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忧患意识角度浅析底线思维

来源 :下一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qinghua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党的十八大会议召开以来,我国社会进入新时代,国家发展的成就与各种矛盾交织,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在此大背景下我国的底线思想应运而生。本文从忧患意识的角度深入理解、学习和实践底线思维方法,说明了底线思维的含义,以期能够给人们带来一些启发,为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力量。
  关键词:忧患意识;底线思维
  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发展形势总的是好的,但前进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越是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绝不能犯战略性、颠覆性错误。”
  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我党之所以能够在时代的洪流中屹立不倒,不断前进,始终得益于理论思维的先进性。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底线问题,后又在多个场合对运用和落实底线思维提出具体要求,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保驾护航。
  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李彬彬指出,底线就是红线,是指个人、社会和国家生活中不可踏破的红线。就底线思维的内涵而言,其起点是从坏处准备、筑牢防线;目标是努力争取最好结果;连接起点与目标的桥梁是积极作为、掌握主动权。底线思维首先是一种危机管理思维,它注重从坏处准备,唯有如此,才能筑牢防线,解除后顾之忧。其次,底线思维的目标在于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底线”概念的三重维度决定了底线思维不是一种故步自封的思维方法,其注重矛盾对立面的相互转化、从坏处准备并不是要守着底线过日子,而是要做足准备、筑牢防线,是为了在此基础上追求最好的结果。再次,底线思维作为打通最坏准备与最好结果的桥梁,是运用正确的方法赢得主动权,蕴含着积极有为的态度,要求人们积极寻求合适的方法,推动目标尽快实现。不同的社会地位、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人的底线是不同的,任何触及或超过底线的言行都是禁忌,都会受到批评;当人们进行沟通和交易、甚至国家与国家间进行谈判时,双方都会设定双方利益的底线。国际关系中的底线是一个不可交易的原则问题,它关系到各国的战略利益和根本利益,如主权国家的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和管辖权等基本权利。由此可见,底线是作为人们行为的基本准则、不可逾越的红线,是作为国家利益不可触动的基本要求,一旦被打破,后果会非常严重。
  底线思维会影响我们的生活态度,令我们在前进道路上更加顺利,因为在危难骤降之时少有人能够临事而断,有时你可能会苦思冥想很久,却仍然无法得出结论并采取行动,甚至会方寸大乱,不知所措。这通常是因为我们惧怕未知所造成的后果。生活在当下多变的时代,我们就必须调整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所谓“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知道底线是什么,是否有底线,有什么样的底线,不能算是有底线的思考。
  《礼记》讲:“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这个道理就包含了底线思维的哲学原理。所谓“预”,是指预测、预防和准备。“立”,就是胜利。无论做什么,都要事先知道事物的可能发展前景,预先看到事物可能遇到的困难,提前预防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况,提前为事物发展的最坏成果做好准备。这样,事情就更可能顺利和成功。显然,通过这段话可以以看出,“预”是“立”的成因,而“立”也是“预”的结果。
  忧患意识在中华文化的历史中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这种思想自古以来便书写于中国人的著作之中,熔铸于中国人的精神之中。孟子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将一个国家的衰亡或繁盛,将一个人成才与否的结果,与是否存有忧患意识的因素相结合,得出了忧患为生,安乐则死的结论。《左传》中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要求我们应该时刻考虑可能出现的问题,考慮到了问题就能做好充分的准备,更好的面对和解决问题,安全的度过祸患。魏征说:“自古失国者,皆为居安忘危,处治忘乱,所以不能长久。” 说明当政者要时常思考国家出现危机和祸乱的原因,及时商讨应对之策,才能保持长治久安。如果统治者满足于维持现状,对眼前的问题小修小补,乃至自高自大,掩盖矛盾,粉饰繁华,根本看不到存在的问题及其严重性,潜在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就在这种状态下不断滋长,日积月累,变小患为大患,一朝爆发,遂致不可收拾。欧阳修言“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忧虑劳苦才可以振兴国家,图享安逸必定祸害终身。范仲淹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呼吁当政者应该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分愁担忧,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力。
  毛泽东可以说是最自觉、最杰出的运用底线思维共产党人。他强调,“我们必须预见到最困难、最危险、最黑暗的种种情况,并从这点出发去克服困难,争取光明、胜利的局面”,“从最坏的角度考虑,总不吃亏”。他称最坏的可能为"极点”,并认为“如果不去想世界上的事情的极点,你就睡不着觉。”他认为任何事情都要"做好了一切准备,即使发生最困难的情况,也不会离开始的估计相差太多,这不是很好吗?”因此,制定决策有两个基本原则:一是争取最有利的局面;二是做好最坏的打算。他还明确表示决策必须坚持运用底线思维:“我们要把估计放在最困难的基础上,有两种可能性,我们要把政策建立在最坏的可能性上。”
  底线思想正是对前人智慧的继承和发展,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处变不惊。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展进程中,改革开放政策令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生机勃勃, 中国拥有了前所未有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然而在这样满意的答卷下,中国共产党人仍然不断加强忧患意识, 做到居安思危,不断进行历史反思、以史为鉴,达到了新时代的觉悟和高度。
  参考文献:
  [1]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2013.
  [2]徐浩.增强忧患意识,强化底线思维[J].农业发展与金融,2019.
  [3]杭洁.论中国古代文人的价值观[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
其他文献
摘 要:“德行”是中国共产党最引以为傲的坚持,风雨百年,德行始终如一。面对全新的世界形势、全新的革命任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关乎着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希望,因此高校必须重视大学生道德教育。学党史、立尚德、铸党魂,结合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工作,以“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教育理念具有较高的创新价值和实践意义,提出勤学、明辨、笃行以此立德修身,培养大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期刊
摘 要: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在开展思政工作时,要正确的认识到新媒体对其思政教育的开展造成的影响,并积极的将新媒体技术与思政教育工作进行融合,以此来进一步提升自身思政工作开展的质量。基于此,本文结合实际对新媒体技术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优势进行深入分析,望能够对相关工作的开展起到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新媒体;思政教育;影响;对策  一、新媒体对思政教育工作产生的积极影响  (一)提高基本的信息传播
期刊
摘 要:在社会经济、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新媒体已经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多方面的显著影响,也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手段与机遇。新媒体的及时性、互动性、快捷性对高中德育教育具有着深刻的改善作用,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不断转变思想、积累经验,对新媒体技术展开有效地运用,让德育教育与时俱进,让德育课堂焕发新的光彩。本文对新媒体环境下优化高中德育教育提出了相应措施,以期为广大教学工作者提供有利
期刊
摘 要:中华民族精神的重心就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也是公民对祖国情感的体现。幼儿园中的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所以需要对他们的爱国主义进行教育与培养,引导他们从小就养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陶行知先生作为我国的教育家之一,他对幼儿学习爱国主义教育特别的重视,将学生们爱国主义教育的价值与责任深刻强调。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幼儿园的教育当中,也是教育者应该遵循的教学理念。  关键词: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幼儿
期刊
摘 要:在中职财会教育中,财会技能大赛已经成为衡量最终财会教育质量的一种形式。而提升财会教育质量,对于财会技能大赛的有效开展也有着积极的影响。本文重点针对中职财会教育对财会技能大赛的促进作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如何通过中职财会教育来助推财会技能大赛的相关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职院校;财会教育;财会技能大赛  中职财会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为社会不断的输出高技能高素质综合型人才。而财会技能
期刊
摘 要:加强小学德育工作对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大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德育工作中面临许多新问题、新挑战,对班主任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本文探讨建设班级文化,以班级文化影响学生的道德行为;采用多样的德育方式,加强德育工作;将情感教育融入德育教育,提升德育教育水平。  关键词:小学生;育人;德育工作  陶行知先生明确指出:“先生不应该专教读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
期刊
摘 要:《中小学生守则》(新版)的发布,为新时期做好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孝亲尊师善待他人”,体现的正是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合力。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感恩之心”孝亲,“敬虔之心”尊师,“善良之心”善待他人,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方整合的有效机制。  关键词;感恩;小学教育;成长  一、案例描述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各个都是小“皇帝”、小“公主”,每天上学、放学背书包,在家给饭菜盛好
期刊
摘要: 近年来,高职院校越来越受到国家教育部门的重视。为此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为逐步发展成为大国工匠培养的摇篮而努力。同时,也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现行的人才培养体系。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积极审视思想政治教育与相关学科教育的有机结合。本文系统地考察了在“课程思政”背景下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传达了“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重要引领作用。不同学科的高等教育都包含着各种各样的基础内容,但其主要目的都是
期刊
摘 要:在新的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一次我们的党在治国理政方面的的重大创新,它升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念,同时也赋予思想政治教育全新的研究领域和科学内涵,以意识形态宣传为重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保障党和国家的事业顺利开展提供了精神支撑。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思想政治教育两者之间的高度关联性和契合性,给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行提供了可能,创造了条件,指引了方向,凝聚了力量。两者有机结合,相互促进,为
期刊
摘 要:在现代教育环境中,立德树人理念是教育的基本导向,要求教学活动围绕立德展开。因此,在班级管理中融入德育是一项具有意义的工作。本文以高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为例,在分析德育融入的现实意义的基础上,就如何融入德育展开了讨论,希望文中所提意见可以给高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提供一些新思路。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德育;现实意义  近些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迅速,无论是教育技术手段,还是教育理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