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儿童观及其对当今幼儿教育的启示

来源 :中国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fei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思想家的鲁迅,用自己的整个生命致力于中国的“启蒙”和“立人”。在他战斗的一生里,始终关心儿童教育问题,发表过不少儿童教育专论,虽然思想基础不同,但他热爱儿童,培养崭新的人的思想,则是一贯的。在进化论以及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下,鲁迅用启蒙者的视角发现了儿童的独特世界,建立了“幼者本位” 儿童观,从中可以反省当今的幼儿教育状态,在此基础上得出一些启示。
  
  一、鲁迅儿童观的形成
  
  传统的封建社会,儿童被禁锢在以儒道文化为核心的封建伦理的樊笼中,一切教育活动都围绕着将来做官这个轴心进行,孩子的天性被种种道德“规矩”所束缚,被家庭当作传宗接代的私有财产,被强迫遵循封建的行为准则。在这种氛围中,整个社会轻视儿童的社会地位,无视儿童的精神需求,从而严重摧残了儿童好奇的天性和创造的活力,扼杀了儿童色彩缤纷的想象空间。鲁迅从小受到很深的封建主义教育洗礼,对当时儿童教育的状况感受深切,意识到儿童教育问题的严重性,进而对中国传统封建的儿童观进行了一针见血的揭露和鞭笞。
  在進化论思想的影响下,鲁迅确立了自己的自然观和社会观,并进一步影响了他的世界观。在接触赫胥黎的《天演论》后,他不仅学习到先进的生物进化论,而且给予他更多的是社会进化论以及优胜劣汰思想的启示,他相信,事物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新事物必将战胜旧事物,自然界如此,人类社会亦然。鲁迅主张老一辈应该为晚辈做牺牲,鼓励新兴的力量接替社会的发展,从而完成人类的自然延续。由此可见,进化论是鲁迅早期观察社会问题的重要思想武器之一。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来华讲学,主张教育要根据儿童的兴趣和经验,把潜伏在儿童身体内部的能力及其幼芽,巧妙地“引出”来。这种“儿童本位论”对盛行千年的以“父为子纲”为核心的旧儿童观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受其影响,鲁迅即刻发表了《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正式提出“儿童本位”口号,并向全社会呼吁:“救救孩子!”。与此同时,卢梭《爱弥儿》的传入,客观上也输入了一种新型儿童观。作品第一次将儿童当作独立人格的“人”来描写,给予儿童充分的理解和尊重。这些先进的思想观念使鲁迅突破了对儿童的粗浅认识,开始探索儿童内在的本质特征。此时,具有现代特征、一切以儿童为出发点、肯定儿童精神生活和社会地位的“儿童本位”观开始从传统的禁锢中解放出来。
  日本留学期间,鲁迅阅读了大量的马克思主义著作,在目睹了血淋淋的残酷现实后,从此开始自觉地运用阶级论的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这是鲁迅教育思想走向成熟的阶段。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的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共产党宣言》)对此,鲁迅深为赞同,并在此基础之上升华了自己平等自由的儿童教育思想,并决定用其作为“火与剑”去改革社会,扫荡食人者,让孩童成长起来去实现那“第三样时代”。至此,鲁迅完成了思想发展的历程,唤醒了现代儿童教育的自觉。
  
  二、“幼者本位”儿童观的阐释
  
  鲁迅所树立的是不同于传统传宗接代型的儿童观,而是新型的儿童观,这种“幼者本位”思想,是对“孝”、“悌”等封建纲常礼教的颠覆与反叛,其独特、高明之处在于看到了教育与发展之间的联系,并把它作为批判封建教育的利器。具体表现在:
  (一)正确理解儿童
  传统的封建等级观念单一从家庭本位出发,把儿童看成是家长的私有财产,“他们以为父对于子,有绝对的权力和威严;若是老子说话,当然无所不可,儿子有话,却在未说之前早已错了。” [1]鲁迅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里对封建的旧伦理、旧观念进行了痛快淋漓的批判,认为封建家庭往往将儿童看成一个缩小了的成人,不把孩子当人看,家长树立起绝对的权威,不管正确与否,孩子都只能毫无条件地服从。对此,鲁迅在《狂人日记》、《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随感录二十五》、《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上海的儿童》、《五猖会》、《从孩子的照相说起》等小说和杂文中,对这种不理解儿童的封建思想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鞭挞。
  鲁迅重视儿童的社会和历史的侧面,把儿童看作创造历史的主体。他说的儿童,并不是眼前的儿童,而是处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成长的“人”,也是处在人际关系中成长的“人”。[2]在他看来,要培养好儿童,使其成为具有自我发展意识的人,首先必须理解儿童。既不能像欧人那样把儿童当作成人的一种预备,也不能像国人那样把儿童当成缩小的成人。因为,“孩子世界与成人不同”,儿童有他自己的思想,有他自己的世界。他的思想和世界不是成人灌输给他的,而是他自己构建的。[3]他们都十分天真、活泼、聪明,“他常常想到星月以外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言语;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且介亭杂文》<看图识字>)他们的生活不像成人那样追求功利,而是率性而动,所以事事有收获,天天有长进。他的生活不追求目的而又暗合了人生的大目的。也许正因为如此,老子认为最有智慧的圣人的心灵状态宛若儿童。[4]
  (二)尊重儿童天性
  传统的儿童观中,教育者常常以命令者、强迫者的姿态出现在儿童面前。不是对孩子一味呵斥、打骂,就是娇生惯养,百般溺爱。在具体做法上,“其一,是任其跋扈,一点也不管,骂人固可,打人亦无不可,在门内或门前是暴主,是霸王,但到外面,便如失了网的蜘蛛一般,立刻毫无能力。其二,是终日给以冷遇或呵斥,甚至于打扑,使他畏葸退缩,仿佛一个奴才,一个傀儡,然而父母却美其名曰‘听话’,自以为是教育的成功,待到放他到外面来,则如暂出樊笼的小禽,他绝不会飞鸣,也不会跳跃。”[5]这种家庭里放纵和社会上压抑的极端教育法严重阻碍了儿童的正常发展。
  鲁迅主张对儿童的教育应该顺其自然,实行无为而治,不要过多拂逆他们的喜欢,也不多给他们打击。“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6] 他反对把儿童锢闭起来,以为可以与社会隔离,不受其影响,实际上是做不到的,他也反对一味让儿童顺应社会,因为社会上恶现象太多,如果不分好坏,都去一一顺应,就势必栽害孩子。作为教育者,要尊重孩子天性,努力为他们的生长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因为“人性既然是发展的,就没有天生的‘愚’和天生的‘智’,其实即使是天才,在生下来的时候的第一声啼哭,也和正常的儿童一样,决不会是一首好诗。”[7]理想的社会应该是由自然人构成的社会,应该尊重,保护或教化人的自然本性。”[8]“只有以恰当的方式给予这种帮助,儿童才能建设好自己”。[9] 教育就是帮助儿童成长,让他们过一种好的生活。这种生活应当是探究的、游戏的、涂鸦的、童话的、儿歌的……因为儿童从其天性来说是诗人,是哲学家,是艺术家,是梦想家。[10]
  (三)鼓励个性发展
  自古以来,中国封建教育重视伦理压制个性,在极大程度上忽视个体人的存在。鲁迅对此深恶痛绝,他认为中国教育,尤其是儿童教育的一个很大的偏失在于小小的个人永远不被发现和认可。一切群体都表现出一种空虚的放“大”,而个人却被无限的缩“小”,小到看不见踪影和痕迹。而在这个大大的群体中,个人价值似乎永远无法实现,个人追求永远无法谈及,没有独立自由和个性发展,有的只是驯良顺从、忍气吞声、唯唯诺诺的奴隶,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儿童只是一个被驯化的角色,没有自己的想法和自由,在封建家庭的夹缝中只能做一个钩头耸背、低眉顺眼、一幅死板脸相的所谓的“好孩子”。试问,这样的儿童观,如何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思想的人才?如何能肩负起社会发展进步的重担?
  鲁迅明确提出,要培养具有新式思想的“新人”,教育就要张扬儿童的“个性”、“教给他们自立的能力”,就是把儿童培养成“独立的人”。他所推崇的好孩子的标准应当是“活泼、健康、顽强”的,应当具有独立健全的人格。而只有养成儿童自由的个性、独立的人格,才能去掉封建思想笼罩在他们身上的奴性,才能真正走出“奴隶的时代”而成为新式的“人”。 他大声疾呼:“此后觉醒的人,应该先洗净了东方古传的谬误思想,对于子女,义务思想须加多,而权利却大可切实核减……觉醒的父母,完全应该是义务的,利他的,牺牲的……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扛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11]只有如此,才能“养成他们有耐劳作的体力,纯洁高尚的道德,广博自由能容纳新潮流的精神,也就是能在世界新潮流中游泳,不能淹没的力量。” [12]
  
  三、鲁迅儿童观的现代启示
  
  儿童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社会赋予他们的深切厚望与其自身特殊的未特定化状态,决定了儿童教育问题的重要性。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教育价值取向是保守型、封闭型、约束型的。只重视知识或技能的传授,知识体系陈旧凝固,忽视横向联系及综合实践应用,大多采用单一注入式等。这些传统的教育弊病也长期影响着我国的幼儿教育。[13] 当前,许多家长无视儿童身心发展规律,过早地对儿童进行所谓“开智”教育,这种掠夺性的智力开发无异于拔苗助长。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儿童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儿童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休息、娱乐、交际,学生没有了个性,无休止的机械学习剥夺了儿童快乐的童年。人们应该为以下的做法感到良心不安:他们忽视、遗忘了儿童的权利,他们没有認识到儿童的价值、力量和儿童的真正本性。[14] 鲁迅先生认为,理解儿童是帮助儿童健康成长的首要条件,尊重自然天性是确定其完整性格的基础,鼓励他们个性发展是提高其创造性的更高要求。这种先进的“幼者本位”儿童观体现了“静”和“动”协调和统一,为我们今后的幼儿教育也指明了一定方向。
  对儿童的看法和态度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一个最基本问题,儿童观的更新是人类教育的发展由古代中世纪教育转向近代教育的关键之一。没有新的儿童观,也就没有新的教育思想体系和方法体系。幼儿期是个性开始形成的时期,幼儿已表现出在兴趣、能力、性格等方面的差异,学前教育必须重视儿童的个别差异,必须珍视儿童的世界、儿童的生活,应当坚持以生活为导向,关注他们在生活中的感受与体验、独特学习方式以及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儿童全方位表现自己的生活提供社会和文化的条件。学习是儿童的权利,有一个欢乐的童年亦是儿童的权利。儿童教育不应当剥夺儿童的这些权利,它应当既促进儿童发展,又使儿童获得学习的欢乐、童年生活的欢乐。[15]我们应该承认幼儿学习形式的多样性,在不排斥“上课”这一学习形式的同时,更多地采用游戏这种学习形式。当幼儿把游戏当作自主活动时,他们的认识才会更加深入,探索兴趣才会得到满足,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才能真正从游戏中体验到力量与信心,产生自主感和愉悦感。因为教育不是为了外在荣耀和功利,也不全为了“学而优则仕”,而是追求知识和真理的内在喜悦过程,学会生活、学会做事、学会共同发展、学会生存。儿童只有在这种物质和精神有机统一的生活中,才能更好地发展各种心理品质和提高人格境界。
  正确地看待儿童的天性,认真研究儿童,仍然是教育最基本的课题。鲁迅对儿童天性高度尊重的态度和对儿童天性的许多深刻分析,即使在人类已经跨入21世纪的今天,仍然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社会在前进,幼儿在发展,我们应不断探究鲁迅丰富的儿童教育思想,力争把幼儿教育推向一个新的境界。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M].鲁迅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129.
  [2](日)汤山土美子.我对鲁迅、周作人儿童观的几点看法[J].鲁迅研究月刊,1998(1).
  [3]刘晓东,卢乐珍等.学前教育学[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43.
  [4]刘晓东.儿童精神哲学[M].江苏: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400.
  [5]鲁迅.南腔北调集·上海的儿童[M].鲁迅全集(第4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155.
  [6]卢梭.爱弥儿(上卷)[M].李平沤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74.
  [7]鲁迅.未有天才之前[M].鲁迅全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168.
  [8]石中英.教育哲学导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97-98.
  [9](意)玛利亚·蒙台梭利.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335.
  [10]刘晓东.解放儿童[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88.
  [11]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M].鲁迅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123.
  [12]鲁迅.鲁迅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129.
  [13]崔爱林.尊重天性 发展自然[J].学前教育研究,1997(1).
  [14](意)玛利亚·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6:189.
  [15]刘晓东.儿童教育新论[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102.
其他文献
我已经从教四十多年了,搞了一辈子教育,自己有深切的感受,我总结了几句话:爱是教育的最高境界,爱是自然流溢的奉献;尊重是教育的真谛,尊重是创造的源泉。  我们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首先我要把人大附中的教育情况和现在取得的一部分成果给大家展示一下。  我们的交响乐团被北京市政府、市教委派到美国,在美国的教育大会和音乐大会上,我们中国的中学生乐团第一次登上了他们的舞台,去的路上,因为交响乐团的孩子们每个
期刊
2010年10月30日至31日,由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三届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本届论坛围绕着“中国家庭教育的思考与探索”的主题逐层展开,通过主题发言、圆桌讨论、专题研讨、即席提问等多种形式,让与会的海内外近在咫尺的40位家庭教育专家以及全国各地教育局领导、重点学校校长共计300余位嘉宾在聆听中碰撞智慧,在讨论中唤起方向。该论坛全程由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及
期刊
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抚养和教育儿童时通常所采用的方法和形式,是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括,是一种较为稳定性的行为风格。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因素,是指影响父母形成某种教养方式的因素。国外关于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主要集中于父母教养方式的类型、特点及其对儿童发展的影响。70年代之后,随着人类发展生态学的提出以及亲子互动双向模式的兴起,研究者开始将研究兴趣转向教养方式的影响因素。基
期刊
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①。因此,教师必须和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共同制定适合孩子的成长方案。我们下发了1000份调查问卷,以河北省为重点辐射京津两市对教师与家长的联系方式进行了调查。55.9%的教师认为联系方式的选择对于沟通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而且新时期教师与家长的联系方式需要做出有别于传统的一些改变。   
期刊
现在有一种误解,认为大办教育就是大办学校,这是不全面的。对人的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都共同在起作用,必须达到三教协力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三教都和谐发展,称为大教育的理念和目标。有些家长认为养育孩子是家庭的事,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学校应承包孩子教育的全部责任,这是很大的认识误区。经常看到一些家长,在孩子犯了错误出现了问题后,就一味责怪学校、埋怨老师,很少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妥当不妥当。孩
期刊
内容提要:家長教育是最根本的教育。家長是教育孩子的第一责任人,是永不退休的班主任。合格家長是家庭教育成功的基础,问题家長是未成年人走向失败的根源。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家長。好家長是学出来的。家長练好基本功才能教子成功。家長科学教子是孩子走向成功的保证。  关键词:家長 家長教育 家庭教育 未成年人 科学教子    许多家長把自己的孩子送进大学,成为对家庭、社会和国家乃至人类有用的人才;也有些家長把孩子
期刊
教育家福禄贝尔所说:“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操在当权者手中,不如说握在父母手中。”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是基础教育,又是终身教育,它对一个人的启蒙、成长、成才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家长是家庭教育的实施者,决定着家庭教育的培养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在家庭教育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家长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孩子,家长的人生观、日常道德规范、待人处事都会对孩子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改变家庭教育现状,关键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辅食添加是婴儿喂养中与母乳喂养同等重要的问题。  辅食添加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不仅涉及到辅食本身的品种和质量,也涉及到辅食提供的时间和次序,还跟辅食添加行为是否遵循添加原则有关。  婴儿接受辅食有一学习、适应、习惯的过程,家长在为婴儿添加辅食时应遵循相应的逐步增加、提高的原则。较多人把由一种到多种、由少到多和由细到粗当作辅食添加的基本原则。黎海芪2007年把这些原则解释为:①
期刊
2010年9月1日,第十三届海峡两岸家庭教育学术研讨会在世界风筝之都山东省潍坊市隆重开幕。  本届研讨会由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和潍坊市教育局联合主办,历时两天,会议主题是“台湾地区推广家庭教育的理论与实务”。会上,海峡两岸的家庭教育专家、学者围绕两岸家庭教育的现状、存在问题、研究特色与实施策略等进行研讨、交流。  9月1日, 正值第十三届海峡两岸家庭教育学术研讨会在潍坊召开之际,第十六届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80后的一代,中国计划生育实施后的第一代独生子女,已为人父母。80后父母正在颠覆传统的中国父母形象,他们作为以独特的思想和行为标新立异的群体,不再以老一辈的育儿方式为榜样;他们正以自己这一代人的视角和方式来对待自己的下一代。80后独生子女为父母组成的家庭模式,正在成为中国家庭的主流模式。然而,社会公众和教育界的一些教师对80后父母的认识存有一些偏见,导致部分教师在对80后父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