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老伴和孩子们为我过生日的家宴上,我倾诉了一直萦系在心头的话:
——我能生而壮,感谢给我生命的人。他们含辛茹苦地在长满棘藜、泥泞难行的人生旅途上把我喂养大;祖国在呻吟中呼唤它的儿女们赴难的年代,我离开了父母。谁知此去竟成永诀,我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离开了他们曾经诅咒过的那个世界。
今天,我“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儿孙满堂,过上了我的父辈们梦寐以求而不可得的安详生活,理当仰首祭长空:父母没有白养活我。
——我能康而健、健而寿,除了遗传因素之外,我要感谢我的妻。是她,为我编织了这样一个充满和谐氛围的家。自从有了这个家,我的欢乐,回家有人共享;我的痛苦,回家有人分担;胸中的抑郁可以对她抒发,心中的思绪能够对她倾吐。这飘荡的小舟,有了宁静的港湾停泊——因为我感到“我到了我的家!”
——我要感谢我的老伴给了我一双儿女,并把他们教养成社会上独立自强的人。
——我要双倍感谢我的爱人从青丝到白发,一直给我的情和爱。年轻人气壮好强,偶尔会发生不理智的行为,争吵起来,但所有损害感情的语言,都被爱的抚摸所融化。
在空巢期,为荡漾在我们之间的笑声,她用温存和体贴驱散了飞落在我心头上孤寂的云雾;在岁月漂白了我的青丝之后,妻既像家庭护士又像保姆,“出门别忘了把急救盒放在衣兜里”,“可口的饭菜也不可多吃……”
坦白地说,我和妻在年轻的时候,都忙于各自的事业,很少双出双入,携手街头;如今,老了老了,同出同入,牵手过马路。银色岁月也浪漫,什么“婚补消息”,“二人走出家门游名山大川”,都不在话下。
——感谢妻对我的信任与真诚。自结缡以来,妻乐于给我自由的空间,从不打听我在干什么。她认为“任何一方都有权利做他非常愿意做的事情,永远不要对对方进行监护。”
——我也要向我的孩子们道声谢。是他们给我们的晚年生活送来了欢快;当我们生活难以自理或不能自理时,是我们的儿女、子媳们来照顾我们。“心情永远不能疏远年迈的父母”,孩子,这就足够了。
孩子们,我们爱你们,至少也像你们爱你们的孩子一样。
——我们老两口都不相信有来生;但说一说“来生”了却一份心愿则是另一回事。清代学者赵元任先生夫妻庆祝五十年金婚时,夫人杨步伟女士写诗一首,送给赵元任。诗云:
吵吵争争五十年,人人反说好姻缘。元任欠我今生业,颠倒阴阳再团圆。
我之所以能享如此的高年,盖得助于心情。上边所列述的,无非是想讲这样一个道理:好心情,坏心情,如同呼吸,伴你一生。
“心情能让天地动容,自然变色。”话说大了吗?没有。你看。同样是条江水,李后主低吟: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苏东坡豪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景是一个,异的是人。是心情。
人老了,性情有些变。有人像薄绢,极易起折,偶因小事闲情,耿耿于怀,念念不忘,这除了给自己的健康带来损害,既无一丝好处,更无丁点用处。
好心情就不同了。它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化心病为心顺。心理学家奉劝人们要保持个人生活适应的良好状态,对周围环境有比较正确的认识,面对现实,不逃避,不推诿。对自己不苛求,无非份之想。这样较少有心理冲突,有了,做自我调整,理顺心情,把心理冲突排遣掉。
当然,这种适应生活的良好心情的获得。非一时一事之功,要靠平素修养与渐悟而最终炼成。
这样说不是可望而不可及了吗?不,绝不。真正的人生其实好简单,一切取决于一个人看待生活的意义,取决于他对社会应尽什么义务,对自己有什么要求。如果人能够没有狂性地活着。能够明白自己一生所求何在,心情熨贴适意安宁,自无冰炭到胸中,便会感到自我满足,何患康而寿不叩门!
——我能生而壮,感谢给我生命的人。他们含辛茹苦地在长满棘藜、泥泞难行的人生旅途上把我喂养大;祖国在呻吟中呼唤它的儿女们赴难的年代,我离开了父母。谁知此去竟成永诀,我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离开了他们曾经诅咒过的那个世界。
今天,我“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儿孙满堂,过上了我的父辈们梦寐以求而不可得的安详生活,理当仰首祭长空:父母没有白养活我。
——我能康而健、健而寿,除了遗传因素之外,我要感谢我的妻。是她,为我编织了这样一个充满和谐氛围的家。自从有了这个家,我的欢乐,回家有人共享;我的痛苦,回家有人分担;胸中的抑郁可以对她抒发,心中的思绪能够对她倾吐。这飘荡的小舟,有了宁静的港湾停泊——因为我感到“我到了我的家!”
——我要感谢我的老伴给了我一双儿女,并把他们教养成社会上独立自强的人。
——我要双倍感谢我的爱人从青丝到白发,一直给我的情和爱。年轻人气壮好强,偶尔会发生不理智的行为,争吵起来,但所有损害感情的语言,都被爱的抚摸所融化。
在空巢期,为荡漾在我们之间的笑声,她用温存和体贴驱散了飞落在我心头上孤寂的云雾;在岁月漂白了我的青丝之后,妻既像家庭护士又像保姆,“出门别忘了把急救盒放在衣兜里”,“可口的饭菜也不可多吃……”
坦白地说,我和妻在年轻的时候,都忙于各自的事业,很少双出双入,携手街头;如今,老了老了,同出同入,牵手过马路。银色岁月也浪漫,什么“婚补消息”,“二人走出家门游名山大川”,都不在话下。
——感谢妻对我的信任与真诚。自结缡以来,妻乐于给我自由的空间,从不打听我在干什么。她认为“任何一方都有权利做他非常愿意做的事情,永远不要对对方进行监护。”
——我也要向我的孩子们道声谢。是他们给我们的晚年生活送来了欢快;当我们生活难以自理或不能自理时,是我们的儿女、子媳们来照顾我们。“心情永远不能疏远年迈的父母”,孩子,这就足够了。
孩子们,我们爱你们,至少也像你们爱你们的孩子一样。
——我们老两口都不相信有来生;但说一说“来生”了却一份心愿则是另一回事。清代学者赵元任先生夫妻庆祝五十年金婚时,夫人杨步伟女士写诗一首,送给赵元任。诗云:
吵吵争争五十年,人人反说好姻缘。元任欠我今生业,颠倒阴阳再团圆。
我之所以能享如此的高年,盖得助于心情。上边所列述的,无非是想讲这样一个道理:好心情,坏心情,如同呼吸,伴你一生。
“心情能让天地动容,自然变色。”话说大了吗?没有。你看。同样是条江水,李后主低吟: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苏东坡豪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景是一个,异的是人。是心情。
人老了,性情有些变。有人像薄绢,极易起折,偶因小事闲情,耿耿于怀,念念不忘,这除了给自己的健康带来损害,既无一丝好处,更无丁点用处。
好心情就不同了。它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化心病为心顺。心理学家奉劝人们要保持个人生活适应的良好状态,对周围环境有比较正确的认识,面对现实,不逃避,不推诿。对自己不苛求,无非份之想。这样较少有心理冲突,有了,做自我调整,理顺心情,把心理冲突排遣掉。
当然,这种适应生活的良好心情的获得。非一时一事之功,要靠平素修养与渐悟而最终炼成。
这样说不是可望而不可及了吗?不,绝不。真正的人生其实好简单,一切取决于一个人看待生活的意义,取决于他对社会应尽什么义务,对自己有什么要求。如果人能够没有狂性地活着。能够明白自己一生所求何在,心情熨贴适意安宁,自无冰炭到胸中,便会感到自我满足,何患康而寿不叩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