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心血管疾病是当今威胁人类健康最重要的疾病,高血压、冠心病、中风以及与之相关的糖尿病和高脂血症发病率高,而且危害大,其中特别是高血压,是引起脑中风、心力衰竭和肾功能衰竭三大并发症的罪魁祸首。然而,对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是我们医患工作者势必要解决的一大难题。
【关键词】心血管;高血压;膳食;防治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300-02
据统计,目前我国高血压患病率高达18.8%,有患者1.6亿,但知晓率只30.2%,治疗率仅20%,控制率低至6.1%。通常所说的高血压的“三高”即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三低”即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高血压是引起各种心血管病和心血管事件的主要危险因素,平均动脉压每升高10mmHg,心血管危险性就升高30%。而降血压治疗可以显著减少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收缩压下降10-12mmHg或舒张压下降5-6mmHg,即能减少42%的中风率和20-25%的冠心病发病率。肥胖、烟酒、摄盐过多、缺乏活动、心理紧张等是导致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大量的研究表明,有效的生活方式调整能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减少心血管病的发生,延缓其发展,而且生活方式的调整还是药物治疗的重要基础。
一、心血管疾病的症状
1.心悸
心悸是主观感觉及客观征象的综合症状心血管疾病。主观上患者感觉心脏跳动快速、不整或搏动有力。客观检查可见心跳频率过快、过缓或不齐,即有心率和心律的变化。
2.呼吸困难
呼吸困难也是主观感觉和客观征象的综合表现。主观上感觉呼吸费力,客观上呼吸次数增多,动作快而幅度加大。胸部的各种器官都可以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如脑梗塞,肺炎,急性气胸,气道堵塞,胸壁肌肉炎症,肋骨骨折等,甚至皮肤带状疱疹的疾病疼痛也可以导致呼吸困难。心脏病心脏病的呼吸困难多为渐进性,逐步加重。
3.紫绀
紫绀是体征,指粘膜和皮肤呈青紫色。体内还原血红蛋白(未经氧饱和的血红蛋白)绝对值超过5g%(6-7vol%的不饱和度)。紫绀的机制为缺氧血,血红蛋白过多,及血液淤滞。有中心型及周边型两种。
4.眩晕
眩晕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是人体对于空间关系的定向感觉障碍或平衡感觉障碍,使患者自觉周围景物或自身在旋转及摇晃,眩晕发作时常伴有平衡失调、站立不稳及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汗、心动过缓、血压下降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5.晕厥
晕厥是由于一时性广泛的脑缺血、缺氧,导致大脑皮 心血管疾病质一过性功能障碍,引起突然的、可逆的、短暂的意识丧失的一种临床病征。在发生意识丧失前常伴有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头晕、出汗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现象。
6.疲劳
疲劳是各种心脏病常有的症状。当心脏病使血液循环不畅,新陈代谢废物(主要是乳酸)即可积聚在组织内,刺激神经末稍,令人产生疲劳感。疲劳可轻可重,轻的可不在意,重的可妨碍工作。但心脏病疲劳没有特殊性,它与其它疾病所致的疲劳难以区分。
二、心血管疾病的防治
1.膳食对心血管疾病的控制
饮食结构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不适当的饮食结构,如摄入过多的脂肪、胆固醇,会引起机体脂代谢紊乱,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对已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人来说,开展饮食防治,可以延缓疾病的进展,减少并发症。这是防治心脑血管病的最佳方案。
(1)主食粗细搭配
粗粮内的纤维素及B族维生素含量较高,对于预防肠癌和由于血脂过高而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都有好处。适量进食含纤维素高的粗粮对人体是有益的。主食要粗细搭配,把粗粮熬粥或者与细粮混起来吃,实现粗细粮互补,更利于健康。粗粮内的赖氨酸含量较少,与牛奶等副食搭配可补其不足。
(2)副食荤素合理
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副食搭配是蔬菜与肉类搭配,由肉类提供蛋白质和脂肪,由蔬菜提供维生素和无机盐,荤素搭配,合理膳食,有利于身体健康。限制脂肪摄入,少吃肥肉、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糕点、甜食等,多食水果、低脂奶制品等限制脂肪的摄入;多食用动物蛋白质如鸡蛋、瘦肉、鱼、豆制品等,能保证身体正常发育所需要的氨基酸。
(3)调味品应限制钠盐
体内钠盐增多会促进血容量增加,加重心脏负担,摄入食盐较多者患高血压病的几率较高。因此,要减少食盐摄入量,每人每天摄入食盐量应少于5克,即大约为小汤匙的半匙。食盐量还应减去烹调时酱油中所含的钠,3毫升酱油相当于1克盐。应少吃咸(酱)菜、腐乳、皮蛋等腌制品。
(4)食用油以植物油为主
人体所吸收的脂肪酸,70%来自于食用油,食用油在日常饮食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烹调时应选用富含亚油酸的植物油,亚油酸具有增加微血管的弹性、防止血管壁硬化、增强心血管系统机能等作用。
2.生活习惯对心血管疾病的防治
(1)戒烟限酒
限制饮酒:高血压应戒酒,因饮酒可降低降压药物的药效。男性如饮酒应20~30克酒精/天(40度白酒1两),女性10~15克/天(半两)。彻底戒烟:大量的医学研究表明,吸烟与许多疾病的发生有关,如肺癌、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高血压和冠心病等等。简言之,吸烟百害无一益,因此应立即彻底戒烟。
(2)适当运动
运动有助于保持理想体重,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机体抵抗力,还有助于降低血压。不过,应注意做有氧运动,不觉辛苦为度,如每天30~45分钟的慢跑,每周数天。从保健角度看,缺氧运动对身体有害。已患有心血管病者不要做竟技性运动。
(3)心情舒畅
乐观能提高人群自我防病能力。当今社会,竞争激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微妙而复杂,易使人们经常处于不良的心境状态,而导致心身疾病,尤其是心血管病的发生。因此,一定要有意识地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愉快健康的心境。人应奋斗,但不要太在意成败,最好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来对待成败。
(4)生活规律
保持规律的生活是机体保持健康的基本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饮食规律和睡眠规律。吃饭有一餐没一餐,一餐饱一餐饿,经常熬夜熬通宵,接着连睡一两天,这样生活的人不患病才怪!工作和生活作息时间尽可能规律,有午睡习惯者如有条件最好适当午休。
三、展望
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人类健康的杀手之一,每年因心血管疾病而死亡的人数不断攀升,这使得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成为热点,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新的成果在不断涌现,要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就必须普及相应这方面的知识,让普通大众掌握预防这些疾病的关键,从而在日常生活中达到预防的目的。心血管疾病的预防越来越受到普通人民群众的关注,这有益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参考文献:
[1]Prosky, L.etal . Controlling Dietary Fibre in Food Products, Van. Nostrand Reinhold, New York,1992.
[2]刘海英.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护理干预[J]. 亚太传统医学.2008.7.
[3]乌正赉. 应重视心血管疾病的人群防治[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5.
【关键词】心血管;高血压;膳食;防治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300-02
据统计,目前我国高血压患病率高达18.8%,有患者1.6亿,但知晓率只30.2%,治疗率仅20%,控制率低至6.1%。通常所说的高血压的“三高”即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三低”即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高血压是引起各种心血管病和心血管事件的主要危险因素,平均动脉压每升高10mmHg,心血管危险性就升高30%。而降血压治疗可以显著减少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收缩压下降10-12mmHg或舒张压下降5-6mmHg,即能减少42%的中风率和20-25%的冠心病发病率。肥胖、烟酒、摄盐过多、缺乏活动、心理紧张等是导致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大量的研究表明,有效的生活方式调整能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减少心血管病的发生,延缓其发展,而且生活方式的调整还是药物治疗的重要基础。
一、心血管疾病的症状
1.心悸
心悸是主观感觉及客观征象的综合症状心血管疾病。主观上患者感觉心脏跳动快速、不整或搏动有力。客观检查可见心跳频率过快、过缓或不齐,即有心率和心律的变化。
2.呼吸困难
呼吸困难也是主观感觉和客观征象的综合表现。主观上感觉呼吸费力,客观上呼吸次数增多,动作快而幅度加大。胸部的各种器官都可以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如脑梗塞,肺炎,急性气胸,气道堵塞,胸壁肌肉炎症,肋骨骨折等,甚至皮肤带状疱疹的疾病疼痛也可以导致呼吸困难。心脏病心脏病的呼吸困难多为渐进性,逐步加重。
3.紫绀
紫绀是体征,指粘膜和皮肤呈青紫色。体内还原血红蛋白(未经氧饱和的血红蛋白)绝对值超过5g%(6-7vol%的不饱和度)。紫绀的机制为缺氧血,血红蛋白过多,及血液淤滞。有中心型及周边型两种。
4.眩晕
眩晕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是人体对于空间关系的定向感觉障碍或平衡感觉障碍,使患者自觉周围景物或自身在旋转及摇晃,眩晕发作时常伴有平衡失调、站立不稳及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汗、心动过缓、血压下降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5.晕厥
晕厥是由于一时性广泛的脑缺血、缺氧,导致大脑皮 心血管疾病质一过性功能障碍,引起突然的、可逆的、短暂的意识丧失的一种临床病征。在发生意识丧失前常伴有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头晕、出汗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现象。
6.疲劳
疲劳是各种心脏病常有的症状。当心脏病使血液循环不畅,新陈代谢废物(主要是乳酸)即可积聚在组织内,刺激神经末稍,令人产生疲劳感。疲劳可轻可重,轻的可不在意,重的可妨碍工作。但心脏病疲劳没有特殊性,它与其它疾病所致的疲劳难以区分。
二、心血管疾病的防治
1.膳食对心血管疾病的控制
饮食结构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不适当的饮食结构,如摄入过多的脂肪、胆固醇,会引起机体脂代谢紊乱,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对已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人来说,开展饮食防治,可以延缓疾病的进展,减少并发症。这是防治心脑血管病的最佳方案。
(1)主食粗细搭配
粗粮内的纤维素及B族维生素含量较高,对于预防肠癌和由于血脂过高而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都有好处。适量进食含纤维素高的粗粮对人体是有益的。主食要粗细搭配,把粗粮熬粥或者与细粮混起来吃,实现粗细粮互补,更利于健康。粗粮内的赖氨酸含量较少,与牛奶等副食搭配可补其不足。
(2)副食荤素合理
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副食搭配是蔬菜与肉类搭配,由肉类提供蛋白质和脂肪,由蔬菜提供维生素和无机盐,荤素搭配,合理膳食,有利于身体健康。限制脂肪摄入,少吃肥肉、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糕点、甜食等,多食水果、低脂奶制品等限制脂肪的摄入;多食用动物蛋白质如鸡蛋、瘦肉、鱼、豆制品等,能保证身体正常发育所需要的氨基酸。
(3)调味品应限制钠盐
体内钠盐增多会促进血容量增加,加重心脏负担,摄入食盐较多者患高血压病的几率较高。因此,要减少食盐摄入量,每人每天摄入食盐量应少于5克,即大约为小汤匙的半匙。食盐量还应减去烹调时酱油中所含的钠,3毫升酱油相当于1克盐。应少吃咸(酱)菜、腐乳、皮蛋等腌制品。
(4)食用油以植物油为主
人体所吸收的脂肪酸,70%来自于食用油,食用油在日常饮食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烹调时应选用富含亚油酸的植物油,亚油酸具有增加微血管的弹性、防止血管壁硬化、增强心血管系统机能等作用。
2.生活习惯对心血管疾病的防治
(1)戒烟限酒
限制饮酒:高血压应戒酒,因饮酒可降低降压药物的药效。男性如饮酒应20~30克酒精/天(40度白酒1两),女性10~15克/天(半两)。彻底戒烟:大量的医学研究表明,吸烟与许多疾病的发生有关,如肺癌、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高血压和冠心病等等。简言之,吸烟百害无一益,因此应立即彻底戒烟。
(2)适当运动
运动有助于保持理想体重,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机体抵抗力,还有助于降低血压。不过,应注意做有氧运动,不觉辛苦为度,如每天30~45分钟的慢跑,每周数天。从保健角度看,缺氧运动对身体有害。已患有心血管病者不要做竟技性运动。
(3)心情舒畅
乐观能提高人群自我防病能力。当今社会,竞争激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微妙而复杂,易使人们经常处于不良的心境状态,而导致心身疾病,尤其是心血管病的发生。因此,一定要有意识地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愉快健康的心境。人应奋斗,但不要太在意成败,最好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来对待成败。
(4)生活规律
保持规律的生活是机体保持健康的基本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饮食规律和睡眠规律。吃饭有一餐没一餐,一餐饱一餐饿,经常熬夜熬通宵,接着连睡一两天,这样生活的人不患病才怪!工作和生活作息时间尽可能规律,有午睡习惯者如有条件最好适当午休。
三、展望
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人类健康的杀手之一,每年因心血管疾病而死亡的人数不断攀升,这使得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成为热点,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新的成果在不断涌现,要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就必须普及相应这方面的知识,让普通大众掌握预防这些疾病的关键,从而在日常生活中达到预防的目的。心血管疾病的预防越来越受到普通人民群众的关注,这有益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参考文献:
[1]Prosky, L.etal . Controlling Dietary Fibre in Food Products, Van. Nostrand Reinhold, New York,1992.
[2]刘海英.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护理干预[J]. 亚太传统医学.2008.7.
[3]乌正赉. 应重视心血管疾病的人群防治[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