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典诗文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朵美丽的奇葩,绽放着迷人的光彩。特别是古诗词,格式固定,讲究韵律,读来朗朗口。经典诗文语言优美,积文字之精髓,具有文学欣赏价值;经历岁月磨砺,积淀了深厚的德育、美育等因素。古有“身教莫如礼,礼教莫如诗”之说,可见,经典诗文形式、内容、思想、境界的高度统一,对人的发展起着深远的作用。因此,《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诵读优秀诗文,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重视学生的品德修养,使学生形成健全人格”的要求。阶段目标中明确提出:“小学阶段诵读、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段)。”
由于经典诗文产生的年代久远,而小学生年龄小,身体、心智尚处于稚嫩、单纯的时期。词汇语言、经验积累少。难于理解古诗文内涵,对经典诗文的诵读就容易在老师高压下成为被动的诵读。那么,在新课程下如何调动学生诵读经典的积极性,实现新课程目标要求呢?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力是对所学学科具有内在的兴趣。”古人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因此,要引导学生进行一定数量的经典诗文诵读,必须从“激趣”入手。
一、直观激趣
1.利用多媒体激趣
针对小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对新鲜事物比较敏感的特点,在组织学生进行古诗教学和诵读活动时,我常常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呈现色彩鲜艳的动态视频、生动逼真的音响效果、与诗的内容相符的生动形象的情境吸引学生,诱导他们见景吟诗诵词,激发学生主动诵读的兴趣,活跃思维。以增加对古诗文意境美、语言美的感知。
2.采用激励的手段激趣
心理学家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被教师肯定的愿望,教师的鼓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它会成为一种外在的行为目标的诱因。我常与学生互动,采用语言、手势等方式鼓励学生敢于发言,并象征性精神激励等,鼓励学生参与诵读经典诗文活动。如,学生“触景吟诗”吟诵得好的,我称他为“小诗人”“小小播音员”;对背下古诗文的学生以“星”奖励,每背一篇,奖励小星一颗,背得十篇嘉奖大星一颗。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下大胆实践,非常活跃,积极地体验生活的快乐,提高了诵读兴趣。
3.“感情投资”,以情激趣
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心和理解。一个开朗可亲的老师,容易消除学生内心对师长的畏惧感。只有建立了情感稳定的师生关系,学生在温馨和谐的氛围里,才会很自然地有感畅发,乐意接受老师的意见和建议,在平等的情感交流中产生诵读的兴趣。
二、注重朗读训练,激发诵读兴趣
明代李东阳说过“求声于诗”,这说明诗的意境再现可以通过朗读来实现。“小学生的朗读是对书面文字的感知并与其含义相联系的心理过程。朗读有助于学生语感的形成、思维的发展、情感的激发、想象的丰富及理解力和记忆力的增强”。
由于小学生识字不多,理解水平低,朗读古诗文时常常拖腔,或者一字一顿地读,无美感可言,久而久之就会失去诵读的兴趣。教师可指导学生朗读并通过朗读训练来提高学生诵读兴趣。
1.范读激趣。小学经典诗文学习内容以古诗为主,教师在范读时要为学生树立榜样。注意古诗韵脚合辙、平仄搭配、字数和句数整齐均衡的特点,读出悦耳流畅的音韵美、均匀和谐的节奏美来。通过声情并茂的范读把学生带到古诗文的意境中去感受,去体验,激发学生诵读兴趣。
2.对学生朗读的指导和训练要循序渐进,从“读正确(即要求用普通话读,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添字、不漏字、不唱读、不顿读),到读得流利(即不复读,不断读,不读破,停顿间歇分明,语气连贯流畅,速度适中),再到读得有感情(即要绘声绘色。有轻快重缓急,抑扬顿挫,语调能传达出文章的思想,感情表露朴实、自然)”。对小学生来说,对经典诗文的理解要遵循朦胧性原则,不求清清楚楚、深刻透彻地理解所有诵读的诗文,只求简单了解,只求“读书百遍”,通过琅琅书声,长期积累,慢慢浸润.最后心智的成熟而“其意自现”。
“得法的朗读如一双巧手,可拨动学生的心弦,激活学生的灵魂,使其化作一股暖流,流入学生心田。”因此,教师还可用领读、跟读、自由读、分组读、对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学生对诗文意境的感知,激发兴趣,活跃思维,形成语感能力。
三、活化、创新诵读形式,以活动、游戏激发学生诵读兴趣
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教师要努力活化创新诵读的方法和形式,将诵读活动组织得“有趣——情趣盎然。有味——回味无穷,有奇——出乎意料。通过老师引趣。学生就会逐渐从‘无趣’到‘生趣’再到‘寻趣’”。
1. 唱诗。儿童在唱歌时,随着旋律的起伏变化,会感到轻松、愉快、满足,同时产生兴奋的情绪。我利用学校每间教室里都安装有多媒体设备的优势,从网络获取大量的古诗词歌典资源,常常在课间让学生管理员打开网站,点击歌曲让学生听歌跟唱,学生边欣赏歌曲,边跟着唱,耳濡目染,自主记忆古诗词的兴趣就十分浓厚。
2. 演课本剧。演课本剧是非常有情趣的活动,排演小戏的过程就是学生乐、情、美等动态情趣化的过程。如我在教学古文《俩小儿辩日》前,先让学生熟读课文,互动交流大致了解课文内容,然后根据自己对课文角色的理解,自主选择角色,自由组合排演课本剧,在课堂上表演,学生们有的按原文内容表演,有的发挥想象对课文内容进行了扩充。同学们很有兴致地表演、欣赏、评论,不知不觉中品味着语言,运用着语言,感悟出了故事的内容及其阐明的道理,并深深地烙在脑海中。
3.举行诵读展示的小比赛。小学生有争强好胜的特点,通过举行背诵,默写比赛,填字填词比赛,唱诗我能行“小歌手”比赛等小比赛活动,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经典诗文读读背背的兴趣,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积累、表达、运用,把经典诗文诵读当成学习和享受,变被动为主动。
培根说过“读诗使人灵秀”,而诵读经典诗文与杜甫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只要我们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就会挖掘出他们聪明的才智和潜在能力,使孩子们变得更加“灵秀”。
由于经典诗文产生的年代久远,而小学生年龄小,身体、心智尚处于稚嫩、单纯的时期。词汇语言、经验积累少。难于理解古诗文内涵,对经典诗文的诵读就容易在老师高压下成为被动的诵读。那么,在新课程下如何调动学生诵读经典的积极性,实现新课程目标要求呢?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力是对所学学科具有内在的兴趣。”古人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因此,要引导学生进行一定数量的经典诗文诵读,必须从“激趣”入手。
一、直观激趣
1.利用多媒体激趣
针对小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对新鲜事物比较敏感的特点,在组织学生进行古诗教学和诵读活动时,我常常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呈现色彩鲜艳的动态视频、生动逼真的音响效果、与诗的内容相符的生动形象的情境吸引学生,诱导他们见景吟诗诵词,激发学生主动诵读的兴趣,活跃思维。以增加对古诗文意境美、语言美的感知。
2.采用激励的手段激趣
心理学家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被教师肯定的愿望,教师的鼓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它会成为一种外在的行为目标的诱因。我常与学生互动,采用语言、手势等方式鼓励学生敢于发言,并象征性精神激励等,鼓励学生参与诵读经典诗文活动。如,学生“触景吟诗”吟诵得好的,我称他为“小诗人”“小小播音员”;对背下古诗文的学生以“星”奖励,每背一篇,奖励小星一颗,背得十篇嘉奖大星一颗。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下大胆实践,非常活跃,积极地体验生活的快乐,提高了诵读兴趣。
3.“感情投资”,以情激趣
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心和理解。一个开朗可亲的老师,容易消除学生内心对师长的畏惧感。只有建立了情感稳定的师生关系,学生在温馨和谐的氛围里,才会很自然地有感畅发,乐意接受老师的意见和建议,在平等的情感交流中产生诵读的兴趣。
二、注重朗读训练,激发诵读兴趣
明代李东阳说过“求声于诗”,这说明诗的意境再现可以通过朗读来实现。“小学生的朗读是对书面文字的感知并与其含义相联系的心理过程。朗读有助于学生语感的形成、思维的发展、情感的激发、想象的丰富及理解力和记忆力的增强”。
由于小学生识字不多,理解水平低,朗读古诗文时常常拖腔,或者一字一顿地读,无美感可言,久而久之就会失去诵读的兴趣。教师可指导学生朗读并通过朗读训练来提高学生诵读兴趣。
1.范读激趣。小学经典诗文学习内容以古诗为主,教师在范读时要为学生树立榜样。注意古诗韵脚合辙、平仄搭配、字数和句数整齐均衡的特点,读出悦耳流畅的音韵美、均匀和谐的节奏美来。通过声情并茂的范读把学生带到古诗文的意境中去感受,去体验,激发学生诵读兴趣。
2.对学生朗读的指导和训练要循序渐进,从“读正确(即要求用普通话读,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添字、不漏字、不唱读、不顿读),到读得流利(即不复读,不断读,不读破,停顿间歇分明,语气连贯流畅,速度适中),再到读得有感情(即要绘声绘色。有轻快重缓急,抑扬顿挫,语调能传达出文章的思想,感情表露朴实、自然)”。对小学生来说,对经典诗文的理解要遵循朦胧性原则,不求清清楚楚、深刻透彻地理解所有诵读的诗文,只求简单了解,只求“读书百遍”,通过琅琅书声,长期积累,慢慢浸润.最后心智的成熟而“其意自现”。
“得法的朗读如一双巧手,可拨动学生的心弦,激活学生的灵魂,使其化作一股暖流,流入学生心田。”因此,教师还可用领读、跟读、自由读、分组读、对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学生对诗文意境的感知,激发兴趣,活跃思维,形成语感能力。
三、活化、创新诵读形式,以活动、游戏激发学生诵读兴趣
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教师要努力活化创新诵读的方法和形式,将诵读活动组织得“有趣——情趣盎然。有味——回味无穷,有奇——出乎意料。通过老师引趣。学生就会逐渐从‘无趣’到‘生趣’再到‘寻趣’”。
1. 唱诗。儿童在唱歌时,随着旋律的起伏变化,会感到轻松、愉快、满足,同时产生兴奋的情绪。我利用学校每间教室里都安装有多媒体设备的优势,从网络获取大量的古诗词歌典资源,常常在课间让学生管理员打开网站,点击歌曲让学生听歌跟唱,学生边欣赏歌曲,边跟着唱,耳濡目染,自主记忆古诗词的兴趣就十分浓厚。
2. 演课本剧。演课本剧是非常有情趣的活动,排演小戏的过程就是学生乐、情、美等动态情趣化的过程。如我在教学古文《俩小儿辩日》前,先让学生熟读课文,互动交流大致了解课文内容,然后根据自己对课文角色的理解,自主选择角色,自由组合排演课本剧,在课堂上表演,学生们有的按原文内容表演,有的发挥想象对课文内容进行了扩充。同学们很有兴致地表演、欣赏、评论,不知不觉中品味着语言,运用着语言,感悟出了故事的内容及其阐明的道理,并深深地烙在脑海中。
3.举行诵读展示的小比赛。小学生有争强好胜的特点,通过举行背诵,默写比赛,填字填词比赛,唱诗我能行“小歌手”比赛等小比赛活动,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经典诗文读读背背的兴趣,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积累、表达、运用,把经典诗文诵读当成学习和享受,变被动为主动。
培根说过“读诗使人灵秀”,而诵读经典诗文与杜甫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只要我们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就会挖掘出他们聪明的才智和潜在能力,使孩子们变得更加“灵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