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门父子五作家

来源 :鸭绿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selff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在中国文学史上,曾经先后出现过汉魏“三曹”父子、宋代“三苏”父子同时占据所处时代文学高峰的文化现象,成为文坛佳话并早已为人熟知。
  清朝末期,在华夏大地北方的漠南地区又出现了“一门父子五作家,文章千古耀华夏”的文学现象,堪称又一个文学奇迹。这就是生活在卓索图盟吐默特右旗忠信府(今为辽宁省朝阳市北票下府经济开发区)的五位蒙古族作家——尹湛纳希(汉名宝衡山)及其父亲旺钦巴勒(汉名宝荆山)、长兄古拉兰萨(汉名宝瑰)、五兄贡纳楚克(汉名宝瑶)、六兄松威丹精(汉名宝琮),可并称为“漠南五宝”。
  “漠南五宝”这父子五位蒙古族作家,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特别是在蒙古族文学史上均有重要地位。他们在思想上、史学上、艺术上、蒙汉文化交流上都有很高的造诣,都是蒙汉皆通的文学家、翻译家。如果说“漠南五宝”构成了那个时代蒙古族文学的一座高原,那么尹湛纳希就是这座文学高原上的最高峰,也是当时蒙古族文学的最高峰。尹湛纳希四兄弟的父亲旺钦巴勒则是这座文学高原的奠基者、引领者。他在文学、史学方面的造诣修养和励志创作的精神,对四兄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教育、引导、助推作用,成为“漠南五宝”形成的重要因素。
  “漠南五宝”父子同出一门,他们相互学习、互相切磋、相互鼓励、相互交流,可谓相得益彰。他们的文学成就既有各自的特点,也有许多共同点。他们以忠信府为中心,形成了一个以读书、创作、研究、翻译等各种文学活动为乐趣、为追求的浓郁的文化氛围,构筑起了一块文学高地。他们的文学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位置,特别是在蒙古族文学史上,更具有里程碑的时代意义。他们开创了蒙古族长篇小说的先河,开创了蒙古族文学的新时代。他们集汉族诗歌与蒙古族诗歌的优长为一体,创造了蒙古族诗歌的新形式,开创了蒙古族诗歌的新境界。文学创作之外,他们还从事“汉译蒙”的翻译工作。他们将《红楼梦》《水浒传》《朱子通鉴纲目》《中庸》等文学、史学、哲学经典翻译成蒙文,成为蒙汉文化交流的先驱。
  尹湛纳希父兄五人,在漠南这个比较偏远的地区,同时脱颖而出,成为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他们同历史上的“三曹”父子、“三苏”父子一样,成为所处时代一个极其重要的文化现象,在中国文学史上乃至在世界文学史上都是不多见的。
  二
  “漠南五宝”父子的文学成就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他们与“三曹”父子、“三苏”父子在文学上各有所长一样,也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尹湛纳希出生于1837年,他未曾做过官,一生致力于蒙古族历史的研究和文学艺术的创作。他用蒙古文创作了《青史演义》《一层楼》《泣红亭》《红云泪》等四部长篇小说。在此之前,蒙古族文学史上只有无名氏的短篇小说传世。在蒙古族文学史上,尹湛纳希与旺钦巴勒是最早脱离民间故事和历史传说的依附,第一个以其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创作了以自己所处时代的现实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成为蒙古族现实主义文学的鼻祖。毋庸讳言,《一层楼》的创作,受《红楼梦》的影响很大,被誉为蒙古族的《红楼梦》,但它绝不是《红楼梦》的翻版,而是作者根据自己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认识所进行的长篇文学创作。小说中出现的人物、地点和事件都有尹湛纳希父子的亲身经历和家庭及周围环境的真实依据。《一层楼》的书名,就来自于忠信府附近的惠宁寺。“一层楼”一般来讲是令人费解的,既然是楼就不是一层,既然是一层就不能称为楼。而惠宁寺恰有这样别具一格的“一层楼”。惠宁寺的正殿,从外面看是一层结构,可内部却由三层构成,所以称为一层楼。定书名为《一层楼》也有其深刻含义:一层楼代表整个忠信府的生活状态,从外面看是浑然一体的,其内部却是层层叠叠、矛盾重重、异常复杂的。
  《一层楼》中所描写的贲侯府也正是尹湛纳希故居忠信府的真实写照。忠信府的荟芳园、绿波亭等景物都在小说中得以如实呈现。小说中描写的八角井至今尚在当地完好地保存着,其中的人物也都是以当时真实生活中的人为原型的。主人公璞玉以旺钦巴勒为原型,璞玉与三个表姐妹相爱也有真实依据。其中,琴默的名字,就用了旺钦巴勒表妹的真实名字。小说中的故事情节也大多是从现实生活中来,如璞玉娶节度使的女儿为妻、妻儿早亡的情节,璞玉查田收租、烧租据、放小偷等情节都是旺钦巴勒和尹湛纳希自己经历过的事情。小说中所写故事情节的高潮,大多以当地传统节日为中心线索,如春节、元宵节、二月二、端午节、乞巧会、八月节、腊八节等。这些节日至今仍然是尹湛纳希故乡的人们尚在沿袭着其风俗的传统节日。在小说中,璞玉与姐妹们猜的谜语也都是以当时吐默特一带百姓吃、穿、用的物品为谜底的,如竹帘子、大蒜、袼褙等。这充分说明,《一层楼》有着深厚的现实生活基础,是作家现实生活生动的艺术再现。
  《青史演义》既是一部在大量史实的基础上,运用传记文学的手法,生动描述蒙古族辉煌历史、热情歌颂民族英雄成吉思汗的史诗性的文学巨著,也是一部编年体和演义体相结合、形式独特的长篇小说,还是旺钦巴勒和尹湛纳希父子二人的独创文学。这部作品前八回由旺钦巴勒创作,其后由尹湛纳希完成。整部作品共一百二十回,现存六十九回。《青史演义》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达到了完美统一,深受蒙古族及各族人民欢迎,起到了唤醒民族意识、振奋民族精神的作用。
  《青史演义》描写了从12世纪后半叶开始,蒙古族的兴起与发展,内部斗争与统一北方民族以至整个中国和征服广大疆域的歷史故事。故事涉及自1227年成吉思汗出生,到窝阔台继位后九年共七十六年的历史。书中描写了一系列重大、宏伟的历史事件,描绘了许多惊心动魄的历史画面,讲述了一系列生动感人的历史故事,展示了丰富多彩、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形象。这部巨著的艺术成就,代表了蒙古族近代文学的高峰。其突出特点是:立意高远,叙事宏大,结构严谨,脉络清晰;情节曲折生动,跌宕起伏,首尾相接,富于变化又主次分明;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栩栩如生,贴近生活,真实可信;语言新鲜生动,清新流畅,精巧地融民间故事、民歌、好来宝、祝赞词、谜语、格言、成语等蒙古民族说唱文学为一炉,散韵结合,琅琅上口,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充分体现了尹湛纳希父子作为蒙古族文学大师、语言大师的卓越才华。   尹湛纳希也是近代蒙古族的著名诗人,他的诗歌现存七十余首,内容和艺术均丰富多彩,臻于上乘。有的清丽淡雅,有的质朴流畅,有的含蓄委婉,有的明朗热烈。除此之外,尹湛纳希还创作了许多散文、杂文作品,编写家谱,同时还翻译了《红楼梦》《中庸》等汉文经典。据不完全统计,现已发现尹湛纳希的著作、手稿共一百五十多万字,这些都是我国近代文学宝库中的宝贵财富。
  三
  尹湛纳希的父亲旺钦巴勒生于1795年,是近代杰出的蒙古族文学家、史学家,蒙古族现实主义文学的开山鼻祖。旺钦巴勒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素材,用汉文创作了长篇小说《一层楼》。旺钦巴勒也是长篇历史小说《大元盛世青史演义》的创意者和最先书写者,是第一位作者,是这部鸿篇巨制的开山鼻祖,为这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旺钦巴勒曾以父荫,任吐默特右旗协理台吉。他既掌管着本旗蒙古騎兵,又掌管着本旗的日常公务,是个颇有学识胆略的文武全才。当时,清政府对蒙古族地区以骑射武功论奖惩,经常征调蒙古旗兵,或守戍边疆、打击外国侵略者,或在内地镇压所谓寇匪。道光二十二年(1842),为防英军北上,旺钦巴勒曾率领本旗官兵奉命到近海口地带驻扎,并凯旋而归,受到奖赏,是一位英勇善战的爱国将领。旺钦巴勒性格刚毅坚强,勇敢智慧,心胸旷达,正直爽朗。他热心公益事业,体恤百姓疾苦,被称为“面冷心善”的人。
  旺钦巴勒更是一位藏书万卷、满腹经纶、远近闻名的文人学者。他从小在忠信府就受到了严格的家庭教育和文学熏陶,有较高的文学、语言学、历史学修养。他精于蒙语,尤擅汉文汉语,善写汉诗汉词,还略通藏语。特别是对汉族的古典文学非常欣赏,并受其深刻影响。他共有八个儿子,其中有四个儿子早年夭折,有四个儿子长大成才。旺钦巴勒的文学修养及文学创作实践乃至为人,对其长子古拉兰萨、五子贡纳楚克、六子嵩威丹精、七子尹湛纳希,都自觉地走上文学道路,且均取得很高文学成就,有着重要的启蒙、教诲和引领作用。
  人到中年时,旺钦巴勒立志用汉族传统文学样式来描写本民族历史,并开始构思以历史事实为基础的长篇历史小说《大元盛世青史演义》。意在借助歌颂先祖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落,反抗女真族的民族压迫,建立蒙古帝国的功勋,抒发自己改革清朝腐败封建制度的改良主义主张。同时,要把成吉思汗的精神和伟业书写出来,传于后世,光照千秋,以唤起蒙古族的民族激情,使整个民族再次振拔,兴盛于世界。
  为实现这一理想,他在辅佐王爷处理政事、带领军队出征等繁忙的公务之余,着手收集和整理资料。当时蒙古族历史资料浩如烟海,头绪繁杂,前人整理规范者不多,可靠性很差,往往瑕瑜互见,难以置信,大多需要重新鉴别和补充。在这种情况下,没有渊博的历史知识,没有深厚的文学修养和坚强的决心毅力,是不敢问津的。旺钦巴勒有着惊人的毅力和非凡的才智,先后收集查阅了大量史书、故事、传说、民间歌谣、民间传说等,并对大量的资料,做了比较详尽的研究甄别,为创作《大元盛世青史演义》做了充分准备,打下了坚实基础。
  尹湛纳希在《青史演义》序篇里曾说,他到书楼上“翻阅贤哲家严珍藏的四种文字典籍,选取了蒙古历史有关的史书、传说、故事……共十册,其中有汉文典籍、满蒙文史资料和从藏文、维吾尔文译出的各种帙卷,奏折,杂记……”并说:“藏书楼里的书,绝大部分是旺钦巴勒一手收集的。”可见,旺钦巴勒当时是雄心勃勃、意志非凡的。而且他以十分严谨的创作态度,做了大量的资料搜集整理工作,着实下了一番苦功夫。
  旺钦巴勒在做了充分的准备之后,开始构思呈现蒙古族辉煌历史的长篇历史小说《大元盛世青史演义》。他先写出了较为详细的创作提纲,共一百二十回,随后在公务之余开始撰写全书。可惜,写至第八回时,鸦片战争爆发,他亲自率部抗英,中断了创作。许多研究者认为,《青史演义》是尹湛纳希一人的著作,我觉得这不全面,应该是旺钦巴勒与尹湛纳希合著的作品。旺钦巴勒为尹湛纳希完成这部巨著打下了坚实基础,做出了开创性、统筹性、奠基性的贡献。这是父子共同的杰作,是他们父子在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上共同树立的不朽丰碑。
  旺钦巴勒还是长篇小说《一层楼》的首位作者。《一层楼》首先是由旺钦巴勒学习《红楼梦》的创作方法,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现实生活,构思并创作的。旺钦巴勒的汉文水平非常高,他读了曹雪芹的长篇小说《红楼梦》,觉得忠信府的现实生活与红楼梦所描述的生活有许多相同之处,自己的亲身经历也与《红楼梦》中许多人物情节有类似之处。于是,他就以自己经历过的现实生活为依据,用汉文创作出了一部长篇小说,名为《一层楼》,并援引《红楼梦》之概略,撰写了《一层楼》诗。诗中有“霜落两鬓奈忧何,闲来功诗晚来歌。喜得剪烛展故卷,嚼时犹甘咽时涩”的诗句,表明这部作品是旺钦巴勒晚年之作,并非尹湛纳希三十岁左右的首创。从诗中也可以看出,没有痛彻心扉的感情经历是难以写出如此凄苦的诗句的。
  但是,旺钦巴勒用汉文创作的长篇小说《一层楼》,他在世时并没有公开,也没有在社会上流传。他去世二十多年之后,《一层楼》由他的七子尹湛纳希翻译成蒙文,并在其原作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艺术加工,使其成为蒙古族现实主义文学的开山之作。
  在《一层楼·明序》中,尹湛纳希曾明确称:“嗟夫!世间才子佳人之遇,差池舛误者岂独红楼一层之属欤?是故编辑之、吟哦之,译书之、又怆然而悲叹之矣。非独一人悲叹而已,愿与同心者共悲叹之,与同心者共悲叹之而犹不足,必欲与天下才子同声共哭之也。”从中可以确定,旺钦巴勒生前用汉文写出了与《红楼梦》故事情节相类似,但又略有不同的长篇小说作品。父亲去世后,尹湛纳希读了《红楼梦》,也读了《一层楼》,并为之深深地感动。同时,也发现了《一层楼》与《红楼梦》的异同:“本书中原无恶媳奸妾之弊,亦无家政内专之失,此其所以略不同于《红楼梦》耳。”(见《一层楼·序》)为此愿与同心者共悲叹,与天下才子同声共哭,所以便将这部小说翻译成蒙古语,并进一步进行了艺术加工和再创作。此后,这部小说便以蒙文形式在当地开始流传。   旺钦巴勒也是蒙古族诗人,他的诗作流传下来的虽为数不多,但从他的《大元盛世青史演义》前八章每章前后的题诗来看,其诗词造诣是相当高深的。他的《酒兴》一诗也尽显其诗豪放清爽之风格。
  四
  尹湛纳希的长兄古拉兰萨,也是蒙古族近代文学史上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业绩则是吸收汉族古典诗歌的精华,融会贯通,为开创蒙古民族诗歌的新形式做出了卓越贡献。
  古拉兰萨性格温文尔雅,又刚直不阿,可谓外柔内刚。他自幼爱好文学,博览群书。他热爱蒙古族文化,有着渊博的蒙文知识基础,也酷爱汉族文化,如饥似渴地吸收汉族文化的精华,对蒙汉历史、文学有很深的造诣。
  在众多的文学体裁中,古拉兰萨对诗歌尤其情有独钟,一生都致力于诗歌的研究和创作。他既倾心于蒙古族优美动人的诗歌,也钦慕汉族古典诗歌的严整、和谐、言简意深。他创造性地把蒙古族诗歌与汉族古典诗歌之所长结合起来,融于一炉,开创了蒙古民族诗歌的新形式,推进蒙古族诗歌达到新高度。
  蒙古民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也是长于诗歌的民族。蒙古诗歌是以句首押韵的,也就是押韵头;而汉族古典诗歌是以句尾押韵的,也就是押韵脚。古拉兰萨在创作诗歌时,既押韵头,又押韵尾,这种韵律比较难以掌握,但他运用自如,说明诗人已经在诗歌研究、创作上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准。古拉兰萨的诗歌讲究对仗,参照汉文古典诗歌严格的押韵脚形式,在蒙文诗押首韵中也多是一韵到底。古拉兰萨开创的这种诗歌形式,既有鲜明的蒙古民族风格,又有汉族古典诗歌的韵味;既保持了蒙古民族诗歌的优良传统,又吸收了汉族古典诗词的优点,新鲜奇特而又淡雅优美,读来音韵和谐,琅琅上口,富有一种音乐美。古拉兰萨的诗在语言的锤炼上也可谓炉火纯青,充分显示出其文学语言的功力和诗歌艺术创作的造诣。
  古拉兰萨的诗朴实自然、敏锐率真。诗人炽热的激情,随着生活的具体感受而自然流露,詠物在于申意,写景在于寄情。诗人耿直无畏的风骨,天真纯朴的诗情,正如嵩威丹精所说,“一泓秋波映水晶”。古拉兰萨创作了大量具有朴实、明朗、直抒胸臆的现实主义特色的诗作,成为蒙古族近代诗坛上富有探索精神的现实主义诗人。同时,诗人不思追逐名利,只想在事业上有所建树。为此,他写了不少歌颂慷慨高洁之士的诗篇。诗人在《壮士》一诗中写道:“慷慨高洁言行正,耿介刚毅胆卓群。锦绣罗帛虽裹身,名缠利琐碎齑粉!” 虽生长在贵族家庭,却思“出污泥而不染”,做高洁之士。
  古拉兰萨也是蒙古族近代史上最著名的爱国诗人。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父亲旺钦巴勒奉命率本旗蒙古将士在长城一线驻扎,防范英国侵略者北上。在父亲出征时,古拉兰萨挥笔书写豪情激荡的爱国诗篇《祝灭寇班师还》。其诗云:“英寇狂暴侵海边,敕令我父扫狼烟。将士云集晓恩义,旗丁纷聚谕忠贤。赐宴中山英业振,飞渡凌河皇恩绵。旌旗凌空蔽日月,剑戟高举天地旋。出师时值仲夏月,不日凯旋得安然。顺利平虏北还时,叩迎父师共狂欢。”之后又写出《思军营》《望太平》《太平颂》等诗作,表达对侵略者的愤慨和对蒙古军队胜利归来的企盼与祝愿。
  古拉兰萨在以诗歌创作为主的同时,还挤时间阅读了大量汉族古典小说,并翻译了《水浒传》等汉族优秀古典小说。他还曾研究并试图续写父亲的遗作《大元盛世青史演义》,终因公务繁忙而搁笔。
  1847年,父亲旺钦巴勒去世后,古拉兰萨即承袭了协理台吉的职务,在任四年,后因病去世,年仅31岁。
  五
  尹湛纳希的五兄贡纳楚克是近代蒙古族文学史上又一杰出现实主义作家。他是蒙古族文学史上成就最为突出的个性化哀婉诗人。
  贡纳楚克1832年出生在忠信府,三岁时就被过继到与忠信府相邻的近族诚信府,寄人篱下,过着郁闷凄苦的生活。他曾长期遭受排挤和陷害,整日生活在痛苦之中。咸丰八年(1858),他曾经蒙冤,受到笞挞和戴枷的家法制裁。同治二年(1862),还曾因不堪忍受所受迫害,愤然弃家出走两年。在爱情和婚姻方面,他也不是幸运者。妻子不是当初自己心仪的恋人,婚后夫妻间感情也不融洽。特殊的天赋与经历,使贡纳楚克成为蒙古族文学史上最早出现的个性化的哀婉诗人。其诗如其人其境,多为悲凉孤寂之作。例如:“浮想柔情梦迷离,寒月横窗冷箪席。反侧辗转人不寐,阴沉长夜盼寒鸡。” “花明月夜落寒霜,风停夜静雾茫茫。好花偏被丑女戴,美人因何嫁蠢郎?”都表现了他对命运多舛的悲叹和对世事不公的愤懑心情。
  贡纳楚克的诗作是他对自己痛苦一生的独自悲伤和哀婉吟咏,也是对他所处社会环境和黑暗社会的血泪控诉。他写的《读咏物诗》,对清朝皇帝和蒙古王公对外投降、残害忠良的行为做了猛烈的抨击:“咸丰八年(1858)戊午,余年二十六岁,运交华盖,流年不利,屡遭歹徒残害,家业凋敝,心事茫茫无处倾吐,又无一知己可以分忧。4月24日,忽见东府四妹线夹上有《咏物》七律一首,因以和之。此物究何物?细思量,含义悠长。大盗再出世,奸佞又投胎,丑剧一场。奸人危害竟至此,贤臣愤慨理应当。无言杀害真才子,是与非,必判端详。艰险重重何处?无端惨遭诬陷,神魂久迷茫。血泪浴身难分辨,白骨弃山野,丹心射光芒。”其悲愤心情力透纸背。在《真美假美》一诗里,他对慈禧太后祸国殃民的行为给予了尖锐的讽刺:“你美貌的玉容里,藏着蒙汗药。你淫荡的风骚里,揣着杀人刀。云雾中,认不清你的真面貌;风浪中,人们才知道,你真的恶假的好!” 对封建统治者如此直面抨击,这在当时也是难能可贵的。
  贡纳楚克的诗作,情感纤细而余味绵长。他擅长运用白话书面语言,抒发内心复杂的情感,特别擅长将描写自然景物与描写人物心情融为一体,情景交融,感人至深。他写出《伤秋》《秋色溢满小窗》《阳光泻在窗上》《秋雨》《寒雨》《运气不佳,未能缘结宝琴》《闲诗·梦中醒来》等一批悲愤哀凉的诗篇。他在《阳光溢满小窗》一诗中写道:“与前诗一题。正在书房读书,秋意入来。哥哥给开通的小窗溢满了秋色:阳光泻在窗上何等惨淡,无情的帘内孤身冷冷。湖边的翠竹摇曳在寒露中,逢秋的枯叶落满阶庭。”作者借助秋天的凄凉景色,叙述自己如同秋叶飘落的生活处境和内心的凄苦。   诚信府与忠信府仅有一墙之隔。贡纳楚克经常跑回忠信府,与兄弟几个一起读书学习。他把读书学习当作排忧解难、摆脱苦痛的唯一良药。有一首诗证明了这一点:“富贵如朝露,只有浪淘沙。唯有读书乐,写诗度年华。晨起诵诗书,雄鸡高报晓。俗事错纷繁,渐渐生烦恼。” 从诗中可以看出,当时贡纳楚克是以读书为乐、以写诗为悦的。因而他读的书很多,知识也相当丰富,对诗歌有深入的研究,后来还写过诗歌评论,在汉文古典诗词方面也颇有造诣,曾写过关于蒙文律诗的文章,对蒙文诗的格律进行了深入探讨。
  贡纳楚克与七弟尹湛纳希关系甚密,尹湛纳希很佩服、欣赏贡纳楚克的为人正直和富有才华,十分同情五哥的处境,经常与五哥一起对诗,一起译著,一起研习书法。同治五年(1866)二月,贡纳楚克英年早逝,年仅34岁。尹湛纳希挥泪参加五哥的葬礼,亲自为五哥立墓碑,选五哥平生最珍爱的诗刻在墓碑上。夜晚,他整理五哥的遗作,不禁涕泪涟涟,遂写志哀诗一首,其真情灼灼,如泣如诉,感人肺腑。《哭五哥》:“贡纳楚克五哥愤懑不得志而早逝矣。呜呼,落魄一生,诸事无功,文稿未就,诗集未成。捧诵遗篇,不知泪潸潸之无从也,聊缀数行以志哀。呜呼我五哥,为何生此世;潦倒赴苍穹,暂短三十四。残灯暗如豆,对影更孤单。虽能继遗志,见面登天难。聪明数五哥,知己唯一弟。忽而红残云,利箭穿胸臆。高音无人识,卞和抱玉泣。遗篇尽珠玑,只弟一人读。一读一拭泪,良骥陷穷途。世上昆仲多,或成参与商,唯我兄弟亲,亲昵暖衷肠。欣赏四时景,谈古并论今。高见略指点,茅塞顿时明。并坐书桌旁,春风抽新柯。今兄赴苍穹,何处寻五哥。入园花增色,登堂共杯匙。拊掌索新句,分题咏好诗。”“……兄无亲生子,唯弟承担之。未来弟有子,令其扫兄墓。遗志我完成,九泉望瞑目。英俊我贡兄,虽作浮云散。明智察秋毫,是非历历辨。冰霜玉体前,香灯已寂灭。五哥知弟心,佑我成功业。”从诗中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贡纳楚克虽然被过继到诚信府,但尹湛纳希对五哥的感情是极为深厚的。
  六
  尹湛纳希的六哥嵩威丹精长尹湛纳希三岁。嵩威丹精也有着较厚实的蒙文基础,但他更爱汉族文化,对汉文很精通,对汉族古典文化做过认真研究。与兄弟们相比,他的汉文掌握程度更高一些。他还经常用汉文写诗,如他的七绝《静夜思》:“静夜月光照明湖,清溪岸边复修竹。桃李盛开春来早,盎然新意满春庐。”这首诗很能代表嵩威丹精的诗歌清新、明快、淡雅之风格。
  嵩威丹精性格爽直刚毅,很有主见,曾经继古拉兰萨之后任协理台吉。他十分支持尹湛纳希的文学创作,曾写诗鼓励七弟创作长篇小说。为了使尹湛纳希静心创作,他把所有的家庭重担都担在自己肩上。同时,为了使其续写《青史演义》所用资料更翔实可靠,他在公务繁忙之中,蒙译了《通鉴纲目》这部汉文典籍,对尹湛纳希继承父志、废寝忘食地续写《青史演义》这部巨著,给予了精神上、物质上的全力支持。
  在尹湛纳希等兄弟都离世后,嵩威丹精写过一首《吾兄手迹》的诗,情真意切,感人至深:“见兄手迹墨如新,心潮汹涌意难平。尹湛七弟亦归去,嵩山无语泪涔涔。兰桂齐芳道八人,愚拙嵩山叹伶仃。仙境窈渺穷难见,一泓秋波映水晶。”
  可以看出,尹湛纳希父兄五人都富有文学才华,都取得了杰出的文学成就。同时,他们的文学成就也各有所长,各有建树。在历史上同出一门的杰出作家群体中,尹湛纳希五父兄为人数最多者。这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不多见的,在少数民族同出一门的父子文学群体中更是首屈一指。因此,“漠南五宝”这一文学群体及其成就、特点,是一个非常值得进一步关注和研究的文化现象。
  七
  “漠南五宝”在文学建树上各领风骚,却也有许多共同特点,他们都是蒙汉皆通的文学家、翻译家,都是蒙汉文化交流的先驱,丰富和发展了蒙汉文化。
  尹湛纳希是蒙汉皆通的文学家。他一生致力于弘扬发展蒙古族的先进文化,坚持用蒙古文进行文学创作,其创作也深深地植根于自己民族的生活与文化土壤之中。但是,他并不囿于“民族”的局限之内,他自觉地站在蒙汉两个民族的文化巅峰上,纵观历史与现实。他对汉族的优秀文化,怀有浓厚的兴趣和深深的敬慕之情。他通晓史学及先秦诸家之说,在借鉴汉族文化方面,已经进入极高的层次。他用蒙文翻译了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和哲学名著《中庸》。除精通蒙古文与汉文之外,他还精通满文、藏文与梵文。
  古拉兰萨亦是蒙汉皆通的文学家、翻译家。从十六岁(1838)开始,曾经数年致力于研究、翻译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并留下诗文记载此事。他在《译水浒》一诗中写道:“志坚余暇不停书,蒙译《水浒》多半部,屈指寒暑过几遭,春花三开又三枯。”他花费了三年多的时间,用蒙文翻译了近百万字的《水浒传》,可见其蒙汉语水平都达到相当的高度。
  贡纳楚克在十五岁时阅读到《红楼梦》,也深深被其中的故事所感动。他有一首《读〈红楼梦〉有感》诗,记载这件往事:“十五岁时,偶然读到名为《红楼梦》的书,深为惊奇和悲哀,曾写诗一首,兹记于此:一、平声长叹少知音,绝世宏文伴独吟。曹侯长梦托深意,红楼顽石叩我心。二、平生知音何处寻,掏尽红心向谁云。肝焦胆枯有八九,道出缘由无一人。三、冻雨潇潇几时分,蒙蒙青雾漫山深。阑珊诗意梦是假,假梦人言却是真。”由此可见,《红楼梦》等文学经典对五父子的影响极其深远。
  尹湛纳希五父子还都是琴、棋、书、画皆通的艺术家。尹湛纳希和父亲都长于绘画与书法。尹湛纳希的《梅雀图》《家园图》《圆明园即景》和他的书法作品,都充分体现了他深厚的绘画基础和相当高超的绘画水准。尹湛纳希在书法上也非常崇敬大书法家王羲之,他曾经临摹过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对王羲之使用的笔、墨、砚都有研究,并尽力效法,其书法作品也颇显功力。
  貢纳楚克除长于写诗外,更长于书法和绘画。他曾孜孜以求地学过王羲之的书法,颇有一番功夫,忠信府、诚信府书皮上的书名和名字,大都出自贡纳楚克之手。尹湛纳希在这方面也经常向五哥请教,与哥哥一起研究书法,练笔习字。   尹湛纳希父兄时常在一起下棋,切磋棋艺。古拉兰萨写过一首题目《棋》的诗:“兴国成功扫劲敌,比才斗智一盘棋。愁烦尽解观时事,收众术精喻大局。拒险渡河知地舆,星移斗转应天机。循规列阵明韬略,帷幄筹谋更出奇。”现在北票市下府经济开发区(即当年忠信府遗址)的后山顶上,还有“漠南五宝”遗留下来的石刻棋盘。
  八
  “漠南五宝”都是有思想、有见地的思想家,在其各自的文学作品中表现出了许多共同的思想倾向。
  首先,他们有着共同的反封建主义、反民族压迫的思想,是对自己所处社会地位和本阶级的叛逆,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一层楼》与《泣红亭》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生活状况。《一层楼》中的贲府是当时上层社会的一个缩影,在繁荣鼎盛的帷幕后面,充满了骄奢淫逸、尔虞我诈的罪恶。贲侯的威严,老太太的执拗,贲寅的荒淫,交织成一张封建家长制的罗网,笼罩在青年男女头上,使他们只能默默地承受肉体与精神上的摧残压迫,而不敢有所反抗。贲府生活的腐化和奢侈,也达到了惊人的地步,而这种花钱如流水般的生活,是靠盘剥榨取农民的血汗得来的。为了揭示这种富贵不均、腐败不堪的社会现象,尹湛纳希父兄还把视野扩展到荒村僻野,把自己到农村收租的亲身经历和亲眼所见——农民们不堪沉重地租剥削、过着卖儿鬻女悲惨生活的情景,写进了作品,对封建制度进行了血泪控诉,对贪官污吏涂炭人民的罪行进行了尖锐的揭露和谴责。
  古拉兰萨的诗,最早表现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主题,在我国近代文学史上也具有重要地位。他热情歌颂人民抗击侵略者、保卫祖国的正义战争,尖锐辛辣地讽刺清朝统治阶级腐朽昏聩、丧权辱国的投降行径,敢于发出当时各族人民的共同心声,如《呈贤人林公》:“炽热红心一片,贯穿您的三十三年。对敌人韬略缜密,对罢官忍诟求全,像一根丝线穿过,九曲的珍珠洞间。爱护耿介的石头,丢掉珠玉的官衔,是最可贵的品德;满朝文武,谁也不如您的品端人贤!” 在林则徐被贬充军的时候,古拉兰萨能够给他以“满朝文武不如君”的高度评价,表现出诗人敏锐的眼力和过人的胆识。
  古拉兰萨生前曾写诗披露王爷贵族的奢侈生活和丑恶面目,其中有一首题为《魑魅魍魉》:“福晋闻锣神魂飘,昼夜拜佛奔寺庙。愚蒙喇嘛贪女色,欺民诺谚迷舞乐。何处丑相扮恶鬼,诱人粉面变魔妖。色相齐聚何丑陋,效蛆减罪实可笑。”其辛辣讽刺入木三分。另如《黄菊》一诗:“凝霜殄灭众名花,唯君傲骨寒中发。试看趋炎朱紫辈,义愤不平怒难压。”以菊花来寄寓自己的生活理想和情操,展示了自己不畏权势、不畏黑暗现实的坚强性格,以及对那些趋炎附势的达官贵人的愤恨和蔑视。当时,土默特右旗的王府设有监狱,把那些反抗贵族压迫的人或对王爷不满的人关入其中,施以刑法,横加迫害。古拉兰萨目睹了这一现实,曾写《孤鸟》诗:“ 拼却性命探牢狱,哽语相期别泪滴。狱外声声传情思,何时重逢一枝栖。”较为婉转地表达了对这一罪恶社会现象的愤愤不平。
  其次,他们对本民族充满了情感,主张不忘祖先,歌颂民族英雄,振奋民族精神。旺钦巴勒与尹湛纳希在《青史演义》这部巨著中,热情地歌颂了成吉思汗的伟大功绩,塑造了成吉思汗这一“贤明”君主的形象。作家笔下的成吉思汗,以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领导蒙古士兵拯救了水深火热中的人民。他与士兵有衣同穿,有马同骑,祸福同当,慷慨助人。他不仅奖励有功将士,还用国库物资救济苦难百姓。他作风民主,听得进逆耳之言,犯了错误主动自罚。他依靠自己雄厚的军事力量,奋勇征战,建立了统一的君主国,使饱受战火煎熬的各部落人民得以安居乐业,发展生产,从而推动了历史前进。旺钦巴勒与尹湛纳希塑造了成吉思汗这一理想的英雄形象,寄予他们共同的愿望,热切盼望自己的时代出现一个像成吉思汗那样的民族英雄,復兴民族精神,摆脱民族压迫。
  尹湛纳希在《青史演义》的初序中写道:“现在有一种怪东西,什么东西呢?就是那么一种活物,论学问他一窍不通,论兵书他从未学过”“这等鼠辈还头戴宝顶,冠插羽翎,身着龙袍,腰系玉带,颈套珠链,外披狐貂之裘,前后佩戴珍珠玛瑙的缨穗,手足戴着金银翡翠等物。出门则有数百名美男役仆跟在宝辇之后,所到之处威风凛凛,回家则数十名美女丽妻迎于珠帘缎被之中,住的是仙境般的宫殿,卧的是佛地似的莲池,吃的是七味俱全的佳肴,做的是荒淫无度的丑事;看外表有神仙般的体态,闻味儿有鬼怪般的臭气。我说的就是这么一种东西。”“他们或是皇戚国舅,或是皇亲功臣,或是王子公孙,因为他们的祖辈给他们留下充足的家产,于是他们忘乎所以,随意挥霍。”对蒙古族封建贵族的荒淫无度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同时,也对本民族的一些败类,发出了恨其无能、怒其不争的呼喊。以此来唤醒民族意识,树立起民族自强自立和拼搏向上的精神。
  再次,他们都追求个性解放、婚姻自主,追求真正的爱情。尹湛纳希父子五人都不同程度地经历过爱情与婚姻的不幸。这正是促使尹湛纳希父子与中国古典悲剧作品《红楼梦》产生强烈共鸣,创作出《一层楼》《泣红亭》等不朽作品的生活基础。《一层楼》与《泣红亭》以锐利的现实主义笔锋,揭露了封建婚姻制度对青年男女爱情的阻挠和破坏,深刻地批判了封建制度的残酷和罪恶。书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贲府中一群女性的坎坷遭遇,表现了对处在社会最底层妇女的同情。同时,也表现了他们对自由婚姻的向往和追求。《一层楼》中的女性,不管是深阁闺秀,还是丫鬟使女,大都是些纯真善良的少女,她们尽管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不得自由,但她们都向往自由的新天地,憧憬自主的爱情幸福。这是作者进步的民主主义思想在作品中的鲜明反映。
  《青史演义》也塑造了一些机智勇敢、富于美好感情的妇女形象。如反对掠夺战争、向往安定太平的索伦高娃、花木兰式的女英雄洪古尔珠兰,善断奇案、为国捐躯的月亮公主。这些光彩照人的形象,充分表现了作者尊重妇女社会地位,赞扬男女平等和妇女伟大作用的民主主义思想。
  古拉兰萨创作了许多爱情诗作。如《美丽容颜》:“美丽容颜世无双,若比嫦娥更觉强。山村处处印倩影,花径足痕散幽香。海誓长存月桂下,山盟永托瑶池旁。思卿胸中波澜涌,露珠洒脸不觉凉。”这首诗表达出古拉兰萨曾经热恋一位美丽出众的女子,却未能结为生活伴侣的悲伤心情。贡纳楚克也有许多爱情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九
  “漠南五宝”共同生活在一个诗书世家,受着同样的文化熏陶,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社会文化背景,因此,尹湛纳希父兄五人同时成为所处时代的杰出作家并非偶然。
  尹湛纳希父兄是一代天骄、蒙古族民族英雄成吉思汗的后代。其先祖忽必烈、阿拉坦汗等,都是在中国历史上有作为的人物。阿拉坦汗孙噶尔图,“以避察哈尔侵,由归化城徙居土默特”(《钦定外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噶尔图子鄂木布楚琥尔于天聪三年(1629)归附后金。九年(1635),授扎萨克。康熙二年(1663),鄂木布楚琥尔子固穆晋升为固山贝子,忠信府便是固山贝子所建。十三年(1674),固穆卒,子衮济斯扎布袭任固山贝子。衮济斯扎布便是尹湛纳希七世祖。作为成吉思汗的后代,尹湛纳希父子具有聪明智慧、执着坚韧、努力拼搏、英勇顽强、重文尚武的遗传基因。
  尹湛纳希父兄长期生活在大凌河畔。大凌河汹涌澎湃又曲回婉转,河水清清,晶莹澄澈,进入卓索图盟吐默特旗境内,风光更加绚丽。在这里,西面有凉水河、东面有牤牛河同时汇入,波光粼粼,夏日犹如烟花三月的扬州。三水之间,有块大约五万亩的平地,芳草如茵,树木葱茏,平地北面,山峦蜿蜒,群峰耸峙,犹如一面巨大的屏风。在这块依山傍水、优美如画的平地上,矗立着一座宏伟气派的庄园——忠信府。忠信府不仅环境优美,经济实力雄厚,而且还有着较深厚的文化传统,19世纪中叶,这里已成为当时蒙古族的文化中心。
  当时,忠信府建有规模不小的藏书楼,根据图书类别,设有楚宝堂、学古斋、东坡斋,收藏着数以万计的各种文字的书籍。藏书楼的名称和所藏图书充分表现了主人公的文化修养和爱好。楚宝堂之名出自楚国和氏璧的典故,表明了主人的爱国之心;东坡斋则是因主人崇拜多才多艺的东坡居士而得名。楚宝堂与东坡斋藏的都是汉文书,学古斋中大都藏的是蒙文和藏文书。忠信府藏书楼在当时是远近闻名的,据说可以与承德的文津阁媲美。这座规模宏大的藏书楼体现了尹湛纳希祖辈较高的文化素质,也表明尹湛纳希祖辈大量地接受和吸收了汉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这样的文化传统对尹湛纳希父兄的影响是巨大的。
  清朝政府对蒙古族实行愚化、怀柔、利用和控制的政策,在蒙古地区建立了军政合一的旗制,一方面加强对蒙古的控制,另一方面又把蒙古作为镇压内地人民反抗的兵营。蒙古族的晋升受赏,主要以军功而论,正如《一层楼》中祁璞玉所说的“想你我都是世代武职人家,圣上倘用我们,也只看弓马如何来取罢了”,指的就是这个历史事实。因此,在蒙古族形成了重视骑射畋猎而轻视文化教育的传统。而在忠信府却是另一番情景,他们没有被清政府对蒙古族以畋猎骑射论军功的政策所左右,极其重视家庭教育,尤其注重诵读儒家经典。他们从内地聘请汉文老师,所聘者大都是举人以上宿儒,所聘蒙、满、藏文教师也均为地方上出类拔萃的学者。这是一个主张读书明礼的家庭,在那个时代是有远见和叛逆精神的。
  旺钦巴勒严格要求子女,教育引领他们精通蒙、汉、满、藏语言并汲取其文化精华,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尹湛纳希的母亲满优什佧也是位有着较高文学修养的人。她于嘉庆七年(1802)生于卓索图盟喀拉沁右旗塔布囊乌梁海部孛儿只巾台吉的贵族家庭。满优什佧的父亲身为旗扎萨克(旗长),为她从小特聘了蒙、汉老师,使她成为卓索图盟一带才学出众的蒙古公主。她精通蒙汉史,特别嗜读儒家诗书,颇晓孔孟之道、理家之法、谕子之理。她非常喜欢唐诗、宋词,时常在家务闲暇时诵之。她声音洪亮甜润,并且很注意抑扬顿挫,时而悠扬婉转,时而音节铿锵,时而如泣如诉,这些都曾给尹湛纳希及其兄长以深刻的影响。她还特别喜欢讲民间故事,讲起来时眉飞色舞、活灵活现,使听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尹湛纳希兄弟就生活在这样的诗书世家,父母是他们当之无愧的启蒙老师,为他们成才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除此之外,尹湛纳希兄弟几个各有所长,幼时经常在一起谈诗论畫,切磋学习,相互勉励,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当地流传着一首歌谣:“忠信府美丽庄园,蒙古文化的摇篮。四兄弟才华出众,七公子遥遥领先。”反映了四兄弟的才华和尹湛纳希文学成就在兄弟们中的地位。弟兄几个经常在一起赛诗,来山轩、松月亭经常传出他们的诗韵和笑声。尹湛纳希天资不凡,想象力丰富。不到十岁,吟诗赋词就不在几位哥哥之下。尹湛纳希九岁那年秋天,兄弟几个以秋为题赛诗。古拉兰萨写的是《秋兴》:“无事门常掩,新诗自啐哦。金风鸣萧瑟,残枝黄叶脱。”贡纳楚克写的是《秋思》:“秋风袭人感飘零,无情月色伴诗魂。日暮挑灯卿思我,叶飞花落我思君。”尹湛纳希很快写出两首诗来,一首是《秋夜》:“思君清秋夜,凉风透碧窗。孤竹叶萧瑟,愁人起彷徨。”另一首是《伤秋》:“秋草枯,秋草黄,秋灯昏暗秋夜长。可怜机杼札札女,秋风秋雨待衣裳。”嵩威丹精则索性写了一首与尹湛纳希唱和的诗,题为《伤秋唱和》:“秋色秋光暧秋晖,叶飞花谢不需悲。小诗惭呈高朋赏,且对秋光笑几回。”同一题材的诗,展示出了各自的艺术风格。这样浓厚的家庭文化氛围使兄弟几个在文学、史学诸方面的文化修养日益提高,都分别成为近代蒙古族杰出的文学家。
  【责任编辑】 行 者
其他文献
任何一种哲学或宗教,最终追求的都是人生的自由和快乐。真正的自由和快乐来自于心,于是哲学家和宗教人士的目光,无不是盯在“心”上。这里的“心”不是生理学意义上的“肉团”,而是人的意识。科学家有一个定论,至今为止,人的意识,是人类已经认识到的宇宙中最有价值的存在。  一  湖南省道县县城西二十公里处,五岭之一的都庞岭东端群峰叠翠,烟云缭绕,如一道道美丽的屏障,把大型石灰岩溶洞月岩拱卫于中间。月岩前有溪名
期刊
1  所罗门王的权杖上刻着一句话,“一切都会过去”。时间变着戏法,淘汰了新与旧的差别。当然就精神走向而言,文学是时间沉淀下来的信物。一段历史消失了,文学却以生命标本的方式贮存了岁月的气息、情感的温度和心灵的底色。  走进李铁的小说,你会为他笔下五颜六色的生活故事所震慑困扰,那里面充满了沉甸甸的时代重压感,拥挤着社会变革潮流中涌动的灵魂悲喜的气泡,还有人性深处不泯的幽暗中的亮光。  读李铁,在我,是
期刊
“如果我是你的话,我不会这么做的。”第一次见面时她对我說。我那时六岁,正从一块木头的下面挖虫子。当然,那时候我父亲还拥有他所有的房产,我在他的橘园里走一个下午都走不到头。我大多时间都是自娱自乐,自己编造游戏,和一些假想的朋友玩,因为我一个自己的朋友都没有。有时候我也会去寻宝。我的姐姐们都比我大得多,不喜欢我跟在她们后面烦她们,所以她们就画一些假地图,然后放在沙地里用棒球棒拍打,并把地图的边缘烧一下
期刊
贺道士死了,死在一个电闪雷鸣、风雨交加的夜晚。据贺家坪村里人讲,半夜里还隐隐约约听到贺道士在唱招魂曲,怎么就这样死了呢?  “他是被他的儿子气死的。”有人说。  “贺道士算了一辈子的生辰八字,难道就没有算出他和儿子的命来吗?”  “谁知道呢?都是命中注定的事。”  贺道士死了,当然要热闹一番了,因为他是方圆几十里最有名的乡村土道士,他家几代人专给别人看风水,查生辰八字,专给亡人出殡看日子,唱道做法
期刊
20世纪之初,一批颇有创造力的作家宣告现代中国文学从此开始,在这批作家中鲁迅的成就最大,其地位也最为显著。之后鲁迅早年的小说和杂文所引领的类型与题材成为新文学的一大特点和新文学最初的楷模。鲁迅以自己的写作,以新文学这一形式探讨与民族息息相关的重大问题,同时,个性鲜明的人物和无法模仿的句式,也使他成为现代中国文学史上不朽的作家。此外,他驾驭语言的能力还证明,白话文作为一种严肃的写作方式是行之有效的。
期刊
“雷锋与我的人生起跌浮沉”——当我为这篇回忆文章写下这样一个题目时,立刻想到,看到这样的题目,人们一定会产生疑惑:你的生平、经历和职业,好像与雷锋关系不大,怎么会与你的“人生起跌浮沉”有牵连?难道你与雷锋还有什么纠结处?莫非你曾经是学雷锋的先进人物后来倒退甚至“落魄”了?或者你曾对雷锋有过什么不敬而遭到应有的批评?如此等等——但都不是。  世人有所不知,原来我是上世纪1963年,普及全国、影响至今
期刊
在郑州精神病院第三病区外面的葫芦回廊里,我遇到一个三十多岁的女患者,只一眼我就被她深深吸引并惊呆掉。她太美了,美到过分,简直如同天然的世界名画。一个女人美到如此一塌糊涂的地步居然还要疯掉,这让我惊诧之余稍感平衡:在这个流行美女的时代,上帝先生并不像尘世俗男那般特别袒眷美女,否则,不会把如此美若仙姝的尤物安排进疯人院。  刚在距离美女三米开外的长椅上坐定,我的手机突然响起来,没等我摁下接听键,“嗷”
期刊
一切何其遥远!  我不明白,我们在这世间何必有所作为,何必拥有朋友、志向、希冀和梦想。远远退至世界一隅,再听不到世间喧嚣与纷扰,岂不是更好?这样一来,我们便可摒弃修养、摒弃抱负;我们会失去一切,且一无所获。世间有何物可供获取?有些人轻视收获,他们无药可救地不幸且孤独。我们相互之间如此隔膜!可是,倘若我们向彼此完全开敞,窥进我们灵魂深处,又能对我们的命运知晓几何?我们活着时如此孤独,以至不得不扪心自
期刊
一、疯癫的文明疗治:  于立极少年小说集《龙金》的审美文化功能  于立极的少年小说有一条审美主线蕴含其中,他的“少年心理咨询小说”透射出一种柔和煦暖,而他的“少年历险小说”则张扬着一股阳刚正气,立极将阴柔与阳刚合二为一,阴柔而不缺力量,阳刚而不乏柔美,形成了他少年小说独特的审美风格。这种审美风格下潜藏的巨大能量使立极小说出色地完成了文学的文化功能,用“文明”治疗了现代社会中少年们的心理“疯癫”,使
期刊
贡布罗维奇的《孩子气十足的菲利贝尔特》  坦白地说,在这一讲,我选择把維托尔德·贡布罗维奇的《孩子气十足的菲利贝尔特》这个“长篇插曲”介绍给大家,不是特别理直气壮,自己都觉得,它很像一个支应的幌子,而幌子下边我贩卖了私货。当然了,我以这样的口吻论及的私货,也不是什么龌龊的东西,上不得台面见不得人;只是对我们讲座的主旨来说,这私货的存在,会让我这一讲的动机不那么纯粹,其出发点,有欠单一和专一。这么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