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和矿物质

来源 :大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ze658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人需要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据第四次“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城乡居民普遍存在铁、钙和维生素等营养素不足和缺乏,这已成为威胁人们营养健康的突出问题。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状况呢?
   如今,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白领中,服用维生素和矿物质已成为一种时尚。与之相反,我国城乡绝大多数居民并没有额外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仅是从膳食中获取的。在食品极大丰富的今天,从食物中获取营养素就能完全满足机体需要吗?人们是否还需要额外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本刊特邀请营养学家解答上述问题,并介绍中国人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缺乏情况以及补充原则。同时,本刊在上海地区还进行了主题为“你服用维生素和矿物质吗”的相关调查,调查的主要结果也一并公布。
  
  本 刊 调 查
  
  为了解大多数人服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情况,本刊近期对上海市数百位年龄在18~60岁的成年人(男女各半)进行了一次主题为“你服用维生素和矿物质吗”的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调查结果一:有82.4%的人认为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重要 ,有74%的人正在服用维生素和矿物质,有54.6%的人坚持每天服用,有28.7%的人不定期服用。
  调查结果二:有13.9%的人是医生要求他们服用维生素和矿物质,64.8%的人是自认为身体需要而服用的;有4.6%的人是在医院凭处方购买,61.1%的人在药店购买,19.4%的人在超市购买。
  调查结果三:从人们通常服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种类来看,有34.3%的人服用复合型维生素和矿物质,14.8%的人服用维生素A,19.4%的人服用B族维生素,28.7%的人服用维生素C,9.3%的人服用维生素D,24%的人服用维生素E,13.9%的人服用钙制剂,仅0.9%的人服用铁剂。
  调查结果四:从影响你选择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因素来看,23%的人认为广告效应是主要因素,22.3%的人认为是医生建议,22.3%的人认为是品牌形象,9.3%的人认为是朋友推荐,22.3%的人认为是产品功效,6.5%的人认为是价钱高低因素,4.7%的人是外包装决定。
  应该说,调查中的大多数人都认识到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很重要,且大多出于自我保健的需求,自行去药店或超市选购,并非医疗意愿。但是,仅有半数人每天服用维生素和矿物质,说明这些被调查者虽有一定自我保健意识,但是对如何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还缺乏足够的认识。
  调查还显示,人们选择维生素和矿物质,不仅听从医生的建议,还依据广告效应、产品功效、品牌形象等因素。
  
  理想膳食,一个难以实现的“平衡”梦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热量和三大营养素(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营养问题已基本解决,而维生素和矿物质不足和缺乏则成了突出的营养问题。一些人认为,现在生活好了,每日三餐顿顿都有鸡鸭鱼肉,蔬菜、水果也天天不离口,无需额外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从理论上讲。这一看法毫无疑问是正确的。但生活实践告诉我们,我国绝大多数居民的膳食都很难达到理想的“平衡膳食、合理营养”。
  维生素和矿物质是人体必需的两大类营养素,它在人体中不能合成,或合成量很少,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由于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如挑食、偏食,处于妊娠期、哺乳期、老年期的人,某些疾病如高热等,平素劳动量过大以及生活条件差等情况,均可引起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供应量不足或需求量增加,如果长期得不到补充,就会导致缺乏病,如维生素A缺乏可引起夜盲症,维生D缺乏可引起佝偻病,维生素B1缺乏可引起脚气病,维生素C缺乏可引起坏血病,碘缺乏可致侏儒症等。
  
  适当补充,维护健康“功不可没”
  
  2004年10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一文指出:“营养缺乏病依然存在……铁、维生素A等微量营养素缺乏是我国城乡居民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国居民贫血患病率平均为15.2%;2岁以内婴幼儿、60岁以上老人、育龄妇女贫血患病率分别为24.2%、21.5%和20.6%。3~12岁儿童维生素A缺乏率为9.3%,其中城市为3.0%,农村为11.2%;维生素A边缘缺乏率45.1%,其中城市为29.0%,农村为49.6%。全国城乡钙摄入量仅为391毫克,相当于推荐摄入量的41%。”这些数据充分说明,我国城乡居民的微量营养素营养状况亟待改善,而改善营养状况的首选途径是“平衡膳食、合理营养”,当这一目标很难达到时,额外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不失为一个良好途径。美国新近调查表明,美国每日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人由1979年的65%增至2003年的76%。
  近年来国内几项大规模的人群观察,也充分证实了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对改善营养状况的作用。其中一项以3万名小学生为研究对象的实验结果显示:每日补充1粒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制剂,可明显促进儿童生长发育,显著改善维生素营养状况。
  
  小小丸药,预防慢性病显奇效
  
  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预防慢性病。研究已表明,维生素D能预防骨质疏松和骨折;补充叶酸、维生素B6和维生素B12能降低冠心病的危险性,而叶酸缺乏会导致神经管畸形,还与结肠癌、直肠癌和乳腺癌有关;补充维生素E能降低冠心病的患病率,还能降低前列腺癌的患病率和死亡率;补充维生素C可降低发生多种肿瘤的危险性。有人建议,成人每天最好补充1粒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制剂,以预防多种慢性病的发生。
  总之,维生素和矿物质作为一种膳食补充剂是维护人体健康和生命的“基石”。适量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对预防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乏乃至某些慢性病发生是有益的。但是不要丢掉“平衡膳食、合理营养”的理念,吃好一日三餐才是最关键的。
  
  七种人最易发生维生素缺乏
  
  一般地说,平时坚持合理营养、平衡饮食,并不需要额外补充维生素,但是这种理想的膳食很难实现,尤其一些特殊人群,由于种种原因很容易缺乏维生素。
  孕妇及哺乳妇女:因胎儿和乳儿的额外需要,孕妇及哺乳妇女易出现维生素A、维生素D和维生素C缺乏,应多吃瘦肉、肝、蛋、鱼类、新鲜蔬菜和水果,必要时应口服这类维生素。
  人工喂养的婴儿:由于所喂养的牛奶和其他乳品中,维生素A、维生素D及烟酸等含量均低于人乳,所以在这些婴儿的食品中应适量加鱼肝油及维生素C。
  饮食习惯不好者:偏食、挑食者会缺乏一种或几种维生素,应根据具体情况,及时予以补充,如绿叶蔬菜吃得少的人常会发生维生素C缺乏。长期绝对素食者维生素B12缺乏的发生率为92%,维生素D缺乏也较常见。长期食欲不佳,饮食摄入不足者,常常是多种维生素供不应求,尤其是儿童和老年人,平时应适当补充维生素A、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
  生活习惯不好者:长期吸烟和饮酒容易导致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缺乏,这些人应经常多吃含维生素丰富的水果或蔬菜,以减轻烟酒对血管和心脏的损害。经常熬夜的人,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的需要量应增加。
  生活环境不良者:维生素C需要参与机体体温调节,因此在高温环境下消耗增加;B族维生素、维生素C等水溶性维生素则随汗液大量排出。温度很低时,肾上腺激素分泌升高,维生素A、B族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D等的消耗也增加。长期在电脑前工作者,特别容易缺乏维生素A,因其与视网膜感光直接相关。
  生理或心理负担较重者:体力劳动者及运动员因活动量大,维生素的消耗显著增加,应当吃富含维生素B1、维生素B2、尼克酸和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精神紧张、压力过大的人群,紧张的神经活动会增加机体对维生素A、B族维生素、维生素C的需要量。
  疾病状态下的人群:长期发热容易造成维生素缺乏,特别是高热持续不退时,维生素C消耗最大,应及时补充。无论是细菌还是病毒感染,均可引起维生素A和维生素C的缺乏,时间持续越长,缺乏越明显。慢性胃肠疾病患者因有消化、吸收方面障碍,容易引起多种维生素缺乏。手术后患者因手术创口愈合后需要足够的维生素C,应及时补充,有助于伤口早日愈合。
  
  七种人最易发生矿物质缺乏
  
  矿物质在人体内的含量微乎其微。然而,矿物质是人体生理功能重要的维护者。一些人由于种种原因,容易出现矿物质缺乏。
  青少年:儿童青少年时期是人生最重要的阶段,是大脑、身体发育旺盛和迅速的时期,容易发生钙和锌等营养素缺乏。一般要求每日钙供给量不少于0.5克,锌的每日需要量为15毫克。碘与青少年体内的生长激素有密切关系,缺碘后生长发育明显延缓,吃碘盐和吃海带等海产品可预防缺碘。已有月经的少女要注意补铁,防止青春期贫血。
  孕妇及乳母:怀孕和哺乳期妇女对营养的需求增加,需要补充更多矿物质,以保证自身和胎儿所需营养,其中钙的需求尤为突出。新生儿体内全部钙为22克左右,在孕期完全由母亲供给。另外,胎儿出生前需要一定的铁储备量,母亲本身血容量也渐渐增加,所以在准备生育前的半年左右,孕妇对铁、碘、锌等的需求量比平时增加。
  成年妇女:中国女性锌和硒的供给量偏低。成年妇女因月经周期失血,容易造成铁缺乏,故宜适当补充铁。
  中老年人:一方面,中老年人对矿物质的吸收严重不足,另一方面矿物质(如钙)的流失却在加快,进得少,出得多,导致中老年人钙流失严重,锌、硒等也普遍缺乏。全国很多地区患缺铁性贫血的老年人高达40%。
  压力过大的脑力劳动者:大脑超负荷运转,加之营养补充不及时,很可能导致疲劳过度。缺铁可导致贫血,引起注意力不集中、脸色苍白、神情忧郁、身体无力等,应该多食用含有铁质的动物血、鱼、蛋类食品,或补铁。此外,锌、铜和碘等矿物质,对大脑的学习记忆、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以及大脑氧供应也具有重要作用。
  慢性肝病者:慢性肝病由于肝细胞损伤引起锌水平下降,导致食欲不振、免疫力减退、血氨增高。慢性肝病患者可补充富含锌、硒等食物或制剂,以维持正常代谢,保护肝脏。
  失血性疾病患者。这些人应及时补充铁、钙等营养素。
其他文献
如今,二手房广受青睐,很多人不仅图其相对便宜,最主要的是,原先的房主都进行过装修,一些不很讲究的人,只要对旧房稍事粉刷,就可以欢天喜地搬进去了。  这样确实省了不少事,但却遗留了最主要的一环——消毒,由此埋下了健康的隐患。  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市政建设使居民动迁日益增多,促使二手房买卖逐渐升温。值得重视的是,市民在入住二手房之前,普遍未对房间内进行一次彻底的消毒,以致染上疾病。据深圳有
期刊
1.食泻:稍稍多吃一点就拉肚子,这是脾胃不健、消化不良的表现。用白扁豆炒食或煮食,可健助消化、化湿止泻。  2.虚泻:肠子咕咕作响,头晕目眩,有时泻浠水,这是胃肠虚弱的表现。用桂圆100克,食肉后可食一小部分壳。桂圆肉有强心、健胃、补虚的作用,壳有涩肠止泻的作用。  3.冷泻:固贪吃冷食所致,表现为恶寒怕冷、水泻。用鲫鱼1条250克左右,加入韭菜煮汤食,可以温胃上泻。
期刊
很多老年人容易出汗,活动后尤其明显,以致衣衫冷湿,感冒频频。  老人易出汗往往与体质有关,中医认为与气虚特别是心气虚有关,因为“汗为心之液”,心气虚则不能敛汗,导致汗液频频外泄。因此,用补气养心之法可起到有益的作用。易出汗的老人,平时在家中可用党参15克、黄芪15克、红枣10克、五味子10克,水煎两次,每次20分钟,代茶饮,一般2周左右可以见效。方中党参、黄芪补益元气,红枣益气养心,五味子收敛汗液
期刊
眼球壁的中间有一层组织叫葡萄膜,这层组织主要由血管组成,并且富含色素。葡萄膜发炎时会出现眼睛发红、视物模糊不清、疼痛、畏光、流泪等症状,并有瞳孔缩小、房水浑浊或玻璃体浑浊、眼底视网膜渗出和水肿等征象。一般认为,葡萄膜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眼病,绝大多数属内源性,与风湿、结核、感染等因素相关。  炎症期一般采用大剂量激素治疗。葡萄膜炎在治疗过程中有两大难点,一是复发倾向,再则便是激素的毒副作用。对本病采
期刊
芝麻酱:四分之一不合格    质检结果  近期,国家质检总局对芝麻酱产品质量进行了国家监督抽查。共抽查了北京等10个省、市30家企业生产的32种产品,合格24种,产品抽样合格率为75.0%。  主要问题  1.大肠菌群超标。大肠菌群是直接涉及人体健康的重要卫生指标,国家标准规定为≤90个/100克。本次抽查发现,有3种产品的大肠菌群超标,有的产品实测值为标准值的1倍多。  2.脂肪含量不合格。脂肪
期刊
读者周以敬介绍:衰老是自然规律,谁也抗拒不了,但却可以延缓。经常吃黄芪、银杏叶片、黑木耳,就能起到这一作用。十几年来,我坚持食用价廉物美的“三宝”,效果十分显著:除原有的胆结石、胆囊炎外,我是个“四不高”老人(血压、血脂、血糖、血黏度均在正常范围),活得潇洒自在。  我每天要吃一小碗自制的“黄芪粥”,它的主角为黄芪(15~20克),配角则为黑米、豆类与杂粮(配角内容,根据自身体质而定)。每次用高压
期刊
日常生活中,许多人在服用维生素。但是,有的虽然服用了维生素,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如何科学合理地选择维生素呢?概括起来必须掌握三个原则。    1.复合维生素比单一维生素更安全、方便    目前,市售维生素分为复合维生素和单一维生素两大类。复合维生素所含成分较多,包括维生素A、B族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E,如多种维生素片。一般而言,复合维生素比单一维生素更安全,服用更方便,但价格往往高
期刊
作者简介:杜军保教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心血管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小儿心血管学组副组长,《中华儿科杂志》副总编  专业特长:诊治小儿心肺血管疾病,包括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心肌病、高血压、高脂血症、肺动脉高压、心律失常、晕厥、功能性心血管疾病等  专家门诊时间:每周四下午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仅是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病率在增加,血脂也在慢慢地升高,尤其要引起
期刊
“医生,还有新招吗?”这是来咨询者的第一句话。这是一个35岁左右的男性,语气显得很焦虑,也有些烦躁不安。几句话后开始不停地叹气,一副神情落寞、心事重重的样子。  这位男士在一家大公司工作,已做到中层干部,单独负责一个部门的业务和人事。在外人看来,属于很有能力的人物。所以,找他帮忙的人很多,亲戚朋友有什么事都找他,如子女升学、就业、工作调动、生意贷款等。他自己工作也很忙,有很多应酬、杂事。他觉得现实
期刊
每每考试临近,家长与孩子一样紧张起来,绷紧了弦,尤其是多动症孩子的家长,他们会时时盯着孩子学习,左右不离;有的想尽办法寻觅良药,制止孩子多动。其实,治疗小儿多动症需要家长、孩子、医生的协同作战。    小儿多动症分类及引发的问题    小儿多动症是一种慢性神经功能障碍,有三种类型,即注意缺陷、多动-冲动型和前两型兼有的混合型。无论是何种类型的多动症,都会出现行为问题及引发其他问题,称为“共患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