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人世中的平凡人事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qingxiao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世界读书日(4月23日)这天,北京大学图书馆基于2019年度的图书借阅量,对借书量最多的5名本科生和5名研究生授予“未名读者之星”称号。我们特邀请其中的中文系李辰博士为大家荐书。
  我本是嗜书如命之人,读书基本无须三番五次地动员,也从来不曾绞尽脑汁思索为谁读书、为何读书等重大议题,故面对类似的询问时,每每瞠目结舌,无言以对。教人怎样读书,本不是我的长项,但分享一些近来读过的自认为值得推荐的好书,倒是力所能及。那么,我也不能免俗地依循“十景病”的习俗,列出十种,以飨读者。
  选取书目,综合考虑了我的博士论文选题、个人研究兴趣与日常爱好等因素。
  《问彼嵩洛》与《人间旅历》既具访古之幽情,又不乏人世之关怀,这正是深度人文行旅应有的品质。《假性亲密关系》运用近年流行的“亲密关系”与“原生家庭”理论,以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及引导策略,帮助广大读者解开困扰自身多时的心结,如有幸在“自救”过程中邂逅,则可能少走许多弯路。而《文以载车》《抗战烽火中的中国大学》等论著则与我正在开展的博士论文选题以及日后希望继续开拓的研究领域直接相关。
  我向来爱读传记,此次所选的两本分别介绍了曾昭抡与张爱玲的一生事迹;二位传主都有显赫家世背景的巧合,而传记作者或长于资料搜集之全面,或长于心理分析之精到,足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虚构文学之《细民盛宴》竟有“于无声处听惊雷”之效,《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更是触痛人心、凝聚平权力量的“反抗绝望”力作。同样出自女性作者,《留白》介于專业与通俗之间,其三观正,加之言辞犀利,读来畅快,不禁使人感叹“十三岁的际遇”本不是一场意外,年少成名与泯然众人亦非标配。
  更为详细的评说,且容我慢慢道来。
  (1)《问彼嵩洛:中原访古行记》(耿朔、仇鹿鸣 编,中华书局,2019年)
  推荐理由:

  有赖自由行理念的快速更新,以及类似“斯飞小组”这样的民间文保爱好者群落的大力推动,访古旅行已然成为年轻人的新兴趣味。本书集合了各大高校从事考古学、中国古代史、美术史等专业研究的九位青年教师的力量:一人一篇,各有各的角度,各有各的眼光。上攀嵩岳,下探古墓,走出书斋,重返历史现场——这是他们此行的共同任务。
  炎炎夏日的“烤”验,阻挡不了他们前行的步伐。
  尽管在地理空间坐标固定不变的一个个“地点”,他们所能看到的景象早已迥异于昔年,但毕竟身居“天地之中”的嵩洛地区总归不乏深厚的文化遗产积淀可供品鉴,因此心有戚戚的读者还是可以从书中有效获取他们所需要的信息。
  现代与古代的交错,在不同个体那里回荡出不同的心音;每一种声音都有独立的价值,通过编者的整合,汇聚成动人心魄的交响乐。此书宜与罗新老师《从大都到上都》对读,从中可管窥团队考察、集体写作与独立考察、独立写作的差异。
  (2)《人间旅历-跟着旅行家去旅行》(胡子华 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年)
  推荐理由:

  作者曾经担任《旅行家》杂志编辑,对中外书写旅行的文本比较熟悉,所以在驾驭文化名人旅行体验这个大问题时显得游刃有余。他将这些名人分成四类:作家、探险家、记者、学者,这是他们的本来角色,但“旅行家”却是他们共同的身份。单看书中列出的名单,就可谓群星璀璨:作家雨果、契诃夫、毛姆、海明威,探险家华莱士、普尔热瓦尔斯基、大卫·妮尔、洛克,记者卡普兰、卡普钦斯基,学者马林诺夫斯基、格尔茨、桑塔格等。
  他们的旅行,侧重点未必一致,但“在路上”的心情可能是近似的。不得不说,西方人要比中国人更善于旅行,也更懂得如何将旅行转化为一种与定居平起平坐的生活方式。虽然殖民时代的痕迹以及西方中心主义的逻辑不可避免地影响了本书中所提及的多数名人看待异邦文化的眼光及态度,但最起码他们走出去了,亲眼看到了书本和别人的故事里都未必出现过的景象。那些身兼探险家与科学家(主流历史叙述喜欢将他们称为“强盗”)的旅行者更是冒着生命危险,敢于不计后果、前仆后继地踏上艰险的路途,到人迹罕至的沙漠戈壁、高山深谷采集科学数据,从事考古发掘工作。我们不能因为这些人在科考之余抢走了大量国宝而全盘否定他们存在的价值。其实早在民国初年,一部分接受近代科学教育的先觉者已经意识到,在呼吁尽快抢救文物,以免外来势力继续毫无阻碍地抢掠之余,更重要的事是反思为何中国人无力保护好老祖宗交给子孙后代的文化遗产,更缺少发掘这些宝物真实价值的眼光。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似乎是古已有之的经典,可是事实上,我们对“读万卷书”的兴趣远甚于“行万里路”;直到进入21世纪以后,自由行(自助游)的概念才姗姗来迟地被不安现状、向往远方的年轻人普遍接受。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在中国文化语境中备尝孤独滋味的徐霞客会在旅行方面赢得更多的知音,更希望对于不辞劳苦地跋山涉水的科学求证精神有更多的继承与发扬。
  (3)《曾昭抡评传》(戴美政 著,云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
  推荐理由:
  曾昭抡先生是近现代史上才俊辈出的湖南湘乡曾国藩家族的重要成员,故立身处世深受曾氏家风影响,其在化学领域的贡献有目共睹。而我更感兴趣的,却是他一次次克服重重困难,带队外出徒步考察的经历。在他组织参与的多次实地科学考察中,还有大量令人肃然起敬的细节。比如他1936年(全面抗战爆发前夕)带学生去日本考察化工企业,只须两三次参观便能将对方的情况摸得一清二楚;1941年夏天,在创造中国科学家首次带领科考团队穿越大凉山彝族聚居区域的纪录后,他继续徒步赶赴成都参加中国化学会的年会,步入会场时,曾先生仍是一副衣冠不整、遍身泥点的模样,全场为之动容。
  作者的父亲抗战时期与传主有过共同生活的经历,这一特殊缘分或许能解释他何以坚持二十余年不厌其详地搜求传记史料,并最终将传主不平凡的一生以一本沉甸甸的大书呈现。平时容易被“丧”的情绪侵袭的年轻人,不妨多花一点时间看看像曾先生这样的学者是怎么做人、做学问的。由于历史和宣传的原因,曾先生没能受到应有的重视,但我相信,这些杰出前辈的真正价值总有一天会得到与他们的成就相匹配的承认。
  (4)《张爱玲传》(余斌 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年)
  推荐理由:

  今年是张爱玲的百周年诞辰。可以想见,几个月后从媒体到“张迷”必将掀起纪念的高潮。不失时机地推荐一本自认为写得非常精彩的张爱玲传记,是我所能做的一点微小的工作。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并不是那些已经不再充满陌生感的史实,而是作者对张爱玲内心世界的深入探究。若以如今很有市场的“原生家庭”理论审视张爱玲的心灵成长历程(同时包括某种程度的扭曲),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来自一个日趋衰败的名门望族的不同家庭成员究竟给她带来了哪些具体的影响。
  张氏成年之后诸种个性化的举动,体现出一颗敏感心灵在反复面对计划赶不上变化的外界环境“惘惘的威胁”时所给出的正常反应,但走不进张氏的心理空间者往往会目她为怪人、异类。作者虽为专业学者,却善于通俗表达,更读得懂传主的“传奇”人生,其把握分寸的尺度,公正温和的评价,足以令那些思维境界仅停留于传播八卦和风流韵事的同类传记黯然失色。
  (5)《假性亲密关系》(史秀雄 著,中信出版社,2017年)
  推荐理由:

  作者是一位“网红”级心理咨询师,他懂得如何用读者普遍接受的方式戳中他们的痛点,并引导他们直面自我心灵世界中密布的疮孔,学会怎样了解自我的真实需求,学会怎样让个体走出封闭世界,进而与周围的世界发生必要的、充分的联系。很多看似进入爱情和婚姻的人,倘若既缺乏自省意识,又不能感知对方以及他人的真实情绪与需求,甚至有可能终其一生都只游弋于表面,他们所竭力证明自己拥有的,也不过是带有自欺意味的假性亲密关系而已。而作者所认同和期望的真正的亲密关系,起码是能够抚慰心灵、共享生活酸甜苦辣滋味、使生命境界不断提升的,也因此是拥有牢固情感基础和共同努力目标的特殊人际关系。
  很多人是以懵懵懂懂的状态开始一段亲密关系的,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会为此付出或轻或重的代价。随着大众心理学迅速普及,越来越多有识之士认识到,中国的基础教育在过分强调早年智力教育的同时,忽视情感教育,压抑个体需求的真实表达,这对健全人格的形塑以及正常社會交际能力的培养极为不利,从而也严重影响着国人对亲密关系的正确认知和在亲密关系中的幸福体验。我推荐的书里只有这一种是以心理学的专业分析为主题,这绝不是说心理学书籍没有那么重要,相反,我希望青少年以上年龄段的读者,只要有条件就应该尽可能多地接触这些读物,毕竟它们的指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自身困境,大大降低陷入人生死循环的概率。
  (6)《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林奕含 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8年)
  推荐理由:

  在我所推荐的全部十本图书里,它的作者是岁数最小的一位(“90后”)。然而,她也是唯一已经离开人世的一位。这本书的自传色彩,使它成为作者留给这个深深伤害她的世界的极为真实的、含痛带血的见证。小说的主人公是只有十三四岁的少女房思琪,她遭遇的性侵暴力,以及由此造成的心理创伤、认知扭曲,都是作者亲身经历过的。在一个男权无底线地越界对女性施行言语和肉体侵害的社会中,敢于记录下这些曾经被认为是见不得人的私密的屈辱,本就需要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心理障碍。主人公对文学的“爱”是纯粹的,是干净的。然而,她的国文老师李国华对她所做的一切,却最可耻地践踏着弱小的少女纯粹和干净的梦。无助的她只能通过病态的移情来消减自己的痛苦——可事实上,移情于侵害她的人反而会加剧她的痛苦。相信任何有良知和同理心的人在阅读本书时都会体验一种窒息感。残酷、惨烈、黑暗……没有哪个词语能准确地定义这些或明或暗地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罪恶。
  什么是“人”?什么是“人性”?什么是“爱”?什么是“伤害”?年少的孩子们,只被要求“好好学习”,有可能还像房思琪那样懵懵懂懂地对文学产生了一种被认为是“爱”的感情,却从未被正确教导过应该如何“自爱”“爱人”,也意识不到什么举动意味着“伤害”,意识不到面对这些“伤害”时应该做出什么反应。更糟糕的情况是,他们的保护人也对这些必备的常识茫然无知,甚至还主动以“爱”之名对他们进行控制。其实无论是看得见的暴力,还是看不见的暴力,本质上并无差别,都在应予谴责和制裁之列。   本书由台湾引进大陆后,引起读者强烈反响,各类性侵事件陆续曝光,某些尘封二十年的旧事被重新提起,受害者们纷纷鼓起勇气讲述自己的遭遇。不论如何,这变化总是积极的,后来者们开始以实际行动,告慰作者的在天之灵。但愿这一代人,能以积极而团结的方式助推生命教育与情感教育成为基础教育阶段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7)《细民盛宴》(张怡微 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年)
  推荐理由:

  作者由青春文学写作出道,经过数年摸爬滚打,总算摸索出一条自己的路:执着于书写自己从小成长的上海都市工人新村里日常发生的悲欢离合,以“家族试验”为主题创作一系列的虚构作品。本书便是她宏大的写作计划中地位举足轻重的一本。作者在创作之余,还将不少精力投入中国古典小说史研究,因此她对平凡人世中的平凡人事书写在中国小说史中的对应源流想必了然于胸。作者关注“细民”,描摹“细民”,是因为她把自己也视为“细民”中的一员。
  她笔下的上海工人新村“细民”生活,缺少都市摩登气味,也不完全等同于石库门里受困于逼仄空间的底层生存状态,而是充斥着鸡毛蒜皮之事的日常。大概是自己亲历了父母离异,作者似乎格外留心“细民”们原生家庭的破碎,以及破碎之后的重组,正如小说主人公袁佳乔所遭遇的一切。哪怕袁佳乔试图与小茂开启一段亲密关系,也仿佛命中注定般重复长辈的悲剧。从琐碎到破碎,再返回琐碎,“细民”的人生总难以走出轮回。对缺少心理学素养的当事人来说,被命运以相近的方式一次次捉弄的日子看上去总难有尽头。
  在讲究“民以食为天”的中国文化语境中,“盛宴”这一意象往往承载了越出满足口腹之欲本身的象征意义:每个加入“饭局”的人都怀揣着不同的念想,比如小说里的“我”最在意的,是借助每一次饭局的机会缓和矛盾、解决问题,可惜这种设想每每落空。事实上,她的设想等同于幻想;“饭局”更实在的作用,是帮助她看明白错综复杂的家庭人际互动关系,而非奢望“复杂”只须一顿饭的工夫便转成“简单”。“盛宴”一词本不属于“细民”,然而二者一旦并置,其鲜明的反差就会形成独特的张力,令人回味不已。
  (8)《文以载车:民国火车小传》(陈建华 著,商务印书馆,2017年)
  推荐理由:

  火车是晚清以降方才进入古老中国的新生事物,以往的铁道史论述或简要的车辆运输史论述多聚焦于史事变迁,而出身于文学专业、长期研究晚清民国通俗文学的作者,更看重的则是当时国人面对这些古怪而新奇的庞然大物时的心态,以及他们如何通过艺术创作和文学书写等方式将这些真实的反应记录下来。丰富的画报图像与报章上的文字叙述,都构成今人解读火车及其他工业文明产物在中国艰难落地历程的有效文本。不少民国作家对乘坐火车的经验有过细致的记录,还有不少作品或反映车厢里的“小世界”,或以摩登视角将象征着“速度与激情”的火车符号化处理,前者看重人情世故,后者则醉心“现代性”的体验。
  文学研究者不妨在抽象理论思辨和文本细读之余,多把视线移向现代交通史,因其中蕴藏着大量有趣的研究素材。得益于新式交通工具的使用,晚清和民国文人学者的旅行地域版图极大扩张,古已有之的游记写作传统同“看世界”的全新眼光对接,焕发出勃勃生机。游记的内容不再局限于游山玩水,也包含了切实的火车、轮船、飞机体验。
  本书的文本选材,纵然时间跨度长达四五十年,却基本没能顾及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相信在作者的启发下,研究者可更多地关注和挖掘该时间段内的材料,以期在交通史与文学史的交叉地带取得更多突破。
  (9)《抗战烽火中的中国大学》(陈平原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
  推荐理由:

  在門类齐全且繁杂的抗战研究中,有关文教史的论述一向备受瞩目。每当人们谈论抗战时期的“文化奇迹”时,由西迁昆明的北大、清华、南开联手组成的国立西南联大总为他们津津乐道。本书的四个部分,即有其三是直接论述西南联大故事的,可见作者是有意以这所临时大学作为“抗战烽火中的中国大学”的代表,追怀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阐释一个压不垮的民族如何在至为艰难困苦的战争岁月里仍然坚守学术信仰,捍卫文化自尊。
  “弦歌不辍”的决心和“刚毅坚卓”的意志品质,诠释了民族精神的真实内涵,也为中国高等教育史矗立起一座不朽丰碑。和那些从历史学、教育学等角度进入抗战大学史的学者不同,作者以他擅长的文学笔法,细致体贴地勾勒出亲历动荡时代的知识人情绪的起起落落与心态的微妙变化,谈论西南联大教授旧体诗唱酬的第三部分便是一个生动的例子。
  作者在第四部分中离开宏大叙事而着重私人记忆的打捞,实际上是在向对自己的治学和为人影响很大的六位师长致敬,而他们的一个共同点恰好是与西南联大结下过不解之缘。作者的笔锋饱含情感,却又不任其过分外泄:“克制的自觉”未尝不是书写一段坚忍不屈的抗争史最合宜的品质。
  (10)《留白:秋水堂文化随笔》(田晓菲 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
  推荐理由:

  很多人对作者的了解,都始于语文课本上那篇著名的《十三岁的际遇》。同样选入课本的,还有一篇《伤仲永》,警醒人们留意“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反面教材。令人欣慰的是,成名之后的作者并未重蹈覆辙,而是一路走高,如今已成为哈佛东亚系的知名学者。
  她的这一本“文化随笔”其实是旧作再版,所收录的十二篇评论文章,大抵处理的是关于中国文学与文化的种种问题,用作者自己的话说,皆是“对当下活生生社会文化和现实的关怀与思考”。谈论的范围不拘时空,既有她最熟悉的《金瓶梅》《红楼梦》等古典文学文本,又包括金庸武侠小说、电影《大话西游》等深刻影响了当代流行文化的经典作品。相比细腻的文本解读,读者更容易被作者犀利的评判所吸引和折服,书中有不少佳句和妙论都值得随时记录下来。
  作为后记的《权力的经济》一文所揭示的学术圈以及文学评论中普遍存在的性别歧视问题,道出的是一位女性学人的忧思,但更重要的是男性学人是否愿意对那些有意识和无意识的旧有性别观念开展触及灵魂深处的自我反思。
  责任编辑:钟心
其他文献
10月13日—15日,“建行杯”第五届中国“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在浙江大学举行。  清华大学的85后博士生李京阳硬科技创业,在总冠军争夺赛上晒出“赤膊上阵”照,同台路演的浙江大学的易昊翔则调侃自己,为了项目发际线一直往后退,“头发每掉一根,脑电这件事往前推进了一小步”。事实上,为了梦想,每个创业者都一直努力奔跑。  创业选手在台上紧张比赛,项目指导老师、学校带队老师在台下认真观摩,不
公元1700年,从东洋到西洋,话不尽疯狂;自莱茵至长江,道不尽苍凉。  从东方到西方  这一年,东方太阳升起的日本海水面上,从江户赶往登州的船只络绎不绝。谁曾想100年前,这里竟是尸横遍野,印有“德川”二字的战旗在阳光下熠熠闪光。谁又曾想那年群雄逐鹿,笑到最后的,不是一代枭雄织田信长,更非野心勃勃丰臣秀吉,而是这所谓的忍者大师德川家康。  德川氏在日本的崛起令人始料未及,包括它一衣带水的近邻中国。
2011年6月,高考后的我该报志愿了。我自小受到的教育是要拥有一技之长,才能安身立命。看到汽车行业的年产量和年销售量逐年攀升,日益成为国家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我选择了汽车工程专业。发动机学问太深了  本科四年,我对汽车及汽车行业的方方面面都有了了解。从汽车的发展历程到目前的前沿技术、从结构到设计、从性能技术到保险理赔……也掌握了基础的专业技能——零部件设计、维修技术、整车设计……  大二暑假,我去
对于武大的新生来说,梅园小操场是他们与武大结缘的开始,也是离校多年后依旧挥之不去的记忆。  于我而言,也是如此。  我研究生入学那天,夏日的热辣在九月的武汉依旧保持着浓烈。因为研究生都住在远离武大校园的三环和宏博,于是,我提着行李,还没坐热宿舍的凳子就马不停蹄地奔向武大校内。武大真的好大,我一路洒汗狂奔,一路问着路边的学生:请问梅园操场在哪里呀?在热心小伙伴们的接力指路下,我终于来到了梅园操场。还
5G作为下一代移动网络技術,是支持党和国家互联网相关战略的重要技术基石。  十九大报告中曾多处提及互联网,比如“互联网建设管理运用不断完善”、“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等等。在科研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5G也将很快走进我们的生活。  5G相比4G,有什么优势呢?首先是“更快”。在5G时代,用户手机的下载速率能够达到10Mbps。这意味着用手机观看NBA的超清直播,或者看在线电影的时候
三年的硕士生涯即将结束,而成为研三学生不过四个月左右的我,却已然经历了考博和求职两场大战——今年九月中旬忙完了考博,十月底等到了一个自己不愿接受的结果,于是迅速调整好心态加入秋招大军,当下已经收获了一个让自己颇为满意的Offer——而也正是在一切都尘埃落定之后,我才发现,自己在这整个过程中,收获了很多,关于学术、关于梦想、关于人生……  清华梦:不忘初心  我在研一寒假时确定要考博,目标院校、目标
从少年起,我一直想做一位作品激昂雄浑,受人尊敬的艺术家。从投考北京电影学院到开学前,我认知的动画专业,多是想象出来的样貌:兼具思想、艺术和前沿科技,学这专业应是最自由、最酷的一件事。但入学后,我居然不满意自己的专业!  北京电影学院所有专业,都建立在电影、影像艺术背景上。电影是现代文化工业的代表。既然带有“工业化”特点,专业学习必然强调团队、配合。我们所有专业课教师都会提醒同学注意团队合作,而不是
北京林业大学昆虫爱好者协会隶属于林学院,成立于2014年,发展至今已有300余名成员。  协会的特色活动包括野外昆虫采集、昆虫标本制作、昆虫知识科普活动等。每年十一、五一假期,协会都会组织成员前往鹫峰、虎峪进行野外昆虫采集活动,近距离观察昆虫。在每年迎来新成员后,协会会举办标本制作活动,并安排具有标本制作经验的成员进行现场教学,手把手教大家制作蝴蝶、甲虫等标本。  当非专业的协会成员在校园中发现感
30分钟,37行代码,6000条数据  我在百度上搜索了“爬虫”,大量的爬虫实战案例就展现在我眼前。在认真阅读了多篇文章后,我发现大部分案例都用了python语言。因为python是一门开源语言,简单易用,很多技术或算法都是用python编写的,并且很多人也愿意将自己的工作成果分享到网上,其中有不少数据挖掘与数据分析领域的成果,所以利用python语言进行科研或工作,就像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一样,工作
为什么植物会捕虫捕蝇草猪笼草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大自然中,一直都遵循着优胜劣汰的法则,因此,不管是动物还是植物,为了适应大自然,都处在不断地进化中。  动物有一个天然优势,当环境对其不利时,它们可以离开,但植物却不可以。而一些植物,扎根于雨林的底层或者沼泽地中,因为雨水不断冲刷,带走了大量的营养物质,于是,植物生命所需的氮素变得匮乏,如果仅通过根部从土壤中吸收运输而来的氮素,是维持不了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