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论述题型分析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ger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政治科高考中,论述题是主观性试题的最主要代表。这种题型可以有效地考查考生组织、归纳和综合所学知识的能力、运用他所掌握的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以及探讨问题的创新能力和评价能力。
  一、论述题基本类型:限制性论述题和扩展性论述题
  从不同角度可以把论述题细分为几种类型,较为常见的是以命题规定的作答形式进行划分的。通常在题目中明确规定考核范围,并且对答案长度作了限制的论述题为限制性论述题。限制性论述题与其它论述题相比较具有评分较容易和客观的特点,但是由于它对考生作答的范围和方式作了限制,因此,在考查能力方面,它较适合于考查理解、分析等能力,而不适合于考查综合、评价等能力。
  [例题]既然提高劳动生产率会降低商品价值,资本家为什么还要竞相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由此而引起的资本主义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普遍提高,又会给资本家带来什么好处?
  [例题]国体和政体的关系是怎样的?请根据这一关系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扩展性论述题对考生的作答方式和范围不像限制性论述题那样限制较多,它给考生以很大的自由,允许考生自己决定答题的形式,这类论述题给考生提供了综合、评价的可能。
  [例题]驳“没有共产党的领导我国也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谬论。
  二、论述题主旨功能:考核较高层次的能力
  [例题]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贪得无厌的追求:怎样促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进而又是怎样决定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
  这道题知识容量较大,综合性较强。考生如果没有一定的综合能力,即使知道追求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目的,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性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等知识,也很难把握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调动自己所学的有关知识,组织材料,从纵横两个方面把问题叙说清楚。很多考生仅回答了第一层面的问题,即“日益尖锐化”,而答不出或答不好第二层面的问题,即“必然灭亡”,说明这部分考生分析能力尚可,而综合能力欠缺。
  [例题]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格局发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大的变化。
  旧的两极格局已经打破,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世界正向多极化发展。
  在这种形势下,美国领导人声称:“我们难得有机会——按照我们自己的价值观和理想建立新的国际体系。”
  美国人认为他们需要“为下一个世纪成为美国的世纪作好准备。”他们的另一位前任领导人说:“以进取的姿态追求我国的对外政策利益会自然地加强中美关系,应采取行动时却无所作为会伤害美中关系……但是我们决不要忘记,我们是为自己干,而不是为中国干。”
  运用《政治常识》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上述材料。
  (1)美国关于建立新的国际体系的出发点及其主张说明了什么?
  (2)评论“按照我们自己的价值观和理想建立新的国际体系。”宜”,可是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为什么总是选购“价廉物美”的商品?
  这是1992年高考政治试题。题目出得很巧。“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这一俗语的确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定的经济学道理。但是也不尽如此,人们在实际生活中,的确能购买到“货又好,价格又便宜”的商品,也就是“价廉物美”的商品(这里的“价”在俗语中是指价格,而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这是因为: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就可能用较低的价格出售自己“物美”的商品;有的商品生产者为了加快资金周转,采劝薄利多销”的办法,也可能用较低的价格出售“物美”的商品;另外,当某种“物美”的商品处于供过于求的情况下,人们也可能购买到“价廉物美”的商品。正是根据这个实际情况,命题者设计了这道试题,既贴近实际生活,又包含着一定的经济学的道理,使试题富有较高的技巧性。
  简答题的“活”与“巧”的特点,要求考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把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时事以及贴近身边的政治、经济、文化现象,与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培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尝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问题的习惯,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解答简答题的能力。
  从高考政治命题改革深化阶段的简答题及其趋势来看,它将在坚持基础性的同时,更多注意变通性、综合性、灵活性和技巧性,使简答题与简析、简评结合起来。“题目在书外,观点在书中”,答案要求分层次递进提高,使简答题、辨析题更多地担负起考查能力区分考生的任务。这就要求考生在深入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上下更大的功夫。
其他文献
我国的教育体制,正在逐渐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那么在素质教育改革下物理教师应该怎么做才能培养出真正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四有新人呢?我认为要想适应素质教育,物理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转换观念,树立新思想  观念的转换是进行素质教育改革的前提。现在的教师队伍当中,有很多人都经历了应试教育的过程,所以有些人在教学过程中也带有应试教育的痕迹,评判学生的标准以分数为主,学生的成绩好就是好学生,学生
期刊
【摘要】生物学科主要研究是生物的生命现象及其规律,在初中生物教材中,几乎每节课都穿插了实验内容,目的是通过实验使学生深刻地掌握生物学知识和提高学生实验能力。  【关键词】实验;生物;教学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课堂演示实验教学是教师用演示的方法,结合课堂教学进行的生物学实验,是一种直观教学手段。通过演示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生物学概念,进
期刊
猜想即猜测和想象,它与物理学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物理学史上有很多伟大的发明和发现都是源于猜想,都是在猜想的基础上,经过众多的实践、实验上升为理论的。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会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会诞生相对论,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会揭示光的本质……牛顿曾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现。”可见,猜想对物理学的发展的推动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不可否认,猜想对物理教学的作用和影
期刊
物理课堂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之一。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如其分的提问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而且可以开启学生心灵,诱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智能,调节学生思维节奏,与学生作情感的双向交流。通过提问,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回忆、对比、分析、综合和概括,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下面从五个方面来探讨这一问题。  一、提问是最好的反馈方式  通过提问
期刊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下面就我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谈几点看法。  一、制造矛盾,设疑问难  培养思维能力总是从问题产生开始的。根据这一特点,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层次,有意识地制造矛盾,设疑问难,强化学生的思维,以利解决问题。要制造矛盾,就必须要设计好问题。首先要注意设
期刊
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是创设一定条件和氛围,引导、启发学生去模拟、探究实践活动的过程,是发现“新”现象,通过联想、判断、推理和综合分析,归纳出物质现象的本质和规律。为此,作为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与创新教育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作为一名化学教师要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设一个适宜的情境,在课堂中竭力提倡创新,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能力,养成创新习惯与胆识。鼓励和
期刊
所谓“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了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有效教学的评价主体是学生而非教师。有效教学包括至关重要的五种关键行为:清晰授课、多样化教学、任务导向、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确保学习成功率。我国学者叶澜教授认为,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的课就可以算是好课了。  有效课堂之所以有效可以分为班有效、课有效、时有效。班有效,就是指教师能有效地同时对整个班集体进
期刊
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很大的助益。  一、多媒体优化教学过程  1.解剖难点  氧化汞热分解成汞原子和氧原子,许多汞原子聚集成金属汞,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许多氧分子聚集成氧气。这个内容是为了给学生建立原子的概念,单就书上内容、图示、讲解,让学生较好地理解原子概念
期刊
提问是教学环节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是引导和促进学生自觉学习的手段;是沟通师生思维交流,活跃课堂气氛的纽带;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得钥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的方法;是诊断学生课堂学习情况的反馈途径。那么,在历史教学的课堂上采取什么方式提问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问题由浅入深,诱导激趣  刺激学生思考,从而激发学生
期刊
【摘要】中学历史课程改革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笔者在本文中就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积极评价学生的课堂活动等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历史教学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是历史新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要求,也是每一个历史教师所面对的一个难题。让学生在探索、发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