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作文本利用方式是教师布置习作题目,明确习作要求,学生个体进行习作后上交,教师再对学生的习作从语言、内容、结构等方面进行评定。这种作文本利用方式,有利于对学生个体作文进行纵向比较,但不利于学生之间作文的横向比较,更不利于学生作文的交流。人手一册的作文本,虽有交流但受作文本的限制,交流不够充分。在作文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尝试作文本小组交换使用的方法,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一、你写我评,让作文本成为师生交流情感的“论坛”
做法:第一步学生个体作文,即学生个体通过写作,把对自我和他人的看法、生活中的发现、快乐乃至苦恼等表达出来;第二步小组交流,即同学间通过读文,把在读同学的习作时产生的与作者相同、相关或相反的想法,写到所读同学的作文本上,实际上这又是一次写作;第三步,教师收集作文并阅读,写出自己的意见,不是针对学生文章的优劣,而是针对学生间就相关问题的交流情况。
实践探索:
(一)了解学生思想的最近发展状况。例如,学生开学后,往往有许多话向同学倾诉;师生之间的关系,也会有许多谈论的话题;在考试前大多表现为焦虑、紧张,考试后又多表现为高兴或失落。因此,进行写作交流就会成为学生一种强烈的需要。
(二)把握学生关注的时事热点。例如,姚明、刘翔、中国足球、神九成功飞天、创建文明城市等,学生都有着太多的看法,此类写作定会是一种兴趣的探讨,体会着写作的幸福。
反思:新课标关于写作的最核心的理念是“自主写作”。强调写作是学生自己的事,是生活学习的需要,是成长和发展的必需,是生命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从支配角色回归到引导、指导、帮助的角色上来,教师应该做的只是为学生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一方面,中学生爱思考,但由于对社会认识的浅层化,缺乏理性的思考,内心世界波动大,对外界反应敏感,容易出现情感淡漠、情感偏激、情感障碍等状况,中学生中的情感现状确实存在很大的危机;另一方面,中学生的情感诉求对象已主要转向同龄人,作文的过程就是学生精神活动的过程,因此作文应当建立在学生的精神需求上,作文的过程中就应让学生的精神得到一种或多种满足,让作文本成为学生交流情感的天地。
二、互续故事,让作文本成为学生合作的“平台”
做法:让每个学生都在自己作文本上编写故事,然后与其他同学互换作文本,让其他学生读故事后在所读同学的作文本上续写故事,再读故事,然后再续写,直到成为一个序列故事。
实践探索:
(一)编故事要有悬念,给续写留有空间。学生喜欢续写故事,但往往不会为故事留下悬念,造成续写的困难。
(二)要求学生认真读文,续写的故事要合情合理。学生续写作文时,往往只把所读作文作引子,自己在续写时就不关注他人作文中的故事及人物形象了。因此,有必要要求学生在续写前一定要认真阅读别的同学编写的故事,力争让自己的续写使故事情节更丰富、人物形象更丰满。
反思:
(一)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对这种新的形式,学生感到新奇有趣,易激起学生的写作冲动和写作热情,再加上教师事先的积极组织发动,所以学生都跃跃欲试,真正踏上了“吾手写吾心”的道路。
(二)竞争是激励的手段。“续写作文”,由于每一篇作文都要与大家见面,还要接受同学的评论,优劣高下便显而易见。这样,每一个轮到的学生都会竭尽全力去写,去改,力争写出最高水平。在竞争中, 学生不断吸取别人的长处, 弥补自己的不足, 写作能力就能不断得到提高。
三、同题同本,让作文本成为学生比拼的“擂台”
做法:先由各小组自选或自拟一组题目(数量与小组成员数相等),然后小组成员在不同作文本完成相应话题作文(一题一本)。
实践探索:
(一)要给学生搜集作文素材的时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只有在生活中搜集、体验,在搜集、体验中生活,才能真正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满足自己的精神成长。
(二)给学生讨论素材的时间。好的内容必须与好的形式实现完美的统一,内容如何取舍,中心如何突出,等等,需要各小组成员的智慧;运用怎样的文章样式,运用怎样的写作角度,等等,也需要各小组成员的相互启迪。学生在讨论中,对如何写好作文,就做到了心中有数。
(三)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时间。学生写作的过程,既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又是一个相互竞争、自我创新的过程。匆忙的写作只能让学生失去创新的灵气,让学生应付写作,疲于写作。
反思:作为教师,在技法上,要尊重学生的见解,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在评价标准上,对新颖的结构或独特技法的文章,应敢于肯定,及时鼓励;特别是对于技法上有新意但行文稚嫩的作品,更要倍加宽容,不可随意否定。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擂台”上有更大的收获。
作文本看似是小本本,实则是大舞台。教师把作文本这个舞台搭建好了,学生才能在这里快乐地演绎美丽的篇章。
一、你写我评,让作文本成为师生交流情感的“论坛”
做法:第一步学生个体作文,即学生个体通过写作,把对自我和他人的看法、生活中的发现、快乐乃至苦恼等表达出来;第二步小组交流,即同学间通过读文,把在读同学的习作时产生的与作者相同、相关或相反的想法,写到所读同学的作文本上,实际上这又是一次写作;第三步,教师收集作文并阅读,写出自己的意见,不是针对学生文章的优劣,而是针对学生间就相关问题的交流情况。
实践探索:
(一)了解学生思想的最近发展状况。例如,学生开学后,往往有许多话向同学倾诉;师生之间的关系,也会有许多谈论的话题;在考试前大多表现为焦虑、紧张,考试后又多表现为高兴或失落。因此,进行写作交流就会成为学生一种强烈的需要。
(二)把握学生关注的时事热点。例如,姚明、刘翔、中国足球、神九成功飞天、创建文明城市等,学生都有着太多的看法,此类写作定会是一种兴趣的探讨,体会着写作的幸福。
反思:新课标关于写作的最核心的理念是“自主写作”。强调写作是学生自己的事,是生活学习的需要,是成长和发展的必需,是生命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从支配角色回归到引导、指导、帮助的角色上来,教师应该做的只是为学生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一方面,中学生爱思考,但由于对社会认识的浅层化,缺乏理性的思考,内心世界波动大,对外界反应敏感,容易出现情感淡漠、情感偏激、情感障碍等状况,中学生中的情感现状确实存在很大的危机;另一方面,中学生的情感诉求对象已主要转向同龄人,作文的过程就是学生精神活动的过程,因此作文应当建立在学生的精神需求上,作文的过程中就应让学生的精神得到一种或多种满足,让作文本成为学生交流情感的天地。
二、互续故事,让作文本成为学生合作的“平台”
做法:让每个学生都在自己作文本上编写故事,然后与其他同学互换作文本,让其他学生读故事后在所读同学的作文本上续写故事,再读故事,然后再续写,直到成为一个序列故事。
实践探索:
(一)编故事要有悬念,给续写留有空间。学生喜欢续写故事,但往往不会为故事留下悬念,造成续写的困难。
(二)要求学生认真读文,续写的故事要合情合理。学生续写作文时,往往只把所读作文作引子,自己在续写时就不关注他人作文中的故事及人物形象了。因此,有必要要求学生在续写前一定要认真阅读别的同学编写的故事,力争让自己的续写使故事情节更丰富、人物形象更丰满。
反思:
(一)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对这种新的形式,学生感到新奇有趣,易激起学生的写作冲动和写作热情,再加上教师事先的积极组织发动,所以学生都跃跃欲试,真正踏上了“吾手写吾心”的道路。
(二)竞争是激励的手段。“续写作文”,由于每一篇作文都要与大家见面,还要接受同学的评论,优劣高下便显而易见。这样,每一个轮到的学生都会竭尽全力去写,去改,力争写出最高水平。在竞争中, 学生不断吸取别人的长处, 弥补自己的不足, 写作能力就能不断得到提高。
三、同题同本,让作文本成为学生比拼的“擂台”
做法:先由各小组自选或自拟一组题目(数量与小组成员数相等),然后小组成员在不同作文本完成相应话题作文(一题一本)。
实践探索:
(一)要给学生搜集作文素材的时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只有在生活中搜集、体验,在搜集、体验中生活,才能真正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满足自己的精神成长。
(二)给学生讨论素材的时间。好的内容必须与好的形式实现完美的统一,内容如何取舍,中心如何突出,等等,需要各小组成员的智慧;运用怎样的文章样式,运用怎样的写作角度,等等,也需要各小组成员的相互启迪。学生在讨论中,对如何写好作文,就做到了心中有数。
(三)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时间。学生写作的过程,既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又是一个相互竞争、自我创新的过程。匆忙的写作只能让学生失去创新的灵气,让学生应付写作,疲于写作。
反思:作为教师,在技法上,要尊重学生的见解,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在评价标准上,对新颖的结构或独特技法的文章,应敢于肯定,及时鼓励;特别是对于技法上有新意但行文稚嫩的作品,更要倍加宽容,不可随意否定。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擂台”上有更大的收获。
作文本看似是小本本,实则是大舞台。教师把作文本这个舞台搭建好了,学生才能在这里快乐地演绎美丽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