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探讨桑葚不同处理方式对其活性成分的影响,对“粤葚大十”桑葚采用甲醇提取、榨汁加热提取并检测其活性成分差异。结果表明,甲醇提取物总多糖高14.4%,甲醇提取物总生物碱含量是加热提取物的3.03倍,加热提取物总多酚含量是甲醇提取物的2.76倍,除总黄酮、p H值外,总生物碱、总多糖、总多酚均达显著差异以上水平(<0.05),其中原因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基金项目】
:
校地科技合作项目桑圣红酒功能成分及其开发利用研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讨桑葚不同处理方式对其活性成分的影响,对“粤葚大十”桑葚采用甲醇提取、榨汁加热提取并检测其活性成分差异。结果表明,甲醇提取物总多糖高14.4%,甲醇提取物总生物碱含量是加热提取物的3.03倍,加热提取物总多酚含量是甲醇提取物的2.76倍,除总黄酮、p H值外,总生物碱、总多糖、总多酚均达显著差异以上水平(<0.05),其中原因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其他文献
在互联网和大数据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企业在不断改进和创新管理模式,人力资源作为企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影响着企业乃至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企业发展最重要的是要合理利用企业人力资源的优势,让人才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这样才能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基于此,文章从人力资源配置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入手,阐述和分析人力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来提高企业竞争力。
<正>10月25日,湖北省总工会召开全省工会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电视电话会议。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刘雪荣强调,要准确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精髓要义,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切实用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新时代湖北工会工作高质量发展。刘雪荣指出,要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合一,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对工会组织的新要求,始终坚持“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推
目的 分析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体系文献研究的现状,为建立促进药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绩效体系提供参考。方法 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中建库至2020年7月15日,有关三级公立医院药事部门绩效考核体系的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分析、归纳。结果 初检共获得文献636篇,最终纳入文献44篇。研究对象涉及最多的为门诊药房29篇,其次为临床药学21篇,多数文献均根据药事部下设的不同部门采用三
该研究利用纯水和乙醇为提取溶剂,以亚临界水提取,回流提取,超声提取,超临界流体提取4种提取方法,分别提取肉苁蓉中的有效营养物质。得到提取产物后以提取产物中肉苁蓉指标性物质(肉苁蓉苷)、营养元素、维生素含量作为质量指标,以农药残留含量作为安全卫生指标。评价不同溶剂、不同提取方式对肉苁蓉有效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亚临界水提取得到的产物中肉苁蓉苷含量比其他提取方式高2.93%~40.63%,维生素含量比
2021年教育部推出双减政策,和之前"五项政策"政策叠加有效降低了学生学习压力。但在这样的背景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课后作业现状并不乐观,存在作业单调缺乏创新等问题,对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形成了冲击。对此需要采取分层作业、综合作业、创新作业、动态指导作业以及学研研讨形式来不断改进。
<正>自2017年高考开始,数学文化试题在高考试卷中占比已明显提升,基于数学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考命题,以数学文化内容为桥梁,连接学生"四基"的同时,还充分考虑到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本文以2020年高考数学卷为例,从核心素养角度出发,探讨数学文化在高考试题中的渗透,并对教师教学提出指导与建议.
专题教学诞生于我国语文教育实践中,是一种不断发展完善的教学模式。它以对语言材料的学术研究为教与学的中心任务,通过操作性概念体系指导教学设计与实施,使学生通过对典范语言材料的专题研究,实现自主学习、深度学习和个性学习。课程视角下的专题教学作为研究型课程单元或学习项目,秉持“发展中心”的课程观,强调整体优化课程要素,与语文核心素养培育具有内在同构性,有利于落实学习任务群教学。
当前的气象预报主要是使用收集大量的数据,例如气温、湿度、风向和风速、气压等等,然后使用对大气过程的认识来确定未来空气变化。由于大气过程的混乱以及今天科学并没有最终透彻地了解大气过程,因此气象预报总是有一定误差的。所述系统通过采集大量的历史气象数据,通过大数据技术分析与处理为用户提供历史气象预报准确度,以对当日的气象预报准确度有更为准确的判断。
<正>教师是学校中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1]。作为专业人员,教师的专业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丰富的专业知识,教师要掌握较为广博的科学文化通识和系统、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还要加强对教育科学知识的学习,如教育学、心理学等,在前两方面知识达到一定程度后,教育科学知识将成为促进学生进步的主要因素[2]。二是扎实的专业实践能力,如课堂教
在我国道路交通犯罪案件中,九成以上的案件犯罪主体都是交通工具的驾驶人,受到关注相对较少的非驾驶人道路交通犯罪无论在立法、司法和理论上都存许多不足及疑难问题,因而对驾驶人以外的其他交通参与者的道路交通犯罪刑事责任进行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包括以下四大部分。第一部分,分析本文研究所涉及的一般理论。首先界定“道路交通犯罪”和“非驾驶人”两个核心概念在本文中的范围;其次在共同犯罪主观方面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