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认识民族差异——以《徙戎论》为例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orpiok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对《徙戎论》的内容,成文背景进行了简单的回顾,分析了“夷夏有别”背后所折射出的民族差异以及在当前统一多民族国家中只有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立足于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格局才能构建和谐发展的民族关系。
  【关键词】:徙戎论;民族观;民族差异
  一、《徙戎论》的基本内容
  《徙戎论》是江统在西晋元康九年即公元299年所写的一篇文章,当时的少数民族大量内迁。身为太子洗马的江统为了应对这一形势而写就了《徙戎论》,并在文章中提出应对之道。行文的开篇,江统就抛出了自己的观点,也就是他所推崇的夷夏有别。为了说明“内诸夏而外夷狄”,它列举了华夏与四夷的诸多不同,包括二者间言语、货币、仪礼和习俗间的迥异,且二者所处的地域,生活习性上更是千差万别。据此江统认为华夏和夷狄根本就不是一类。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稍后他会强调“待之有备,御之有常”了。
  接下来,江统从西周到魏晋对夷夏关系作了一番梳理。在叙述二者关系的过程中,作为华夏一员的江统在看待周遭四夷时用了如下词汇: “祸”、“害”、“侵”、“掠”、“患”等。在他看来,秦始皇、魏武帝是守护中国“无复四夷”的榜样,在夷夏这场拉锯战中,四夷始终是作为华夏的对立面被当作敌人而出现在历史上的。
  江统在文章末尾提出了自己的构想:“当今之宜,宜及兵威方盛,众事未罢,徙冯翊、北地、新平、安定界内诸羌,著先零、罕并、析支之地;徙扶风、始平、京兆之氐,出还陇右,著阴平、武都之界。廪其道路之粮,令足自致,各附本种,反其旧土,使属国、抚夷就安集之。”【1】至此,徙戎论正式提出。在江统的构想中,这样一群与华夏具有如此不同的人是根本不可能与其混居在一处的,所以要将他们统统迁走,这样就能守护“中国”。但是徙戎的论调并没有得到当时西晋统治者的首肯。之后不久,五胡乱华时代开启。
  二、《徙戎论》的成文背景和评价
  《徙戎论》的提出和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有着很大的关系。《徙戎论》撰于西晋末年,是民族矛盾较为激烈的一段时期,大量居住在塞外的少数民族内迁,由此带来诸多社会问题,加之西晋统治者在处理民族关系上方法不当,使得大规模起义频发。此前有氐族首领齐万年领导的起义,这场起义被镇压后,江统有感而发写就了这篇文章。除却现实原因外,文章中所反映的夷夏有别也有着深刻的思想渊源。汪高鑫就提到“从思想根源而言,《徙戎论》所宣扬的夷夏之辨与夷夏之防,显然是对传统儒家夷夏之辨思想的继承”。【2】早在先秦的典籍,例如《礼记·王制》中就可以看到这种早期夷夏有别的思想。春秋末年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以后,以孔子、孟子和荀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在继承早期夷夏观基本内容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发展了“夷夏之辨”的思想。【3】作为儒家民族观的主要内容,夷夏之辨的思想在历代都不断得到继承和发展。
  后世对《徙戎论》的评价多趋于负面,认为虽然江统对于当时社会的观察不失敏锐,但从现实的历史背景看,民族融合交流已然成为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将少数民族迁走并不能从根本上缓和日益激烈的民族冲突。江统在《徙戎论》中列举了夷夏之间的种种不同,随即提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认识,客观来看,夷夏间这种民族差别确实容易引起矛盾和冲突,但是西晋统治者在处理夷夏之别问题上的不作为才是引起问题的根本原因。东汉以来出现了从中央王朝北部和西部向南部的移民浪潮。东汉统治者为此所采取安抚和镇压并用的政策导致了羌人长达百年的叛乱。东汉安抚与镇压并用政策秉承自魏晋。当时的移民浪潮愈演愈烈,且数量十分巨大,成分复杂。西晋统治者从思想深处又歧视这些内迁少数民族的,对内迁百姓编户为民,征发为兵,甚至掠夺为奴,内迁各族人民在承受着种族歧视的同时,还担负着繁重的赋税负担,因而民族矛盾由此激化起来,晋泰始六年宪发鲜卑树机能起义和元康四年氐人齐万年起义,便是这种民族矛盾不断激化的产物。【4】可见无论是江统,还是西晋政府都没有形成一个对民族差异的正确认识。
  三、当前对民族差异的客观认识
  民族差异即为民族之间的不同。这种民族间的不同表现在各个方面,包含各民族的历史起源、文化模式、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生活方式、心理素质、价值观念、伦理道德、行为规范等方面。得益于民族之间的差异才会构成生活在现今中国境内纷繁复杂的五十六个民族。在民族國家的形成过程中,除了极个别的民族与国家完全重合外,当代民族国家均因多民族属性而成为多民族国家。【5】因此在多民族国家内,多元文化的并存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对这种民族之间的差异有一个正确而客观的认识显得尤为重要。在2006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就如何在多民族国家构建和谐社会通过一项决议,决议指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6】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可以作为我们在应对多民族国家内如何看待民族差异的一个指导原则。虽然民族间的差异如果处理不当的确很容易造成民族之间的矛盾,引发民族冲突,但民族之间的种种不同并不是要消灭,也并非如江统所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而应该学会求同存异。现代历史上那些抱着消除民族差异观念的做法譬如希特勒的种族屠杀政策、南非的种族隔离政策、苏联的俄罗斯化政策非但没能地解决民族问题反而酿成了新的危机。民族问题会长期存在,而民族之间的差异也会长期存在,对异族的排斥、迁徙和屠杀本身就违反人类文明。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历史上那些民族无论大小、强弱,都应该居于平等的地位,都对人类文明做出过贡献。文明多样、文化差异并不必然导致冲突,需要解决的是如何对待“差异”和“多样”的观念与实践问题。【7】
  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为我们指明了在一个多民族国家内应该如何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处理好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是关系祖国统一和边疆巩固的大事,是关系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大事,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大事。全党要牢记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基本国情,坚持把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作为各民族最高利益,把各族人民智慧和力量最大限度凝聚起来,同心同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8】我们所生活的时代与元康九年相距1700余年,当时那种严重的夷夏对立到现在已然不存在,但对于这种对多元文化和民族差异的排斥仍深刻影响着当今社会人们的民族观。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立足于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的格局,才能构建和谐发展的民族关系。
  参考文献:
  【1】房玄龄.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98:1534.
  【2】汪高鑫.《徙戎论》的夷夏之辨[J].历史文献研究,2008,27(0).
  【3】李克建.儒家民族观的形成与发展[D] .成都:西南民族大学,2008.
  【4】汪高鑫. 魏晋南北朝民族关系与夷夏之辨[J].史学集刊,2010,6.
  【5】刘永刚. 魏晋南北朝民族关系与夷夏之辨多民族国家的制度模式与民族差异包容[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3,6.
  【6】《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DB/OL].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64168/64569/72347/6347991.html
  【7】郝时远.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观念:尊重差异、包容多样[J]. 民族研究,2007,1.
  【8】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D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9/29/c_1112683008.htm.
其他文献
【摘要】:网络流行语“醉了”在新浪网、人民网等主流社交媒体频繁出现,并通过微博、微信、贴吧等广泛沿用传播。在人们的使用和传播过程中,“醉了”也被赋予了新的语义和语用功能。本文从认知语言学隐喻和转喻两方面,在语言模因论基础上探讨 “醉了”语义、语用功能的转变及其原因,从而进一步揭示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醉了;隐喻;转喻;模因论  一 “醉了”的句法语义功能  《现代
期刊
【摘要】: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是指运用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借助反馈仪将脑电信号以听觉和视觉形式呈现给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使其学会有意识地控制和调节自身脑电活动,改善大脑状态,达到调节脑功能的目的。文章阐述了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干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疗效及其联合其他治疗方法的干预疗效。  【关键词】:腦电生物反馈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疗效  1引言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儿童时期较为常
期刊
【摘要】:宁强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富饶的自然环境给宁强羌族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因素。他们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仅创造和发展了灿烂的物质文明,也给我们留下了独具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瑰宝。这些传统文化对宁强经济、文化、教育及人类学上都起到了巨大促进作用,因此,我们对于宁强羌族的文化要积极地进行保护和发展,以便于更好地促进宁强的发展。  【关键词】:宁强县;羌族文化;独特价值  宁
期刊
【摘要】:明代历史在我国发展的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一方面明代是走向近现代的时代,另一方面我国的儒学在明代达到了顶峰,其体现的不仅仅是文化思想层面还体现在封建制度的加强和封建思想的进一步加深,那么在明朝封建思想不断加强的背后体现出来的究竟是什么?笔者认为在明代思想不断加深背后体现出来的是儒学的民间化思想过渡,换言之,在明代的封建体系的影响之下,其儒学不再是封建统治阶级所独家掌握的,而是更加偏向于民
期刊
【摘要】:中小学体育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必修科目,对提升学生整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在一线城市,学校体育在加速发展的同时,青少年体育兴趣培训班、俱乐部等体育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访问法等方法对青少年体育培训机构给中小学体育教学带来的的促进与冲击作用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体育教学;体育培训机构;学校体育  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中
期刊
【摘要】:“构建现代文化服务体系”是我们党和政府提出的要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已成为国家文化发展的重要战略。而文化馆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形势下,面对利好的国家政策和人们群众的多样性、多层次和不断提升的文化品味与追求,如何加强文化馆建设、做好文化馆工作,这是文化馆工作者当前乃至将来都要面临的问题,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群众;文化馆;建设;思考  随
期刊
【摘要】:随着马拉松审批制度开放,越来越多的商业赛事如雨后春笋般举办,而其中属历史最为悠久的北京马拉松利用多样的优势在众多赛事中保持多方面的领先。本文诣在通过北京马拉松运营方式,寻找适用于国内马拉松赛事开展的策略。  【关键词】:马拉松;运营策略;体育赛事  马拉松赛事产业内部要素综合交叉,产业优化布局和资源空间要素的现状而逐渐产生的一种新型业态。国内对于马拉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赛事对经济社会的效应
期刊
【摘要】:本文以当代文学语言研究为背景,《平凡的世界》在我国现当代文学上的意义重大,国家主席习近平今日也推荐大家对作品阅读。小说除本身内容情节吸引读者,更因其生动的语言,展现其特殊的一面。本文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从书中摘选具有代表意义的句段,具体分析。分析《平凡的世界》中文学语言中所流露出来的乡土文化。目的是文学语言中的乡土文化有所研究贡献。  【关键词】:《平凡的世界》;文学作品;乡土文化;语言
期刊
【摘要】:低地德语作为汉萨同盟的贸易语言,曾在德国盛极一时。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其如今在德国的发展现状仍然是一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话题。本文通过采访,再现了低地德语在汉堡所经历的微观转变,并通过调查,全面地呈现了低地德语在德国汉堡的发展现状。  【关键词】:低地德语;汉堡;语言选择;身份认同  一、低地德语的前世今生  低地德语的发展有着较为清晰的脉络,可将其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可追溯到日耳曼民
期刊
【摘要】:在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贫困生所面临的就业困境更为严重,其中主要原因就是贫困生的就业竞争能力不强。本文对贫困生就业竞争能力不强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辅导员如何提升高校贫困生就业竞争力的途径做了探索。  【关键词】:辅导员;高校贫困生;就业竞争力  当下中国经济总体运行稳定,但全球经济危机对国内破坏性影响尚未消除,过剩产能亟待化解,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可以说,国际国内的经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