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的窑洞

来源 :作文周刊·小学六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sss1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提示】
  人们常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单说民居特点,许多地方也是各有特色,比如北京的四合院,内蒙古的蒙古包,土家族的吊脚楼,东北的马架房,上海的“石库门”房子,等等。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陕北地区典型的民居——窑洞。
  《陕北的窑洞》一文以“事理逻辑顺序”来进行说明,首先介绍了陕北窑洞的环境和条件,然后说明窑洞冬暖夏凉、防火防盗、结实等优点,最后说明窑洞的类别和结构。
  作者在描述这三方面内容的时候,几乎每一部分都遵循了“总—分”的结构。也就是说,每个自然段的首句就是该段的中心句,概括引出本段要描写的内容,起到了统领作用。比如“陕北住窑洞是当地的环境和条件所决定的”一句,揭示的段落中心是“当地的环境和条件”——由此,整个段落多处体现了这个中心:“盖房的木料很缺乏”“气候寒冷,风沙又大”“黄土高原土层厚实,黏性大,无杂质”。又如“窑洞基本分两类:土窑和石窑”一句,就說明该段的中心是“分类”,因此下文就可从两部分展开阅读,即“土窑沿着土坡向里挖”和“平地上的窑洞都是石窑”。再如“窑洞的结构比较简单”一句,则说明该段的中心是“结构”,所以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可重点关注这些语句——“正面是门窗”“火炉和炕是相连通的”“炕面用薄石板或土坯铺设,下面的火道呈蚊香形盘旋通过,再经窑壁通向窑顶的烟囱”,至此窑洞的结构想必每个人都已经了然于心。
  (文君)
  陕北住窑洞是当地的环境和条件所决定的。千年的战乱,除了黄帝陵周围满山苍松翠柏,其他地方难得看到成片的林木,盖房的木料很缺乏,加之陕北气候寒冷,风沙又大,一般砖木结构难以抗寒。而黄土高原土层厚实,黏性大,无杂质,只要肯花力气,掏好的窑洞是很好的栖身之所,除了门窗用一点木料,壁柜、锅台等因地制宜,就地掏挖而成。
  窑洞内外温差是两个世界,夏天里面好像开了冷气,冬天感到暖洋洋的。窑洞又很安全,盗贼难以打洞进来,又不会起火。窑洞结实耐久,我有一次家访,学生家长告诉我,他这孔窑是明朝的老祖宗留下的,有四百多年历史了,三十年代中共陕北特委还在他的窑里开过会。
  窑洞基本分两类:土窑和石窑。土窑沿着土坡向里挖,地形合适,一排可以挖好几孔,父母、子女、家畜各得其窑,外面围一段短墙,就成了一个小院。我在铜川还住过一家窑洞旅馆,一孔大窑洞隔成许多小间,就成了客房。平地也能挖土窑。咸阳周陵中学是解放前创办的老学校,地处北塬,平展展一片。当年的创办人在平地上向下深挖,挖出一个凹字形大坑,再向四壁挖洞,形成一个四合院,一边土墙上开出踏级上下。这个四合院就成了他们的女生院,安全,实用,省料。平地上的窑洞都是石窑。用三角形大石砌成桥洞模样,石块互相挤压,非常稳固。顶上填上厚厚的土层,四周砖砌,门面彩绘题词,很是美观。米脂中学的学生宿舍全是石窑,一排几十孔,上下五六层作梯田式排列,远远望去像是一座高楼。每一个班分到五六孔,班主任住当中,男女生分住两边。有些陕北老乡进了西安等大城市也要住窑洞,因为在陕北生活惯了,离不开火炕,所以西安市内也有一些石窑。
  窑洞的结构比较简单。正面是门窗,以前都是纸糊的窗棂,现在也兴铝合金推拉窗了。火炉和炕是相连通的,两者是窑内的特有设置。煤炉烧陕北人叫作钢炭的块煤,火力很大,整天都有热开水。炕面用薄石板或土坯铺设,下面的火道呈蚊香形盘旋通过,再经窑壁通向窑顶的烟囱。炉子烧着,炕和墙总是温温的,被窝总是暖热的。所以客人一来,就请上炕暖和暖和。但是火力过大了,石板发烫,容易烤坏被褥。南方人到陕北总要这么经过一次才有体会。有经验的人外出时,在炕皮和芦席间常插进一根木棍把芦席抬起一点。窑内还可以向一边打一孔套窑,只开窗,没有门,扩大居住面积,提高私密性。窑和窑的隔墙厚度至少一米,很坚固。
其他文献
妈妈已经连哄带骗好几个礼拜了,今天我终于下定决心,带着破釜沉舟的勇气去宁波口腔医院看了牙医。  来到医院,在诊室门外等候时我就已经哆哆嗦嗦了,心里有两个小天使在斗嘴,一个说:“你就不应该来这可怕的地方,快找个理由回家吧!”另一个却说:“既来之则安之,这蛀牙迟早还是要看好的,早看也许可以少吃些苦头。”  “请龚思瑾到三号诊室。”喇叭里传来了清晰的声音,我的心一下子紧了起来,跟着妈妈走进了宽敞明亮的诊
期刊
经典文段  终于到了弥留时候,那几日老头儿结实的身子进入了毁灭的阶段。他要坐在火炉旁边,密室之前。他把身上的被子一齐拉紧,裹紧,嘴里对拿侬说着:“裹紧,裹紧,别给人家偷了我的东西。”  他所有的生命力都退守在眼睛里了,他能够睁开眼的时候,眼光立刻转到满屋财宝的密室门上。“在那里吗?在那里吗?”问话的声音显出他惊慌得厉害。  “在那里呢,父亲。”  “你看住金子!……拿来放在我面前!”  欧也妮把金
期刊
我牙床上的一员老将即将退役,可它又舍不得和它同甘共苦的那些戰友们,因此迟迟不退。我一忍再忍,每天吃不好也睡不好。终于,我狠了狠心,发誓一定要拔了它,决不手软!  我做完了热身运动“降龙十八掌”后,心里默默地说:“将军,自重啊!”于是,我先使出第一招“翻天覆地”,派出两名得力的小兵——左手食指与大拇指,让它俩擒住老将,在原地不停打转。老将见状,不住地叫嚣着:“嘿!干吗要这样对我呢?我是多么忠诚呀!”
期刊
作文训练时,看到任修贤同学写的一个片段,我略作修改,记在下面:  光头强站在树下,举起电锯,用力向大树一挥。顷刻间,大树倒下了。熊大、熊二闻声赶到。  “光头强,你又来砍树!”熊二攥紧拳头。“咱们应该给他些惩罚!”熊大面露狰狞的表情(也十分气愤)。“想对付你强哥,门(儿)都没有。”光头强奸笑道(着)。熊大、熊二向光头强吼了两声,而光头强面不改色:“呵呵,想对付你强哥,你们太嫩了!”他一把抓起猎枪,
期刊
在谈及对创业者的建议时,王健林表示想做首富是对的,“但是最好先定一个能达到的小目标,比方说我先挣它一个亿。”此语一出,“小目标”立即刷爆了微信朋友圈等互联网社交平台。这不,福建晋江市龙湖镇阳溪中心小学六·4班的学生也纷纷制订起了各自的“小目标”——  翁翊翔:  珍惜时间,从充分利用每一点时间开始,从认真开始!  曾经有个日本马拉松选手山田本一多次获得马拉松冠军,记者采访他时,他只说了“智慧”二字
期刊
我的家乡江苏泗阳有许多的特产,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泗阳膘鸡了。  泗阳膘鸡可是家乡婚丧宴席上的第一道大菜,制作非常讲究。爷爷是制作膘鸡的高手,绝对正宗。我特别喜欢爷爷做的膘鸡,吃上一顿真有飘飘欲仙的感觉。爸爸饭店里的顾客也特别喜欢爷爷做的膘鸡,到饭店必点的一道菜就是膘鸡。  爷爷做膘鸡时,一定要选择上好的材料。先用瘦猪肉糊、鸡蛋黄、馒头屑、淀粉,和上适当的盐、碎葱叶、生姜、胡椒粉等作料搅拌好,然后摊
期刊
8.“黏豆包”误为“粘豆包”  “黏豆包”是北方的一种传统点心,采用黄米、红豆等材料制作而成,具有黏性特点。店招、广告牌及食物包装袋上基本上都被误成了“粘豆包”。“黏”(nián)和“粘”(zhān)本为两字,1955年《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颁布实施,“黏”作为“粘”的异体字废除。“粘”于是身兼二职,既表“粘”的意义也表“黏”的意义。1988年公布《现代汉语通用字表》,将“黏”恢复使用,被确定为规
期刊
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
期刊
有的同学选材料时,胆子太小,不敢选用自己的生活见闻当材料。每到习作时,总是用老师讲过的和书上看来的内容。自己亲身经历的材料,还原封不动地藏在脑子里,久而久之,慢慢地被淡忘了,写起作文来,就感到越来越困难了。选材,请记住下面四句话:  书上的材料要少用。书上的材料是别人的材料,这和别人的财产我们不能随便拿是一样的道理。更主要的是,书上的材料是别人已经通过脑子思考加工过,形成的现成书面语言,没有经过自
期刊
东北铁锅炖  不吃铁锅炖,就不算到过哈尔滨。东北的炖菜在全国是出了名的,比如小鸡炖蘑菇和猪肉炖粉条。这些名字我早已烂熟于心,却从没品尝过。从雪乡返回哈尔滨的第一件事就是品尝著名的铁锅炖。三口大铁锅摆在我们面前,我还是头一次见这么大的灶台上放着这么几口大锅,那架势一看就很豪迈。锅里分别炖着土豆烧鸡、红烧鱼、粉条炖排骨等常见的农家菜,锅壁上还贴着一圈的玉米馍馍。饿急了眼的我们也不挑肥拣瘦,一阵狼吞虎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