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中的情感教育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pin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教学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综合认知以及文学综合素养。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受到关注是新课标的具体体现,渗透情感教育也是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必经之路。本文从初中语文教学入手,分析了语文课堂中的情感教育。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文教育;情感教育
  语文教学过程能够清楚地将作者的思想与情感揭露出来,学生阅读文章是了解作者、解读文章主旨的过程,学生写作文章是抒发自己情感的过程,其中,情感在学习活动中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在教学中强化情感教育,借助多样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进行情感引导,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以此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认识,优化学生的学习效果。笔者在教学中针对情感教育进行了分析,并在实践中探索出了渗透情感教育的途径。
  一、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初中语文教材中包含着丰富、复杂的情感因素,选入的文章蕴藏着作者的个人经历、智慧和感悟,教师在教学中精心地研究教材是十分有必要的。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结合教材内容分析渗透情感教育的途径,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与生活经验,为学生理解作者的感情创作必要的条件,促进学生主动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如,在学习《背影》时,教师需要深入剖析课文中描述的父子亲情,包括父亲对儿子的疼爱与儿子对父亲的感念,其不仅是家庭中最重要的情感,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分析课文中的情感教育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能够理解的方式实施教学,考虑到学生自身的认知能力,学生在阅读时能够找到课文的主要情感基调,但针对细节的分析还需要教师着重强调。比如课文最初对父亲所处背景的描写,祖母的去世与失业,在双重打击下父亲的困境显得更加窘迫,再结合父亲后来对“我”的态度,课文中父亲的形象会更加立体。父亲对“我”无微不至的照顾,作者对父亲买橘子时动作的描写都能够直接展现出父爱的力量,文章的题目虽然是简单的“背影”,但是作者却从背影中看到了父亲对自己的深切的爱。此时,可联系学生的生活,促进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可能被自己忽略的小事,发现小事中蕴含的情感,学生也就能够与作者产生强烈的共鸣。
  二、借助情境激发学生情感
  围绕教学内容创设形象、生动的情境,是教师必备的教学能力,情境教学法也成为当前主流的教学方法,其能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降低学生在理解时的难度,同时照顾到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加强学生学习效果的良好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具体的教学要求为学生提供实物,或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学生打造出优质的教学情境,以强化情感教育,促进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
  例如,在学习《春酒》时,学生可能并不能体会到浓浓的思想之情,大部分学生没有离家很久的经历,因此,教师需要借助情境强化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让学生在情境的引导下产生必要的情绪。在课堂上,教师可根据课文中出现的新春节日,向学生出示过春节时的图片和视频,并组织学生说说在春节时能够做的事情,以及过春节的风俗。随后,将学生讨论的话题引到“团圆”“家人”上,以问题“我们一般会和家人一起度过春节,如果我们不能和家人一起度过这样的节日,会有怎样的感受呢?”强化学生的感情,并正式讲解课文内容,奠定本课的情感基调。
  三、利用时代背景强化情感
  针对初中语文教材中选入的课文而言,有时学生所处的时代与作者所处的时代相差太远,学生对于时代背景知识的缺乏导致学生无法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作者的感情。教师可利用时代背景知识的普及,促进学生了解当时的背景下作者的经历,或作者笔下人物的经历,更好地深化文章主题,加强学生探索的欲望,让学生产生更加深刻的文章感悟,提高学生对文章的进一步理解与反思。
  例如,在学习《白杨礼赞》时,关于白杨树的描写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为了让学生感受到中华儿女的正直、质朴、紧密团结的精神和坚强不屈的意志,教师要结合本文的抒情线索向学生展示当时的时代背景。教师:“课文并不是单纯歌颂白杨树的美好,而是为了表达作者对北方农民的崇敬和赞美。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作者对北方的农民有这样特殊的情感呢?他们为什么值得作者的崇敬和赞美呢?作者为什么不直接赞美北方农民呢?”利用一系列的问题引发学生的质疑,并通过详细的讲解让学生了解1941年1月的人們所处的环境,渗透历史知识,加强学生对作者所写内容认同感,并直接说出象征手法的好处。
  总之,为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落实情感教育的方针,教师要丰富自身的见识,增强自身的专业教学能力,利用丰富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提高学生对情感的认知,促进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成长为富有情怀的青少年,感悟语文学习的内涵。
  参考文献
  [1]  郭长宝. 浅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给予学生最好的情感教育[J].教育现代化,2016,3(22):127-129.
  [2]  李贵锋. 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江西教育,2016(24):13-14.
其他文献
摘 要:“学为中心”是新课改的总的指导思想,物理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注重学生学习方式与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强调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实验的探究活动中学习物理、研究物理。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有利于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正确建立,深刻理解并牢固掌握。本文就物理新授课中如何运用实验活动加深学生知识烙印的实效性进行了探究,与广大同行交流。  关键词:新授课教学;实验探究  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把探究
期刊
摘 要:以“让学引思”为导向,能够构建更加合理的语文课堂,使得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以及问题思考能力都能够得到很好的锻炼,这也是构成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基础。文章基于此点,对利用“让学引思”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策略进行了探究,旨在构建更加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  关键词:初中语文;“让学引思”;发散思维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要求教师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的
期刊
摘 要:在要求学生具备较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的同时,强化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是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作为引导学生进行计算机专业知识学习的主要角色,教师理应注重对学生专业核心素养的培养。本文结合笔者自身教学经验,从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发展学生专业意识;灵活应用教学方法,发展学生专业能力;刺激学生实践需求,发展创新应用能力三个方面对基于核心素养的中职计算机教学实践进行讨论。
期刊
摘 要: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促使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原有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需求,数学教师应当追求教学方式的创新,与时俱进。新时代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可以现代化方向进一步迈进,教师要加强信息化教学的应用,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动力,构建更加高效的数学课堂。文章就此展开探讨。  关键词:初中数学;信息化教学;具体运用  一、初中数学信息化教学的优势  (一)创新教学方式,构建开放教学  信息
期刊
摘 要:本文基于新课程标准及核心素养相关研究,从理性角度结合教学实践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具体方法提出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思辨能力;教学实践  核心素养理论的提出使得课程教育进入了全新阶段,而形成科学精神、学习能力、责任担当以及创新实践等素养的基础即为良好的思辨能力。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源动力,在兴趣的驱使下学生更愿意带着问题去搜寻信息,找寻解决问题的思路
期刊
摘 要: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逐渐渗透到教育教学领域,与之产生了紧密联系,教师们开始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工作高度融合的教学方法,希望以此改变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本篇文章中,笔者将概述如何将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教学高度融合,以此促进学生生物学习效率和生物素养不断提升。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生物;教学;深度融合;研究方法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人们的生活和学习都与互联网信
期刊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与普及,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课堂教学已经成为当前教学活动中最为主要的方式。如何构建高效信息化课堂成为当前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信息化课堂;教学实践  在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构建高效信息化课堂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多样化的视听学习资源,激发其探究兴趣,提升其学习与实践的主动性;有效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主
期刊
摘 要:信息素养是新一代人才终身发展和适应信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以及关键能力。对于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而言,在实际教学中落实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是对学生负责的表现,更有利于提升自身教学能力。本文从联系实际生活情景,培养学生信息意识;注重引导学生练习,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适当运用课堂任务,培养学生工程思想;创造学生实践需求,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四个方面对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展开讨论。  
期刊
一、背景分析:  1、学生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是新授课,第一次接触相关知识。  高二年级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相比于高一时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会更加注重将课本上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能够关注生命,关注生活,也能够提升对生物学的兴趣。  2、教材分析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这一
期刊
摘 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角度而言,作为实践主体的人,也即在脱贫攻坚战中,由一线的“三农”工作队伍,决定最终成败。由于脱贫致富的具体工作在基层,所以,基层“三农”工作队伍存在的体制机制、人才结构、专业需求等问题直接影响着脱贫攻坚战的成败。也只有针对现有问题从健全机制、稳定队伍、提升专业层次等方面加强政策落实,才能取得脱贫攻坚战的胜利。  关键词:三农,工作队伍,脱贫攻坚  在今年3月6日的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