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3)02-087-01
小学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艺术为手段,在潜移默化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审美,而音乐欣赏教学是小学音乐教育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音乐欣赏教学,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增强他们的记忆力和想象力,是一种美好的艺术熏陶活动。然而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也就说学生如缺乏必要的音乐欣赏能力,那么一切美感都不能为他们所感受,由此可见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在这几年的音乐欣赏课教学中,我在了解学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上,采取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一、小学生认识事物处于形象的、简单的感性认识,在很大程度上认识是凭感觉,依靠自己的兴趣,因此在选择欣赏乐曲内容时,应从儿童的日常生活和所感兴趣的内容开始,欣赏的乐曲篇幅应由小到大,乐曲表现手法应由简单到复杂,乐曲的形式应由易到难。
二、故事一直深受广大小学生的喜爱,在欣赏故事性、叙事性的歌曲时,可以把歌曲的内容编成故事,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内容,完成由形象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如在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曲时,在听歌曲之前把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讲给学生听,然后再听歌曲,再次让学生融入故事情境之中,加强音乐感受,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王二小为人民利益英勇牺牲的崇高精神进行学习和理解,并提高了学生的音乐记忆力。
三、在欣赏民族乐曲演奏时,让学生在了解乐曲中的乐器之后听乐曲,并让几组学生分别代表某种乐器,当听到乐曲中某种乐器演奏段时,代表那种乐器的同学就站起来,用舞蹈来表现音乐,这种方法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民族乐器的表现风格的认识。
四、少年儿童生性喜欢涂涂画画,在音乐欣赏中,除了让学生听,还可以用笔把自己听到的画出来,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音乐欣赏中,还可利用形象的图画来帮助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如在欣赏《牧童短笛》時,第一幅画,牛角对着朝霞,山村小姑娘提着空的蓝子,走向村外,提示着清晨离家放牧的景象。第二幅画,孩子们在草地上、河边玩耍的情景与乐曲中部欢快跳跃的音乐合拍,而第三幅画,晚霞、炊烟、吹笛的牧童,更帮助乐曲生动地展现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
五、在音乐欣赏课中,运用电教媒体进行欣赏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欣赏前根据乐曲所涉及到的音乐知识、思想内容、情感变化等,分别在课前自制说明文字和谱曲插图等。利用电教媒体通过听觉接受外界音响,又可通过视觉看投影上的乐曲分析,使学生将自己的全部声心融于音乐之中,入境人情,完全被音乐所折服。这种音视相结合的欣赏形式,极大地提高了时间效率和学生的欣赏兴趣。 基于音乐欣赏课的这种审美的思想教育的特点,我认为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方法还有以下几种:
六、知识简介,以讲为主
所谓“知识简介”欣赏方法,即对教材中“人物介绍”、“乐器介绍”“演奏、演唱形式介绍”、“体裁、曲式介绍”,老师只对上述内容进行讲解,学生只需作一般性的了解。
七、寓教于乐,以听为主
因为音乐艺术属于听觉艺术,在以音乐艺术形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要通过听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的诸多表现要素,如情趣、风格等,使学生在美的享受、美的陶冶中潜移默化,受到全面的思想教育,从而培养学生感受音乐和理解音乐的能力,并能在此基础上,自由地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其次,学生在那种欢快气氛中,让学生在听中展开丰富的想象。第一层次,唱出了家乡美景,第二层次,表现了欢乐的劳动场面,第三层次,唱出了农村的新面貌和对未来生活的希望……这些无不生动再现了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八、创设意境,以说为主
所谓创设意境是一种采用挂图、投影、录像、配乐故事等创造一些让学生能展开丰富想象和联想的艺术活动。
如欣赏《DO.REMI》,针对小学生年龄小这一特点,他们具有广泛的兴趣、丰富的想象、强烈的求知欲,但缺少文化知识和生活经验,往往通过具体的事物来认识和了解客观事物。首先,放投影——大老虎、小母鹿,让学生仔细观看、安静地聆听这首歌,然后随着录音轻轻跟唱;接着,可挑几位学生,让他们根据歌曲的音调和歌词大意,即兴编讲一个“DO、RE、Ml”的新故事。教师可作适当提示:多是一只大老虎,来是美好的未来,咪是围绕老师一齐转,拉是取得好成绩,梯是向老师报喜,最后,我们再唱多。最后老师放录音,学生踉录音,按所编故事内容进行轻轻说唱。
按这种方式教学与学生的心理特征相投,乐于接受,易于吸收,使学生能在以后的音乐欣赏及艺术活动中,真正展开想象的翅膀,自曲自在地翱翔于艺术的广阔蓝天。
九、主题跟唱,以唱为主
所谓“主题跟唱”即学生跟着老师或录音逐句逐段哼唱主题,帮助学生积累优秀的名家名作音乐主题,开阔艺术视野。
我想,通过以上几种方法的教学,能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和欣赏音乐的习惯,发展音乐听觉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开拓音乐视野,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在潜移默化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
小学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艺术为手段,在潜移默化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审美,而音乐欣赏教学是小学音乐教育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音乐欣赏教学,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增强他们的记忆力和想象力,是一种美好的艺术熏陶活动。然而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也就说学生如缺乏必要的音乐欣赏能力,那么一切美感都不能为他们所感受,由此可见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在这几年的音乐欣赏课教学中,我在了解学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上,采取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一、小学生认识事物处于形象的、简单的感性认识,在很大程度上认识是凭感觉,依靠自己的兴趣,因此在选择欣赏乐曲内容时,应从儿童的日常生活和所感兴趣的内容开始,欣赏的乐曲篇幅应由小到大,乐曲表现手法应由简单到复杂,乐曲的形式应由易到难。
二、故事一直深受广大小学生的喜爱,在欣赏故事性、叙事性的歌曲时,可以把歌曲的内容编成故事,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内容,完成由形象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如在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曲时,在听歌曲之前把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讲给学生听,然后再听歌曲,再次让学生融入故事情境之中,加强音乐感受,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王二小为人民利益英勇牺牲的崇高精神进行学习和理解,并提高了学生的音乐记忆力。
三、在欣赏民族乐曲演奏时,让学生在了解乐曲中的乐器之后听乐曲,并让几组学生分别代表某种乐器,当听到乐曲中某种乐器演奏段时,代表那种乐器的同学就站起来,用舞蹈来表现音乐,这种方法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民族乐器的表现风格的认识。
四、少年儿童生性喜欢涂涂画画,在音乐欣赏中,除了让学生听,还可以用笔把自己听到的画出来,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音乐欣赏中,还可利用形象的图画来帮助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如在欣赏《牧童短笛》時,第一幅画,牛角对着朝霞,山村小姑娘提着空的蓝子,走向村外,提示着清晨离家放牧的景象。第二幅画,孩子们在草地上、河边玩耍的情景与乐曲中部欢快跳跃的音乐合拍,而第三幅画,晚霞、炊烟、吹笛的牧童,更帮助乐曲生动地展现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
五、在音乐欣赏课中,运用电教媒体进行欣赏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欣赏前根据乐曲所涉及到的音乐知识、思想内容、情感变化等,分别在课前自制说明文字和谱曲插图等。利用电教媒体通过听觉接受外界音响,又可通过视觉看投影上的乐曲分析,使学生将自己的全部声心融于音乐之中,入境人情,完全被音乐所折服。这种音视相结合的欣赏形式,极大地提高了时间效率和学生的欣赏兴趣。 基于音乐欣赏课的这种审美的思想教育的特点,我认为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方法还有以下几种:
六、知识简介,以讲为主
所谓“知识简介”欣赏方法,即对教材中“人物介绍”、“乐器介绍”“演奏、演唱形式介绍”、“体裁、曲式介绍”,老师只对上述内容进行讲解,学生只需作一般性的了解。
七、寓教于乐,以听为主
因为音乐艺术属于听觉艺术,在以音乐艺术形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要通过听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的诸多表现要素,如情趣、风格等,使学生在美的享受、美的陶冶中潜移默化,受到全面的思想教育,从而培养学生感受音乐和理解音乐的能力,并能在此基础上,自由地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其次,学生在那种欢快气氛中,让学生在听中展开丰富的想象。第一层次,唱出了家乡美景,第二层次,表现了欢乐的劳动场面,第三层次,唱出了农村的新面貌和对未来生活的希望……这些无不生动再现了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八、创设意境,以说为主
所谓创设意境是一种采用挂图、投影、录像、配乐故事等创造一些让学生能展开丰富想象和联想的艺术活动。
如欣赏《DO.REMI》,针对小学生年龄小这一特点,他们具有广泛的兴趣、丰富的想象、强烈的求知欲,但缺少文化知识和生活经验,往往通过具体的事物来认识和了解客观事物。首先,放投影——大老虎、小母鹿,让学生仔细观看、安静地聆听这首歌,然后随着录音轻轻跟唱;接着,可挑几位学生,让他们根据歌曲的音调和歌词大意,即兴编讲一个“DO、RE、Ml”的新故事。教师可作适当提示:多是一只大老虎,来是美好的未来,咪是围绕老师一齐转,拉是取得好成绩,梯是向老师报喜,最后,我们再唱多。最后老师放录音,学生踉录音,按所编故事内容进行轻轻说唱。
按这种方式教学与学生的心理特征相投,乐于接受,易于吸收,使学生能在以后的音乐欣赏及艺术活动中,真正展开想象的翅膀,自曲自在地翱翔于艺术的广阔蓝天。
九、主题跟唱,以唱为主
所谓“主题跟唱”即学生跟着老师或录音逐句逐段哼唱主题,帮助学生积累优秀的名家名作音乐主题,开阔艺术视野。
我想,通过以上几种方法的教学,能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和欣赏音乐的习惯,发展音乐听觉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开拓音乐视野,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在潜移默化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