮廓,我的嗓音,我的名字和我的存在。
  生活在这座城市里,我一直希望自己是轻松而简单的。每天上午,我首先会拆开收到的邮件,或是登录电子信箱;我会接听电话,或是喝一杯奶茶。我会根据当天的心情来决定午餐是叫外卖,还是自己下厨。我还会出门,漫无目的地闲逛。我徒步走过一条街道,街道的两旁拥挤着小吃店和杂货店。有人走过来问我擦鞋吗?是一个孩子,昨晚他还在广场上卖鲜花,今天又是另一副面孔了。我看了看手表,走完这条街,大概用了十多分钟的时间。   走在街上,嘈杂是无处不在的,从日子到日子的嘈杂,就像从菜市场到菜市场,从烟到烟,酒到酒。这样,从一开始,我就应该知道自己已经输了,我的很多希望都在慢慢落空,坚持,或是改变,都没有用。所以,我得感谢有他陪在身边的这些日子,嘈杂没有能够打开我的房门,更没有曲曲折折地从我的地板上走过,所以,我才可以安心地坐在屋子里,并且与屋子相互遗忘。
  就在前不久,我去一个朋友家,近百平米的房间里,只有一张床和一些书,就这么简单。朋友说,许多个夜里,他都听见房间的对面,一些年轻人醉酒后摔碎杯子的响声,有时候他们还打架,骂娘,哭泣,他们好像已经习惯了对什么都毫不在乎。这种声音彻夜地响着,就在他的对面,离他不远。所以,朋友决定把自己搬走,他希望把自己搬走的时候,东西多点,最好是两个人。因为他自己太简单了,就一个人,几件换洗的衣服和心爱的书。我禁不住问他,到底要搬到哪里去呢?朋友只是默默地摇了摇头。
  现在,朋友已经搬到了这座城市的东郊,他还要搬到城市的远郊去。他说,每一次搬家,就是让自己沉得更深一点儿。不是更远,只是更深,深得不会再因为陌生的房子而睡不着觉。有人说,每个人的疯狂构成了死寂世界的一部分。那么他是哪一个部分?我们又是哪一个部分?是一张画?是一支舒缓的曲子?是一首诗?或者仅仅是一封信?我曾经看见他坐在桌前,用一支白色墨水的笔,在白纸上写信,封好,投入信筒。这就是他想要的吗?
  那么,什么又是我想要的呢?一次说走就走的短途旅行?一份忙忙碌碌的工作?一大堆漂亮的衣服和吃不完的零食?还是一个可以把一首交响乐听上一百遍的良好心态?在这个许诺太多、给予太少的世界里,一切都紧张到了极点。我们需要耐心,需要用无数虚构的细节来唤醒压抑已久的激情。如果生活就是一场激情,那么世界就恰恰等于狂想吗?
  3
  来到这座城市,差不多有六年的时间了。每次妈妈问起,我都说,很好。
  事实上,谁都知道,当你进入别人家里,一下子就发现了许多东西:房子、家具、衣物,还远不止这些,你还发现了一种赤裸裸的生活方式,是会让人感到局促不安的。所以,简单地环视一下屋子,然后将目光移向窗外,是个很不错的选择。等到主人让你坐在靠边的沙发上,真正开始了谈话,面对目光游移的你,主人是不需要担心这样的处境会不会让你觉得是一种过分严厉的氛围,他不会等待你来判断他的生活,更不会等待你来判断那个最内在的自我。好在人们泛泛地谈论命运、谈论孩子的假期、谈论年迈的父母、丢失的爱情的过程中,许许多多真实的情况就会显现出来了。因为,真实的生活就在词语的混合之中,就在被揭示事物的混合之中。
  所以,在这座城市里生活,我庆幸能让自己一直处于旁观者的立场,这有时能让我看到一些真实的东西,有时也不免落寞。这个城市里和自己有关的到底是什么呢?除了他和女儿,似乎什么都没有。每次,我走在一条人潮汹涌的大街上,发现街的尽头就是我住的小区,而进出小区的人们都面无表情,来去匆匆。每次,我都在踌躇,怎样和邻居打招呼才不会惊扰到他们?是否会有人从我的对面走过来,和我刻意地擦肩?
  想到这里,我就不由自主地停下来,习惯性地站在窗前眺望远处的天空。昨夜的一场大雨下过之后,天空非常明朗。我仿佛看到美丽迷人的葡萄邑地:长长的梧桐树小道直通向淹没在波尔多葡萄园的18世纪古堡,长长的冷杉树小道直通向一处诺曼底人的乡间别墅。突然间,我萌生了独自一走的愿望,让自己真正地走在这样的一片土地上,并且掂量着一种真正的命运,一种真正的过去和一种真正忧郁的分量。可是我知道,人眺望时的目标大多是虚拟的,它从没有经过我们的双眼所逼近的任何点和线。我,怅然若失。突然,响起了急促的敲门声,是楼下的邻居来取快递员顺便放在这里的邮件。我对他是一无所知,甚至不知道他姓甚名谁。习惯上,在楼道里遇见我只是向他点点头。我们这样的遇见已经有几年的时间了,但没有表现出任何的好奇。这并不是熟视无睹,确切说是一种习以为常的邻里关系,虽谈不上讨厌,也不会有什么发展。
  这种感觉很像我和这座城市的关系,虽然有着水土和口音的隔阂,却没有根本上的他乡和故乡的那种隔阂。我来到这座城市并且生活在这里,我每天都和街角的那棵杨树互问早安,我看着它的叶子绿了又黄,然后在北方乍暖还寒的春风里重新吐露新芽。我会陪着他一次又一次地回味《北方往事》里所讲述的沧桑和坚持,还会和着他的韵律唱起那首略带伤感的《乘客》。我时常在想,一个人老了就会有一座城市的深度吗?一座城市倘若有一支插曲,一定是支安魂曲吗?
  仅仅因为一条江,这座城市才著名。江水,温柔地从城市的中心穿过,它毫不吝啬地装饰着城市里的每一所房子,每一条街道和每一个人。江水,仿佛就是这座城市唯一的主人。然而,江的名字,并不是这座城市的名字,地图上的那一段蓝线,对于坐在江边的我来说,只是我触碰到这条江水最初的一刹那的印记而已。城市里的每扇窗户每个人,都在虚构着一个关于这条江的神话,每一个神话又都被雕刻在了大理石上,如同一把盐。
  一个被一句诗分泌出一片薄暮的时刻,我坐在江边,摸了摸水泥台阶上残存的温热——就好像在这个被来来往往的人坐得发亮、被阳光晒得温热的水泥台阶上,有什么秘密似的。我突然觉得空气中有种什么东西,却说不清楚是什么。我没有煞有介事地装出一副感到快意的样子,一切都合情合理的感觉是可贵的。我知道,即使人们能够把手伸进水里,抓住一尾鱼,然后,观察它在太阳下怎样越来越艰难地呼吸,人们也无法改变与生俱来的那份嘈杂,不过是从一个人的孤单中,想象着那种拥有众多生命的更深切的孤独罢了。
  所以,一座城市与一条江,就像是没有故事的人讲的没有人的故事。而这个故事里的我,有时就像是一个只有轮廓的幻想,没有嘴唇,没有用一首歌雕琢的小小的耳朵,没有春天萌发的嫩绿的手指,没有谎言,没有警告,甚至连孤独都没有。有时又像是一张脸,被镜头捉住就停在现在,过去的每一刹那就成了“过不去”的片段。而当记忆与遗忘再没有什么不同时,一滴定影液,就注定人是无痛的。
  那么,如他所说的幸福呢?是逗留于一朵别致的刺青,还是深夜里那一杯温热的奶茶?一间小屋,一小罐黑夜,一个早晨,一首从未写完的诗,当这座城市的轮廓线坠入了他的名字,我,挽歌般安详。
其他文献
寂寞小城  一座城的寂寞  面值几何?  全部像流水  爬不上去,也不后顾  从东头至西尾  彩旗从体内失去风  从西头至东尾  雨也侧身而过  心扉闭合如冷牙  小小的城  拦截普天风舞  唯独欠缺爱情和诗歌,请允许  小小的我,也寂寞  城市里的乔装者  我的城市,还时兴集场日  能从农民手中买到可信食物  农民,已经象征着高贵与健康  与他们无关的东西  阴阳家和僧巫,也称之为垃圾  谁也不
期刊
从哪个角度上说,我都是城市的游魂。  其实,在这座城市,我已整整生存了二十三年。就算是在我的人生履历中,说长不长,说短也并不短,几乎占我人生的一半。在乡村度过童年,之后游学在外,有了家,女儿出生后的第三年,我就迁居这座古城,从此再也没有离开过。之后的漫漫岁月,无疑也将在这里度过,直到生命的尽头,依旧在城市边缘的一偶,找一小片青山绿水的地方,蜷缩在大地下,腐烂着,消失着,灵魂却凝结如水晶琥珀,留下城
期刊
外面下着雪。这是最冷的一个冬天。我和母亲坐在14楼的玻璃窗边,看了一眼窗外被白雪覆盖的大地。下雪天,我的心总是像个孩子一样的雀跃。母亲在摘菜,我在读一本书。房间里温暖如春,窗台上君子兰温柔地绽放。不知怎的,母亲忽然叹了一口气,她说,如果你外婆能住上一天有暖气的房子,哪怕是住一天,那该多好。我看到了母亲的目光里的疼惜,随即轻轻合上书,陪着母亲摘菜,窗外的雪静静地落,大地银装素裹。我听母亲讲外婆的故事
期刊
一座城市就是一个千帆竞发的港湾,目光五彩斑斓  一座城市就是一个遥远连着遥远的彼岸,海市蜃楼一般  来的脚步像春天的雨滴即便散碎也是一种歌唱  去的目光像一把镰刀挥动着即便无畏也是一种惆怅  被润泽的会一天天长起来,成为这座城市的风景  被收割的会一天天泛黄枯萎,曾经的只有你知我知  一个人一辈子要走过多少座城市,去留之间只留无奈  一辈子要忘掉多少故事,城市才显得无关我乎无关存在  过去的时代真
期刊
一  春节过了。元宵节走了。  数九寒天去了。 惊蛰季节到了。  南下的阳光一寸寸地向北回归;北上的暖风一缕缕地带来雨水。  我知道,此刻我站在一个时间的节点之上。再一次的岁月交替,让我心有所动、心有未尽。抬眼望去,河山之间,时光依然不紧不慢地走;俯首两岸,河山之间,一切周而复始地再来一遍。  千里冰封的黄河再一次开始流凌,河水再一次挣脱束缚后放肆地歌唱。沉默的阴山,积雪已经消融,土石的颜色开始转
期刊
1  刚一踏上遂宁的土地,我就感受到了这里的古朴之风。遂宁地处四川中部,自东汉置县之始,历为州、府、郡、县治所和专员公署驻地,素有“川中重镇”之称。就我所到过的城市,还没有见过像遂宁这样,被一首千年相传的民谣装点得如此婀娜多姿。  观音菩萨三姐妹,同锅吃饭各修行。  大姐修在灵泉寺,二姐修在广德寺,  唯有三姐修得远,修在南海普陀山。  说真的,我至今仍不能给这段文字一个准确“定位”。从韵律上看,
期刊
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  三座城市,一个“金三角”  于春风吹拂的季节里  在祖国北疆,明珠一样闪烁  三座城市,一座桥梁  连起各自鲜活而充盈的心脏  多像三胞胎兄弟  用执着的信念,为爱写着盟约  三座城市,一个经济圈  大格局的蓝图,绘出光明前景  煤炭、钢铁、机械、羊绒  北疆的工业和资源,得天独厚  三座城市,一条命脉  有着密切的经贸和社会关联  多像草原上的火车头  带动经济,
期刊
目送白菜进城  一辆农用车出现在我的前方  车上拉了满满一车白菜  那些菜一望而知便是新鲜的  饱满圆润  根须上沾着微湿的泥土  叶子上闪烁着晶莹的露珠  在北方生活过的人  一定会对这种蔬菜心怀感恩  简单、朴素、易于保存  像一位忠厚的朋友  在寒冷的年代  陪伴我们过冬  作为一种植物  此刻白菜的一生似乎已经结束  作为一种蔬菜  白菜才刚刚踏上旅程  告别田野  告别养育自己的农人  
期刊
1  妈妈来信了,说她正坐在昆仑山的脚下看雪,远处的雪应该很厚吧,但太阳正从她的头顶经过,所以不冷。她说她感觉好多了,心情也很好,没有想我,当然,也没有想我的父亲。  要不是这封信,我几乎忘了妈妈出远门这事。这段时间我很少回家,或者说,毕业后就很少回家——工作占用了太多时间,每天像个机器似的采写这个城市里的死亡事件,是的,你知道这个世界每天会死多少人吗?好像每天不以奇特的方式死掉一些都不正常似的。
期刊
白露和谷雨一起来寻老江。  他们站在屋檐下,门口一边一个,互相乜眼抱膀子,谁也不说话,就像一对镇门兽。风从百合街刮来,穿过鸳鸯巷直扑院子,旧春联被吹得梭梭浪翻。白露和谷雨各自抖腿驱寒,脚下的碎煤球被捻成渣屑,发出撕扯人神经的噪声,这让躲在屋里抽烟的老江感到格外心烦。  以往他们不这样,单个来,怕碰面,闹臭了,躲还来不及。那是一九九七年的事,谷雨大学刚毕业,买婚房还差一笔钱,找开饭馆的姐姐白露借,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