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洒长江都是歌

来源 :文化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gh19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七月流火,八月流金。在滚滚热浪的裹袭中,如果让你看上一场以经典民歌为特色的音乐会,听一位身着洁白衣裙、美丽轻盈的像百灵鸟一样的姑娘为你送来动人的歌声时,你恐怕早已忘记了炎热和烦躁,因为随着歌声,你仿佛能看到江南的青山绿水,不尽的滚滚长江,以及沿江顺流而下的轻舟野渡,龙船芦花,斑鸠紫竹,还有那大河涨水浪打沙洲的激越奔放,采茶姑娘的清新活泼,欢快舒畅,真是“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这场“情洒长江都是歌”的宋频萍独唱音乐会,无疑给盛夏中的申城带来了清新甜美的气息和纯朴灵动之风。
  长江的一泻千里,奔腾激荡,横贯中华大地是气势,是精神;而流传千古的民歌,清新悠扬,倾诉人间衷肠是真情,是意境。把它们结合在一起,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坐标,宋频萍在这个坐标里认准了自己的位置,那就是爱民歌、唱民歌,将民歌进行到底。正如她自己所说:“民歌带我走遍天涯。”作为青年歌唱家,宋频萍近年来一直活跃在文艺舞台,她的演唱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与浓郁的地方色彩,她擅长演唱歌腔开阔、悠扬淳美的民歌,比如陕北民歌《五哥放羊》,在明丽舒展的行腔中,陕北的雪野、清凛的寒风以及姑娘盼着情郎归来的急切心情,都在那一声声“哎哟,那个哥哥……”的一波三折中次第展开。对江南民歌她更是情有独钟,江西的《斑鸠调》,湖南的《龙船调》,经她唱来,不仅清新活泼,富于情趣,而且通过惟妙惟肖的模仿,增加了歌曲的戏剧性和诙谐风趣的格调。
  江苏民歌《绣荷包》、《小九连环》表现了少女对爱情的美好向往,曲调优美、感情含蓄,借用歌词中的星月相伴、鸟儿成对、鸳鸯成双,宋频萍把姑娘的娇、腼、羞、怯和对朦胧爱情的渴望,表现得情真意切,温婉感人。尤其是她在《小九连环》中巧用花舌音,不仅使歌曲的技巧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也让观众们活脱脱地看到了一位话到嘴边又留半句的羞涩少女的含蓄心态和神韵。
  


  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忆江南》把人间天堂——苏、杭的秀美、妩媚和诗人对江南大地的钟爱之情表现到了极至。千古流传的诗句,再配以幽雅清丽的昆曲韵腔,让生于斯长于斯的宋频萍爱不释手,唱不罢口。她把对江南故乡的深情和眷恋大胆地移植添加进去,使歌中本就如诗如画的景色,更增添舒缓有度、风月无边的感觉,让人心驰神往,宛如乘上画舫随歌同游在富春江上……
  宋频萍对音域跨度大、节奏起伏强的经典老歌也颇能伸展自如、拿捏到位。她演唱的《蝶恋花·答李淑一》、《惜别离》、《大河涨水浪沙洲》等如泣如诉,把人间的离伤别情、相思如梦演绎的激越悲怆,丝丝入扣地表现出刻骨铭心的爱之痛、情之切,余音绕梁似缠绵非三日不绝。她也喜欢神奇莫测、充满梦幻的高原雪域,在《啊,巴颜喀拉》、《青藏高原》中,她以一种膜拜的虔诚,展开充满遐想的翅膀,让歌声上溯黄河之源,溶进生命之泉,让滚滚雪山之水注入江河,融进大地,形成炎黄子孙、华夏民族的命脉。那古朴深沉、高亢辽阔、浑如天籁之音的歌声,让那些音乐学院藏族班的学员激动不已,为她献上了洁白的哈达和美丽的鲜花,更赢得了观众们经久不息的掌声。
  情洒长江,情满长江,不尽的长江就像不尽的歌,处处有情处处情,情洒长江都是歌。
  青年女高音歌唱家宋频萍,自幼酷爱音乐,14岁开始学唱,1988年参加“上海市中学生文艺大赛”获民族唱法一等奖,1990年参加“哈慈杯”青春歌手大赛获二等奖,这位唯一获奖的中学生,曾被《中学生知识报》誉为“未来的民歌手”。
  1993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在著名歌唱家、声乐教育家鞠秀芳教授的悉心指导下,真正开始了对民族声乐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她 刻苦学习,潜心钻研,在本科五年的学习中,各科成绩优秀,连年获得奖学金。
  2001年曾在上海大剧院、小剧院成功举办了独唱音乐会,同年应邀赴我国香港和新加坡参加“华人音乐会”演出,担任独唱、对唱等,广受好评,并与上海渐华科技发展公司合作为“同一首歌万利达歌王”录制了150首中国民歌。
  2003年,曾应邀参加上海民族乐团的巡回演出,并与其合作成功地演唱了香港已故著名作曲家、指挥家吴大江的代表作,声乐协奏曲《胡笳十八拍》。
其他文献
对国内众多的电影音乐发烧友来说,辛辛纳提POPS乐团和埃瑞克·孔泽尔是两个让他们既爱又恨的名字。说爱的原因很简单,他们收藏唱片的橱窗一定会有那么几张辛辛纳提POPS乐团发行的Telarc唱片,并且那些唱片总会带给他们和他们的音响一些难忘的回忆;说恨的原因很复杂,可以肯定的是,其中一点是由于该乐团还从来没有来过中国演出,他们还没有发烧电影音乐“狂响”的现场体验。  以下这条喜讯对他们应该是刺激而诱惑
期刊
5年前,我跟妻在南方的一座城市打工。  酷夏的一天,年迈的母亲忽然打来电话,说梅谁也没告诉,跟村中的几个阿姨婶娘上山采茶去了。我眼妻听后,都很震惊。我问母亲,梅去采茶做什么?母亲哽咽着回答,3天前,梅曾经跟她提起,她要利用这个暑假,跟叔伯婶娘一起上山采点茶,挣一点零花钱。  梅是我们惟一的女儿,才9岁。才9岁的女儿,竟然要上山采茶自挣零花钱。听完这话,我跟妻子的眼泪都在眼眶中旋转。  我忽然想起了
期刊
水孕育了生命,滋养了万物。  凡有生命的地方。离开了水,世间的一切动物和植物,都会走向死亡。人体内,大概有90%以上的构成元素是水,血液、尿液、精液、口液的大部分成分,都是有水渗透、粘连组合。没有水,人体的血流便会凝固,心脏便会停止跳动,不仅不能吃,不能爱,还会很快死亡,成为一具干尸。  水,在一定的温度和条件下,可以化为冰、化为云、化为雾、化为气体,从而使人间产生了多姿多彩的景色与诗意。  水,
期刊
我想起当年看戏的样子:一个烈日炎炎的下午,已经是临近傍晚了,天还那么的热,一群人簇拥着往戏台前拥挤过去,伴杂着喧闹的锣鼓唢呐声,人们汗流浃背,呐喊吆喝。你知道,那是在看戏。小时候我们常常这样去看戏。  其实关于戏,离我们并不遥远,但凡7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都有看戏的经历、看戏对他们来说曾经是一种最美的享受。  现在很少有看戏了。戏少,看戏的人更少。    民风的稀释    民间艺术花鼓戏是湖南主要
期刊
何谓踩跷子?一般人不知道,它是戏剧舞台中的一项特技。老一辈的戏曲演员恐怕都很熟悉吧。“踩跷子”相当戏剧舞台中的芭蕾。古时候的女子时兴裹小脚,所谓“三寸金莲”,即从小把脚裹缠得形如粽子,三寸长。照旧时的审美眼光,脚是越小越美。于是,戏剧舞台上就有了表现小脚的传统特技——“踩跷子”。踩跷子是演技上一项难度相当大的功夫。如何把演员的一双大脚变成三寸金莲,构思做这种跷鞋的人也是煞费苦心。我曾经有幸见过这种
期刊
旅美男低音歌唱家田浩江按语:  这篇采访录是我们的青年朋友迟颂做的。迟颂是一个优秀的青年男中音歌唱家。生于哈尔滨,现居意大利佛罗伦萨,在著名的佛罗伦萨歌剧院开始了他的歌唱事业。我是1997年在加拿大多伦多唱歌剧时认识他的。一与他交谈就被他对歌唱的热爱所感染,觉得这个年轻人一定会有所成就。在佛罗伦萨演唱时,又时常与他切磋歌唱心得。像他这样能辞去稳定工作,毅然全心投入歌唱,并十分注重全面修养的年轻人并
期刊
世界上的事情真是难说的很。我演了几十年的话剧和电影、电视,从来也没有想到我会参加京剧演出,可这样的事情居然就发生了。  2004年2月,我利用在昆明拍戏的空隙,平生第一次自费到久已向往的丽江、泸沽湖旅游。23日从泸沽湖回到丽江的晚上,接到导演陈薪伊的电话,说为了纪念伟大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诞辰110周年,北京京剧院决定从全国请导演、演员等有关创作人员排演京剧《梅兰芳》,其中的印度伟大诗人泰戈尔一
期刊
仁者爱山  走近山中,山光凝碧,势欲通天。岩石的苍茫雄浑令我仿佛感受到眼前是无数有生命力的男人脊梁在群雄列阵。春风送暖,阳光洒满了已经复苏的山野,它沉醉了山林、山路、山庄、山客……这正是“暖风熏得游人醉”的季节。  每当我拾阶而上,陷入这种氛围中就难以自拔,便索性沉醉到底,全身心地体味着山中的一切。“百年随时过,万事转头空”,时光的流逝对于每一个人都是一种无奈和凄苦,在人生之路上怎样面对现实,我的
期刊
我开了一家古代艺术品商店。这是我们这里唯一的一家。就是在这个店里,我与沈芳不期而遇。就像店里的古代艺术品,好像穿过了一段历史的时空,聚缘在此,铭心在此,记忆在此。  这是开业后的第四天,我坐在店里的沙发上,浏览着一本收藏杂志。这时,一个漂亮的身影出现在店里。我眼前一亮,一个文静的女孩子,我想,她也喜欢这些古老的历史?  她在博古架前静静地观看,没有一丝的言语,没有多余的眼神,似乎完全沉浸在这历史的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