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杜诗《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一)》的逻辑顺序

来源 :艺术殿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BUT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一)》这首诗中,前人对此诗逻辑顺序是“寻人及花”还是“寻花及人”的解读存在有误解之处:前人多将诗的逻辑顺序解读为“杜甫寻酒伴不遇,转而信步江畔赏花”。但是细加品味原诗,可以看出前人说法的舛误之处。因此,分析杜甫原诗,对前人解读的舛误之处加以辩驳,因而可認为此诗的逻辑顺序应该是“寻花及人”。
  【关键词】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一)》;逻辑顺序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写诗人信步浣花溪畔赏花所引起的情感。这七首绝句都以花为主要内容,描绘了浣花溪畔群花争艳、春意盎然的明丽景色,抒发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喜爱和向往之情。这组绝句的第一首云:“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走觅南邻爱酒伴,经旬出饮独空床。”
  前人对这首诗逻辑顺序得解读,存在有不妥之处:前人对此诗逻辑顺序的解读,多认为是杜甫出门寻访“南邻酒伴”不遇,随后信步至浣花溪畔赏花,于是就作了这一组绝句。这是说此诗的逻辑顺序是“寻人及花”。而细品杜甫原诗,这样的逻辑顺序是有不妥当的地方的。针对此,本文简要予以辨析。
  从《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一)》这首诗的行文顺序可以看出,杜甫是先被江畔繁花所撩拨起无尽情绪,而却无处诉说这份心情。之后寻觅南邻爱酒的友人,却得知他已经出门饮酒,旬日不在家中了。但是,前人对此诗的解读,却有很多是认为杜甫出门是为了寻访酒伴,访而不遇,所以才去独步寻花排遣。前人注解持有这个观点的主要有以下几处:
  第一,清陈式《问斋杜意》卷七言:“花何必恼,恼亦恼己之无酒付花耳。走觅南邻,出饮空床,恼益之恼。”——陈式说杜甫寻觅南邻不遇,所言才“恼”,随后看到花后,就更加“恼”了。那么陈式显然认为寻人在前,赏花在后。上文已经论述过,陈式将“恼”解释为“怨恨,烦恼”,首句解释不通,所以就把“恼”的原因说成是“寻人不遇”,导致整首诗的逻辑不通,较有牵强附会的意味,所以是错误的。
  第二,明王嗣奭《杜臆》卷四言:“觅酒伴而不值,所以独步寻花也。”清杨伦《杜诗镜铨》言:“首二句绾下六章。止一酒伴,又寻不着,明所以独步寻花之故。”王、杨二人都直接解读诗意为“先寻酒伴不遇,所以独步寻花”。
  第三,今人所编《杜甫全集校注》在《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的题解中说:“杜甫往访南邻酒伴未遇,故独自沿江信步,寻花赏景。”这是沿用了前人的说法。
  杜甫诗题为《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直言“寻花”,是带有目的性的,寻花为作者的目的。并且第一首言“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走觅南邻爱酒伴,经旬出饮独空床”。很明显其逻辑顺序是寻花生情,无处诉说,情难自禁,遂寻酒伴。也就是说是“寻花及人”的逻辑顺序。如果“先寻人后寻花”,则第一首诗就解释不通了。从《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整组诗的逻辑顺序来看,第一首“寻花及人”,又寻之不遇,而情又未息,遂只得继续独步消遣,引出后面六首诗分别吟咏诗人独步过程中见到不同地方的花。
  上述前人的解读之所以有误,主要是有两方面的问题:
  第一,对“恼”字误解。“恼”字在唐代主要有四种意思,分别是:“怨恨”,“烦恼”,“撩拨、挑逗”,“打扰”。而在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一)》中,“恼”的意思应是“撩拨、挑逗”。前人多误解“恼”字为“怨恨”、“烦恼”这类意思。细品第一首诗,唯一能让人联想到“不高兴”这一感受的,只有是诗人寻酒伴不遇这件事。而由于前人误解“恼”字为“怨恨”、“烦恼”,正属于“不高兴”这一范畴,所以把“恼”与寻酒伴不遇联系在一起。而“恼”字在诗的首句,故而解读为诗人先寻酒伴不遇,心中生“恼”,之后寻花消遣,即是“寻人及花”。
  第二,因为第一首诗中杜甫提及“寻人不遇”这一事件,所以注家认为诗人外出是以“寻人”为主要目的,寻人不遇,所以才转而寻花。——这样解释似乎也说得通,但是,通读全诗,这违背了杜甫诗中的原意:诗的前两句写寻花生情,后两句写寻人不遇,这里逻辑顺序是很清晰的。纵使杜甫确实是为了寻访友人而出门,那么也是寻花赏花在寻人之前。也就是说杜甫在寻人途中,路过江边,独步寻花赏花,之后到达友人家外,得知其不在家中,遂继续独步欣赏美景。——这样的逻辑顺序与原诗比较也才说得通。
  总之,前人所称“杜甫寻友人不得,遂以赏花排遣”的说法,既未能较好地扣合诗题《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中“寻花”的意思,也不对应第一首诗“先花后人”的行文顺序。因此,前人这种解法是说不通的。故而,第一首诗的逻辑顺序应该是“寻花及人”,而不是“寻人及花”。
  参考文献:
  [1] 萧涤非等.杜甫全集校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版.
  [2] (清)彭定求等.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2017年版.
  [3] 罗竹风等.汉语大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版.
  [4] 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M].北京:中华书局,1953年版.
  作者简介:刘再展(1990-8),男,汉族,河南省平顶山市人,现为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唐宋文学。
其他文献
释文:  慕堂先生冏卿执事:昨承诿校莲洋诗,退而深思,此集校刻有三途,谨陈其概,惟高明审择焉。其一则全刻之计也,旧有贵省刘刻之本与此抄本大略相同,而中间详略出入及次序先后颇不合,今但须以刘刻相校,其无者补之、讹者改之,此不过数日之力,不烦更易面目矣,此一说也。再一说则以渔洋评本为主,国朝诗咏莫正于渔洋,而渔洋所心赏者莫过于莲洋。常与人曰:“吾与海内论诗五十年,得髓者惟一吴天章耳。”今此抄本所载渔洋
期刊
【摘要】在西方,歌剧本身被划分为严肃歌剧与通俗歌剧,而通俗歌剧随着时间发展为音乐剧形式,重舞台表演。在唱法上还保留了严肃歌剧的基本艺术特征,作为基础,两者并不是孤立无援,反而在声音方面音乐剧还借鉴了许多,本文意在从几个方面探究在音乐剧中歌剧唱法的体现与必要性。  【关键词】歌剧唱法;音乐剧;声音  音乐剧是将歌唱、对白、表演、舞蹈动作有机结合的一种综合音乐艺术表演形式。歌剧则是一门西方舞台表演艺术
期刊
一、背景:  (一)苏绣的发展现状中的优势  1、苏绣本身的优势  苏绣一直作为一种精美的艺术品广为人知。具有图案秀丽、构思巧妙、绣工细致、针法活泼、色彩清雅的独特风格,地方特色浓郁。绣技具有“平、齐、和、光、顺、匀”的特点。“平”指绣面平展;“齐”指图案边缘齐整;“细”指用针细巧,绣线精细;“密”指线条排列紧凑,不露针迹;“和”指设色适宜;“光”指光彩夺目,色泽鲜明;“顺”指丝理圆转自如;“匀”
期刊
【摘要】粤剧南派武功是粤剧剧种特色,但是近年来南派武功的发展中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以及南派武功自身的特点渐渐失传了,因此,需要保护剧种特色,传承传统技艺。  【关键词】粤剧南派武功;保护;传承  一、粤剧南派武功的历史  粤剧舞台上具有南方地域特色的武打表演艺术,俗称南派武功。粤剧的南派武功由来已久,始于何时,创自何人,历史上流传着多种说法,有说传自雍正年间的名伶张五,有说传自乾隆年间的至善禅师、洪
期刊
【摘要】舒伯特是浪漫主义乐派代表人,并且其艺术歌曲中的钢琴伴奏在音乐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有效的钢琴伴奏,可以对乐曲中的情感进行阐述,也能够更更好的实现旋律和意境的有效融合,进而将音乐中的魅力渲染出来。本文对舒伯特艺术作品的内涵以及其中的钢琴伴奏特点进行分析,希望为相关工作者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關键词】舒伯特;艺术作品;钢琴伴奏  一、艺术歌曲内涵  艺术歌曲主要通过相应的表现形式,比如
期刊
【摘要】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建筑家、诗人、画家、科学家阿尔贝蒂认为“窗户”是绘画或者是透视的象征。在画上加窗户,体现着“以人为中心”的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精神内涵;还体现着数学比例和透视关系;同时与赞助人的要求有关。  【关键词】窗户;文艺复兴;透视;赞助人  一、窗户一词的来源  “窗户”在早期的西方艺术理论中是一个重要的词语,它的源起大致可以追溯到柏拉图的“洞喻”, 但明确作为“窗户”这
期刊
【摘要】水彩画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中遇到了很多困境,主题性创作就是其中之一。由于受到缺乏文化自觉感、过分追求艺术手法和文艺市场庸俗化的影响,导致水彩画创作者们往往倾心于描绘小情调、小景致。北方地区由于拥有独特且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在主题性发挥上有天然的优势,以东三省、山东和内蒙古为例,涌现了不少优秀的佳作。进一步拓宽主题性画作的发展空间,关键在于贴近实际、反映生活,使作品具备批判现实主义的美学意蕴
期刊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化的影响,各国交流日益密切,电影作为一种文化交流,其字幕翻译备受人们关注。本文旨在从目的论的角度来分析2017下半年热映的迪士尼电影《寻梦环游记》的字幕翻译,从直译、意译、归化、异化等翻译策略和文化交际的角度分析其翻译,从而感受墨西哥的文化。  【关键词】目的论;寻梦环游记;字幕翻译  《寻梦环游记》是2017年11月份上映的一部动画电影,该片以墨西哥亡灵节为背景,讲述一个喜欢
期刊
【摘要】体验式的旅游类电台节目,如何让节目有带入感和体验感,节目的设置、节奏如何把握?主持人如何在节目中扮演好“主人”的角色,从节目节奏,内容主线等方面切口,讨论电台旅游类节目的制作。  【 关键词】旅游类;电台 ;节目制作  过去对于旅游节目,都是在电视或者视频网站上看到,有一定的视觉冲击,所有的信息通过画面和配音解说,受众统统都可以接收到,即便不听声音,只看画面,某个地方或者某个海岛的画面一出
期刊
Abstract: “Hamlet” was completed in 1601. It’s a Renaissance giants-the highest achievement of Shakespearean drama creation. This paper uses a different way to analyze Hamlet. This paper aims to let r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