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花药愈伤组织诱导因素的研究

来源 :山东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laxf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研究了不同激素处理、不同花粉发育时期、不同低温预处理和高温预培养对丹参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的培养基激素组合为Ms+2.O mg/L6-BA+O.2mg/LN从;单核靠边期的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4℃低温预处理2d最有助于愈伤组织发生;高温预培养不利于愈伤组织诱导率的提高。
  关键词:丹参;花药培养;愈伤组织
  中图分类号:$567.530.353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10)08—0005—04
  
  丹参为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丹参(Salviamiltiorrhiza Bge.)干燥的根及根茎,主要有效成分为丹参酮IA、丹参酮ⅡA和隐丹参酮等脂溶性二萜类化合物和丹酚酸A、丹酚酸B、迷迭香酸、原儿茶醛等酚酸类化合物,为大宗常见中药材,具有活血祛瘀,消肿止痛,养血安神的功效,现代药理表明丹参在治疗冠心病方面有显著的疗效。
  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栽培丹参成为中药丹参的主要来源。现在丹参市场存在种质混杂、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因此,有必要选育产量高、抗病性强、有效成分含量高的优良丹参品种。采用常规育种方法,获得纯系需要3—5年的时间,利用花药培养可诱导单倍体植株,经加倍后可迅速获得纯系,缩短育种年限。
  目前在很多作物上开展了花药培养方面的研究,在枸杞、百合、枇杷等中药植物中也开展了研究。有关丹参花药培养方面的研究目前尚未见报道,本研究以丹参花药为试验材料。对影响丹参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的关键因子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为丹参单倍体植株的获得奠定了理论和技术基础。
  
  l 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2009年5月上中旬,在山东农业大学药用植物园采集一年生丹参未开放花蕾的花序,用醋酸洋红染色,检查花粉发育时期。选用花粉发育处于单核靠边期的花蕾进行培养。
  1.2试验方法
  晴天午后采集未开放花蕾,4℃低温保存2 d(温度预处理的材料除外),清水冲洗30 min,75%酒精浸泡30 s,10%次氯酸钠消毒15 min,再用无菌水冲洗3~5遍,无菌条件下剥取花药接种于MS培养基上,接种密度为20个花药/瓶,每处理接种9瓶。MS培养基添加蔗糖30 g/L,琼脂6/L,pH值为5.8~6.0,120~125%下灭菌20min。花药愈伤组织诱导期间进行黑暗培养,温度为(25±1)℃。30 d后调查愈伤组织诱导率。
  1.2.1 不同激素配比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将花药接入不同激素配比的MS固体培养基中,观察不同激素配比对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1.2.2花药不同发育时期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将不同发育时期的花药分别接入MS+2.0m/L 6一BA+0.2 mg/L NAA的固体培养基中,观察不同发育时期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1.2.3不同低温预处理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花蕾采摘后,进行4'E低温预处理O、1、2、3、4d,处理后将花药接入MS+2.0mg/L6一BA+O.2m/L NAA的固体培养基中,观察不同低温预处理时间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1.2.4不同高温预培养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花蕾采摘后直接进行处理,将花药接入MS+2.O m/L 6一BA+0.2 m/LNAA的固体培养基中,放入35℃恒温箱中预培养O、1、2、3、4 d,再置于25℃常温下培养,观察不同高温预培养时间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激素配比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以MS为基本培养基,6-BA、2,4-D、NAA为外源激素进行正交试验(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添加激素能显著提高花药培养愈伤组织的诱导率,3种激素的极差大小依次为6一BA>2,4-D>NAA。不同的激素组合和浓度配比,对丹参愈伤组织的诱导效果不同,添加2.0 mg,/L 6-BA+0.2 mg/L NAA的培养基,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达到了84.2%,与其它处理相比,差异显著(P<0.05),说明2.O mg/L 6一BA+O.2 m/LNAA是丹参花药培养中诱导出愈较好的激素配比。
  2.2花药不同发育时期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小孢子处于4个发育时期的花药都能诱导出愈伤组织,以单核靠边期诱导率最高,为75.8%,与其它3个时期诱导率相比,差异显著,因此认为以单核靠边期的花药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的诱导较适宜。
  
  
  2.3 不同低温预处理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将小孢子发育时期处于单核靠边期的花蕾经过低温(4℃)预处理后,愈伤组织诱导率差异显著(表3)。4℃处理1~2 d,能显著提高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处理2 d,诱导率达最高,与未经低温处理及低温处理1 d的差异显著。但随着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诱导率迅速下降,低温处理4 d的诱导率最低。说明小孢子发育处于单核靠边期的花药进行低温预处理的适宜时间是2 d。
  2.4不同高温预培养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将小孢子发育处于单核靠边期的花药接种在诱导培养基上进行35℃高温预培养,发现随高温预培养时间的延长,愈伤组织诱导率下降(表4)。经高温预培养后,花药迅速变褐,转到25"C常温下培养,比不经高温预培养的花药产生愈伤组织慢且长出的愈伤组织呈黄褐色,质地松散。说明高温预培养不利于丹参花药培养愈伤组织出愈率的提高。
  
  
  
  3 讨论与结论
  
  外源激素对诱导花粉细胞的增殖和发育起着重要作用,不同作物、基因型及外植体对激素的种类和配比有不同的要求。角豆树添加0.5 mg/L 2,4-D+4 mg/L TDZ愈伤组织诱导效果最好,小叶锦鸡儿添加1.O mg/L 6-BA+3.O m/L 2。4一D组合对愈伤组织形成的效果最好,紫花苜蓿花药诱导愈伤组织最佳的激素组合为O.5mg/L 2,4-D+0.2mg/LNAA+O.5 mg/L 6-BA+3 mg/L KT。本研究表明,添加6-BA、2,4-D、NAA三种激素组合均能诱导出愈伤组织,其中以6-BA作用最显著。研究中发现添加2.O mg/L6-BA+2.O mg/L2,4-D的诱导率较高,但该组合的愈伤组织生长迅速,为白色松散愈伤组织,贴近培养基处有毛状根生长,进行分化培养时愈伤组织不能转绿,仍然保持愈伤组织生长状态,可能2,4-D促进丹参花药愈伤组织细胞分裂作用强烈,致使转接后的愈伤组织中仍保留有较高浓度的2,4-D。本研究表明,添加2.Om/L 6一BA+0.2 mg/L NAA的培养基,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并且在此培养基上长出的愈伤组织颜色淡黄、质地紧密,转到光下进行分化培养时愈伤组织能够迅速转绿,表面生成绿色芽点,绿苗分化率较高。
  小孢子发育时期与愈伤组织的诱导存在密切关系。不同物种诱导胚胎发生的最佳小孢子时期不同,对大多数植物而言,小孢子发育时期为单核中期至晚期的花药容易形成愈伤组织。黄瓜花药培养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的时期是单核中后期。百合花药培养最适宜的时期是单核期。本研究表明丹参花药培养的最佳小孢子发育时期为单核靠边期,进一步证明了单核中期至晚期是大多数植物花药培养诱导出愈的最好时期。
  花蕾采集后进行一定时间的低温预处理,既缓解了接种时间,对大多数植物的花药诱导也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但不同的植物,适合的低温预处理时间不同。辣椒花蕾经l~7 d低温预处理后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明显高于对照。二倍体马铃薯花蕾在4℃低温预处理48 h后接种花药,可明显提高愈伤组织诱导率。本试验中接种的丹参花药进行低温预处理后,诱导率明显提高,以低温处理2 d诱导率最高,之后,随着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诱导率下降。
  花药接种后先进行一定时间的高温预培养,然后转入25℃恒温培养,能够提高花药培养的诱导率,一般以30—35~C处理l-3 d为宣。但丹参花药接种后进行35℃高温预培养1 d后,花药表面变褐,愈伤组织诱导率低于不经高温预培养的处理,且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花药表面褐化加速,愈伤组织诱导率急剧下降。说明不同植物对高温处理的反应不同,高温处理对丹参花药愈伤组织的诱导没有促进作用。
  通过对影响丹参花药培养愈伤组织形成的各因子的研究,筛选出了各影响因子的最佳组合:将采摘花蕾经过4℃低温预处理2 d,选取小孢子发育处于单核靠边期的花药为外植体,接种在MS+3%蔗糖+O.6%琼脂+2.O mg/L 6-BA+O.2 mg/L NAA的培养基上,最有利于丹参花药愈伤组织的诱导。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烟粉虱Q型和B型在国内外许多地区混合发生并造成危害,2种生物型的快速鉴定对于烟粉虱有效防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前期研究基础上。使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对2005~2009年山东各地采集的烟粉虱样品(139头Q型烟粉虱、239头B型烟粉虱)微卫星位点BEM23进行了检测研究。结果表明,绝大多数Q型烟粉虱只扩增到约400 bp的片段(占98.6%),而多数B型烟粉虱扩增到的片段约200 bp(
期刊
摘要:采用正交试验方法测定施肥、播种、浇水、品种以及因索间互作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研究小麦节水省肥高效生产的技术方法。主因素对产量的影响力依次为品种、浇水、施肥和播种,播种对产量的影响不显著,因素间的互作显著并且作用大于品种以外的单因素。品种与施肥、浇水、播种的互作显著,品种与其它技术因素的配合是高产的重要技术措施。品种间对肥、水、播种的反应敏感程度差异较大,品种选择需要注意品种对水肥条件的反应。 
期刊
摘要:选取山东省泰安市使用农用地膜栽培马铃薯的典型地区,对栽培马铃薯土壤农用地膜使用及残留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残膜一般集中在表层土壤即0~10 cm土层中,3个土层(0~10cm、10~20cm、20~30 cm)中的残膜数量依次约占总量的78.0%、16.9%和5.0%;土壤中残膜含量与覆膜年限有关,覆膜年限越久,残留量越高,连续覆膜1、3、5年的马铃薯田地膜残留量分别为4.33、6.2
期刊
摘要:研究了噻唑磷在毛芋头中残留的测定方法。毛芋头中噻唑磷经乙腈高速匀浆提取,减压浓缩、定容后进样。噻唑磷的最低检出量为1.0×10-12g,最低检出浓度为0.01 mg/kg,平均回收率在80.2%~84.1%之间,变异系数为3.1%~4.2%,符合残留分析要求。  关键词:噻唑磷;毛芋头;残留;气相色谱  中图分类号:X839.20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10)0
期刊
摘要:玉米秸秆还田经3年定点监测试验及大面积示范推广,结果表明,在玉米成熟收获后,及时将秸秆就地粉碎还田,同时每666.7m2,撒施尿素20 kg,土壤有机质增加,物理性状明显改善,土壤养分积累。大蒜长势健壮,平均增产18%~25%,直径达6 cm蒜头的比率提高15%~20%。  关键词:玉米;秸秆还田;大蒜;产量;土壤;改良  中图分类号:S141.4;S633.4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为探明马兜铃科植物寻骨风的有效成分,从而为制定中药寻骨风的质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分离等色谱技术分离纯化其化合物,并根据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共分离鉴定了马兜铃内酯、马兜铃酸A、马兜铃酸萜酯I、β-谷甾醇、银袋内酯乙五种化合物。  关键词:寻骨风;化学成分;结构鉴定  中图分类号:R282.71;Q501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
期刊
摘要:建立了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一串联质谱测定蒜苔中多菌灵和噻菌灵残留量的方法。用甲醇一盐酸溶液提取试样中的多菌灵和噻菌灵,经固相萃取净化,以ACQUITY UPLCBEH C18柱分离、串联质谱测定。多菌灵和噻菌灵的最低检出限均为1.0 μg/kg;多菌灵回收率为92.8%~103.2%,相对标准偏差为3.57%~5.01%;噻菌灵回收率为90.9%~102.5%,相对标准偏差为3.44%~4.97
期刊
摘要:2005~2008年分别对选配的家蚕新品种“9405×92花”进行实验室品比试验和参加北方蚕区联合鉴定,调查项目、内容、时间和方法按《北方蚕区桑蚕品种共同鉴定工作细则》规定进行。多次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孵化、眠起、上蔟齐一,主要经济性状稳定,杂种优势强,易饲养,是一对优质、高产、强健、综合性状优良的春用家蚕新品种。  关键词:家蚕品种;9405×92花;实验室;品比试验  中图分类号:S88
期刊
摘要: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15%噻吩磺隆可湿性粉剂666.7m2用药量以10-15g为宜,若猪殃殃或麦瓶草发生较严重,建议使用量为12.5-15g。  关键词:15%噻吩磺隆;麦田杂草;重量防效;株防效  中图分类号:S451.22.l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10)10-0096-02    近年来,磺酰脲类除草剂苯磺隆在鲁西冬小麦田得到了广泛应用,连年的使用及年后用
期刊
摘要:本试验对板栗褐缘叶枯病病原菌——板栗拟茎点霉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病原菌菌丝在PSA培养基上生长最快;病原菌最易利用的碳源是葡萄糖,最易利用的氮源是氯化铵和甘氨酸;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值为5~6。病原菌分生孢子在清水及多种营养液中均可以直接萌发,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0~30℃,最适相对湿度为85%,最适pH值为50  关键词:板栗褐缘叶枯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