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模式的思考

来源 :教育观察·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nd4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模式可总结为: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自主学习,探究体验;合作交流,深化认识;总结归纳,践行拓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在课堂上适当地创设巧妙的情境,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真正让学生动起来,在活动中自觉地掌握知识、升华情感,并在实际生活中践行,进而提高教学实效,达到课堂高效。
  [关键词]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9-372(23)23-7-3
  [作者简介]张金玲(986—),女,山东济南人,本科,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五峰山中心小学教师,小学一级。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旨在为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打下基础,发展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积极参与社会的能力。根据本学科生活性、开放性、实践性等特征,结合高效课堂“身动、心动、神动”的特点和“自主、合作、探究”“面向全体学生”等理念和平时的教学实践,笔者总结了以下小学品生、品社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自主学习,探究体验;三、合作交流,深化认识;四、总结归纳,践行拓展。具体介绍如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是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开始阶段。在课的开始,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情境的方法有很多,包括实物展示、讲故事、播放音乐和视频、猜谜语、做游戏等,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灵活运用。一个巧妙的导入方式,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使他们产生愉快学习的动力,身临其境,集中注意力,产生学习的欲望,从而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为下一个环节的学习打好基础。
  教师在导入新课时,要注意的问题主要有:一、紧扣主题,快速切入教学内容,力求高效;二、设计出适合学生已有经验的情境,力求实效;三、要注意情境的直观生动和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启发学生动脑思考。
  二、自主学习,探究体验
  学生进入学习情境后,教师就要组织学生进入自主学习阶段。这个环节可以采用多种形式,例如:活动体验,寓教于乐。这种形式多用于低年级,适合低年级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如情景剧表演、做游戏等,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占有主体地位,教师起着推动和帮助的作用。在教师的调控和辅助下,学生在活动中自主体验,参与知识的呈现和情感感悟,潜移默化,进而获得新的知识、生成新的情感。在操作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注意:首先,活动要贴近儿童实际生活;其次,活动要注意突出目的性;再次,教师只是提供一个活动的主题,具体内容由学生自己设计;最后,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给更多的学生以体验的机会。
  自读课文,获取知识。这种形式多用于高年级小学生,课文以图片和文字的形式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的材料,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自学课文、自己思考,捕捉其中有用的信息,获取新知,同时也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在指导学生自学时,教师主要要注意:一方面,在自学前,教师需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一定要带着问题去阅读文本,避免漫无目的地阅读;另一方面,教师还要鼓励和指导学生在自读基础上质疑,自己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敢疑、善疑、会疑的精神。
  自主收集资料,获取信息。教材中有许多地方涉及历史、地理、科技等知识,对于这类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前收集相关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这种方式主要在中高年级使用。收集和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是学生认知社会的基础,收集信息是分析资料的前提,整理分析资料是将获取的信息加工处理、内化为学习者心智结构的过程。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为资料的收集提供了很大的空间,收集的方式也逐渐增多,有看电视、上网、阅读书报、访问、调查等,学生要充分搜集信息,以便为下一阶段的交流分享做好准备。这个环节要注意的问题主要是:一方面,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准备时间,以免因为时间不足导致效果不好;另一方面,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方法指导,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尽量多搜集资料并掌握整理和分析资料的方法。
  三、合作交流,深化认识
  自主探究结束后,接下来的环节应该是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讨论,这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可以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首先是小组或者同桌之间的交流,这是一个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能力的有效途径。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真实想法,教师进行巡视指导。每个小组都要安排一名小组长,对组员提出的观点或者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汇总整理。然后是全班学生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组长对本组的观点或材料进行汇报,组员可以做适当的补充,形成全班讨论、民主平等的氛围,教师最后要做适当的小结。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主要需要注意的问题是:第一,要让学生学会倾听,不要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在讨论时不要喧哗,学会提取别人发言的内容;第二,教师要对学生的发言及时作出评价,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对学生不正确或者不切题的发言也要进行正确引导,不要挫伤学生的积极性;第三,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参加讨论,让他们体验到成功带来的喜悦和满足,激励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第四,在学生展示结束以后,教师也要向学生展示自己的观点或收集到的资料,拓展本节课的内容;第五,当学生之间存在不同意见时,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鼓励学生善于质疑,在解决这些疑问时,可以采用辩论等方式来进行,使学生的认识在思想的碰撞中得以逐步深化。通过合作交流,学生可以吸收来自他人的信息,增加知识,还可以在相互的交流中升华自己的情感。
  四、总结归纳,践行拓展
  经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后,“总结、提升、引领”这个环节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进行总结归纳,可以通过竞赛、小测试等方式进行。从学习内容上说,这是对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和深化理解、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从学习习惯上讲,归纳总结可以引导学生体验发现的快乐,促使学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积极主动地投入以后的探究活动中去;从教学实效上看,归纳总结是在整个探究活动结束后,对学生的品德行为习惯进行正确树立的有利时机。
  学习本课程的最终目的是要落实在“行”上,整个学习过程是“知”和“行”相统一的过程。在最后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和生成的情感内化于心,促进“知”“情”向“行”转化,激励学生把知识、情感等学习结果运用到现实的生活中,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还要引导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已经有了付诸行动的内在动力,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自己制定行为目标,还可以设计一些让学生动手、动脑思考的练习、作业和课后活动,通过这些让学生把知识和情感纳入自己原有的体系中,学以致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另外,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对知识点进行适当的延伸,提供一些拓展性材料,展示新的变化了的问题,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一步深化。
  这个环节需要注意的问题主要是:第一,要让学生具体说明要做什么,防止制定不合实际的空目标;第二,要说明怎么做,要掌握哪些具体的行为,避免不知从何着手而落空;第三,要指导学生表明持久的决心,而不是一次两次或者一日两日的行为,最终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
  总之,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在课堂上适当地创设巧妙的情境,创造条件,灵活地采用多种方法,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让学生动起来,在活动中自觉地掌握知识、升华情感并在实际生活中践行,进而提高教学实效,达到课堂高效。
  参考文献:
  [1]邬冬星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回归儿童生活的教学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6(9)
  [2]张茂聪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建构的几个核心问题[J]课程·教材·教法,27(7)
  [3]贾元荣《品德与生活》生活化教学的反思[J]教学与管理,23(7)
其他文献
[摘要]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间的联系不密切,一直是传统烹饪教学的一个弊端,实践证明,烹饪课堂教学应推行任务驱动教学法,这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策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开发学生潜能;以教师为主导,创设情境,精心设计任务,充分利用先进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分析与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注重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及对实践过程的评价。  [关键词]
[摘要]借鉴德国职教课程体系建设最新成果,并结合中国中职烹饪专业的实际,以“学习领域”为指导,并从提出背景、基本概念、结构、开发、评价体系、实施、问题及对策这些方面分析和着手,重新构建中职烹饪专业课程体系,以适应当前形势发展对烹饪专业教学的需要。  [关键词]烹饪教育;行动领域;学习领域;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02-00
摘要:通州民立师范学校是中国近代第一所独立设置的师范学校,宣统二年四月初一至初二(1910年5月9日至10日),师范学校召开了校友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校友会大会,大会通过了“校友会会则”,公推张謇为会长,江谦为副会长,按照“会则”第十九条规定,学艺部“每年编印校友会杂志,每会员分送一册”。《通州师范校友会杂志》是近代南通大中专院校中最早创办的校刊,前后共出八期,是清末中国师范教育和南通教育文化的宝贵
将佛教纳入到中国文化的大背景中,从三教关系中透视中国佛教的发展历程,不但有助于廓清佛教中国化的历史契机和文化关联,而且能使我们更好地把握中国佛教乃至整个中国文化的
继《中国佛教人物论》之后,黄夏年先生又掇拾旧作,选录其多年来撰写的有关中外古代佛教史的部分文章,详加编订,成《西来东去--中外古代佛教史论集》,收入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目的探讨高气压实验设备的操作规程,提高使用的安全性。方法总结本单位对各类高气压实验设备的使用经验,参照相关规范,对动物加压舱、高压气瓶、减压器和压力管路等的安全使
2007年8月1日至6日,在曹中建书记和金泽副所长的带领下,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佛教研究室全体成员、宗教艺术研究室和当代宗教研究室等共19名学者围绕“平安寺院建设
法尊法师(1902-1980)是当代著名高僧、佛学家、佛教教育家、佛经翻译家.2008年8月5日,法尊法师纪念馆暨法尊法师德像开光法会在其灵骨所在地五台山广宗寺举行,“第二届法尊法
由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基督教文化研究中心、伊斯兰教文化研究所主办、加拿大文化更新研究中心协办的“宗教对话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6月5日至6日在甘肃兰州隆
2007年8月18日-1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和佛教在线(www.fjnet.com)联合举办的“佛教与社会建设”专题座谈会在北京富来宫温泉山庄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