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快更快的线上品牌

来源 :中外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suowei2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下一个互联网时代是电子商务时代。如果在SNS如日中天的2008年,听到这话也许谁都会不以为然,而在今天,恐怕没有人会再贸然否认这个观点。根据艾瑞咨询对互联网经济细分行业发现:2009年电子商务营收规模同比增速最快,达到86.1%,占互联网总体市场份额的25.7%,预计到2013年其市场份额将达40.8%。
  2010年电子商务之火可以用前所未有来形容。阿里巴巴已经开始拓展海外业务;苏宁与富士通相继发布了网上购物平台;百度与日本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乐天的合资线上商城10月开通;连央企也不甘寂寞——中国邮政与TOM合作“邮乐”上线,被形容为国家队杀入B2C;不甘落后的还有中国银联,近日也推出银联在线商城,从支付角度切入电子商务。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在2009年,中国网络购物交易额规模继续高速增长,达到2630亿元,较2008年增长105.2%;而在2010年前两个季度,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达到1112.3亿元,同比增长97.5%!
  再加上无线业务快速增长(参见本刊上期报道),有3G甚或4G的推波助澜,谁还会怀疑,电子商务将统领下一个互联网时代?
  
  崛起为什么那么快?
  
  事实上我们早就对电子商务不陌生了,当当、卓越(已被亚马逊收购,现名为卓越亚马逊)上线已逾十年,淘宝也成立七年有余,携程、艺龙几乎成为订酒店机票的代名词。可是就在这两年间,我们看到了一大批迅速成长起来的B2C企业,凡客、京东、红孩子好像一夜之间闯入我们的视野。京东只用了不到一半时间,就实现了国美用15年才达到的百亿规模。而在淘宝上,一大批自有品牌快速崛起。
  线上品牌的成长速度快得令人咋舌,长的不过两三年,短的甚至几个月。当然,首先是电子商务这个巨大的市场为它们的出现提供了土壤。相关数据显示:2010年互联网经济市场规模将突破1400亿元,到2013年将达到5868亿元。京东商城的CEO刘强东说:“B2C恰恰是一个进行曲线,在前十年发展并不是很快,但是到了拐点之后,影响力和销售额增长,到了质变的过程。2009年、2010年这两年B2C这个行业到了拐点的时期。”
  而另一个事实是,在广袤的二三线城市里,可以选择和购买的品牌非常有限,用当当网COO黄若的话说:“出了北京到了廊坊,可能就找不到一个像样的大商场了。” 投资凡客的启明创投合伙人童士豪也说:“凡客诚品等成长很快,信用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线下的渠道、选择并不多。在小镇买东西,大概一个月去一次。那么,平常的时候怎么办?在淘宝也好,在凡客诚品也好,在京东商城也好,你就可以有更多的选择。”这是电子商务的机会,更是品牌的机会,一个明显的趋势是:在最近两年,网络购物已经从单纯追求价格走向追求个性、服务和质量。而敏锐地、最贴近消费者的网上卖家们,能最准确地捕捉到这些信息。对于很多卖家来说,这更是竞争中水到渠成的事情,只有自己的品牌是区别于其他商家的,也是最可靠的。
  
  简单而复杂的成长路径
  
  实际上,从商业模式上来看,B2C的整个运营流程都是出自淘宝,包括信用评价、购买流程、支付方式以及推广手段。大部分品牌都采取跟随战略,如果没有飞跃性的表现,则基本上很难与大淘宝这样的平台网站抗衡。
  仅以2010年第二季度的销售数据为例:淘宝网以882亿元稳居榜首,份额虽有所下跌但依然占有高达75.16%的份额;独立品牌中最为大家熟知的凡客诚品销售额虽然达到3.3亿元,但只占有区区0.28%的份额。
  我们曾经试图将线上品牌进行分类并总结他们的成功之道,但很快我们发现,“线上品牌”的现象简单而又复杂。说它简单,是因为无外乎“淘品牌”上的卖家,或者例如凡客这样的独立品牌;说它复杂,平台、渠道、自建网站事实上交织在一起,几乎没有哪个品牌会孤立于某个环节而独立存在。当我们征询专家们的意见时,得到的答案也不尽相同。有人认为只有凡客算得上真正的线上品牌,而有人却认为它其实是渠道商;有人认为渠道商不应该列入线上品牌之列,而也有人认为走向渠道是线上品牌一个必然的发展阶段。
  不过在这些错综复杂的交集里,我们似乎看到了一条线上品牌的成长路经。
  他们中多数生于淘宝,或者借助淘宝这个平台上壮大,如今的“淘品牌”上,每个品类几乎都成长出了自有品牌,比如:服饰类的七格格、食品类的可可芭蕾、化妆品中的芳草集、家居类的百武西。在品牌知名度足够强大之后,他们中的很多选择了脱离淘宝而建立自己的独立网站,开始分销或者代理,典型的例证是麦包包。凡客、梦芭莎是带着大笔的风投轰轰烈烈走入市场的,可以看作“线上品牌”的代言人,不过他们从开始就在淘宝上分销自己的产品。有一个共识是:无论对于任何一种线上品牌,要想做大,获得投资是必经之路。
  渠道品牌在其中看似承上启下,又好像独立成行。特别是“垂直模式”的大热,让好乐买、京东这样的网站成为投资热门。他们本身亦可以看作一种品牌,用好乐买创始人李树斌的话说:“我希望未来人们对好乐买的认识为‘买鞋=买好乐买’。”而在未来,好乐买也会推出自己品牌的鞋类商品。
  
  管理,最终的竞争焦点
  
  当然,在各路人马杀向线上品牌时,我们也看到许多潜在的风险:那些要做大的品牌该如何获得投资?获得投资之后如何管理资金风险、库存风险?平台品牌怎样摆脱平台束缚的瓶颈?
  在黄若看来,绝大多数淘品牌命运堪忧:“线上品牌都还是依附于淘宝生存,他们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也想独立出来,但99%的都做不到,因为顾客的拉动成本太大,拉不动。顾客认你的品牌,但他还是习惯于在淘宝上买。”
  而对至今仍在烧钱的独立品牌拐点何时到来?有着20年传统零售业和互联网行业经验的黄若认为:“现在谈拐点为时尚早,首先电子商务占整个社会零售在中国大概也就25%,电子商务现在主要消费群体还是30岁以下。将来人会越来越多。社会主流购物人群是30~40岁,所以至少要有10年时间他们才能到35岁,所以我可以有把握地说,10年之内拐点才会到。”
  另一个不能逃避的问题是人才,这恐怕是线上品牌壮大之后最棘手的问题。几乎所有的电子商务都在为人才伤脑筋,短短10年的发展历程和近两年爆发式的增长,让很多电子商务感到一将难求,尤其是那些兼具互联网和传统行业经验的人。
  迅速壮大的线上品牌也面临未来的管理难题。与许多初创企业一样,多数电子商务甚至没有一个完整的管理框架。而在未来,真正的竞争必然在管理上展开。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副所长荆林波说:“网商要进一步发展,必须要练好内功,那就是要打文化战。企业最高级的竞争就是文化的竞争。” 这也许是电子商务企业与传统企业最别无二致的地方。
  责任编辑:化 石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的低迷与HR部门的人员精简,HR运营开始越来越多地向高科技寻求帮助。与以往不同的是,HR应关注如何通过在线社交网络与那些有意愿的求职者建立个人联系,跟进恰当的推荐人,寻找那些准备跳槽的人才,并把他们吸引到您的公司工作。  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伯灵格姆的Jobvite公司,是一家主要以通过社交网络进行人才招聘,并帮助企业完善他们的内部推荐制度的企业。Jobvite公司CEO丹菲尼甘认为:“现
期刊
苹果iPad近期终于开始在中国发售,而销售第一天就出现排队人群里有人背着一袋子现金抢购的盛况。不仅在中国,在许多国家iPad都在创造销售奇迹。  而iPad其实带给了人们很多思索:iPad高歌猛进的同时,就没有重大营销失误吗?另外,减去了键盘的电脑——iPad为什么会大获成功?但曾经给电脑加成了“两块显示屏”的微软可旋屏式笔记本电脑为什么就不成功?再有,iPad所代表的新电脑品类的兴起,是否会给电
期刊
管理故事    波多尔斯基的耳光  优秀领导者必先有胸怀    哲理的故事:  时间回到2009年4月2日,在欧洲举行了一场南非世界杯足球预选赛,比赛双方分别是大名鼎鼎的德国队和实力不可小觑的威尔士队。当比赛进行到下半场,场上突然风云大变。德国队的队长、中场大将巴拉克在一次防守后,抬手指责年轻的前锋波多尔斯基,他认为波多尔斯基刚才的防守不够积极。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正在为自己没有进球而郁闷不已的
期刊
从百“团”大战,到千“团”大战,2010年以来,团购网站在中国形成一股强大的风潮,短短半年时间,已成千“团”大战之势。但是,目前同质化非常严重的团购网站,优胜劣汰的大洗牌阶段也即将到来。团购垂直搜索引擎的出现,也在大大推进这一淘汰过程,加剧团购组织者之间的竞争。  那么,这个市场目前是个怎样的具体情况?身处其中的商家都有怎样的发展机遇?     百“团”大战的玄机    中国的团购网站兴起于今年1
期刊
在中国运动鞋服品牌里,有一个异军突起的力量——自从六年前中国动向公司成为Kappa的品牌代理商后,Kappa已成长为中国第三位的运动鞋服品牌。Kappa品牌的快速发展模式,有哪些特色和优势,又有哪些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呢?    修复:对Kappa的品牌再定位    Kappa进入中国之初定位相当模糊。早年代理商李宁公司起初试图用传统的专业性产品线来征服消费者,聚焦专业体育领域,在产品定价等各方面
期刊
接近年底,面对大量需要维护的客户关系,你是提前给客户备好一张有自己祝福和签名的贺卡或信函?还是到时再转发一条短信?  这里可大有学问,效果也大为不同——虽然我们进入了所谓的电子信息时代。  直到今天,资讯发达的美国,华尔街和硅谷的高管们仍坚持在圣诞节前夜为重要客户寄一张手写明信片。他们戏称这种沟通方式低成本,却效果卓越。甚至,巴菲特每年也要向股东们发一封:《致股东的信》,几十年下来,早成了巴菲特阐
期刊
编者注:企业文化兴起,企业内刊必然兴起;企业和社会开始细分,内刊类型必然细分。于是,内刊不再具有共同的模式,但却依然面临共同的问题:给谁看?能给他带来什么价值?进而未来必然要思考:除了为企业,内刊还能创造什么?    企业内刊,是伴随企业的成长而来。  初始,它主要是为了满足企业人自己的信息交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企业的市场化特性所决定,企业内刊“赠阅交流”的功能日趋活跃。于是在客观上,企业内刊
期刊
在黄金行业,论规模,它并不是最大,论矿山开采条件,它也并非最好。但是,招金矿业却做到了每克黄金的完全成本最低——根据其2009年财报的相关数据核算,其每克黄金的完全成本约为98.47元,比中金低40元左右,即使与一向以低成本著称的紫金矿业相比,也略胜一筹。  “对我们这个行业来说,总成本中客观因素(采选条件、矿山品类等)能占到三成,但六成还是取决于主观因素。”招金集团总经理翁占斌对《中外管理》说。
期刊
过往30年,中国对于资本近似于疯狂的追求,催生出了财富=物质=资本的残缺公式,无限放大了资本的力量,而将人类更本源的精神追求束之高阁。    我们可以这样安慰自己:“豆你玩”、“蒜你狠”、“辣翻天”、“糖高宗”这些新名词背后,反映的仅仅是投资渠道的缺乏、资本运转速度的加速,甚至政府房地产调控政策立竿见影的效果。但站在市场经济30年转型期的关键点上,这样的解释,能让人满意吗?  现今社会,对于资本与
期刊
这原本就是一场没有赢家的内斗。  黄光裕如果赢了,赢的只是创始人的尊严,因为他不是乔布斯。陈晓如果继续留在董事会,他也只是国美的看门人,国美股东很难再相信这样一个意图将大股东扫地出门的掌权者。所以9月28日的股东大会给出的结果可以一言以概之:制衡。这显然是现在能看到的最好结果了。    徘徊在资本市场前的“小学生”    如果黄光裕不出事,或许陈晓不会上演“现代版勾践复仇”。当时,黄光裕的霸气与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