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虚假舆论掩盖的旅顺大屠杀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b00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绪二十年(1894年)爆发了甲午中日战争,11月21日,日军攻占旅顺。随即,一场持续四天三夜,亡魂达两万多人的大屠杀让整个旅顺城内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然而,如此足以震惊世人的虐杀并没有让世界为之震惊。
  原来,英国的中央通讯社和法国的路透社两家世界级的新闻机构先后被日本收买,每当有不利于日本的报道刊登,他们就立刻跳出来进行反宣传,以掩盖日军的罪行。路透社“及时制止”了本社记者从上海发来的揭露旅顺野蛮杀害的电稿;中央通讯社更撰文称:“除战时正当杀伤之外,(日军)无杀害一名中国人。”
  类似的还有美国的《华盛顿邮报》,以及意大利等国的若干报刊,甚至有西方记者说,清军虐杀在先,日军报复在后,因为日军攻入旅顺城后,发现自己人被清军虐杀在一棵大樟树上…一实际上,整个旅顺根本就没有樟树。
  正是因为日军为掩盖罪行做了如此周密的部署,即使英国《泰晤士报》在11月披露出有关“旅顺大屠杀”的信息,美国《世界报》于12月连续数天刊登“战争特派员”克里曼的长篇纪实报告,事实的真相还是被大范围地掩盖住了。
  直至三年后,一名叫詹姆斯·艾伦的英国冒险家写了一本叫《在龙旗下——甲午战争亲历记》的书,才完全颠覆了国际社会对日本的“好印象”。
  书中有一段令人发指的记载:“我站在一处高地,离我不远处有一个池塘,池塘边站着好多日本兵,拼命将一群难民往池塘里赶,不一会儿池塘里便塞满了人。只见难民在水里乱成一片,池塘边的日本兵,有的拿枪射击,有的用枪上的刺刀刺他们。池塘里断头的,斩腰的,穿胸的,破腹的,搅成一团,水变成通红一片……”
  疯狂屠杀了两万多人的日军仅留下36个活口。之所以留下这些人,是因为需要他们处理尸体,日军在他们头上各缠上一块白布,上面用日语写著“此人不杀”。抬尸队整整工作了一个月,才把尸体聚到一处,尸体焚烧则持续十余日。
  除此外,实施虐杀的不仅是日本军人,连记者也加入了行凶行列。一名日本记者回国后竟公开宣称:“我只是杀人,没像其他人那样抢劫。”在他眼里,抢劫才是罪过,杀人竟不是过错。
  那么,日军为何大开杀戒?第一,战前,第二军司令同意第一师团长下达“见敌兵一人不留”的口头密令,理由是:“我们养活不了那么多俘虏,既要给他们治伤,又要供吃供喝,这是我军所无法承受的。”看到属下大肆虐杀,这个团长还特别交代:“今后非不得已,不要对外讲。”第二,人杀得越多,职务升得越高。换言之,这是有预谋、有目的、有组织的屠杀。
  两万人被虐杀,他们的保卫者——“天朝上国”的军队在哪里?旅顺是北洋海军的基地,当时号称“远东第一军港”,有大炮78门,驻军1.47万人。然而,李鸿章宣称“可以坚守三年”的旅顺,一天都没撑过去就丢了。那1.47万守军都干什么去了?
  17日,日军刚刚从大连出发,消息灵通的道台就携家眷乘汽船逃走,三名将领见大事不妙,也相继逃离旅顺。被遗弃的驻军,除两千多人死伤外,其他也“失踪”了。旅顺半岛有二十多个炮台,日军只用了1天、死伤280人就全部拿下。10年之后,日军为攻下俄军驻守的旅顺,却耗时半年,死伤6万人。清朝依靠这样的军队,这样的战斗力,还能干些什么?
  编辑/子玉
其他文献
课本上常讲马克思一辈子穷困潦倒,生活惨淡,其实马克思幼时家境相当不错。  马克思出生于德国特里尔城一个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在家中排行老三。在马克思出生那年,他的大哥不幸夭折,马克思于是成为长子,备受父母疼爱。  马克思的父亲是一位才能出众的犹太律师,精通多种语言,学识渊博,母亲出生于荷兰犹太裔贵族。他的姨妈在荷兰嫁给了一个商人——飞利浦公司的创始人。因此,马克思在踏入社会之前,虽不是今天常说的富二
在世人心中,孔子是个好脾气的老人家,很少说别人的坏话,但他批评起鲁国某个“前辈”毫不留情。因为比“前辈”晚生了一百多年,他只能在书里骂得起劲。这个倒霉的“前辈”就是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臧文仲。  臧文仲是辅政重臣,先后为鲁国四代君主卖命四十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孔子为什么对他频翻白眼呢?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导火索是柳下惠,就是那个“面对美人坐怀不乱”的正人君子,只要臧文仲和他发生矛盾,孔子必是坚定的“
“东北王”张作霖出身土匪,大字不识一个,脏话不离口,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大老粗”。然而张作霖却粗中有细,善于韬光养晦,隐藏自己的锋芒,最终完成了从土匪到军阀的大业。  清朝灭亡后,袁世凯成了大总统,善于见风使舵的张作霖立即两次致电袁世凯,表示赞成共和,坚决拥护袁世凯。袁世凯见张作霖这么识时务,立即任命他为陆军27师师长,驻守在奉天。然而,狡猾多疑的袁世凯对张作霖并不是完全放心,他总觉得这个“绿林好汉
章太炎为人不羁、蔑视世俗,有时甚至很刻薄,但他热心起来也别有一番趣味。  因声讨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章太炎被软禁在北京龙泉寺,袁世凯每月供他500元生活费,并给他派了一个厨师和两个差役。章太炎知道厨师和差役都是袁世凯派来监视自己的,便故意铺张浪费,要求他们每顿必须给自己做四道丰盛的菜。但这些菜,章太炎自然每顿都吃不完,花了多少钱也从不过问。这三人见章太炎对钱这么不上心,便经常克扣章太炎的生活费,后
唐朝腊八谁最开心?当然是满朝文武和边关将臣了。皇帝的赏赐铺天盖地,接得手软,然而任何金银细软都比不过一个小胭脂盒子。  唐朝盛世,妆容产品,潮流物什,可谓是乱花渐欲迷人眼,王公大臣也想用。虽然大家是男儿身,但日常外出,早朝仪表都还是很重要的。而宫廷秘制的胭脂就成了男性公务员们的节日福利了。  為什么大家如此看好御用胭脂呢?普世观点是,好的都在宫里。因此能得到皇上赏赐的胭脂,面子上是莫大的荣幸,心里
1618年四月,努尔哈赤借互市贸易的机会攻袭抚顺,获人畜30万,之后又全歼尾追的明军张承胤部,大明为之震动,朝野上下纷纷讨论“大剿、重创”,最后身体欠佳的万历下诏全国调兵作战。  萨尔浒之战前,明朝的兵力大致为:边军70万,京营10万,内地60万左右。其中边军有战斗力的大约为三分之一;京营选锋不足1万;内地的部队多数是治安水平,西南边疆有五六万可以作战。不算西南土司部队,大明可以作战的部队在30万
在《寂寞空庭春欲晚》中,宫廷灰姑娘卫琳琅与霸道总裁康熙为观众送上了一部花样虐狗大戏!郑爽饰演的良妃在史上确有其人,她为康熙生下的儿子名叫胤禊,也就是我们熟悉的《步步惊心》里的八阿哥!那么,真实的历史中,良妃到底是如《寂寞空庭春欲晚》中与康熙荡气回肠地“爱过”,还是像《步步惊心》中那样只是个不受重视的普通妃子?  关于康熙和良妃的关系,一个流传比较广的说法是两人绝不像小说和电视中那样恩爱,因为在《清
小心翼翼待武帝  张安世是汉武帝时期著名酷吏张汤之子,他得父亲庇荫,少年时代即在宫中做郎官。由于他做事谨慎、聪明能干,武帝派他到尚书令手下做事。但武帝待下十分严苛,张安世不敢怠慢,甚至连放假也从未休息过。如此勤勉,再加上父亲位高权重,张安世的仕途前景本是不可限量的。  不幸的是,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他父亲遭到几个大臣诬陷,被武帝处死。张安世也受到了牵连。可追赃的时候,张汤的家产还不超过50
自从唐朝以后,定都关中的政权就很难一统天下,长安逐渐成为“废都”;定都河北、特别是北京的政权则取而代之,诸如辽、金、元、明、清历代。  从周朝到唐朝,关中地区辉煌了将近两千年,为何在唐朝以后一蹶不振?其中因素固然有很多,但很关键的一个就是缺水。  唐朝以后,关中乃至整个西北地区的干旱,固然与北半球气候燥化有关,但也与人类活动密不可分,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养羊。  唐朝时,普通人家开始以羊肉为主要肉食
《天龙八部》里有一件很有意思的事:王语嫣家和慕容家是亲戚,但关系特别不好,尤其是王语嫣的母亲王夫人恨慕容家恨得要死。  恨到什么地步呢?慕容复的老妈,即王夫人大姑子家里的丫头过来,王夫人要砍人家的手做肥料,还下令给自己心腹严妈妈,让严妈妈用慕容夫人的尸骨做肥料:“去掘了姑太太的坟,将她尸骨拿到花肥房来,一般的做了花肥。”两家亲戚既没什么血海深仇,又不争什么财产,王夫人怎么至于恨成这样呢?  更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