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结肠炎溃疡形成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分析

来源 :中华内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gyang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缺血性结肠炎(IC)溃疡形成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 对解放军总医院2002年6月至2012年6月确诊为IC且资料详实的6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结肠镜检查病变部位有无溃疡,分为溃疡组(23例)和非溃疡组(40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的差异,并以logistic回归分析IC患者发生溃疡性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 男50例,女13例,平均年龄70岁.临床表现为腹痛54例(85.7%),腹泻34例(54.0%),血便26例(41.3%).溃疡组慢性便秘发生率[34.8% (8/23)]明显高于非溃疡组[12.5% (5/40)](P=0.03),阿司匹林肠溶片应用比例[52.2%(12/23)]明显高于非溃疡组[25.0%(10/40)](P=0.03),腹部压痛发生率[82.6% (19/23)]明显高于非溃疡组[52.5% (21/40)] (P =0.0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慢性便秘、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是IC患者溃疡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OR =3.38,P=0.04;OR =5.91,P=0.03);存在腹部压痛的IC患者合并溃疡性病变的可能性更大(OR=3.12,P=0.04).IC多发生于左半结肠[69.8%(44/63)],且溃疡组和非溃疡组的病变分布范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66).增强CT显示溃疡组伴腹部动脉粥样硬化的比例[88.2% (15/17)]明显高于非溃疡组[58.3% (14/24)] (P =0.038).溃疡组住院时间[(14.3±7.1)d]明显长于非溃疡组[(6.2±4.1)d](P<0.01).溃疡组入院时血WBC显著高于非溃疡组[(10.17±3.32)×109/L比(7.25±3.15)×109/L,P=0.018],Hb显著低于非溃疡组[(98±27)g/L比(126±35) g/L,P=0.041].结论 慢性便秘、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及腹部动脉粥样硬化是IC患者溃疡形成的危险因素;出现腹部压痛、血WBC升高、Hb降低则提示IC患者肠道溃疡形成。

其他文献
目的介绍一项关于危重症患儿谵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的单中心试点研究。设计前瞻性观察性研究,对"儿童谵妄筛查工具——康奈尔大学儿童谵妄评估法(Cornell Assessment of Pediatric Delirium)"验证过程中所获数据进行二次分析。场所一家城市学术型医学中心的PICU对象连续入组99例患儿,年龄自新生儿到21岁。干预措施按DSM-IV标准评估入组患儿谵妄情况。方法和主要结果本研
期刊
目的介绍儿童急性肺损伤共识会议(Pediatric Acute Lung Injury Consensus Conference,PALICC)的最终推荐意见。设计儿童急性肺损伤专家共识会议方法27名专家于2年内多次会谈以制定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pediatric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PARDS)的分类方法及关于治疗和研究优先顺序的推荐意见。
目的评价经喉罩自主吸入七氟醚用于小儿短小手术麻醉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择期行疝修补术的80例患儿,ASA 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喉罩七氟醚自主吸入麻醉组(A组)和机控呼吸七氟醚麻醉组(B组),每组40例。患儿麻醉诱导采用面罩吸入七氟醚,麻醉至足够深度时A组患儿置入喉罩,连接麻醉机并保留自主呼吸,术中单纯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B组患儿在吸入诱导后静脉给予顺式阿曲库铵0.15 mg/kg,然后行
目的应用Meta分析比较中性粒细胞CD64与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在诊断细菌感染时灵敏度及特异度两方面的差异。方法检索PubMed、Embase和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数据库,筛选从建库至2015年1月间同时评价中性粒细胞CD64及CRP诊断细菌感染能力的文献,对其进行质量评价,应用STATA12.0软件,采用二分类变量
目的分析近5年我院PICU细菌病原学谱的特点及其耐药性改变,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0日我院PICU所有细菌培养阳性结果,按不同年份进行分类,了解各年份PICU细菌病原学谱及耐药性,总结其变化特点。结果5年中,我院PICU共送检标本14 361份,分离出2 201株病原菌,培养阳性率15.3%。其中革兰阴性菌63.9%(1 406株),革兰阳性菌36.
目的 了解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临床表现、病原谱特征、耐药状况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确诊和临床诊断的IE患者的临床及病原学资料,统计病原体构成和对药物的敏感性,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确定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收集218例IE,其中确诊91例,临床诊断127例;男148例,女70例,年龄(46.0±14.6)岁.209例(95.9%)
目的 通过全国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了解我国哮喘患者的控制水平.方法 2010年2月-2011年8月采用多级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以全国8个省(市)年龄> 14岁的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进行入户问卷调查,根据病史、体征和肺功能检查确诊哮喘.医生和患者对哮喘控制水平进行评估,记录患者急诊就诊与住院情况,药物治疗情况,分析吸烟对哮喘控制的影响.结果 (1)8省市共调查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是指胃酸及其他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导致以咳嗽为突出表现的临床综合征.GERC是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一种特殊类型,又称为反流性咳嗽综合征[1],占慢性咳嗽的20% ~~41%.GERC的发病机制复杂,虽然在其治疗方面已取得较大进步,但临床上仍存在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失败、停药后复发率高以及难治性GERD越来越普遍等问题.本研究以铝碳酸镁联合PPI治疗常规PPI
期刊
目的 探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ASMAE)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死亡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2002年6月-2012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确诊的43例ASMAE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28例)及死亡组(15例),分析影响ASMAE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本组患者多具有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基础;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100% (43/43)]、恶心呕吐[55.8%(24/43)]、便血[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