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 拒绝虚假 回归本真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s09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对科学的学习中,你学会通过试验和误差来处理问题,养成一种独创精神和自由探索精神,这比科学本身的价值更巨大。——费恩曼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基础性课程,无疑没有思考就没有学生本体,因此,思考是学习的前提。科学课程中关于研究事物的过程、方法等内容,在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科学课需要学生的实证意识、逻辑思维和质疑精神。
  1、等待 给思考留一点时间
  在我们的科学课堂上,或是因为教学时间紧迫,或是因为教师认为问题太简单,亦或是因为学生的小手让教师无法挡住他们的热情···当教师提出问题后,马上就请举手的孩子起来回答,然而,我们听到的却是一些没有思维深度的答案,需要教师的再追问和不断完善。当遇到一些有难度的问题时,则是出现了冷场。
  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需要考虑很多问题。正是因为怕出现各种意料之外的情況,所以教师在无形中缩短了“提问-回答”的时间,按着预设的教学内容展开教学。然而,这是我们所期望的吗?如果说一堂课仅仅是为了得到一个看似正确的结论或者经历一次在教师的预设下进行的“科学探究”,当下课铃声响起,学生走出教室的时候,留下的又是什么呢?所以,教师需要具有一点耐心,在提出问题后,在课堂上留一点等待的时间,让课堂因宁静而致远。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有更多的创造、思考的机会,充分激发他们的潜能,让他们在课堂思考的氛围中养成思考的习惯。
  2、倾听 给思考添一点帮助
  会倾听必然会思考。课堂上的倾听尤为重要,它包括学生倾听教师的发言,教师倾听学生的发言,学生倾听学生的发言。倾听是一种习惯,是对人的一种尊重,也是促进课堂思考的源泉之一。倾听别人的想法不仅可以更清晰地分析和思考问题,更是为自身的思考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参考。由于学生个体经验和能力、背景的差异,探究时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异,这种差异本身便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学生在相互倾听中,明白了对同一个问题别人可能有不同的想法;学生在相互倾听中,各自的想法、思路被明确化,外显化;学生在讨论、质疑中,其观点的对立及相互指出对方的逻辑矛盾,可以更好地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深化各自的认识;学生在探究中的合作、交流中的倾听,可以贡献各自的经验,发挥各自的优势;学生在相互倾听中,可以激起彼此的灵感,激发更有效的思考,彼此建构出新的假设和更深层的理解。
  3、讨论 给思考创一点灵感
  讨论,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学生的原有知识存在于大脑之中,需要教师用一定的方式来激活他们的思维从而提取原有知识,对所面对的问题进行积极的思考,提出自己的想法。但前提问题的难度要与学生的能力相匹配,在教科版《温度与温度计》一课的教学中,设计的一个活动是让学生用手中的温度计选择教室内的一个地点读出温度计所显示的温度。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纷纷开始测量,当汇报温度时,居然发现几乎每个小组测得的温度都不相同。本来以为在一个教室内的温度应该是相同的,教师和学生都对此疑惑不已。此时,教师立即鼓励学生展开讨论,并且深入到学生的讨论之中,亲身感受学生的思维,及时捕捉他们的思维火花,从而深入地探讨问题。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各抒己见,将问题进行仔细而深入地剖析,在思考与交流中探寻其中的奥秘。之后,学生发现原来测量的时间、教室内不同的地点、读数的方法等因素都会对测量产生影响。一个人的感悟、理解可能是片面的、有限的,通过全班或者小组讨论、反驳等开放性的方式与他人交流分享,促进思维的提升,丰富语言叙述的完整、准确,在这一过程中互相生成科学体验、科学态度,获取不同的思想感受,促进多元化地理解。
  4、合作 给思考让一点自主空间
  科学课堂中的合作教学,是围绕每节课的“三维目标”与具体的活动目标,在教师有效指导的要求下孩子们进行多元化地科学学习。这就要求在科学活动的基本过程中,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孩子主动学习,并乐于思考,经历一个不断地构建与发展思维的活动。如在实验设计环节中,教师可以不先给出实验方案或实验步骤,而是孩子自己去设计方案,然后交流、讨论,相互补充,再按照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虽然说孩子可以自主选择实验材料,但并不等于实验的要求由孩子任意决定,而是以问题隐含的条件,围绕假设,构建并依据大量的、丰富多彩的有结构的实验材料展开探究。如在教科版《磁铁的两极》一课的教学中,书本上磁铁的磁力哪个部分最大这个活动是通过比较磁铁各部分挂的回形针数的多少来确定磁力大小的,这个实验需要比较细致的指导,而且学生的思维含量较少,最主要的是实验材料的问题。特别是磁铁的磁力,有的普遍比较大,则能够吸起的回形针数量多,课上挂回形针花去了较长的时间,导致课堂效率较低。实验中发现磁铁的两端挂的回形针数量一般是不同的,这样就容易给学生带来误解,得出磁铁的磁力哪一点最强,而事实上我们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发现磁铁的两端磁力最强,两端到中间磁力是由强到弱的,中间的磁力最小。根据以上问题,先给出磁极的概念,让学生想各种方法找出各种不同形状的磁铁的磁极。之所以进行这样的改动,除了材料和实验存在的问题之外,也是希望能够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更有效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思考和探究中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提高。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多感官的刺激,对这一概念的认识与理解都是有帮助的。
  科学课的教学,需要不断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思考活跃度,在等待、倾听、讨论、合作中构筑品质课堂。
  【作者单位:太仓市教师发展中心 江苏】
其他文献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现代课堂教学定能彰显个性,散发活力。     一、朗读表演培养语感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时期。如何培养和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呢?《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语言区正是提供给幼儿这样一个运用语言的场所。教师可以根据语言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投放有效的材料,让幼儿在活动中轻松愉快、没有心理压力地按自己的意愿自主地选择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和
对小学生来说,要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思维能力,除了用普通的讲授法外,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要提高学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对教师的要求是很高的。教师需要营造合适的教学氛围,在此基础上采用小组合作等方式学习数学,再利用多媒体等先进设备辅助教学,并给学生适当的空间展示自我。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乐趣,同时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与社会”,学会“数学地思考”。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去观察生活实际,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课程标准》又强调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如何贯彻落实这些新课程理念,是摆在我们数学教师面前的难题。下面摘录本人《加法结合律》教学实践中的几个教学片段,来谈谈自己对新课程理念的
在教学活动中,提问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时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教师灵活有效地运用提问,可以促使幼儿的思维和活动紧密联系,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好的提问,能够让幼儿获得更多学习的快乐,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培养。实现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同伴之间的交流与分享。  现在,幼儿园的多数活动都是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相互学习方式进行的。在师幼互动中,提问是教师、幼儿和活动内容三者间互动的途径,是
绘画是孩子思维的标志、是孩子思维发展的外显形态。绘画活动,不但让幼儿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得到提高,而且能让幼儿在轻松、愉快、自然的氛围中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在美术活动中,幼儿常会在不经意中把自己的喜悦、快乐、悲哀、烦恼在画中流露出来,使之成为他们自己特有的语言。《纲要》中提出:“语言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语言教育应当渗透在所有的活动中。艺术是幼儿的另一种表达认识和情感的‘语言’”。“培养幼儿建立画面内
观察力是科学探究过程中一种基本的和普遍的能力,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一个人的智慧应从观察天上和地下的实在的东西中来,同时观察越多,获得的知识越牢固。”。  观察是一切知识的门户,是科学实验和科学发现的基础。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曾说过:“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觉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所以,在人一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幼儿期,应
“三·二·一”教学模式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教学理念,通过“三个教学环节,两种学习方式,一个最终目的”的模式体系,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  “三个教学环节”指的是“自主学习、交流展示、巩固反馈”,并且这三个教学环节环环相扣,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自主学习是基础,交流展示是核心,巩固反馈是保证。  “两种学习方式”指的是“自主探究学习、合作探究学习”。具体地说,就是在自主探
童话作为深受儿童欢迎的一种文学体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以人教版教材为例,笔者经过统计,人教版教材除五年级没有涉及童话,其他十册教材中均有童话选文,共40篇,选读童话29篇,其中一二年级教材中童话29篇,选读童话17篇。  从编排情况来看,低段选文中,童话占了很大比例,说明在学生的认读能力初步形成时,编者首先有意让学生接触童话,以此来提高认读能力,培养阅读兴趣。  一、现状直击:童话不“
问题学生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中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每位教师在教育工作中都会碰到一些问题学生,如何看待这些学生,并采取何种教育方法帮助他们走出困境,这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该深思的问题。问题学生的成因涉及生理、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种因素,它们常互为主从,相互影响。每位问题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案”,从“个案”找出基本原因,运用教育、管理、心理辅导等方式对症下药,这是矫治问题学生的办法所在。国内学者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