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礼治国,以德服人(上)

来源 :作文周刊(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ter6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说明:作为一篇能够较好反映孔子政治思想主张的重要篇章,本文主要记录了孔子就“季氏将伐颛臾”这件事发表的三段议论。季氏伐颛臾一事,是在“陪臣执国政”的鲁国的特殊背景下发生的,文章借对话的形式展开批驳,破中有立,比较全面地体现了孔子的仁政思想。因而,本课设计从落实文言知识出发,先整体再局部,通过初读把握、再读理解、品读重点、回扣应用等几个主要环节引导学生逐步走入文本深处。课上,笔者主要借助诵读和分角色朗读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文意,把握情感,走进当下,使学生对文章内容和孔子思想有深入的了解,并对孔子的论辩艺术有所认知。本课堂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教学理念。
  【学习目标】
  1.掌握重点文言知识,理解文意,梳理写作思路;
  2.通过诵读、分角色朗读的方式把握人物情感的变化;
  3.联系时代主题,了解孔子的仁政、礼治等政治思想观点。
  一、情境导入,预习检测
  導入:
  我国有部古代经典被称为“中国的圣经”,宋代大儒程伊川评说阅读这部经典的感受时,讲过这样一段很有名的话,请大家齐读:
  (PPT)有读了全然无事者;有读了后其中得一两句喜者;有读了后知好之者;有读了后直有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
  ——(北宋)程伊川
  师:这部经典就是——
  生:《论语》
  师:应读“论lùn语”还是“论lún语”?为什么?
  生:“论lún语”。这里的“论”是纂辑的意思,所以应读lún;“语”指言谈。“论语”也就是辑录了言谈内容的书。
  师:不错。请同学们继续填空——
  (PPT)《论语》是记录 时期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它是 体,也是 家思想的经典著作。
  师(明确后):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季氏将伐颛臾》(板书题目)是《论语》中又一篇反映孔子“仁政和礼治”思想的文章。大家课前都预习了,我们一起做个检测——
  (1)读准字音(PPT)
  颛臾( ) 冉( ) 稷( ) 戈( )
  兕( ) 柙( ) 椟( ) 相( )
  (一生读,教师相机点拨)
  (2)翻译语句(PPT)
  ①无乃尔是过与?(宾语前置句)译:恐怕应该责备你们吧?
  ②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译:(财物)平均分配就没有贫,(人与人)和睦相处就不会人口少,上下相安无事(国家)就没有倾覆的危险。
  ③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译:君子讨厌那种避而不说自己想要却一定另找借口的做法。
  (一生读译,教师相机点拨)
  (待续)
  【作者单位:山东滕州市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三、坚守“生态德育”  (一)什么是“生態德育”  “生态德育”是指引入生态价值观,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关注学生这群鲜活的生命个体,因材施教,保证学生和谐、持续地发展,自信、快乐地成长;同时需要调动校园德育体系的各种要素,使之产生和谐有序的共振效应,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形成对学生实施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种模式和特色。这也是对我校办学理念“尽性化育,自然天成”的继承与创新,其核心是“
期刊
2020年新春,一场突如其来的肺炎疫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改变了我的教学模式,我在“线上教学”中不断成长,忧喜相伴。  早期“线上教学”,我极不情愿,手忙脚乱,牢骚满腹,面对电脑和手机,无法直观掌握每一个学生的上课状态,也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疑难问题,更加缺少了师生之间的随机互动,且学生层次不同,对知识的吸收掌握不同,教学效果受影响。加上学生家长配合不到位,嗓子喊哑,个别学生就是不进直播群,更有家长怕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了关于阅读教学的具体建议:“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由此可知,在语文教学中,培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方向和关键所在。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笔者以《背影》(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学为
期刊
【案例背景】  岁寒阳春之际,疫情的突然来临,一切有序的准备顷刻间被打乱。在国家的倡导下,居家隔离以及停产停工停学等措施的顺利实施,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在抗击新冠病毒的过程中,诸多感人的画面不断地出现在人们的眼前,从前线的医护人员到后勤保障人员,在疫情面前,他们奋力出击,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彰显新时代下中国的魅力。终于在中国人民的不断努力下,社会各行各业逐渐复工。  【案例描述】  现阶段我国的疫
期刊
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的提升对学生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提升有着密切的关系,笔者认为,如何提升逻辑思维,应是语文课堂亟待思考的问题。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说明》中指出:作文的发展等级“深刻”,就是指透过现象揭示事物内在的逻辑关系。而要想达到这样的“深刻”,优秀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前提。同样,能够熟练地运用分析与综合、分类与比较、归纳与演绎、抽象与概括等逻辑思维方法,才能读准
期刊
记叙文主题的升华是指在原来叙述的基础上,借用一定的手段,使文章主题再往大处、深处、广处拓展一层,使文章主题更具有穿透力,更能反映社会的本质,从而收到意蕴深远的效果。  一、由表象上升为本质  作者在叙述的基础上,挖掘提炼,揭示出事物的本质或内在的深层含义,就如同在沙砾中发掘出闪亮的金子,在贝壳里发现晶莹的珍珠,催人感悟,发人深思。这是升华主题最常见的方式。  如习作《发生在身边的故事》,主要写母亲
期刊
3.情感式支架,发表见解  每篇文章都饱含情感,读者阅读时也会产生共鸣。《乌塔》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同龄孩子的故事,学生非常感兴趣。教学《乌塔》时,笔者首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然后以“乌塔的做法是否对”为话题,引导学生写下自己独特的读后感,接着全班交流,要求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经历作为证据论证自己的观点。这样既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课文内容,又解决了“单元作文”中“《读想到的》”的难点。  4.写法式支架,
期刊
笔者认为,只教几篇课文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知识需求,激发不起学生写作的欲望,而写作心理若未达到亢奋就写不出好的文章。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说过:“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作文教学就是让学生写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人和事,写与时代生活紧密联系的内容。一句话,作文教学只有贴近生活,才能发诸真情,如此同学们写出来的文章才能生动感人。如何在向40分钟课堂时间要质量的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语文
期刊
中华民族绵延五千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无比璀璨的中华文化,可谓博大精深,比如古典诗词、戏曲、书法、音乐、美术、建筑等。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形成和发展的灵魂,是我们最深厚的软实力。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受西方文化的冲击,我国传统文化正面临着严峻考验。当前,学生在课业负担较重的成长背景下,对传统文化认识缺失,重视不够,文化素养有待进一步提升。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兼备的基础学科
期刊
摘要:纵观当下的语文课堂,教师机械化地教学不在少数,认为对知识的积累重在抄抄,读读,背背,写写,殊不知这样的教学容易导致学生无法灵活运用语言。笔者认为,在教学时,教师要关注“语用”现象,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使“日积月累”板块的素材能够真正被理解、积累、运用,使学生能得意、得言、得法,进而厚积薄发,灵活地将语言文字运用到口语及习作中,不断提升语文素养。  关键词:“日积月累”板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