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投入、人力资本与技能溢价

来源 :南京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juen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公共教育投入和私人教育投入的三期代际交叠模型,沿着"教育投入形成人力资本、人力资本在代际间转移"的途径内生性地解释了技能溢价的形成机制,研究发现:在不同的人力资本水平条件下,教育投入对技能溢价的效应不同;当人力资本水平极低或极高时,公共教育投入的效应不明显,私人教育投入的效应大小与人力资本代际转移效率有关;当人力资本水平介于极端值之间时,公共教育投入的效应逐渐显现,私人教育投入则倾向于扩大技能溢价值。实证研究验证了本文的推论。本文选取1994-2016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在对技能溢价进行估计的基础上,以人力资本水平为门槛变量、公共和私人教育投入为门槛依赖变量,构建起包含门槛虚拟变量的空间滞后模型,发现在中国二元人力资本结构的条件下,当人力资本水平较低和较高时,公共教育投入都发挥了降低技能溢价的作用,但私人教育投入在人力资本水平较低时,扩大了技能溢价值。
其他文献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社会信息供求矛盾进一步凸显,如何有针对性地加强信息沟通,解决应急处置中信息传播和舆论引导问题,成为有效应对危机的重要方面。在信息沟通中坚持真实性、主动性、交互性、解释性原则,从维护社会信息传播中的内容品质出发,形成吐露真言、回应传言、批驳谣言、引导戏言和消解怨言的调和与协同机制,应当成为传播治理的有效策略。
谈及民间文艺的审美问题,多数论者往往采用普泛的美学理论做出解释,而较少顾及其生成的语境和逻辑。民间审美植根于百姓的民俗生活,乡土自然、村落文化、农耕生活、民间信仰等民俗因素构成了"乡土的逻辑",规约和影响着民间审美文化。要有效解释民间审美的"真谛",须深入到百姓的民俗生活中才能找到其隐藏的"文法"。
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智慧班级是现代班级教育发展、智慧学校构建以及学生智慧成长的必然要求。它实现了对传统教室物理空间、班级建设资源限度、"隔壁班级"教育现象、班级生活同质取向的超越。然而,智慧班级在情感、语言、想象力、素养以及文化安全等方面存在限域。为此,应树立"不能让技术绑架教育"的底线思维、尊重并强化班主任的创造权、以海量教育资源开展"深度学习"、在数据深度挖掘中建构想象力、实现高技术与高情感的适切平衡。
文化旅游是当下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最新形态,资源基础理论、产业组织理论和循环经济理论等为这一融合过程提供了不同视角的解读,却并未达成共识。"去文化"和"文化朝觐"是文化旅游不同发展阶段所表现出的不同侧重点。本文从知网CSSCI(1998-2019)数据出发,首先回顾文化旅游的概念,阐释当前产业高质量转型发展背景下研究文化旅游的实际意义;其次,从文化旅游的内涵、动机和融合演化逻辑归纳文化旅游融合的理论基础;再次,从相关研究的关键词知识图谱分析着手,为未来的研究发展提供方向。本文对文化旅游相关研究
政治体制能力是政治体制在治国理政中的实践状态和取得的效果,它归根结底要落实在凝聚人民整体力量,进而构建国家与社会之间相互支持关系上。强大的政治体制能力是中国国家治理不断改善的关键支撑,因而构成了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枢纽,所以以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方式重塑政治体制能力,是在治国理政新时代将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的战略性行动。重塑强大的政治体制能力,进而在中国政治体制支撑下把国家治理提升到更高水平,集中体现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中国逻辑。
由于走不出事实与价值的迷宫,菲尼斯想在20世纪重振自然法的努力陷入了难以自拔的理论困境。他不仅将工具性的实践理性等同于目的性的道德价值,而且还把某种特定的规范性信仰说成是对于所有人都适用的普遍行为原则,结果暴露了西方自然法理论其实并不自然的致命伤。
期刊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化立法,是我国当前重点领域立法的重要工作之一。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文化法治建设的影响,分别体现在发展共识、价值引领、社会责任三个层面。但在新时代,文化立法在吸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过程中,要理顺文化的社会公益价值与经济追求之间的关系、核心价值观整体性融入与个体性融入的关系、核心价值观融入与制度可操作性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立法机关应当通过立法目的条款来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律地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为该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并以"规则—责任"相衔接的方式提升社会主义
由浙江省政府发起的政府公共服务"最多跑一次"改革在全国引起了重大反响,可以说是中国目前在公共服务方面做的最大力度的改革。通过与改革实施者和受益者的访谈,本研究发现这次改革将会促进中国地方政府的廉能政府建设,也就是在廉洁和效率两个方面同时产生作用。这符合中国对下一阶段反腐败的战略部署,即要找到权力监督和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结合点。虽然已有的研究也关注到了这一问题,但是很少有研究深入细致地分析这次改革是通过什么样的关键机制来促进政府的廉政建设的。本研究通过对"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案例研究发现,其中
指标交易体系构建被认为是提升我国新增建设用地配置效率的一条可行路径。但是现有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交易体系研究多立足于静态视角,着重强调指标跨区域流转的改善作用,忽略了指标实质存在当年"未用即废"的代际特性,由此可能影响指标交易体系对于新增建设用地配置效率的提升作用。故此,本研究将代际因素纳入考虑,从理论层面解析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交易体系对新增建设用地配置效率的优化作用,并运用贵州省的面板数据与现实案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我国现行新增建设用地"计划配置"模式不仅存在空间配置失灵,也因为指标具有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