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当代农村土地政策的性别评估

来源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qianr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将我国当代农村土地政策放在城镇化与父权制交织的背景上,采用社会性别分析方法,依据乡村调查案例及性别问卷统计,进行政策性别评估可以发现,土地政策存在三大不公平问题:第一,出嫁女成为时间最早、人数最多的土地政策受害者;第二,土地承包长期不变导致“男人有地女人无地”的性别困境;第三,土地确权过程中出现“死人有地活人无地”的荒唐局面.由此可以看出将性别平等意识纳入土地政策之必要性.
其他文献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分为四个历史时期系统阐述了党团结带领人民经过百年奋斗取得的四次伟大飞跃,系统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飞跃,凝练指出了党百年奋斗五个方面的历史意义.各级民政部门要立足百年党史深刻认识大势、准确把握大势、主动顺应大势,不断坚定在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前进的定力、信心和底气.
期刊
“两个维护”即维护党的领袖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中国共产党自成立到党的七大前,一直未能形成一代领袖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及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我们党的政治上成熟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也就是毛刘周朱和任弼时同志”,“核心是毛主席”.这“是从遵义会议开始”,到党的七大“逐步形成的”.党的七大第一次实际做到了“两个维护”.这一段历史进程初始于遵义会议,奠基于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基本定型于党的七大.
全祖望修定《武夷学案》,称胡安国“私淑洛学而大成”,足见对其学术地位之推许.但按《伊洛渊源录》所载,胡安国何以“私淑洛学”,其中渊源考察未精,至于何以称“大成”,则其奥义更未分明,此问题学界未能深究.实际上,胡安国“私淑洛学”,是通过程门弟子、《二程遗书》和太学师友三个途径.之所以用“大成”许之,因为在洛学蛰伏和程门凋敝情形下,胡安国表彰和发展了二程道学思想,完成了二程《春秋》学的未竟之业,并在批判荆公新学、奠立洛学正统中厥功甚伟,从而为北宋儒学由内圣转出外王作了贡献.如此疏解“私淑洛学而大成”之说,庶几
与刘向的《洪范五行传论》相比,刘歆的《洪范》五行说主要有两方面的不同:一是在《洪范》学上所表现出的《春秋》左氏学立场,一是对夏侯始昌以来的《洪范五行传》思想所作的改变.这种改变主要包含对《洪范五行传》“各传”的命名、灾异内容的调整和修改以及在解释灾异的时候更加注重运用分野说等.除此之外,与《洪范五行传》、刘向不同,刘歆对于《洪范》还有一套总体上的认识,即认为《洪范》是一部反映“天人之道”的著作.
“六经注我”与“我注六经”是象山确认的两种经注形式,并有先后之序.“六经注我”是象山由经学转出为心学.六经是滋养本心的资源,注我不是通过解字,而须求血脉.注我虽不具语言的外在逻辑,但却隐含基于分析的生活的内在逻辑,在形式上经典文句则化作自己的语言,直接散入思想陈述中,构成完整叙论.“我注六经”是象山转将心学安顿于经学.其原则是对六经的阐释不落于文字,而坚守本心发明.其标准,一是揭明隐于文字中的事理,二是进入历史场景以体认本心.
南宋理学家陈淳的《北溪字义》专门对理学核心概念进行阐释,有力地推进了理学思想体系的建构,并对后世学者产生深远影响.惠栋和戴震同样运用由“概念”以通“义理”之法,先后撰成《易微言》《孟子字义疏证》,而其目的 则变为解构理学,建构自己的新思想体系,从而展现出清初以来“以经学济理学之穷”的学术特色.至清中后期,不少学者继续运用此法,赓续并推进了惠栋、戴震对思想义理的新建构.清代学者的此一持续努力,遂将思想上的关注点由形上玄远之学下移至形下日用之道,彰显出朴实考经证史的主流学术特征.
以《尚书》为代表的经学在象山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象山经由对《尚书》的引用,阐发了明理行德、严辨义利、知止反求、克敬等学以成圣的为学工夫,论述了以德性教化为宗旨的君臣分责、克艰儆戒、知人以德、听讼明罚等治国之道,体现了就经典阐明义理的宋学特点.藉此可知象山学是循宋儒反求六经,悉心体认而形成的深造自得之学,是经学义理化这一普遍时代精神的产物.象山《尚书》学体现的经学底色,对重新认识象山思想,反思中国哲学的研究路径皆具有借鉴意义.
对近百年中国妇女地权(这里所说的地权不仅有耕地权,还有宅基地权)的历史变迁进行探讨,可将其百年史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土地革命时期妇女地权(仅限于耕地权)的提出与推进,中国共产党是妇女地权的倡导者与组织者,农村根据地与解放区是妇女地权的实践场域.第二个阶段是集体经济建立时期,随着人地分离,妇女耕地权议题告一段落,转向男女劳动的同工同酬.宅基地分配成为集体经济分配的内容之一,采取社员讨论表决的方式,导致男娶女嫁的乡村组织结构固化,为后来剥夺妇女地权埋下了隐患.第三个阶段是改革开放土地承包时期,随着土地回
“觉仁”说是湖湘学派在仁学上的重要观点,朱子认为这一说法蹈虚、近禅,并指出其理论基础“以心观心”存在无穷倒退的逻辑困难,双方为此进行了长达数年的论战.在这场论战中,朱子还批判了基于直觉体悟的工夫论,间接否定了孟子、程颢所确立的“立乎其大”“学者须先识仁”的工夫进路.这一公案的本来面目由于朱子学的盛行渐渐模糊难辨,却又隐隐关涉宋代仁学的建构与转向的宏大议题.从学理上分析,将“觉仁”判为佛说实是一种误解,“以心观心”也并非二心,并不存在无穷倒退的问题,“觉仁”说发展了孔子仁论中的知觉维度,其背后所蕴含的“反身
对于牟宗三的内在超越说,当前学界有两个典型批评.一个是外部批评,它的着眼点是如何应对外部世界的超越性问题.一个是内部批评,其着眼点是道德主体性建构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外部批评的问题在于没有明确将内在超越与理性界限关联起来,学理上并未切中内在超越说的要害.内部批评虽然指出了牟宗三思想的内在困境,但没有看到牟宗三理路还可以有新的发展空间.通过进一步考察牟宗三对智的直觉如何可能的回答,我们发现内在超越说面临的责难,可以从感通的视角出发做进一步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