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幼儿园内开展微课程活动是当下针对幼儿普及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通过对周边环境的相关资源获取,让幼儿在活动中围绕着最为常见的“蛋趣”展开一系列学习与实践活动。本文通过对“蛋趣”主题微课程活动的设计与具体实施方法做出总结探究,帮助幼儿感受自然生物的力量以及对生命的感悟,培养幼儿审美能力以及动手动脑的思考探索能力。
【关键词】
“蛋趣” 微课程 活动设计与实施
我园地处农村,毗邻社区,农村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活资源。因地制宜,能够让幼儿从最为熟悉的日常生活物品“蛋”入手,利用丰富的生活资源对幼儿开展系列活动,让孩子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本文以“蛋”为主题,围绕蛋类趣味开展微课程的设计,让幼儿通过自主绘画、手工制作、歌舞表演等活动,在游戏过程中感受到生命之美、艺术之美、创造与想象之美,从而培养幼儿具有发现生活中有趣事物的能力。通过学习“蛋趣”主题以及微课程的含义,设计出符合幼儿年龄段身心健康的微课程。
一、“蛋趣”是什么
蛋,是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食物,也是许多卵生动物生命的来源。本园区所处的农村社区环境更适合让幼儿探索蛋的奥秘与趣味。可以是鸡、鸭、鹅、鸟等禽类的蛋,也可以是蛇、鬼、刺猬、蜥蜴等其他动物的蛋。针对蛋展开活动,可以是在蛋壳上画画、表演小动物从蛋中孵化的节目、根据“蛋”讲一段小故事等等丰富有趣的微课程,培养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动手能力、绘画手工艺术能力、以及帮助幼儿学习关于蛋的知识,从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获得对自然事物的认识和了解。
二、微课程的含义
微课程与传统课程本质上的差别在于,微课程是一种运用理论知识通过实践教学达到学习目的的实际型教学方式。微课程的主要研究方向不是为研究某种科学理论,而在于对实际生活中或者学习过程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索解决,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微课程的另一个特点在于“微”,并不是为了某种目的专门去开展一个系列的教学课程,而是融会贯通于教学或者学习的每个单元,在每个活动中适当加入微课程环节,能够让孩子在课程中通过自身实践达到学习目的。
三、“蛋趣”微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本园区以“蛋趣”为主题进行微课程的教学方案设计与具体实施方法的讨论。根据本园区所处的农村环境及社区氛围,选择“蛋”这一作为常见的物品进行探讨,更能够激发幼儿對学习的兴趣,从而根据学习到的知识对其他事物展开联想性思考。针对“蛋趣”主题,设计出以下几种微课程教学方案。
(一)找到身边不同的蛋
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都有哪些蛋的存在,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的形式表现出来,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教学。
比如:幼儿在游玩动物园的过程中找到了鸵鸟蛋,但是不知道如何表达出来,教师可以辅助幼儿画一只圆形的蛋,在蛋里画出简单的鸵鸟图案,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涂上相应的颜色。然后每个幼儿对其他学生讲出自己所寻找蛋的名称和相关故事。通过本环节微课程的实践,锻炼幼儿探索能力、绘画动手能力、丰富想象力以及语言组织能力,另一方面也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二)演绎生命诞生的过程
每个蛋都代表着一个新生命,通过排练歌舞,让幼儿懂得生命诞生过程中存在的危险与生命的伟大,从而对生命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懂得敬畏生命。
比如:教师编排出一段舞台戏剧,让幼儿参与表演鸡妈妈生下鸡蛋,孵化小鸡的过程中被黄鼠狼偷掉一部分,恶劣天气导致鸡妈妈丧失一部分,鸡妈妈和鸡爸爸轮替孵化小鸡,最后小鸡从蛋里面啄开壳慢慢钻出蛋壳,然后长大成为一只健康强壮小鸡的过程。通过有剧情的歌舞表演形式,让幼儿认识到动物成长的过程,以及在过程中发生危险对生命造成威胁的情况,从而产生敬畏生命意识的同时,也提醒幼儿危险无处不在,幼儿就如同刚刚破壳而出的小鸡,对危险没有任何招架能力,要懂得保护自己生命安全。
(三)制作蛋手工作品
制作蛋手工作品,每个幼儿都能参与近来,教学方式更加直观贴切。也培养幼儿的思考和动手能力。
比如:让幼儿搜集适当数量的蛋壳,在手工课堂上观察蛋壳,根据残破程度画出合适的图案。有些蛋破碎边缘像高山,幼儿就可以根据形状绘画出高山和流水,有些蛋壳破碎边缘像小女孩的头发,幼儿就可以根据形状绘画出小女孩的样子,教师先让幼儿仔细观察蛋壳有什么特点,加以适当引导后,让幼儿根据自己手中蛋壳的特点进行绘画。或者利用拼接出动漫小猪佩奇的形象,再配以适当的颜色。通过本环节微课程的教学,帮助幼儿开散思维、锻炼想象能力,提高对微课程的学习兴。
幼儿学前教育是人生教育的启蒙阶段,通过“蛋趣”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展,帮助幼儿锻炼探索思考能力,激发幼儿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一定程度上提高幼儿审美能力,也增加幼儿对于生命的认知,能够根据动物诞生的过程对自身产生联想,产生敬畏生命、爱惜生命之情,从而初步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念。
【参考文献】
【1】张灵美.学前教育对幼儿个性发展的重要性【J】.学周刊,2017(8)
【2】王善虎,吕小允.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构建【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
在幼儿园内开展微课程活动是当下针对幼儿普及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通过对周边环境的相关资源获取,让幼儿在活动中围绕着最为常见的“蛋趣”展开一系列学习与实践活动。本文通过对“蛋趣”主题微课程活动的设计与具体实施方法做出总结探究,帮助幼儿感受自然生物的力量以及对生命的感悟,培养幼儿审美能力以及动手动脑的思考探索能力。
【关键词】
“蛋趣” 微课程 活动设计与实施
我园地处农村,毗邻社区,农村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活资源。因地制宜,能够让幼儿从最为熟悉的日常生活物品“蛋”入手,利用丰富的生活资源对幼儿开展系列活动,让孩子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本文以“蛋”为主题,围绕蛋类趣味开展微课程的设计,让幼儿通过自主绘画、手工制作、歌舞表演等活动,在游戏过程中感受到生命之美、艺术之美、创造与想象之美,从而培养幼儿具有发现生活中有趣事物的能力。通过学习“蛋趣”主题以及微课程的含义,设计出符合幼儿年龄段身心健康的微课程。
一、“蛋趣”是什么
蛋,是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食物,也是许多卵生动物生命的来源。本园区所处的农村社区环境更适合让幼儿探索蛋的奥秘与趣味。可以是鸡、鸭、鹅、鸟等禽类的蛋,也可以是蛇、鬼、刺猬、蜥蜴等其他动物的蛋。针对蛋展开活动,可以是在蛋壳上画画、表演小动物从蛋中孵化的节目、根据“蛋”讲一段小故事等等丰富有趣的微课程,培养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动手能力、绘画手工艺术能力、以及帮助幼儿学习关于蛋的知识,从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获得对自然事物的认识和了解。
二、微课程的含义
微课程与传统课程本质上的差别在于,微课程是一种运用理论知识通过实践教学达到学习目的的实际型教学方式。微课程的主要研究方向不是为研究某种科学理论,而在于对实际生活中或者学习过程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索解决,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微课程的另一个特点在于“微”,并不是为了某种目的专门去开展一个系列的教学课程,而是融会贯通于教学或者学习的每个单元,在每个活动中适当加入微课程环节,能够让孩子在课程中通过自身实践达到学习目的。
三、“蛋趣”微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本园区以“蛋趣”为主题进行微课程的教学方案设计与具体实施方法的讨论。根据本园区所处的农村环境及社区氛围,选择“蛋”这一作为常见的物品进行探讨,更能够激发幼儿對学习的兴趣,从而根据学习到的知识对其他事物展开联想性思考。针对“蛋趣”主题,设计出以下几种微课程教学方案。
(一)找到身边不同的蛋
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都有哪些蛋的存在,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的形式表现出来,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教学。
比如:幼儿在游玩动物园的过程中找到了鸵鸟蛋,但是不知道如何表达出来,教师可以辅助幼儿画一只圆形的蛋,在蛋里画出简单的鸵鸟图案,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涂上相应的颜色。然后每个幼儿对其他学生讲出自己所寻找蛋的名称和相关故事。通过本环节微课程的实践,锻炼幼儿探索能力、绘画动手能力、丰富想象力以及语言组织能力,另一方面也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二)演绎生命诞生的过程
每个蛋都代表着一个新生命,通过排练歌舞,让幼儿懂得生命诞生过程中存在的危险与生命的伟大,从而对生命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懂得敬畏生命。
比如:教师编排出一段舞台戏剧,让幼儿参与表演鸡妈妈生下鸡蛋,孵化小鸡的过程中被黄鼠狼偷掉一部分,恶劣天气导致鸡妈妈丧失一部分,鸡妈妈和鸡爸爸轮替孵化小鸡,最后小鸡从蛋里面啄开壳慢慢钻出蛋壳,然后长大成为一只健康强壮小鸡的过程。通过有剧情的歌舞表演形式,让幼儿认识到动物成长的过程,以及在过程中发生危险对生命造成威胁的情况,从而产生敬畏生命意识的同时,也提醒幼儿危险无处不在,幼儿就如同刚刚破壳而出的小鸡,对危险没有任何招架能力,要懂得保护自己生命安全。
(三)制作蛋手工作品
制作蛋手工作品,每个幼儿都能参与近来,教学方式更加直观贴切。也培养幼儿的思考和动手能力。
比如:让幼儿搜集适当数量的蛋壳,在手工课堂上观察蛋壳,根据残破程度画出合适的图案。有些蛋破碎边缘像高山,幼儿就可以根据形状绘画出高山和流水,有些蛋壳破碎边缘像小女孩的头发,幼儿就可以根据形状绘画出小女孩的样子,教师先让幼儿仔细观察蛋壳有什么特点,加以适当引导后,让幼儿根据自己手中蛋壳的特点进行绘画。或者利用拼接出动漫小猪佩奇的形象,再配以适当的颜色。通过本环节微课程的教学,帮助幼儿开散思维、锻炼想象能力,提高对微课程的学习兴。
幼儿学前教育是人生教育的启蒙阶段,通过“蛋趣”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展,帮助幼儿锻炼探索思考能力,激发幼儿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一定程度上提高幼儿审美能力,也增加幼儿对于生命的认知,能够根据动物诞生的过程对自身产生联想,产生敬畏生命、爱惜生命之情,从而初步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念。
【参考文献】
【1】张灵美.学前教育对幼儿个性发展的重要性【J】.学周刊,2017(8)
【2】王善虎,吕小允.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构建【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