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脂溢性皮炎(SD)是一种主要累及多脂部位的炎症性皮肤病,可能与存在卵圆形糠秕孢子酵母菌有关。虽然通常局部应用皮质类固醇有效,但可有多种不良反应,长期应用又存在安全性的问题。为此,亟须研制出一种非类固醇药物的疗法,以避免局部使用皮质类固醇的副作用,并将有助于阐明本病的发病机理。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脂溢性皮炎(SD)是一种主要累及多脂部位的炎症性皮肤病,可能与存在卵圆形糠秕孢子酵母菌有关。虽然通常局部应用皮质类固醇有效,但可有多种不良反应,长期应用又存在安全性的问题。为此,亟须研制出一种非类固醇药物的疗法,以避免局部使用皮质类固醇的副作用,并将有助于阐明本病的发病机理。
其他文献
以皮炎芽生菌酵母型为代表的双相真菌病原菌普遍存在耐人中性粒细胞(PMN)杀伤的特性,其机制不明.PMN在与菌作用后激发的氧化杀伤产物有超氧化阴离子(NADPH氧化酶系统产物)及髓过氧化酶(MPO)(过氧化氢-卤系统产物).作者以光泽精和鲁米那化学发光剂分别结合PMN经与皮炎芽生菌作用后测定上述两系统的代谢产物,以化学发光强度(CL)表示.
讨论了HIV感染与其它STD的关联.溃疡性和非溃疡性STD可使HIV传播的危险性增加3~5倍.但STD在HIV感染的进程中的作用还不清楚.从社区水平看,HIV感染可增加某些STD(如生殖器溃疡)的流行率.HIV感染和STD在流行病学上具有协同作用,这可HIV能是HIV感染在某些人群中流行迅速增加的原因之-.在这些社区中,有效的STD控制规划对的预防十分重要.
伊康唑(itraconazole)是具有抗真菌活性的一种较新的药物。在体外可有效地抗皮肤浅表真菌、酵母菌和其它致病菌。较早的研究发现其对手足癣、体股癣的效果比灰黄霉素好。作者应用双盲试验来观察伊康唑治疗光滑皮肤表皮癣菌感染的效果。列入本试验的病人均为经镜检或培养证实,但不包括下列患者:其它真菌感染、观察前一月内口服抗真菌药、其它严重疾病、对灰黄霉素不能耐受、妊娠、用避孕药的育龄期妇女。
免疫调节是所有有利于斑秃头发再生的治疗方法中共有的一种特性.中度脱发的斑秃,有自然缓解机会,可以采取一种期待的策略.仅对严重斑秃患者治疗才是正确的.二苯环丙烯酮或二羟基环丁烯二酮二丁酯的局部免疫疗法是治疗斑秃可选择的、最有效的、副作用小的方法.尽管认为PUVA有弊端,但仍可作为一种替代方法.皮质类固醇或环孢素A的全身应用会产生不可接受的副作用,而且外用无效.
本文作者对1944~1988年间美国芝加哥大学皮肤科门诊中的39270份培养阳性标本进行分析,结果如下:1850~1950年间美国城市中头癣病人的主要致病菌为奥杜盎小孢子菌,而在1940年约占60%~80%,在以后的20年中该菌渐渐减少,到70年代中期这个源于北欧的病原菌完全消失.
作者对512例侵袭性头颈部黑素瘤(HNM)的临床病理学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并用多元回归的方法分析了影响其复发和预后的因素.病例为1949~1986年因HNM已行手术治疗的患者.男225例,女287例,平均年龄65岁.
许多核维甲酸受体的c-DNAs编码巳被克隆化.这些受体是类固醇/甲状腺受体总族(super family)的成员,人们认为它们的作用与能诱发配体的转移激活因子相同.维甲酸导致受体构型改变,受体与DNA结合,使特异性基因的转录增加.维甲酸受体族本身可能含有近20个独立的受体,每一受体有特异性地分布及配体结合特点.成人维甲酸受体γ几乎无一例外地发现于皮肤中,但见于其它一系列组织的其它受体亦存在于皮肤中
在英国,PUVA治疗银屑病通常每周3次,其UVA开始量按照病人皮肤类型而定.作者通过观察PUVA红斑反应过程及剂量的应答特征,提示应用大剂量的UVA是安全的.按新制定的PUVA治疗方案[即UVA起始量根据最小光毒红斑量(MPD)而定,并较大地增加照射量,每周治疗2次,治疗100例慢性斑块型银屑病.患者年龄16~78岁,中位数年龄39岁.
白癜风患者血循环中存在黑素细胞抗体。作者采用一种新颖敏感的铕(Eu)释放法,证实了白癜风抗体在体外有补体介导的溶黑素细胞作用。血清来自56例白癜风患者,其中20例为活动性,25例为非活动性,11例活动情况不明。采血前3个月内凡出现新的皮损或旧皮损扩大者均判为活动性白癜风。25例正常人及22例其它皮肤病患者血清作为对照组。血清使用前于56℃灭活1小时。使用无成纤维细胞、角朊细胞污染的人黑素细胞为实验
着色芽生菌病是一种难治的真菌感染性疾病。本文对该病的命名、病原学、流行病学、组织病理学和免疫学作了综合分析, 对命名的统一、真菌学分类及鉴定标准和诊断作了全面讨论。有益于消除对此病认识上的一些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