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下外生骨疣一例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gluoyu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甲下外生骨疣是发生于指(趾)末节指(趾)骨的骨软骨瘤,位于甲床下,经常引起指(趾)甲畸形,并且容易误诊.我们最近诊治1例,报道如下.   患者女,55岁.因右手大拇指端增生物3个月余伴轻度触痛,于2007年11月21日来我科就诊.3个月前无明显原因右手大拇指甲板分离,甲下有少量黄绿色、黏稠的脓性分泌物伴疼痛,在当地某医院以甲下感染局部麻醉后拔甲并联用抗生素治疗,效果欠佳,指甲生长受限,甲板远端缺如,近端增厚、粗糙.到另一医院就诊,考虑甲真菌病,取甲屑进行真菌直接镜检和真菌培养均未见真菌感染,给予1%硝酸益康唑乳膏,外用治疗1个月余,甲板生长无变化,而且甲下增生物渐增大伴触痛遂来我科就诊.发病前否认有明确的外伤史,否认有其他病史.家族中无类似患者。

其他文献
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是由核基因编码的一种多功能的线粒体mtDNA蛋白,在线粒体拟核中与mtDNA结合,广泛参与mtDNA转录,复制和损失修复,维持线粒体的稳定.线粒体功能障碍是包
目的 探讨实用新型专利"透气防粘换药贴"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门诊外科、急诊因外伤性皮肤挫伤、Ⅰ度~浅Ⅱ度烧烫伤患者62例,以简单随机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观察组常规清创消毒后用透气防粘换药贴覆盖伤口,对照组常规清创消毒后用传统方法包扎.结果 观察组的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次数及感染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透气防粘换药贴有利于伤口的愈合。
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病的治疗,西医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对大量蛋白尿、肝肾功能恶化的患者.应用抗病毒药物、干扰素、皮质类固醇激素、免疫抑制剂等相对有效,但总体效果不满
目的 探讨头皮针行新生儿静脉抽血最佳穿刺部位,以期提高采血成功率.方法 选择我院新生儿病房采集血标本对象400例.按穿刺部位随机分为4组,包括头皮静脉110例、颈外静脉75例、股静脉120例、四肢浅静脉95例,在留取血标本时对采血成功率、有无并发症发生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使用效果.结果 4组患儿采血成功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采用头皮静脉针行新生儿股静脉抽血.其采血成功率高达90.
患者男,60岁.因双下肢轻度浮肿2年.加重伴结节,疼痛10个月,于2007年6月7日入院.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水肿渐加重.10个月前患者双侧足底部出现少数米粒大紫色及褐色丘疹,增大形成蚕豆大小圆形软结节,表面光滑,皮疹渐密增多呈密集分布,向大腿发展,伴双下肢疼痛.近3个月,患者左侧足底部丘疹及结节明显增多,聚集呈葡萄状分布,足底部分结节破溃后有黄色渗出物,伴有恶臭味,左侧大腿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neurolo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内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acquired pneumonia,HAP)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0年5月至2011年4月期间入住南方医院NICU≥48h且年龄≥18岁的患者,回顾性调查其一般资料、入住NICU24h内最差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ComaScale,GCS)评
鲍恩病又称原位鳞状细胞癌,是一种发生于皮肤及黏膜的表皮内鳞状细胞癌,皮损多为单发,多发性鲍恩病临床上较少见,现将我科诊治的1例报告如下.  患者男,71岁.以前胸红斑34年,全身褐色、黑褐色斑20年,加重7年为主诉于2007年12月11日就诊于我科门诊.患者34年前患胆管结石.口服中药制剂(自述内含砒霜)治疗20余日,并于当年发现胸部出现数个红斑.20余年前左大腿内侧出现1个指甲大小黑褐色斑,逐渐
患者女,23岁,因左侧乳头溢液2年,于我科就诊.近2年无明显诱因左乳头出现糜烂、溢液,初发病时面积为粟粒大小,以后逐渐扩大至整个乳头,无自觉症状,曾外用治疗湿疹的药物,药名不祥,无明显疗效.体检:各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检查:左乳头表面粗糙,浸润,轻度增生,高于右侧乳头,表面少量浆痂,病变侵及整个乳头,未达乳晕(图1).临床初步诊断:乳房Paget病.环钻法进行活组织病理检查:表皮不规则向下延伸.
目的 探讨他汀类药物治疗对急性缺血性卒中后肺炎和卒中转归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纳入急性缺血性卒中后肺炎患者,收集患者人口统计学和临床资料,包括是否应用他汀类药物、肺炎
目的 探讨输液前护理干预对输液药物导致的静脉炎和外渗的预防效果.方法 将输液的患者95例分A、B两组,A组为干预组患者47例,静脉穿刺142例次;B组为未干预组48例,静脉穿刺145例次.A组入院后给予输液相关知识详细宣教及外周静脉评估.结果 (1)静脉炎:A组发生率16.2%,B组发生率26.2%,P<0.05;(2)外渗:A组发生率1.41%,B组发生率7.59%,P<0.05.结论 输液前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