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两千年

来源 :艺术启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wan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纸”,在两千年前刚被发明出来时,虽然质地粗糙,却足以惊艳世人。想想看,如果把我们书包里的书本、作业纸都替换成动物的壳、竹简,我们每天上学是不是要拖着一个大大的行李箱呢?
  纸源于自然一一它由植物(如竹子、木头、草)制成,而它也是最为奇特、巧妙的人类发明之一,因为它能留存住那些“转瞬即逝”的事物:话语。
  金文中,“纸”的部首“糸”是丝的意思,右边“氏”代表底部,“纸”的本义指漂洗丝线时沉落在池底竹筛上的一层杂丝。篆文承续金文字形,有的篆文写成“ ”。上面的“氏”和金文表示的意思不同,是低劣、末等的意思,下半边的“巾”,则是“帛”的省略,加起来便指末等的布帛。演变到行书,字形已经极其接近我们如今书写的“纸”字了。
  最早的纸
  在造纸术没有被发明出来之前,古人把图画和文字刻在石头、龟甲、兽骨上,用来记录事件。后来,人们把竹片或者木片做成长条,用绳子穿起来,用毛笔在上面写字,并称之为简牍(dú)。可是,一片小小的竹片上写不了几个字,写一篇文章就需要很多竹片,做成的書太笨重了。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的简牍奏折就有一百多斤,要两三
  个人合力才能抬动。当时也有些有钱人在绢帛上写字,绢帛相较于竹片是轻多了,但是价格十分昂贵,一般的老百姓根本用不起。于是,人们迫切需要一种既便宜又轻便的书写材料。
  改进造纸术的功臣是东汉的蔡伦。传说有一天蔡伦和几个小伙伴来到城外游玩。路过一条小溪时,他忽然眼前一亮,快步走到溪边,捞起一个湿湿的、破破烂烂的、像棉絮一样薄薄的东西。他激动地问河边的农夫:“老人家,这东西是什么?”农夫回答说:“这个就是漂在河里的树皮、烂麻、破渔网,它们被水冲呀、泡呀,又被太阳暴晒,时间长了就成了这副模样,到处都是!”蔡伦抬头看着满山遍野的绿树,不由得眉开眼笑。
  回宫后,蔡伦马上投入紧张的试验中,他挑选出一些树皮、破麻布、旧渔网,让工匠们把它们剪断切碎,放在一个大水池中浸泡。过了一段时间后,没用的杂质烂掉了,而纤维不易腐烂,被保留了下来。他再让工匠们把纤维捞起,放入石臼(jiù)中,不停搅拌,直到它们成为浆状物。最后,用竹篾把这黏糊糊的东西挑起来,等干燥后揭下来,最早的纸就这样诞生了。
  蔡伦带着工匠们反复试验,最后终于制作出既轻薄柔韧又造价低廉的纸。人们为了纪念蔡伦,就把用这种造纸工艺造出来的纸称为“蔡侯纸”。
  小书法家养成攻略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元朝书法家赵孟頫(fǔ)也强调:“书贵纸笔调和,若纸不称,虽能书亦不善也。譬之快马行泥滓(zǐ)中,其能善乎。”想写出一幅好的书法作品,不仅自身要有深厚的功底,还得善于挑选书写工具。
  对于初学者来说,学书法使用便宜的毛边纸练习就行了。刚开始学书法不需要使用特别好的纸张,除了价格贵之外,还容易造成浪费。而且日常用来创作的宣纸一般以吸墨性强的生宣纸和半生半熟的宣纸为主,初学者对笔力的控制不足,很容易一笔下去就洇了一大片。不过用毛边纸也 有讲究,书写时要选择粗糙的一面。这样,在行笔的时候,就会有“纸笔争力”的感觉,也就是粗糙的一面和毛笔的摩擦力更大,更容易体现笔力。练习了一段时间后,我们便可以“鸟枪换炮”,用宣纸来进行书法创作啦!
  听到就想吃的纸
  制作宣纸要用到青檀(tán)、楮(chǔ)树皮等十几种原料,经过揉制、蒸煮、制浆等精细工序。宣纸纹理清晰、质地坚韧、色泽古雅、润墨性强。挑选宣纸的讲究就更多了,不同类型的宣纸,其用途也有所区别。
  听说过生宣、熟宣、半生不熟宣吗?不过这些纸不论生熟都不能吃!半生不熟就更不能吃啦,不要用“吃货”的思维给宣纸分类。生宣指的是未经胶矾加工的宣纸,它的吸水性和润墨性更强,要求书写速度快,适用于画写意画和写行书、草书。
  经过矾水浸制的纸张就叫作熟宣(它可不是炖熟的),它的特点是不洇墨,可以层层渲染,适用于画工整细致的工笔画和写楷书、隶书。行笔速度可以慢下来,字体结构也能得到控制啦!
  半生不熟宣即半熟宣,这里可不要联想到芝士哟!它用生宣浸泡各种植物汁液而成,具有微弱的抗水力,洇水墨的速度介于生宣和熟宣中间,适用范围较广。
  小意粉们是不是从来没想过,薄薄的一张纸背后竟隐藏着这么多门道。要知道,咱泱泱中华五千年文明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纟”又瘦又长,所以临摹有绞丝旁的字时,要注意偏旁间的穿插和避让!
其他文献
“普京点赞,不得不看”的俄罗斯百变形体剧《魔法师的白手套》来到中国,它可能是史上最节约、最环保的节目:没有任何道具与舞台布景,仅靠演员们的十双白手套就能变出几百种“戏法”,上一秒是汽车、火车、大轮船,下一秒是时钟、白鸽、小天鹅,还有熊熊燃烧的火焰、电视机停播时的雪花屏、火车开动时冒出的团团蒸汽……神奇的白手套经过一系列排列组合,给观众带来了一个又一个惊喜。短短一个小时的剧目,观众应接不暇,欢乐的时
期刊
选择A   记忆的永恒   它是早已灭绝的古生物家族留下来的记号,在白垩纪时代和恐龙一起灭绝。地质学家可以利用它来判断地质年代,时间的秘密全都藏在化石美丽的纹路里!   选择B   难忘的瞬间   蝴蝶扑扇翅膀的一瞬间,短暂而美丽,你的眼睛好像看见了,又好像没看见。生命的跃动有时难以捕捉痕迹,这样瞬息的美好反而更显珍贵。   选择前先想想   恒久不变的事物总能给人带来深深的哲思。罗丹铸造的思考的
期刊
答:谁说说相声一定要穿大褂?著名的相声泰斗、艺术大师马三立先生就曾说:“大褂啊,没啥讲究,那个年头儿算便服,大家都这么穿。”有很多知名的相声演员,比如马季、姜昆、牛群、冯巩等人都曾穿西装说相声。不过一提起相声,大家联想到的还是穿大褂的相声演员,这跟相声这种传统艺术的特质有关,演员们穿上大褂就有了“仪式感”。   奥斯卡小金人是谁设计的?   陈一诺云南省昆明市春城小学   答:奥斯卡小金人的原始设
期刊
这个世界不会与纸告别。只要人类还有瑰丽的梦想,还有绵长的记忆,还有不灭的爱,书写便不会停止。  碎片化的时代里,每个人都在找寻完整的自己:高速运转的生活中,我们仍需片刻宁静。书籍、书店,总会为我们投下一片片“书荫”,使我们的心灵得到慰藉。  安德烈·纪德說:“我生活在妙不可言的等待中,等待随便哪种未来。”哪一种生活,都值得欢喜。纸短情长,唯愿以字当花。  想念,与纸为伴  从公元前三千年古埃及尼罗
期刊
【摘 要】 “有意味的形式”是20世纪初英国艺术理论家克莱夫·贝尔和罗杰·弗莱提出的命题,用以解读艺术品之为艺术品的独特性质。这一命题在贝尔的《艺术》一书中得到了精微的阐释,书中展现了作为理论家和艺术家的贝尔接受新事物、新理论所呈现出的勃勃雄心和对当代艺术的深刻反思。这一理论中所包含的三个层面(情感—知觉—超验)之间的关系,正体现了艺术和美学所指向的情感性、知觉创造性、终极实在性这一层层递进的规律
期刊
【摘 要】 梅兰芳先生在戏曲表演理论研究、舞台艺术传承乃至戏曲资料记录、收集等方面,都曾提出过系统、具体的意见,这些经验总结对于我们今天深入研究戏曲艺术的历史和现状,传承戏曲艺术精华,完善中国戏曲理论体系,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对于戏曲艺术的传承,梅兰芳提出:要定好目标,选择好道路;提高鉴别能力,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观摩其他行当与剧种的演出,不断开阔眼界;重视用文字记录从艺经验和舞台艺术理论;重视对
期刊
中世纪画作中可怕的魔鬼成了宗教的帮手,寓意宗教对人的理性的束缚,因此中世纪被贴上“无知和迷信的时代”的标签。  教皇克雷芒八世  中世纪艺术的主角是基督教,神明出现在建筑的各个角落。  圣拉扎尔大教堂山花壁面《最后的审判》  ……  下期主题:文艺复兴藝术
期刊
木活字的历史  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纸张取代了竹简。  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只需雕刻一副活字,就可以印刷书籍。此时的活字由胶泥制成,时间一久胶泥上的字就会模糊。  元朝初期:王祯以木代泥改良了活字,元明时期留下的书籍大都采用木活字印刷。  清朝末期:西洋机械化印刷技术传入中国。木活字迅速退出历史舞台,其制作工艺只在少部分地区保留下来。  经过时代洗礼后,木活字印刷术主要被用来修订家谱。什
期刊
快看!画中大大小小的书装满了三个书架,书架上还摞着三个书箱,但仍有几本书“无家可归”。可是,家里不管摆多少书,总有塞满的时候,读书则不同,即使小伙子把家里的书都读完,他还可以找朋友借,到图书馆去看……书是读不完的,就像永无休止的流水!这就是画中题字“藏书如山积,读书如水流,山形有限度,水流无时休”的意思。这时,我们不禁猜测,画这幅小画的人一定是位爱书之人。  那当然,也只有“爱书成魔”的丰子恺才会
期刊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这是英国著名戏剧家莎士比亚的名言,老师们常引用名言警句强调书籍的重要性,而还有一部十五分钟的动画短片能带你“飞”到一个令人惊叹的书籍世界。  《神奇飞书》是由威廉·乔西执导的动画短片,曾在2012年获得第84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导演乔西是电影《玩具总动员》和《虫虫特工队》的角色设计师,曾获过艾美奖,他
期刊