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民生新闻的故事化表达

来源 :党的生活·党员电教与远程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oksky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电视新闻节目呈现给观众的姿态往往是居高临下,新闻中充满着教条的意味。这样的新闻思维方式已经远远脱离社会发展,更满足不了观众需求。网络、新媒体快速化、互动点播的新闻推送方式,给了传统电视新闻人鞭策和提醒。于是,新的新闻表达方式应运而生,以讲故事的形式表现新闻被越来越多的新闻工作者应用。
   一、打开“心结”: 展示主体人物真情实感
   叙事是围绕人展开的,描写人的境遇,传达人的思想情感,是故事化新闻吸引观众、打动观众的关键。
   (一)展示人物内心情感
   精彩的新闻故事必须用真情实感表达出来,才能生动感人。故事化的新闻中,新闻人物善于表达、乐于表达有助于精彩故事的呈现。但往往很多时候,新闻人物并不善于表露自己的真实情感,这需要记者的引导和交流。语言沟通作为情感交流的重要方式,采访者的平和、肯定、激励和支持的态度,可以让采访对象消除陌生感,尽快进入倾诉内心情感的状态。
   要想立体化展示人物的内心情感和故事,将人物置身现实场景会更容易激发他的表达欲望。“再好的解说词也抵不上电视新闻报道中人物动情的一句话”。纪实拍摄的表现手法,恰到好处的同期声运用,将成为捕捉人物内心情感的关键。《新闻联播》中播出的《只为多看你一眼》《一条红丝巾 相聚六秒钟》《6 分30秒的团聚》《八天风雪路 跨越千里来看你》四个关于讲述团聚的故事,都是突破性地通过人物纪实性的场景画面和同期声,来立体化地展示了人物的内心情感和感人的故事。比如《一条红丝巾 相聚六秒钟》中,从李佳妮带着儿子到兰州火车站买车票,到翻衣柜找鲜亮衣服,再到火车上等候观望丈夫,一系列的场景画面和现场声的运用,都采用了原生态记录的方式,真实而生动。特别是最后涛涛问妈妈 “爸爸为什么不出来,不是说今天一定会来”的同期声,更是把孩子对见到爸爸的渴望和一家人独特的团聚故事表现得淋漓尽致,感人至深。而在《八天风雪路 跨越千里来看你》中,军嫂王琼在探亲的第六天,由于时间晚、雪路难行,不得不在晚上借宿到哈太村牧民的家里。“其实很多时候你选择一件事情,选择一个必然就要放弃另外一个,所以我觉得在这件事情上,其实我很自私,我只管去想要跟他在一起,没有考虑到父母的感受”。对于第一次感受边关之行艰难的王琼来说,言语之间,王琼内心的矛盾也自然流露了出来。爱的力量让她选择边哨岗上的另一半,又是因为对父母的爱,让她有一种愧疚。记者感受到了人物内心的情感,又巧妙地捕捉到,就会让观众为故事感动。
   (二)强化人文关怀意识
   1. 选题多样化,弘扬正能量。当今社会和人的思想观念都在呈现多元化的状态,碎片化的海量信息时代已经让人们习惯每天最大化地获取各种新闻故事和资讯。社会每天在发生着怎样的变化,我们生活在怎样的状态之中,周围最普通的人也有着自己的快乐生活和一技之长……只有多样化的选题和内容才能满足观众的多样需求。当然,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真善美、放大正能量是主流媒体报道的核心内容。
   2. 视角平民化,彰显个性色彩。平民视角就是要求电视新闻人能够真正站在百姓的视角、立场上看问题,贴近生活、贴近受众。民生新闻的平民化视角包括新闻内容的平民化和传播形式的平民化。内容的平民化就是新闻主体和故事应该更多地关注最普通的百姓,以服务百姓为宗旨,拉近媒体与观众的距离。传播形式的平民化就是新闻报道要具有亲和力。这种亲和力既体现在平民化的“新闻”语言上,又体现在平民化的传播态度上。泰州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新闻夜班车》创办14 年来,一直把当地的大街小巷、关乎百姓的衣食住行作为新闻源,栏目设立的“班车调查”“班车现场”“班车故事”“班车最新闻”等板块内容,都是以平民化的新闻故事为特色,所以能在自办栏目中维持着高收视率水平。另外在新闻报道形式上,说新闻、讲故事、主持人个性化的品牌打造等,使这档老牌民生新闻栏目在观众中有着不错的口碑。
   3. 报道深入客观化,提升公信力。客观真实是新闻报道的立身之本。西方国家把新闻报道称作“新闻故事”,依据是新闻事件经过记者的叙述就不是事件的原貌,而是“转述真实”。但是,转述可以接近事实的真相,只是讲述的态度、方法十分关键。客观公正的报道意味着对一个新闻事件的多个新闻源求证,意味着对新闻多方当事人的话语平衡。这种公正客观的背后,不是人文关怀的缺失,恰恰是对人文关怀的强化、对责任意识的坚守和对媒体公信力的维护。
   二、设置情节:讲述“出乎意外”的故事
   把民生新闻做好,就是要把新闻故事讲好。这要求故事本身吸引人,同时要调动一切手段去艺术化地表达好故事。《60 分钟》制片人丹·休伊特指出:“好故事的标准是,晚上播出的节目是第二天人们的话题。”巧妙安排情节,让故事有悬念,有高潮,才能吸引观众,让观众记住并乐于讲述。
   首先,无论是讲述人物故事,还是报道新闻事件,选好切入点是关键。恰当的切入点也是推动故事化情节的原动力。同时,这一切入点还要能足以成为新闻故事持续发展的诱因。泰州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新闻夜班车》开设的“最美儿媳”专栏,曾在全市范围内寻找了20 多位敬老孝老爱老的好儿媳。在对这些有着不同故事的最美儿媳进行报道时,新闻选择的切入点都是平时生活中儿媳照顾公公婆婆最多的场景动作。在切入点的展示上,记者采用特写画面加现场音,以观众难以想象的角度,把新闻人物最常见、最朴实的生活带进了观众的视野。而且随着一连串故事情节的展开,曲折的人物命运变化不断激发着观众的期待视野,从而让观众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为后续内容的展开奠定了基础。
   其次,新闻故事的进程中还要巧妙设置冲突。新闻报道的故事化,在本质上也是在运用艺术化的手段,不断设置冲突,强化冲突,用冲突来表现新闻人物和新闻事件。一般来说,冲突的艺术表现形式可以分为三种,一是主体人物和其他人物的冲突;二是主体人物自身的内心冲突;三是主体人物同自然环境或者社会环境的冲突。2014 年12 月泰州电视台《新闻夜班车》栏目播出的《倒进下水道的牛奶》,讲述了奶农们因为牛奶滞销而不得不把大量的牛奶倒进下水道的事情。可以说,整篇新闻报道一波三折,体现了各种冲突形式。乳制品企业拒收奶农的鲜奶,导致牛奶滞销;奶农倒奶杀牛是一种缓兵之计,更是一种无奈;牛奶滞销的背后既有消费者对国产奶源的不信任,又有国际进口奶粉的冲击。报道中,作者从一家奶农倒奶入手,在一系列的冲突设置中,讲述了牛奶为何被倒进下水道这样一个新闻故事。冲突是故事的灵魂,巧妙设置冲突更是新闻故事化叙事中重要的艺术表达方式。
   最后,预留悬念,让故事“出乎意外”,超越观众期待视野。所谓预留悬念,就是利用观众对某个事件、某个人物的关切和期待,作者在处理情节、设置冲突和描绘人物时,所采取的是一种悬而未决的处理方式。新闻的故事化报道中,悬念点的设置直接决定着节目的看点,也会让观众对新闻事件的进展产生强烈的期待感,从而达到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和心理上的快感。
  (作者单位:泰州广播电视台)
其他文献
人物专题片是运用现在时或过去时的纪实手法,对社会生活中某一位典型人物给予集中、深入报道的一种表现形式。拍摄人物专题片除了要把握好选题、拍摄技巧、解说词、声音元素及后期剪辑外,更重要的是能利用这些创作手段最终塑造出一个鲜活的人物,使表现主体形象更突出更饱满。为了实现这样的拍摄目的,创作者可借鉴使用以下几种表现方法。  纪实跟踪法      真实性是专题片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但专题片创作者总会自觉不
期刊
电视纪录片是当前电视观众非常喜爱的一种电视节目类型,具有真实、客观的特点,有的还具有一定时效性。依据电视声音的分类,纪录片声音同样分为人声、音响、音乐,其中音响具有更为明确的客观存在性,同时还有一定的意义指向性。本文着重探讨音响效果声在电视纪录片中的使用和创作。   一、选择声音,还原“如实”的感受   “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的,以展现
期刊
人物类党教片,是运用纪实手法对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党员的典型事迹进行拍摄报道,从而使基层党员群众受到教育和启迪的一种节目形态。客观来讲,人物片在全部类别的党教片中所占比重最大,对于弘扬时代先锋、宣传先进典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由此,我们要下大力气拍好人物片中的主人公,这样才能保证宣教价值的最大化。具体到制片实践中,笔者结合自己多年体会,认为想拍好党教片的主人公,应念好“六字诀”——正、专、活、特
期刊
“交人交心,浇树浇根。”党员教育工作的目的就是启发人、引导人、教育人,而我们历史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本身就蕴含着这样的养分和智慧。可以说,党员教育工作与中华传统文化在精神启示层面是相融互通的。党教专题片要想塑造出“立得住”的典型人物形象,就需要追根溯源,深层次地挖掘人物的精神内涵,从传统文化的百花园中撷取流淌群众心底的馨香。试想,有丰厚而深刻的精神力量做支撑的党教片,其人物形象怎会不生动饱满?又怎会
期刊
你学的东西没有用?那好,你说你需要学啥我就教啥。农活太忙没时间?那好,你说你啥时不忙了再来学。课件太深学不会?那好,我给你请个老师教你学。远程教育能把服务做到这份儿上,一句话形容:蛮拼的。而河北省南皮县真的就是这么“拼”,针对以往远教学习中人们经常抱怨的这几类问题,设计了“自主订制”这么一个全新的学习方式。  强化个性自主订制   学习时间自主“定”。寨子镇东街村的王红霞是赫赫有名的玉米种植大户
期刊
我叫熊琮琳,是陕西省凤县的一名远教干部,屈指一算,在远教岗位已走过六个年头了。干了这么多年远教,我最大的感慨就是“人生须得经‘三气’”,只有经历这“三气”了,自我才能成长。下面就让我把这心里话,好好和大家说一说。   2009年,我兴高采烈地踏入了县委组织部的大门,当时可谓“胸怀壮志”,早就听说组织部“管干部有威严、管组织有施展”,心想着这下可要好好地露上一手。不料,部里却把我分配到了党员远程教
期刊
在一座城市里,有一条没有路灯的小巷,夜晚人们经过时都会感觉到不便。小巷里住着一位盲人,他听说这件事后,便在自家的门前安上了一个灯笼,每天晚上都点亮它以为路人照明。邻居们都不解:“你又不用看路,为何点灯?”他回答道:“他们脚下的路亮了,我就感觉到眼前的世界也亮了。”这个哲理故事很引人深思,揭示出了盲人心里对世界、对他人的关爱之情。而江苏省拍摄的党教微视频《小巷明灯》,正是描述了一位如同故事中那位盲人
期刊
(2)拍摄方向的变化   拍摄点的方向变化既会使主体的形象发生变化,又会使背景发生变化。根据拍摄方向的变化拍摄技法分为正面、正侧面、侧面和背面拍摄。①正面拍摄。正面拍摄是镜头光轴与被摄对象在同一直线上,主体处于画面中心,观众看到的是被摄主体正面形象。正面拍摄有利于被摄主体与观众的交流,产生亲切感,也容易显示出庄重稳定、严肃静穆的气氛;但空间透视感差,场景缺少立体感,画面构图容易显得呆板、无生气,
期刊
提起警察,可能大部分人对这一职业的第一印象都是“两严”:严肃和严格,甚至有人因此觉得越少和他们照面越好。但是在山东胶州,却有这么一位人人称赞的好警察,人们都乐于和他打交道。他就是胶州市交警八中队的队长刘洪常。  “好警洪常”是当地群众对刘洪常的一致评价。虽然只是一个口碑,但刘洪常本人却非常看重。近几年,他先后获得山东省优秀人民警察、山东省齐鲁先锋警员、山东好人、青岛市文明市民等大大小小十多项荣誉,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是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的,但要求是针对全体党员、干部的,所有党员、干部都要按照“三严三实”要求鞭策自己。这为党员经常性教育指明了方向。各级党组织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要求,以“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推动党员经常性教育取得新进展。  中央明确指出,“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不分批次、不划阶段、不设环节,不是一次活动,而是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基础上融入经常性教育的一次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