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厚植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路径探析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lchen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爱国 情怀 大学生 育人 实践
  习总书记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在2018年9月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他明确提出,“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加强对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培育,有着长远的战略意义。高校应密切关注培育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实践及对实践的理论研究,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厚植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规律及创新创效机制,以创新的理论指导实践的创新。

一、新时代厚植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三个维度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其基本内涵是与时俱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爱国主义也具有新的时代内涵。当前大学生所处的新时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关键时代。2015年12月,习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
  “爱国主义情怀”具有丰富的内容,它包括爱国情感,但又不仅仅是爱国情感,而是有着更为丰富的主体性内容。大体说来,它包括认知、情感、意志、行为四个方面的内涵。”结合“爱国主义情怀”的内涵,结合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主题,厚植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可以从三个维度来考量。一是培育爱国之情,即要涵养新时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二是激发强国之志,强化责任担当,培养大学生的民族复兴大任担当意识。三是实践报国之行,引导大学生努力奋斗,自觉爱国奉献。
  爱国之情是大学生担负民族复兴时代使命的情感基础。强国之志是大学生为国奋斗的动力保障。报国之行是“爱国之情”“强国之志”的行动体现。“只有把爱国之情转化为报国行动,担负时代使命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二、新时代厚植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动力传导机制的构建


  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当代爱国主义的情感动力。“如何增强个体精神动力,构建人的精神家园成为人的发展面对的新任务,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责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结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探索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的内在规律,构建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内在动力平台,建立动力传导机制,将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与个人的发展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夯实增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思想基础,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大学生心中扎根。
  培育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需探究大学生爱国的核心动力因素,把个体的潜在需求转化为行为。需要爱国之情、强国之志和报国之行统一于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才能合理地构建爱国主义教育的动力机制,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结合“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三个维度,厚植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动力传导机制的图示如下:

  图中,爱国之情是感情基础、强国之志是动力保障,报国之行是实现路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和报国之行统一于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三者互相影响、互相促进。
  其中,三条直线表示动力传导轴。动力传导轴的内容是很丰富的,包括党史国史教育、世情国情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国家安全教育和国防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等。这些都能激发爱国情和强国志,激发民族自豪感。而积极参加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能让大学生更好地体验国情民生,增强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从而助力强国之行。大学生通过实践,才能了解世情、国情、社情和民情,才能更好地知国、爱国、报国。
  构建厚植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动力传导机制,要把爱国之情、强国之志和报国之行统一于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把爱国主义情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引导大学生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现个人的社会价值。要构建更稳固的动力传导轴,才能构建厚植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动力传导机制。为爱国之情、强国之志和报国之行三者互相促进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三、新时代厚植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实践育人路径探析


  实践育人是涵养爱国奋斗精神的关键切入点。实践育人的形式应该与时俱进。要厚植新时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全球、立足新时代特色探索实践育人路径。
  (一)运用新技术,将专业实践与思政实践相结合,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
  应充分运用新科技新手段,如虚拟实践技术等,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网络教育阵地建设,让网上实践与网下实践,虚拟实践与现实实践相结合,打造社会实践大课堂,充分发挥爱国主义、优秀传统文化等现实教育基地和网络教育阵地的育人作用。
  当前,虚拟实践活动广受大学生欢迎。通过虚拟实践体验一些不可触摸的國家成就、大国重器。可以让大学生进行沉浸式体验,达到预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如对历史场景的复原,对新中国巨大成就的生动呈现、对历史人物和爱国主义精神的讲解等,让学生仿佛参与其中、身临其境。这些优势是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手段无法比拟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网上展馆》就是运用新技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典范之一。
  高校应立足专业领域前沿,认真开展专业实践,“在‘大思政’格局下,专业实践可以重新构建与思政实践相结合的模式,在不影响原有专业实践目标实现的前提下,纳入思政实践的目标,把专业能力的应用和思政中的情感体验、认知领域、精神境界的提升相结合”。在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应当大力推进专业实践与思政实践的融合,既体现专业特色,又在实践教学和实践活动都更多地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元素。从而在提升大学生专业技术技能的同时,培育大学生的爱国情怀。   同时可搭建平台,让广大大学生深入愛国主义教育基地、深入基层,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包括“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弘扬中国精神”“传承红色文化”“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立志·修身·博学·报国”等活动。以实践体验促成青年学生在活动中升华情感、提高认知,增强对党和国家的认同感。
  (二)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大力开展国际交流实践及志愿服务活动
  高校应充分利用资源、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国际交流与实践活动。包括科技创新类实践、创业类实践、文化交流实践等。通过国际交流与实践活动,能够拓宽新时代大学生的国际视野,也能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和世界。近年来我国取得的成就令世人惊叹,中国高铁、天眼、港珠澳大桥……通过开展国际交流与实践,能让大学生们坚定“四个自信”,下决心努力奋斗,为中国的科技创新贡献力量。
  “一带一路”倡议下,高校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高校及企业的合作,开展创新创业类实践活动、社会调研活动和各类志愿服务等,推动实践常态化、特色化。在实践育人中引导大学生不仅做一个对自己国家负责的人,还要做一个对世界负责的人。可组织发动学生前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社会服务活动,在服务中感受不同文化,并传播中华优秀文化,不断学习成长。
  (三)开展寻找和学习“爱国奋斗榜样”的实践活动
  爱国主义具有深蕴于心的内源性特征。爱国主义教育应充分尊重教育对象的主体性,激发教育主体自觉接受爱国教育的动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弘扬先进榜样的事迹和精神,容易在大学生心中产生共鸣,能很好地激发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内生动力,发挥榜样示范效应。
  高校可以开展寻找和学习爱国典型的相关实践活动。让每位学生寻找、确立一个或几个爱国奋斗的“榜样人物”,如钱学森、黄大年、卢永根等爱国典型,以及大学生身边的先进榜样。通过各种途径,运用文字记录、照片和视频拍摄等形式搜寻、整理“榜样人物”的故事。整理好后互相分享,讲好“榜样人物”故事。学习结束后,可以开展“身边的榜样我来做”等活动,让学生学能够对照自己的不足,不断提升自我,在学习和生活中以实际行动来爱国。
  开展寻找和学生“爱国榜样”的实践活动,可以让大学生更好地学习“爱国榜样”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和为国奋斗的精神,激励大学生对标先进,见贤思齐,努力奋斗,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相统一,以实际行动服务社会、报效国家。
  (四)善用新媒体,传播实践育人正能量
  当今时代,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具有非常强的新媒体依赖性。高校应善借新媒体的优势,用活用好新媒体,讲好中国故事,让新媒体更好地传播青春正能量,对大学生起思想引领作用,让新媒体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的助推器。
  可通过新媒体展示实践育人成果,利用学校官微和官网,推送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社会实践活动过程和效果的新闻稿件和文章,弘扬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先进典型,传递青春正能量。通过在校内外大力宣传优秀事迹和先进榜样,重点表彰奖励积极服务师生、积极服务社会的典型代表,充分发挥榜样引领和朋辈教育的作用。
  平时可举办基于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的各类新媒体大赛,如微视频、微电影制作比赛、大学生实践活动新媒体创意展示大赛、“青年与中国梦”新媒体创作大赛、实践育人网络成果展等,记录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和感想,亮点和成效。
  总之,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发展需要,实现实践主体从“被实践”到“自觉实践”的重大转变,才能取得最佳育人效果。运用互联网和新媒体传播渠道,通过新闻稿、微信推文、实践活动微视频等加强实践活动的系统宣传,充分运用微信等新媒体宣传实践育人的过程和特色,同时打造品牌实践活动和实践育人精品项目,通过新媒体加以宣传和推广,对参与活动的学生能起到良好的影响和传播效应,有利于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的质量,也有利于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的社会效应,传播正能量,增强育人实效。
其他文献
摘要 行政复议制度在化解行政纠纷、建设法治政府、减轻法院负担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行政复议制度在运行中暴露出了很多矛盾与缺陷,如果這些矛盾或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那么必然会导致行政复议制度的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本文通过对Y市在审理行政复议案件方面积累的经验进行分析,从完善行政复议受理渠道、审理程序等方面进行研究探索,以期为消除现行行政复议制度中存在的若干不合理因素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情报 信息 分歧 技术  作者简介:梁险峰,广西警察学院侦查学院,研究方向:公安情报学、反恐情报学。  中图分类号:D91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5.348  随着近年来我国以大数据技术为标志的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各行业已经将
摘要 对Ⅱ优1511的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和高产制种技术进行了介绍,从而为该新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 杂交籼稻;Ⅱ优1511;特征特性;栽培技术;制种技术    Ⅱ优1511是信阳市农科所用三系不育系Ⅱ-32A与自育恢复系信恢1511配制而成的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在抗病性、稻米品质、抗倒性、丰产性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种Ⅱ优838,在豫南稻区及相似生态类型区有广泛的应用前景。2007年3
关键词诉讼服务 困境 资源整合  诉讼服务起源于解放初期即已开始实施的司法服务,在全面深化司法改革的进程中,当下的诉讼服务水平已经愈来愈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法律需求。由是,法院系统推出了以“提升司法审判质效,更好服务诉讼当事人”为理念的诉讼服务改革思路。一、诉讼服务的涵义  “诉讼服务”是司法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实践概念,尚不存在严格的学术定义。天津高院李少平院长曾定义其为“人民法院在现行
摘要 优质弱筋小麦扬麦13经试验、示范、推广,在3 500hm2推广实践中,2005年度产量6 810kg/hm2,2006年度产量6 885kg/hm2。详细介绍该品种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精选种子、药剂包衣、免耕机条播、适期早播、平衡配方施肥、后期根外追肥、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等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 扬麦13;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扬麦13是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用扬88-
关键词 当代大学生 五四精神 家国情怀 路径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五四精神传承与当代大学生家国情怀培养路径研究——以青岛农业大学为个案”(201910435003),山东省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201910435003);青岛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QDSKL1901158);青岛农业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五四精神传承与当代大学生家国情怀培养路径研究——以青岛农业大学为个案”
摘要 甬优6号是亚种间籼粳型杂交水稻,在福鼎市沿海平原作双季晚稻种植,表现出高产、米质优、穗大粒多、茎秆粗壮、抗倒性强、生育期适中、增产潜力大等优点。高产栽培要求做到稀播短龄、双本插植、好气灌溉、平衡施肥、严防褐飞虱和稻曲病、充分成熟后收割。  关键词 杂交水稻;甬优6号;种植表现;栽培技术;福建福鼎    甬优6号(原名01-E26)由宁波市农科院和宁波市种子公司合作,用晚粳型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
摘要 介绍了生姜的栽培与贮藏技术。生姜的栽培要把握土地选择、种姜选择、种姜消毒、催芽、种姜选切、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生姜收获后,可通过贮藏实现周年供应,贮藏要注意姜窖的选择、姜入窖前的处理和姜入窖后的管理。  关键词 生姜;栽培;贮藏    1地块选择    姜易发生腐败病(俗称姜瘟病),不宜连作,应与水稻或其他蔬菜进行3~4a轮作。姜在土壤深厚、疏松、保水性好、排水条件畅通、腐殖质多
摘要 物化批判是马尔库塞科技异化批判的灵魂,并对其科技异化理论的展开和深入起着强化作用,基因编辑技术的物化批判视域就是科技异化批判的生成、转换与分解的视域。基因编辑技术的诞生是科学史上一次具有革命性意义的高潮,然而,“基因编辑婴儿”事件的发生却带来了发人深省的道德难题。封闭世界伦理观的崩溃成为近代科技伦理诞生的前提,在此背景下,“如何合理的运用基因编辑技术”就成为横贯在人们面前的时代与道德问题。此
摘 要 《民诉法解释》初步确立了执行转破产这一新的程序,标志着执行与破产程序的衔接机制趋于制度化,随着该制度的实施,将起到疏通执行与破产两个程序的关键作用。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落实“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的工作纲要》,亦将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退出制度和执行与破产有序衔接程序作为完善执行工作的重要机制。目前,执转破程序的研究成果主要停留在制度设计、理论研究、框架搭建阶段,具体如何实施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