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二胡

来源 :闽南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GERKI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走在陌生的街道,唯独的熟悉竟然是来自天桥上卖艺人拉的二胡声。我伫立在天桥底端,听着一声声的孤独碰撞,那不是盲人阿炳的二胡声,我始终坚信,每个被拨动的弦都能飞出属于父亲的音符,虽然拉不出他的故事,仍可以让我想起他拉二胡的模样。那些故事是属于父亲的二胡。
  父亲的二胡在那个物资匮乏的时代兴许是个奢侈品。那时候的人会识字懂音律显得是如此难能可贵,更何况土生土长于一个贫困的小县城。我曾问过父亲,为何那个年代那么多人迷恋着二胡。父亲却告诉我西方的钢琴。时至今日,我才明了那个时代音乐与贫穷无关。他们单纯着只想拥有音符的美好,而非名利的影子。
  父亲热爱于他的二胡,即使他唱歌偶尔跑调,却在院子里边拉着二胡边哼着小曲。直到有一天二胡的弦断了后,他再也不碰二胡了。那一天是在他至亲离开过后的第二天,我看着那把伤残的二胡挂在家里的墙上,垂着一根掉落的弦,偶尔让风吹的左右摇摆,不知往哪,这一挂就不知道经历了多少秋冬。我从最开始偶尔跑去吹灰尘玩到后来也对它爱理不理,灰尘堆积成了岁月。待尘埃积得老厚便成了埋葬父亲的土。
  父亲走后,二胡也走了,二胡不再挂在墙上。它被小叔带走了,即便它不走,我们也会走。它不再是那把二胡,因为有的故事会随时间沉淀,故事里的剧情也将沉淀到最底处,我们不再去倒腾,不再去追究,我们怕徒增感伤。父亲的二胡便是如此,即使断了的弦再连上,拉的人不可能再是故人,又怎么会有那种故事,愉悦悲伤已然写的不再是他。即便只有那么几个音符为他而埋下的伏笔,我仍怀念这里面的故事情节。
  我站在天桥底端开始慢慢往桥中央走去,我想听一点故事,从几个音符开始,用二胡拉出凄美的孤独。里面有我父亲的背影,那个正要把断了弦的二胡往墙上挂的背影。
其他文献
蓝天白云下,苍松、奇石,一群放牧的牛羊在草原上悠闲地吃草,你可领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那份寥廓和深远以及“天穹压落、云欲擦肩” 的那份豪迈和洒脱……这里可不是北方大草原而是闽南第二高峰——仙洞山上的别致风情。草原上那堆黑色的石头在寒冬的山风中坚强地挺立着,圣洁、优雅、高贵、静美,似乎又带着一丝无法言说的悲凉与苍寂,石洞中几百年的庙宇承载了多少故事,多少梦想,多少愿望,它像一幅陈年的
期刊
早期的闽南嫁妆是很有讲究的。不但有吃的、穿的、日常用的,还有祭拜祖先和神明的贡品。因为名目繁多,闽南人通常把嫁妆分成好几担,且每一担嫁妆都有其特殊的寓意。  话说三十几年前,俺家哥哥把嫂子迎娶进门的那一刻,她那陪嫁的一箱箱嫁妆让我们格外好奇。考虑到双方经济都不宽裕,本来说好的婚礼一切从简,所有礼节习俗能免则免。可嫂子娘家人就是任性,这么周密的准备着实让我们措手不及。  那天晚上,嫂子把我叫进她的新
期刊
看到孙女有满屋玩具,却成天埋头写作业,没空去玩。想起我童年,虽无什么玩具,却不乏娱乐,有充裕课余时间去休息,有许多民间游戏来玩耍。那时我常在“走关”、“救国”、“匿踮找”、“走相掠”、“趋脚鸡”等游戏中玩得十分痛快。其中有一种名叫“十二生肖”的游戏特别好玩,如今说起它,回放当年游戏情景,依然感到无比有趣。  小时候,我家在东桥亭街。街西端拐南处是一片旷地,四周长满马缨丹树。树上长着刺鼻难闻的小花,
期刊
树冠如巨伞,枝丫若游龙,气根似髯须,像一位饱经沧桑、老态龙钟的叟者,这是我给榕树描绘的“肖像画”。榕树虽然没有鲜花的艳丽和芬芳,却是海峡两岸文人墨客喜欢抒情寄意的对象。千百年来,海峡两岸同胞崇榕爱榕,充满着人情味和神圣感,并演绎成一种独特有趣的崇榕文化。  在海峡两岸同胞心目中,榕树是最有灵气、最富情感的“树中寿星”闽南和台湾人习称榕树为“成树”,几乎每一个自然村都种有榕树,有道是“无榕不成村”。
期刊
湘桥是水做的。  湘桥的一边是蜿蜒的九龙江,九十九湾内河绕村而过,称为湘江,旧时有一桥供学童通往隔岸上私塾,故名湘桥。我们是黄昏时抵达湘桥的,夕阳下的湘桥安谧而美丽,火红的斜阳映照着波光粼粼的大江,苍茫的暮色正逐渐将湘桥村拥抱在怀里。  站在晚风中,可以听闻孩子们喧闹的声动,似乎从很久远的地方传来。有水的湘桥千百年来演绎多少故事,最终大多都沉入流水了,凝固下来的是湘桥气派的老房子。“大夫第”、“翰
期刊
在漳州台商投资区东美村墩上社,有座一百多年前中西合璧的建筑叫“曾氏番仔楼”。  三十年前,我将住在这座楼群里的一个姑娘娶回了家,自此成了“曾氏番仔楼的女婿”。我时常回番仔楼走走看看,对这里的楼房、通道、廊桥十分熟悉,也经常听老人谈论有关番仔楼的往事。  前几天,因为曾氏族亲集资定制了一批石雕要修复家庙曾浦堂,邀我回去拍些照片,我又一次详细查看了曾浦堂的建筑结构和装饰,并拍下了上百张的照片。这是一座
期刊
古代民间相师口中流传着一句经验之谈,即“蜀人相眼。闽人相骨。浙人相清。淮人相重。”的说法。细想之下,认为很有道理。继而想到,古代民间相师口中的经验之谈实际上和当地山水有关。有什么样的山水就有什么样的人的形态和情态。实践证明,每个人的形态和情态包括语言和声调确实都和当地山水有关。  那么,不死的山水靠什么养活?首先举个例子,到过武夷山的人都知道,武夷山是以“山上看水,水中观山”而著称,桂林则以“山形
期刊
我这里所说的“贵人”也就是对别人有过非常重要帮助的人。人来到这个世界上,能经常遇到“贵人”,那无疑是有福气的人,意味着要少走许多的弯路。“贵人”,也就是给别人送光明和温暖的人。  我父亲在世的时候,常常跟我们提到过一个我从来就没见过的人。他说,如果没有那个人,他简直不敢想象他能不能成立家庭,能不能在当时那个社会立足。  这当然得从我父亲有些发黄的身世说起。我父亲长到十多岁的时候,他的父亲也就是我的
期刊
这是一个著名历史故事。当年孔子带着众弟子周游列国不受待见,困在陈国和蔡国之间,连着好几天无米下锅,穷苦不堪。好不容易找到一些米,孔子却在饭快熟的时候瞥见颜回用手抓甑里的饭吃。孔圣人不高兴了,不过他还是压住火气,只是在吃饭时故意说:“刚才祖先托梦,让我把最干净的饭食送给他们。”颜回忙说:“不可,刚才有灰尘掉进甑里,我把灰抓起来吃了。”孔子明白了事情的原委,暗自庆幸没有责怪颜回,同时大发感慨:有时眼睛
期刊
佛是提倡“平常心”的专家,而能做到平常却是很不平常的事情。  如果人们对待极平常的事物时,就像是见到奇珍异宝一样,说明本应“平常”的东西已经出现了异常。  提出要坚决“依法治国”的口号时,我能够知道“依法治国”的珍贵,及坚持“依法治国”的困难重重。越把法治挂在嘴上,越说明法治的珍贵。喘不过气来的哮喘病人才会把平常的空气当作宝贝的。  用平常心对待人与事物也有讲究,就是要平等,不要反复无常。我曾在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