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来源 :教师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jiu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面对一切都充满着好奇心,有着无数个“为什么”的学生,教师应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尽可能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更要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有价值的问题是指不但能够体现文本重点和难点,而且能够激发学生运用语文知识实施探究行为,并有所发现、有所创见、有所超越,促进学生智能发展的问题。那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呢?
  一、在课文的关键处提出问题
  课文的关键处是学生需要理解的重点,也是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源点。学生的新旧知识在此发生联系、碰撞,新观点、新方法挑战着原有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成果。在关键处读出的问题需要教师及时引导他们提出来并加以点拨。在教学《哲学家的最后一课》时,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读课文最后一节,教师让学生带着“写什么”“怎么写”“学什么”“怎么学”“晤什么”“怎么悟”等抽象问题阅读,学生将读出有价值的问题,如:为什么田野里种上庄稼,就会根除杂草?为什么用美德占据灵魂,就能铲除灵魂里的杂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学生明白了最后一节的深刻含义。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深化自己的感悟,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认识:人在成长过程中,要想铲除灵魂深处肮脏的东西,让灵魂变得更加高尚,只有用爱唤醒爱,用情点燃情,用美塑造美,用德培育德。此时,学生既加深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也促进了学生对价值观和人生观的认识。
  二、在课文的精彩处提出问题
  文章精彩之处,往往是文章的灵魂,需要学生进入情境,充分品味,有所感悟。但由于学生自身的经历和认识有限,其直接经验或体验往往和课文所描绘的意境有所距离,不能很好地体会课文的精彩。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困惑。教学《“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课时,学生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读不出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进一步自读最后一句:“可是那晚的情景却一直铭记在他的记忆里,爸爸坚定的话语也一直回响在他的耳边。”通过对这一精彩语段的朗读,学生就会渐渐产生有价值的问题:为什么那晚的情景却一直回响在他的耳边?这样,学习目标就自然呈现出来:弄清课文中说明的道理“不管有没有人看到,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再如,在教学苏教版教材《生命的壮歌》中的“生命桥”这则故事时,在初步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反复朗读描写老羚羊用身体做桥墩让小羚羊跳跃的精彩语句,引导学生想象老羚羊做“生命桥”时的情景。通过阅读想象,学生纷纷举手追问:老羚羊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这种品质是怎样形成的?这些有价值问题的提出,对学生进一步感悟文本起到了促进作用。
  三、在课文的疑难处提出问题
  课文的疑难点是学生学习的疑惑点、难点、模糊点。学生阅读教材,用自己的阅读经验和生活经验去观照文章:一方面通过自己同化将新知识纳入个体认知,另一方面还会发现与原有认知结构相异的、相反的、相悖的信息。这些信息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认知冲突,产生质疑内需。因此,教师要充分抓住这个问题显现时机,使学生从“疑点”处提出问题。教学《生命的壮歌》中“蚁国英雄”这则故事时,学生对“一群蚂蚁抱成一团逃离火海”这行动产生了这样的疑惑:蚂蚁为什么能这样做呢?作者为什么把一群黑色的蚂蚁比作一个雪球呢?在这些疑点处学生生成了有价值的问题,教师趁势引导学生去自主探索,通过同桌或小组的合作、交流,学生经历对课文的体验和感悟,对生成的问题有了深刻的理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明白了蚂蚁具有团结协作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四、在课文的拓展处提出问题
  课文的拓展处也许是课文本身所具有的可以拓展、深化的内容;也许是教师提供的拓展性资料,设计的拓展性练习;也许是学生自己搜集的相关信息,确定的感兴趣、相研究的拓展性问题等。这些需要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来解决,对学生来说会带来不少新问题,这更需要教师及时地加以引导。教学《船长》一课时,在学生理解了哈尔威船长的崇高品质后,我进一步引导学生去感悟课文,在一次次赏读中,学生提出这样有价值的问题:哈尔威为什么能离开客轮却要和轮船一起沉入大海呢?此时教师抓住这个具有拓展性的研发点,组织学生进行探究,通过讨论、交流,学生形成这样的共识:哈尔威一生严格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在生死关头和轮船共存亡,这是多么崇高的精神啊!
  一堂课,学生可能提出许多问题,这些问题无法也无需一一都在这堂课里研究与解决。为了确保研究的实效,教师要在学生自主选择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对所思考的问题进行归纳、筛选,选择出能围绕课文中心,具有蕴藏规律或道理,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探究文本,与文本、作者和编者进行对话,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探究能力。
其他文献
随着21世纪的来临,人类社会正以惊人的速度走出工业文明,步入计算机为标志的信息时代。地球上十几亿人将在互联网的平台上生活、学习、工作,一场伟大的时代变革正以不可阻挡之势渗入教育的领域,教育正在发生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历史性转变,知识的传播方式、课堂教学的形式、教师的劳动方式等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许多学校、地区率先建起了校园网、局域网,“网络教室”、“课件制作”、“多媒体辅助教学”,一大串新型
期刊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的写字有明确要求:“能正确、端正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和审美价值。”实践证明,通过写字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写字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魅力  在历代的书法教育中,人们都把写字作为修心养性的一种手段,把鉴赏书法作品与赏赞书法家人格精神结合起来,即“每观其书,想其人德”。书法家朱守道也认为:“在今天的学校里,应重视写字教育,因为书法艺术具
期刊
教学中时常听到教师这样埋怨学生:“讲了多少遍还是学不会,只会拿笔作记录。”其实,学生因为缺乏自主的学习活动,在语文学习中难以产生“能学好”的积极情感,才是问题的根本原因啊!  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语文教学中如果不激发学习兴趣、学习的自信心,语文学习就失去了原动力,而学生“能学好”的积极情感,只能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得到发展。因此,阅读教学必须最大限度地发挥自
期刊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我们都是炎黄子孙”这一单元的最后一课,在了解了有关人类起源的历史,丰富灿烂的中华文化之后,让儿童了解我国的主要名胜古迹。这样编排,让学生初步地、多方面地认识和了解祖国,增进对祖国的亲近感和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本课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中国主要名胜古迹介绍”,第二部分是“名胜古迹知多少”,第三部分是“我来做导游”。我国幅员辽阔,山川秀丽,历史悠久,
期刊
教师要有新的学生观。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他们的知识、能力、经验、心理品质等均不成熟。因此,教师不能简单地以自己的认识、想法、观念来看待学生,不能用自己的情感来代替学生的情感,必须研究学生现有的认识、思想、情感。  一、以平视的眼光看学生  有句名言叫:“蹲下来看孩子。”教师要蹲下来和孩子保持一样的高度,以孩子的眼光看问题,看世界,这样才能真正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也只有在这样的前提
期刊
“灯光教育”是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张敬义老师提出的教育理念,完全符合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教育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的要求。用“稻草”塞满房间,稻草有限,毫无生气;用“灯光”映照空间,灯光无限,明亮耀目。阅读教学期待美丽的转身,那就是——“灯光教育”,真正去“教孩子”追求智慧的启迪。语文教师如何践行“灯光教育”,实现从“教课文”到“教孩子”的美丽转身呢?  一、聆听高端
期刊
一、模式的建立与内涵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既要实行教学民主,做到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伙伴的权利,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对教学全过程的指导,使学生的学习成为目标明确、氛围愉悦、人人投入、个个实践、生动活泼、省时高效的学习。”同时,新课标还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要在与学生共同学习、平等
期刊
美国早期教育课程的理论丰富多彩,不同的理论对早期教育产生了截然不同的影响。指导着当今早期教育实践的课程理论主要有三种:一是成熟一社会化的理论,特点是重视儿童社会情感的发展;二是教育一训练的理论,强调以最简单、最有效的方式,把准备学习的技能、知识、道德观念和社会规则教给儿童;三是认知一发展的理论,要求将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的教育贯穿于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之中。不同的理论指导,产生不一样的课程模式和各具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并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特别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为体现上述课标新理念,我在阅读教学中,着重抓好了阅读教学的“读”、“仿”、“挖”、“疑”四步骤。  一、读  ‘读”是理解文章的一种有效手段,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更是
期刊
上一堂有语文味的课,需要教师、学生、文本等相关元素的参与作用。众所周知,越是本色的语文课堂,语文味的纯度、浓度、效度就越高。可是,语文味并不像佳肴美味,靠感官直觉就能知道,如何感知和评价语文味的纯度、浓度、效度呢?这里,不妨以《爱如茉莉》一文的教学为例谈几点想法。  语文味的纯度  语文教学目标是语文课堂的灵魂。教学一篇课文,起于何处,归于何方,会经历怎样的过程,怎样的课堂教学是有语文味的,哪些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