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经典话激趣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grsr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典诗文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朵美丽的奇葩,绽放着迷人的光彩。特别是古诗词,格式固定,讲究韵律,读来朗朗口。经典诗文语言优美,积文字之精髓,具有文学欣赏价值;经历岁月磨砺,积淀了深厚的德育、美育等因素。古有“身教莫如礼,礼教莫如诗”之说,可见,经典诗文形式、内容、思想、境界的高度统一,对人的发展起着深远的作用。因此,《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诵读优秀诗文,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重视学生的品德修养,使学生形成健全人格”的要求。阶段目标中明确提出:“小学阶段诵读、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段)。”
  由于经典诗文产生的年代久远,而小学生年龄小,身体、心智尚处于稚嫩、单纯的时期。词汇语言、经验积累少。难于理解古诗文内涵,对经典诗文的诵读就容易在老师高压下成为被动的诵读。那么,在新课程下如何调动学生诵读经典的积极性,实现新课程目标要求呢?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力是对所学学科具有内在的兴趣。”古人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因此,要引导学生进行一定数量的经典诗文诵读,必须从“激趣”入手。
  一、直观激趣
  1.利用多媒体激趣
  针对小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对新鲜事物比较敏感的特点,在组织学生进行古诗教学和诵读活动时,我常常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呈现色彩鲜艳的动态视频、生动逼真的音响效果、与诗的内容相符的生动形象的情境吸引学生,诱导他们见景吟诗诵词,激发学生主动诵读的兴趣,活跃思维。以增加对古诗文意境美、语言美的感知。
  2.采用激励的手段激趣
  心理学家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被教师肯定的愿望,教师的鼓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它会成为一种外在的行为目标的诱因。我常与学生互动,采用语言、手势等方式鼓励学生敢于发言,并象征性精神激励等,鼓励学生参与诵读经典诗文活动。如,学生“触景吟诗”吟诵得好的,我称他为“小诗人”“小小播音员”;对背下古诗文的学生以“星”奖励,每背一篇,奖励小星一颗,背得十篇嘉奖大星一颗。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下大胆实践,非常活跃,积极地体验生活的快乐,提高了诵读兴趣。
  3.“感情投资”,以情激趣
  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心和理解。一个开朗可亲的老师,容易消除学生内心对师长的畏惧感。只有建立了情感稳定的师生关系,学生在温馨和谐的氛围里,才会很自然地有感畅发,乐意接受老师的意见和建议,在平等的情感交流中产生诵读的兴趣。
  二、注重朗读训练,激发诵读兴趣
  明代李东阳说过“求声于诗”,这说明诗的意境再现可以通过朗读来实现。“小学生的朗读是对书面文字的感知并与其含义相联系的心理过程。朗读有助于学生语感的形成、思维的发展、情感的激发、想象的丰富及理解力和记忆力的增强”。
  由于小学生识字不多,理解水平低,朗读古诗文时常常拖腔,或者一字一顿地读,无美感可言,久而久之就会失去诵读的兴趣。教师可指导学生朗读并通过朗读训练来提高学生诵读兴趣。
  1.范读激趣。小学经典诗文学习内容以古诗为主,教师在范读时要为学生树立榜样。注意古诗韵脚合辙、平仄搭配、字数和句数整齐均衡的特点,读出悦耳流畅的音韵美、均匀和谐的节奏美来。通过声情并茂的范读把学生带到古诗文的意境中去感受,去体验,激发学生诵读兴趣。
  2.对学生朗读的指导和训练要循序渐进,从“读正确(即要求用普通话读,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添字、不漏字、不唱读、不顿读),到读得流利(即不复读,不断读,不读破,停顿间歇分明,语气连贯流畅,速度适中),再到读得有感情(即要绘声绘色。有轻快重缓急,抑扬顿挫,语调能传达出文章的思想,感情表露朴实、自然)”。对小学生来说,对经典诗文的理解要遵循朦胧性原则,不求清清楚楚、深刻透彻地理解所有诵读的诗文,只求简单了解,只求“读书百遍”,通过琅琅书声,长期积累,慢慢浸润.最后心智的成熟而“其意自现”。
  “得法的朗读如一双巧手,可拨动学生的心弦,激活学生的灵魂,使其化作一股暖流,流入学生心田。”因此,教师还可用领读、跟读、自由读、分组读、对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学生对诗文意境的感知,激发兴趣,活跃思维,形成语感能力。
  三、活化、创新诵读形式,以活动、游戏激发学生诵读兴趣
  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教师要努力活化创新诵读的方法和形式,将诵读活动组织得“有趣——情趣盎然。有味——回味无穷,有奇——出乎意料。通过老师引趣。学生就会逐渐从‘无趣’到‘生趣’再到‘寻趣’”。
  1. 唱诗。儿童在唱歌时,随着旋律的起伏变化,会感到轻松、愉快、满足,同时产生兴奋的情绪。我利用学校每间教室里都安装有多媒体设备的优势,从网络获取大量的古诗词歌典资源,常常在课间让学生管理员打开网站,点击歌曲让学生听歌跟唱,学生边欣赏歌曲,边跟着唱,耳濡目染,自主记忆古诗词的兴趣就十分浓厚。
  2. 演课本剧。演课本剧是非常有情趣的活动,排演小戏的过程就是学生乐、情、美等动态情趣化的过程。如我在教学古文《俩小儿辩日》前,先让学生熟读课文,互动交流大致了解课文内容,然后根据自己对课文角色的理解,自主选择角色,自由组合排演课本剧,在课堂上表演,学生们有的按原文内容表演,有的发挥想象对课文内容进行了扩充。同学们很有兴致地表演、欣赏、评论,不知不觉中品味着语言,运用着语言,感悟出了故事的内容及其阐明的道理,并深深地烙在脑海中。
  3.举行诵读展示的小比赛。小学生有争强好胜的特点,通过举行背诵,默写比赛,填字填词比赛,唱诗我能行“小歌手”比赛等小比赛活动,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经典诗文读读背背的兴趣,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积累、表达、运用,把经典诗文诵读当成学习和享受,变被动为主动。
  培根说过“读诗使人灵秀”,而诵读经典诗文与杜甫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只要我们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就会挖掘出他们聪明的才智和潜在能力,使孩子们变得更加“灵秀”。
其他文献
本文试图探索实现文本“多元解读”的有效策略,因为大部分文学作品都可以进行多元解读,“作者未必然,读者未必不然”,关键是如何确定“界”,把握“度”.作为教师,我们要关注
阅读,重点训练学生“怎么写”,在阅读中感悟,是写好文章必须具备的条件.学生通过阅读,综合运用能力得到提高,写作便在模仿中求变,在模仿中创新,在模仿中进步.在阅读的基础上,
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促进教师顺利地教学和学生激情的投入,使教和学都得到最大的发挥,特别是小学中低段的学生生性活泼、好动,注意力维持时间只在十五分钟左右,所以,创造一种良好的、有序的、积极的、愉快的课堂气氛尤其重要。那么,如何创造良好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气氛呢?  一、教师要把握最佳的教学心态  教师教学的心态,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情绪,它是教师自身心理素质的反映,也是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体现。要保持教学
新课程关注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提倡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让教育教学回归生命化.特别是“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
适时有效地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自悟、自得,从而将书本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个性、特长和谐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首先,数学实践活动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活动,是教师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这个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是其年龄段感兴趣,做得了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活动中更好地
朗读能力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小学语文教师对朗读教学的认识较为片面;采用的教学方法存在形式主义,导致朗读教学的低效.本文就朗读教字音的正确、语义的正确、形意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优化课堂结构显得尤为重要.下面,笔者对怎样上好一堂数学课,谈几点自己的浅薄看法.
(本刊讯记者钟恺琳通讯员穗房宣)2012年6月6日~10日,市住房保障办联合共青团广州市委(简称团市委)、白云区团委、金沙洲街道等单位在金沙洲新社区共同举办“情满金沙一共建保
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这样讲:“良好的习惯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长期的班主任工作使我深深地懂得小学阶段是人的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人的良好习惯形成的初始阶段。处在这个阶段的孩子,就像一包熔化的铁水,它可以浇铸各种各样的形状,但等到孩子长大了,就像冷却了的铁水变成了一块铁砣子,再改变可就困难了。因此,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应当是学校素质教育
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我们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优势,在教学中加强生命观念的渗透,使学生认识生命的价值,珍爱生命、尊重生命、欣赏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