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立风:从自闭少年到民谣歌手

来源 :Q娱乐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钟立风被称为国内最具文艺气息的民谣歌手,他的最新专辑叫《欲爱歌》,名字的灵感来自作家蒋勋的一本书。就像是他在歌词里对大师们的引经据典,从蔡明亮、塔可夫斯基、费里尼到木心再到南怀瑾,他们的言谈变成了钟立风言谈的一部分。钟立风说,读书改变了他。我们不能忽略他歌里面无法抑制的深情,他有那么多艳遇,有那么多爱吗?他的那些恋歌从哪里来?这次Q和钟立风聊了整整一个下午。他娓娓道来,向我们讲述他的过去,以及他的爱恋。
  ●成名
  钟立风不是没想过要大红大紫,刚到北京时在小酒吧弹唱,因此结识了不少音乐圈的朋友,当时校园民谣的黄金时代刚过去,老狼和郁冬这样的民谣歌手经常会带着一帮朋友去这家酒吧看演出。钟立风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契机认识了他们,后来也就有了老狼找钟立风写“弄错的车站”这样的合作。
  后来同酒吧老板熟了,钟立风也会推荐自己的朋友去演出,当时有个小钟立风一岁的哥们儿,大家管他叫“涛贝儿”,是北京大院儿长大的孩子。那时和钟立风关系很好。因为热爱唱歌,钟立风就带他去这个酒吧,别人是唱几首就下来了,而“涛贝儿”一唱就没完。后来老板说:“小钟,那个人是谁,唱这么难听,赶紧叫他下来!”
  谁知这个人就是后来的著名歌手陈羽凡。“头一天还睡在一块儿呢,怎么过了几天那么大的名气。”钟立风回忆说。这样一夜成名的朋友一个个从身边冒出来,而自己的生活依旧如故,钟立风按捺不住了。尽管内心焦躁不安,自己使足了劲儿想写首大众喜闻乐见的歌,却事与愿违。在他的简历里,有一首让“水木年华”唱红了的代表作—“再见了,我最爱的人”。当时有朋友劝他,说再写出这样的一首歌就可以了。可无论如何都写不出来。他觉得那种比较商业的歌曲也不是那么好写,个人气质上来说也不是这样的人。能写出这样的歌,因为当时的状态就那样。而且他认为,包括“在路旁”这样的歌以后也不会去重复了,肯定要告别那个年代。
  ●困苦
  钟立风的音乐之路要从杭州学艺说起。他去杭州拜师学吉他,没学几节课就上手了;老师给他单独开课,后来开始自己写歌。在杭州时就已经攒了七八首原创作品。去大学演出,台下阵阵喝彩。这让钟立风飘飘然了,天天嚷着自己要去北京签约唱片公司。结果有一天一个朋友跑来,就说“你晚上收拾好行李,明天就去北京吧,我把火车票都给你买好了”。“哈!你怎么买了啊?”朋友说:“你不是天天说着要去北京签约吗?我爸爸去北京开会,我就让他多买一张。”
  这么着,钟立风就一下子扎进北漂大军中,开始了他最初的一段穷苦时期。一开始就处处碰壁。彼时“唐朝”、“魔岩三杰”这样的摇滚黄金时代已过去,校园民谣也开始收尾,唱片业开始走下坡路。虽然那些怀揣音乐梦的吉他少年还那么多:钟立风去唱片公司面试,经常就看到自己的“同行”,都是来自天南海北。老板坐在那儿压根儿不理你。面试时,自己就对着几名考官清唱起来,“太傻了”。后来去了正大唱片,那时还做幕后的孙悦倒是很看好钟立风的歌唱,便对他说要是暂时没找到工作,就先在他们公司上班。结果这上班的工作就是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吉他少年。
  后来好歹找到了一份对路的工作:在酒吧驻唱。每周两场,一场40块钱。有一阵子他住在圆明园附近,晚上8点的演出,4点就坐上公交车,晃晃颠颠地去场地。演完还要赶最后一班公交车,还要坐“面的”, “只要10块钱就能坐很远”。回家路上人烟稀少,钟立风背着琴往车站跑,跑着跑着,发现就自己一个人,一转眼看到一个影子跟着自己跑,“一种孤独的感觉又生出来了”。就觉得,自己为什么要这么生活啊?再往后一展望,一片天昏地暗,不知道以后会怎样,这使他感到悲伤。
  “很奇怪,眼看着要打退堂鼓了,它又会给你一点点暗示”。有一天,突然遇到一个唱片公司的大老板,这位老板此前成功包装过女歌手,他跟钟立风说,你没问题的,我会给你多少多少钱。钟立风欣喜若狂,结果却不了了之。这经历虽折磨人,不过就像这样的“暗示”,忽闪忽闪的。他说,有时自己睡着睡着,突然就笑出来了,觉得明天可能会不太一样。“过了那个槛儿,然后你又走下去了。”无论苦还是乐,顺境或逆境,都不是截然对立的,而是在循环,相辅相成。他想起那时候自己做不了的事,就去多想,有时想着想着就摸出一点门道来了。
  朋友也给了他很大的鼓励。那时候在酒吧里认识一位大哥,后来前去拜访钟立风。看到他大冬天的在屋子里烧煤,一整天缩在煤炉旁取暖。那位大哥后来就给他找了一个住的地方;还有一次他发烧了躺在屋里,突然陈羽凡给他打来电话,听到那里吵哄哄的,以为出了什么事,陈羽凡当即就打个车赶了过来,一见面急匆匆地劈头就问:“小钟,你没事吧?谁欺负你了?”
  ●自闭
  面前的钟立风,穿着一件蓝白格纹的衬衫,说话的语调低雅,等兴致上来,屋内的气氛也跟着热烈起来。他倒在沙发上,不经意间衣襟的下摆突兀地敞开,说话变得粗犷豪迈。
  见他侃侃而谈的样子,你完全想不到他童年时是另一副模样。童年的他自闭到家里要是来了客人,他要么躲在房间里不敢出来,要么就借故跑出去到街上瞎溜达,“生怕一句话我答不上来,脸红,浑身发抖。”
  他来自江南小城的一个五口之家,排行最小,“普通家庭,也不是什么书香世家。”小时候家里没什么藏书,唯一能和他后来的文艺气质联系得上的是母亲以前唱过京剧。他看过几次,觉得挺有意思,但印象并不深刻。后来开始阅读大量的文学书籍。“我真的喜欢文学,我在歌里面带出我对文学的崇拜和热爱。”他这么说,“不是简简单单的,我是切身实际地在里面投入了我的感情。”
  说读书改变了他,有一点为证,就是那个曾经为自己长相自卑不已的少年,好像从中获得了一点点信心,他开始相信“相由心生”这样的说法。他看书上说,小时候长得漂亮的人,大了就停在那儿了,倒是那些 “没长开的人,如果你给他一个机会,他会重新生长开”。钟立风记住了这句话,蓦然回首发现长相还真的变了。他看自己小学五年级的一张照片,觉得比现在的自己还显老。有一回走在马路上,侧面迎来一个父亲的朋友,他冲着钟立风直喊其父亲的名字,再一看才发现认错人了。按理说他在家里最小,会更受宠。可父母似乎更喜欢他的哥哥和姐姐。有一次父母去香港,买了很多衣服,他的哥哥和姐姐都穿上新衣服了,唯独钟立风什么都没有。这才听到父亲想起了什么似的说:“这次忘了给风带点什么了。”钟立风甩头就跑进房间里闷头大哭。   “我也不怪我父母啊,我真是毫不起眼,现在我自己想象那种状态,真的会忽略你的存在。像空气似的。”
  学习成绩是一直都不好,哥哥和姐姐都考上大学了,而他高中没读完就辍学。实在是学不下去,他说自己是“很笨很笨”。上高中的时候,哥哥还专门辅导他功课,但怎么教都教不会。他是真的不会。就这样,整个童年都过得很孤独,因为太不起眼,不被人关注,把自己关在自己的小世界里,疑心别人在背后悄悄议论。越是这样腼腆,就越没有朋友,越是不自信就越不懂,如此陷入恶性循环。
  一年夏天,他住在城里的表姐整整一个暑假都住在他们家。表姐十七八岁的年纪,貌美如花。这一来,引得方圆几十里的小年轻们一阵骚动。在钟立风的记忆里,这位表姐总是打扮得漫不经心,穿着一条裙子,“腰身有多少褶子我都清楚”。迷人极了。她打羽毛球时轻轻一跃,“感觉飞起来了”,一颦一笑都让钟立风心慌意乱。追求表姐的人都排起了长队。本来近水楼台先得月,钟立风是最有机会和表姐接触的,不过他实在是太腼腆。虽说整个暑假表姐都在他家,“都没有跟她说过一句话”,吃饭的时候一桌人围坐,他扒几口就赶紧跑开。
  后来有一次家里其他人都出门了,表姐正经过弄堂;钟立风跟在后面,正欲鼓起勇气打招呼,眼看伸手就要碰触到她肩膀,一犹豫,最终还是掉头就跑。这段经历让他内心泛起一阵涟漪,钟立风好像感觉到了什么,“仿佛是童年,仿佛又是爱情”,他说每逢自己说不出那种感觉的时候,就用这样的说法表述。这也很大影响到了他后来的创作,“就是女性的那种美,那种脆弱。”
  ●恋情
  钟立风经历过几段感情。他的初恋在杭州。这位女孩后来找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嫁给了他的同学,和钟立风的道路不同。似乎是感觉到钟立风想要走“音乐梦”这条路,这位女朋友数次鼓励他北上“找唱片公司签约”。
  到了北京,开始的两段感情最终都迫于“谈婚论嫁”的压力草草收场。先是在一所学校认识了一个刚好在北京进修的研究生女孩,没交往多久女孩子就和他谈未来,当时的钟立风哪里安得下心。后来出现了一个小护士。那时候冬天演出,感动的往事想来仍历历在目:一次钟立风的传呼机收到这个女孩的消息,说是让他到门口一下。到门口,就见女孩子把买来的一条秋裤和一件毛衣给他,嘱咐他别让自己冻坏了。
  她还带了自己的姐夫和姐姐来看他演出,第二天就和他摊牌了,说家人觉得他挺老实的,也挺有才华,可以继续交往。前提是不能再唱歌,说家里同意先给他买辆出租车,先学车,以后就去开出租车。虽然挺喜欢这个女孩子,可钟立风考虑了两周,想来开出租车这事还是不靠谱。
  第二年他遇到了一个特别的女孩子,个子比他还高,心气颇高,在遇到钟立风之前,也没怎么跟男孩交往过。
  在北京初期,正是钟立风生活最漂泊不定的时候,整个儿一浪荡子。女孩儿让他去拜访她母亲,钟立风也不去。他想啊,自己一个做音乐的,全国各地这样的人一抓一大把,自己连一个正经的身份都没有,加上年纪轻轻,根本没好好考虑这事。那时又花心,被其他女孩子吸引走了。这让这个女孩子特别伤心,回去就哭,她的母亲都这么说:“我不是跟你说过吗?你看他都不敢来我们家,把这事情说一下,只会惹你生气。”
  过了两三年她的母亲觉得女儿在北京终归放不下这段感情,就把她送到日本留学去了。这一走,钟立风反倒想到女孩的好,感觉跟其他女孩子都不够默契,开始学乖了。就在女孩儿出国的3年时间里,他们互相通信,直到现在那一叠叠的信件还藏在家里。
  等女孩儿回来之后,钟立风签了公司,觉得自己可以上门拜访了。没想到她的母亲也特别喜欢钟立风,喜欢他写的那些歌。2006年,钟立风终于发行了他的第1张专辑《在路旁》,他记得那天是3月8日,同一天他和这个女孩子就拿着户口本去登记了。
  一个在创作里写无数情事,迷恋于艳遇,迷恋“将爱未爱”的歌手,原来身边早有一个相伴而行的爱人。
  钟立风说俩人虽然工作不同,但趣味相投,有很多共同话题,有时候觉得妻子“鉴赏力上比我高一截”。说自己写的那些歌和文章,完工后都要先让自己的妻子“审核”。作为一名园林设计师,他妻子的作风总是力求简洁,不容许有多余的东西,所以看到钟立风写的哪段话哪个句子繁琐了,就会给他指出来,她觉得一般的就放弃,觉得好的钟立风才保留下来。
  “她一直像守护神似的,把控着我。”
  他觉得相比自己创作里的那些“艳遇”,这段感情正好是一个平衡,“那方面是不确定的,这方面是稳定的。”妻子很理解他的创作,有时候在家里待久了,甚至会劝他要出去旅行,因为妻子知道他需要“那种能抓住一些东西的生活状态”。出去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体验,去感悟,去挽回流逝的记忆,好把它们捡起来,放到音乐里。
其他文献
今年8月,“旅行团”乐队最新单曲“北京夏夜”一经发行,即引来“80后”们的热情追捧,歌曲中浓烈的温馨怀旧氛围让很多非北京土著都找到了强烈的共鸣。9月28日晚,旅行团乐队趁热门单曲余温未退,举办了“Smile微笑专场音乐会”。来看的都必须承认:比起十一长假期间跟着真正的旅行团在限免高速公路上堵心流汗,听旅行团乐队在鼓点、吉他与口琴的碰撞中天南海北地闯,真不知道要逍遥快活多少倍!  演出当晚,舞台背投
期刊
红牛2013张北草原音乐节  7月26日至7月28日 ? 张北中都草原  不容错过!  还记得去年与30万人的约定吗?红牛2013张北草原音乐节即将盛大开启。当你身处喧嚣都市进行着紧张的学习和工作,承受着莫大的精神压力,在炎炎夏日热浪下煎熬且饱受PM2.5指数爆表的空气摧残……仅仅距离你两个小时车程的地方,这里湛蓝的天空、棉絮般的朵朵白云,清风徐徐,空气中弥漫阵阵青草清香,几十万人共同狂欢放松心情
期刊
法国机器人之全明星史诗回归  DAFT PUNK  Random Access Memories  COLUMBIA/DAFT LIFE,5月20日  听了太久的快餐式摇滚乐或者电脑技术奴役下产出的单调舞池音乐,你会希望有夸张一点的东西出现,那些大胆的、愤怒的、自杀式的冒险在哪里?谁来挽救中规中矩半死不活的唱片行业?那些大牌明星,为什么都不愿走出流行和摇滚的安乐疆土,探索一下未知的领域?  Daf
期刊
起山人乐队,还是挺有故事的。清楚地记得几年前在地坛举办的民谣音乐节,当时下起了大雨,现场所有设备全部撤走,演出的地方搭起了雨棚,所有人围在一起,纯粹来了一场“不插电”。 山人乐队是当天最后一个演出,雨没有要停的趋势,大家却丢掉雨伞在雨里和小不点光着脚跳起舞唱起歌。那是记忆中印象特别深刻的一场演出,也因为这次音乐节,让很多人听到了来自云南大山里的最美最不一样的声音。  今年5月,山人乐队正式推出了自
期刊
英国利兹,The Cockpit俱乐部,The Strypes再次上演“逆袭”;他们的青春活力与成熟老练的节奏布鲁斯音乐碰撞出的火花将现场彻底引爆:帅气的卷发贝斯手Pete O'Hanlon,墨镜加持的主唱Ross Farrelly以及技艺精湛的吉他手Josh McClorey一定是这舞台上最酷最惹眼的风景;就连前辈音乐人Nick Lowe的偏门歌曲“Heart Of The City”也能被他们
期刊
经历了数年由自己一手炮制的麻烦之后,DEPECHE MODE突然遭受了命运的一系列沉痛打击。Q从正在德克萨斯表演的三人组那里听到了关于父亲逝世、爱人离去和对抗癌症的故事。“我通过创作回归了生活。”Dave Gahan如是说……  在世界上最大的音乐产业聚会—德克萨斯的South By southwest音乐节上,来自50多个国家的2000多首曲目在超过100个地点上演。Depeche Mode在奥
期刊
忧郁独立摇滚人差强人意的第6张专辑  THE NATIONAL  Trouble Will Find Me  4AD,5月20日  关于布鲁克林的The National的一切都有意地在慢热中进行—从他们温柔绽放的音乐到他们2007年因发行《Boxer》受到人们关注之后的几年里已经有三张LP发行的事实都如此表明。在《Boxer》之前他们只是被参加过“All Tomorrow's Parties”音
期刊
导演:彭浩翔  主演:杜汶泽/郑中基/陈静  片长:90分钟  虽然这是一部以“低俗”自居的电影,但显然彭浩翔分明就想让观众了解他有多“不低俗”,不论是自嘲也好,嘲人也罢,根据港产片一贯的个性,非要把什么港人北上、抵制内地、国民教育强加在这部电影中,未免有点太过多虑。就当这是一次性器官们的聚会吧,《低俗喜剧》用一个落魄电影监制的经历,串起推销方案、拉投资、组团队、制作、宣传等一系列电影诞生所必经的
期刊
不是“朋克”的标签就仅仅是谩骂与躁动。过了三十而立的“反光镜”一如既往地坚持着他们的音乐之路,告诉你什么是他们所信赖的责任感与专业素质。  一个刚下完雨的北京,天还阴着,适合播放一首“还我蔚蓝”。走进东二环附近“飞行者”唱片的办公区,会议室烟雾缭绕,“反光镜”乐队的几个人刚刚开完新专辑的碰头会,讨论制作方案。  距离2010年那张EP《释你》,他们已经三年没有新专辑问世了。  坐在这样一支老牌流行
期刊
忘了那些保险广告吧,朋克之王Iggy Pop正式归来  IGGY AND THE STOOGES  Ready To Die  FATPOSSUM,4月30日  1973年有这么一张专辑问世:粗糙野蛮却好评如潮;全英最火热的摇滚明星David Bowie参与其中;它的热卖使得音乐爱好者们在恐惧中逃离唱片店;每一位未来的朋克之星及后朋明星都如获至宝,从中汲取养分。这张专辑便是Iggy And Th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